《统计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就是对统计资料的搜集,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平均指标:是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是总体内各单位参差不齐的标志值的代表值。
3、时间数列:时间数列是将不同时间上的同类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4、统计指数:统计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讲,凡是能说明现实总体在时间或空间数量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都可称之为指数。从狭义来讲,指数是用来反映由许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要素所组成的复杂现象在不同时间或者空间数量综合变动梯度的特殊相对数。
5、统计总体: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统计所要研究的、客观存在的、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
6、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也称为数量指标或统计绝对数。
7、标志变异指标:变异指标是反映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之间数值的差异,变异标志则是反映同一总体内同一标志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
8、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依存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是( C )。
A、具体性 B、社会性 C、数量性 D、总体性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人口数 B、国内生产总值 C、总成本 D、劳动生产率 3、要了解某校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单位是( B )。 A、该校所有学生 B、该校每一个学生 C、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4、下列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C )。
A、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B、工人按民族分组 C、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 D、人口按性别分组 5、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 A、国民生产总值 B、劳动生产率 C、产品废品率 D、平均工资
1
6、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D )。
A、商品销售额 B、在校学生人数 C、新出生人口数 D、国内生产总值 7、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是(C )。
A、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B、人均国民收入 C、家庭总收入 D、学生出勤率 8、成数方差的最大值是( D )。.
A、1 B、0.5 C、0.025 D、0.25 9、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 B )。
A、同质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10、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的最合适方法是( C )。 A、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众数平均法 11、要了解某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统计总体是(A)。 A、该地区的全部学龄儿童 B、该地区每一个学龄儿童 C、该地区的全部学校 D、该地区每一个学校
12、五名学生的统计学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5分、89分和96分,这五个数字是( D A、变量 B、数量标志 C、质标志 D、变量值
13、某些产品在检验和测量时常有破坏性,一般宜采用( B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14、最常使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B )。
A、极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变异系数 15、计算均值时,若掌握子项资料缺乏母项资料,应用( B )计算。 A、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以上方法均可 16、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C )。
A、个体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17、变量之间存在不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是( D)。 A、函数关系 B、回归关系 C、随机关系 D、相关关系 18、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 C )。
A、同质性原则 B、科学性原 C、可比性原则则 D、时间性原则
2
。 )
19、某商场近三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则销售额的发展速度( A )。
A、逐年提高 B、逐年下降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20、若产量指数为110%,总成本指数为100%,则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A C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预期变化
三、多项选择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及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统计研究的阶段(环节)包括( ABCD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2、统计指标按其表现形式分为( AC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3、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颠倒计算的有( BCD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4、下列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是(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四分位数 5、下列属于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的是( AB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6、统计指数的性质有( ABCD )。
A、综合性 B、代表性 C、相对性 D、平均性 7、抽样推断的特点体现在( ABC )。
A、按随机原则抽取单位 B、根据部分推断总体 C、抽样误差可估计和控制 D、没有抽样误差 8、按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可将相关关系分为( BD )。 A、正相关 B、直线相关 C、负相关 D、曲线相关 9、下列属于广义指数的是( AB CD )。 A、劳动生产率 B、总成绩 C、及格率 D、平均成绩 10、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C )。
3
A、商品库存量 B、商品销售量 C、在校学生数 D、毕业学生人数 11、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 AC )。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12、位置平均数包括( BD )。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调和平均数 D、众数
13、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颠倒计算的有( BD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4、普查属于( CD )。
A、经常性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专门调查 D、全面调查 15、统计分组( AC )。
A、对总体而言是“分” B、对个体而言是“分” C、对个体而言是“合” D、对总体而言是“合” 16、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属于不同总体的是( BD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7、标志变异指标有( ABC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8、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BCD BCD ) A、时期长短应该相等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性质及内容应该相同 D、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一致 19、某商场2010年的销售额指数为120%,这一指数是( B BD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20、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AB )。.
A、现象的发展速度 B、现象所属的时间 C、现象的发展水平 D、现象的总体范围
本题得分 四、判断改错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4
(× )1、统计总体是由性质不同的个体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 (√ )2、数量性是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 (√ )3、人均国民收入是平均指标。
(× )4、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及过程中两个有联系指标的比值。 (× )5、中位数是数值平均数。
(√ )6、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可比性原则。 (× )7、变异指标的大小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成正比。 (√ )8、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 )9、价格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 )10、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
(× )11、统计总体是由许多性质上不同的总体单位所构成的的集合体。 (√ )12、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 )13、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表示的。 (× )14,全国人口普查属于一次性调查。 (× )15、算术平均数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 )16、最常使用的变异指标是标准差。
(√ )17、由人均国民收入组成的时间数列是绝对数时间数列。 (√ )18、序时平均数是动态平均数。 (× )19、函数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 )20、指数从广义上说就是相对数
五、计算题(应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某企业三个车间5、6月份的生产情况如表所示 车间 甲车间 乙车间 丙车间
2、某企业2004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1000元,2005年计划规定比2004年下降10%,实际下降8%,
试确定:(1)该产品2005年单位成本计划数和实际数各是多少
(2)2005年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
(3)2005年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5
5月份 计划完成% 110 96 104 计划产值(万元) 880 480 520 105 100 110 6月份 计划完成% 实际产值(万元) 820 480 560 分别计算该企业5、6月份产值计划的平均完成程度
3、已知某地区基期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360亿元,报告期比基期增长10%,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108%。请问,报告期与基期相比:
(1)计算农副产品销售量指数
(2)农民因销售农副产品共增加了多少收入?
4、某企业三个车间7、8月份的生产情况如表所示 车间 甲车间 乙车间 丙车间
5、某企业计划通过单位成本降低10%,劳动生产率提高10%,使利润总
额在原来1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50%。实际执行结果为,单位成本降低了8%,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利润计划完成105%。(本题15分) 试计算:
(1)该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 (2)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完成程度 (3)该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
6、某产品生产费用总额1998年为94万元,1999年增加到100万元,产品产量增长11.2%,试计算该产品生产费用总额的变动中,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两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本题10分)
6
7月份 计划完成% 120 100 80 计划产值(万元) 计划完成% 90 80 150 105 112 124 8月份 实际产值(万元) 525 784 868 分别计算该企业7、8月份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本题15分)
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