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解压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短视频追剧,在当下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所谓短视频追剧,就是在一些短视频社交平台上,观看影视剧的精彩片段、演员花絮、剧情介绍等短视频内容,从而实现了对连续剧的文化消费,完成了观众的追剧体验。
这种追剧方式短平快,符合当前的快节奏生活和碎片化娱乐。而不少电视剧官方也洞察到这种需求和机遇,纷纷亲自操持起电视剧的短视频化。比如刚刚完结不久的《三十而已》,就开设了抖音账号,在其中推出了“三十·细品有味而已”“三十·欢实日常而已”等多个栏目合集。这种方式,进可令观众对电视剧产生兴趣从而去观看完整剧集,退也能让观众对该片段有所感触引发就事论事的话题热议。
对于这种切割式的观看,有不少人感慨人心浮躁。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只是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我们当前的文化消费已经全面拥抱互联网时代,正如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一种媒介的内容始终是另一种媒介,在新媒介出现后,旧媒介常常会成为新媒介的内容。而电视剧,正是成为网络的“视听内容”之一,也因此被互联网赋予了新的消费模式和文化功能。
网络时代电视剧的功能,已经从在电视频道里定时定量地线性播出收看,走出了很远。网络时代的电视剧观众首先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可以随时观看,可以倍速观看,可以快进、后退、反复观看。此外,观众也可以互动观看,比如各大网站的弹幕功能,都提供了一种看剧陪伴。而短视频追剧,也不过是这些新观剧方式中的一种。在这些短视频中,电视剧也许被浓缩,也许被节选,甚至也许被恶搞解构颠覆,但这些都不过是新时代中,电视剧拥有的更多的文化功能,从而可以满足更多的文化需求。
当然,短视频对于连续剧内容呈现的先天不足,会让观看、体验、理解都变
得碎片而片面。公众寻求一种瞬间获得的浅层次快感,而影视戏剧艺术本身的起承转合却被忽略了。话题至上、奇观为王,则常成为短视频对电视剧做的取舍标准,而这种取舍难免会影响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更加追求剧集里要有尖锐话题、要有高能场面等,而这无疑与影视艺术本身相去甚远。此外,这种使用,还存在着对版权的侵害。
不过,对此也无须过度担心,作为新生事物的短视频追剧在火热迸发之后,也在逐渐沉淀和变化。其一,短视频无法替代完整剧集的文化价值和体验,尤其是对电视剧的传统观众而言。用短视频追剧的人群和在电视或者视频网站上追剧的人群虽有重合,但也有更大的分化,年龄中偏上的人群大多是习惯于传统影视风格,而青少年人群本就更习惯网络视听的方式。其二,在短视频追剧流行后,短视频平台自己也在推出原创剧集甚至竖屏剧集,“短视频追剧”有部分需求将变为“追短视频剧”。其三,版权的约束使得短视频对连续剧的影响逐渐可控。剧组官方主导电视剧的短视频化,而第三方则需要加入自己的解读、再创造才能增加自己的短视频的合法性,而这些二次创作视频本身的文化体验则已经和原视频相去甚远,短视频和连续剧的互补多于冲突,反而相得益彰。
(摘编自杨慧《短视频追剧背后是一种文化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观看精彩片段和花絮等完成观众体验的短视频追剧,属于追求短平快的文化消费。
B.给人带来浮躁的切割式的观看模式标志着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
C.互联网时代,电视剧成为网络的媒介内容而被互联网赋予了新的消费模式和文化功能。
D.在短视频中电视剧被浓缩、被节选、被恶搞解构颠覆,是使公众获得快感的主要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介绍了什么是短视频追剧,明确短视频追剧的内涵,为下文针对性论述做铺垫。
B.文章以《三十而已》的抖音栏目为例,论证短视频追剧方式吸引观众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C.文章使用引用论证,强调一种媒介的内容是另一种媒介,而旧媒介常成为新媒介的内容。
D.文章认为短视频追剧和弹幕性质相似,都是能和观众互动观看并提供陪伴的新观剧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时代观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多满足,拥有更多主动权,无须再定时定量观看电视剧。
B.短视频对电视剧“话题至上”的取舍标准,对电视剧创作生产和版权会产生不良影响。
C.年龄偏大人群和青少年人群追剧方式不同,因此短视频无法替代完整剧集的价值和体验。
D.强调版权和剧组官方主导等方式,使短视频对连续剧的影响逐渐可控,并形成良好互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而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如此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联合国近期发布报告预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在过往的数十年中,由于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粮食危机的威胁始终并未消除。所以,事实上,世界各国已经或正在通过系统建立体制机制来避免餐饮浪费问题,并由此形成简朴节约的餐饮文化。
(摘编自陈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材料二:
剩饭菜里,有改进供餐方式的需求。调查显示,对比盒饭、自助餐、组合套餐三种常见校园餐饮提供方式,盒饭浪费最为严重,约占供应量的1/3,而自助型餐饮浪费量最低。这就启发我们,盒饭虽易于搭配、便于分发,但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还需探索和实践。比如,调整分量,精准供餐;多几种菜品组合,多一些套餐选项;主食也可分大中小份或自助取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做一些改进,浪费就会减少。
剩饭菜里,还有对“食育”的呼唤。有老师观察,肉类菜品往往受到学生欢迎,青菜豆腐等则乏人问津。调查也显示,中小学生浪费的食物以主食和蔬菜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5%和30%。如何引导学生不挑食、不偏食,建立科学饮食习惯,还需进一步思索。
通过食育,通过食堂服务的改善与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爱惜粮食、知晓时令变迁、体谅劳作辛苦、解读健康密码。显然,学校能做的还有很多,学生能做的也还有很多。
(摘编自《从分析剩菜中找改进供餐的办法》) 材料三: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居安思危的粮食安全意识。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
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控制餐饮浪费现象的滋生蔓延。**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还应全社会共同发力,在教育和宣传上,要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粮食都心存尊重与敬畏。而消费社会下,餐饮文化中的个人消费行为受到“面子”的驱动,造成大量“舌尖上的浪费”。杜绝因“面子”而起的餐饮浪费,一方面需要以变革消费环境为抓手,将崇俭抑奢、理性适度作为社会消费的新风向标;另一方面应培养绿色健康的饮食习惯,重塑人们的饮食消费行为。
(摘编自常莹《对粮食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8年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惊人,人均浪费率达百分之十一点七,大型聚会浪费为百分之三十八。
B.在过往的数十年中,全球粮食危机的威胁并未得到解除,世界将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C.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喜欢肉类菜品,浪费的主食占总量的45%,学校要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
D.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因而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很有必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餐饮之所以浪费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面子文化,使个人消费行为受到不良驱动,造成“舌尖上的浪费”。
B.世界各国已经或正在通过系统建立体制机制避免餐饮浪费问题,因此我国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C.剩饭菜反映出学生在饮食方面呈现出的个性需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剩菜饭的情况,调整学校配餐的种类、数量,为学生提供精准配餐。
D.材料三介绍了我国粮食问题的现状,为论述节约粮食的必要性做充分铺垫,通过引用突出了中华民族历来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6.杜绝粮食浪费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辞职 叶圣陶
一天黄昏时分,刘博生来了,带来个破皮箱,说改行了。那个皮箱带着麻烦,准备寄存在我这儿。
“已经辞了职吗?”
“辞了。前星期就跟您说过,要不依从他的意思,拿他分给我的二十万,就只有走路。你要保住清白,又要继续干下去,那是不可能的。他会把你看成眼中的钉,心中的仇敌,借个什么名儿把你开除了,才倒楣呢。不如早些辞职。落得干净,让他也觉得痛快。”
刘博生是个会计员,干了两年,没出什么毛病。今年他那个所里调任了个新主任,看他年纪轻轻,不声不响,每天八个钟头的办公时间内,不写私信,不看小说,总是弄那些阿拉伯数字,拨他的算盘珠儿,就中意了他。曾经找他谈过话,说:“你靠得住,我知道。旁人也许要调动,你的位置是牢靠的,安心做事就是了。”刘博生听了自然高兴,不免格外熬好。办公时间内有若干放不下手的事情,就带回宿舍里去做,宁可牺牲了杂志和小说的阅读。约摸过了一个多月,主任又找他了。起初是闲谈,问他的家世,问他的生活状况,又说到物价飞涨,公务员一些薪津实在没法维持。对于他那身补了好几处的灰布学生服以及那双张开了嘴的皮鞋,表示十分同情,说应该换穿新的才好。最后才来了正文,说所里有八十几万的积余,白白缴出去也是呆,不如把它开销了。只要账目做得仔细,神不知鬼不觉的。他愿意分二十万给刘博生,说也可以补贴补贴,缝几身衣服,买一双新皮鞋。刘博生一时回答不上来,主任又提醒他说,“这算不得一回事,有麻雀子的地方都有。况且,账是你做的,你要做得怎样周到就怎样周到,那些办事员全是女孩子家,什么也不懂得,哪儿会有漏子让人家找出来?”后来刘博生把这个事儿告诉我,他说他也知道自己干得来,可是不知道怎么的,他总不愿意干。也不是怕坏了声名,也不是怕吃官司,只觉得干了就像掉在一个深坑里,一辈子也爬不起来。又说他原以为这类事儿好比故事里的魔窟,实际上不会碰到的,谁知道又真实,又切近,就在自己身边,主任说的不错,“有麻雀子的地方都有”,使他觉得害怕。
我听了他的话肃然起敬,像对于一切认得清义利之辨的人一样,因而夸奖他几句,说不干自然是一千个对,一万个对。可是主任催他来了,问他到底同意不同意,言语之间带着威胁的意味,同意到手二十万,不同意,亏有你吃的。刘博生也想过把这件事宣扬开来,但是一转念间就知道行不通;自身抓在人家手里,哪儿分得清个青红皂白?于是来了退缩的想头,辞职。他把这个想头告诉我,是前个星期天,现在他果然辞职了。我问道:“所长就一口答应了你?”
“所长问到主任,主任没说别的,只说‘让他辞了也好’,所长就批准了。今天下办公室的时候,我向主任告辞。他似乎关心也似乎不关心地看了我一眼,
那一眼藏着许多的话。”
“他的愿望总之可以达到的,”我说,“只要你的后任随和些,没有你那股傻劲儿。”
“后任已经来了,不然我怎么能够办了交代跑出来?是主任的同乡,听说还关些亲,一个能说能笑的漂亮人物。”
“那就得其所哉了。”
“我也明明知道我这么做毫不彻底。无论如何,那八十几万的积余总之不是公家的了,我不帮他拿,自有人帮他拿。不过我总算对他表示了抗议,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至少叫他感到一丝一毫的不痛快。就是这一丝一毫的不痛快,不能说对他绝无影响。同时,我也代表了许许多多的人警告了他。他不要以为有麻雀子的地方尽是些与他一路的货色,要知道比较正派的人到底还有,例如我。”
我听了刘博生这些话想得很远,转过话头问他道:“现在你准备往哪儿去?” “一个同学在外县中学里当教务主任,他招我去教数学。我想学校总该好一些,跟一班少年在一块儿,该不会有那种不三不四的事儿吧。”
我想说话,可是止住了,只点点头,暂时维持他的想望。 [选自《叶圣陶全集(第三卷)》,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没有刻意去设置故事发生的环境,但不时穿插在叙述中的细节,如“算盘珠儿”“物价飞涨”等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时代背景。
B.在利益和清白的两难选择上,刘博生最终选择了清白,他不怕坏了声名或吃官司,他担心从此陷人主任制造的深坑,一生都要遭受威胁。
C.刘博生向主任告辞时,主任的那一眼意味深长,藏着许多话,比如“真是傻子”“真不识抬举”“没有了你,我照样干成事”,诸如此类。
D.作者没有直接点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通过作品中“我”的代言表达自己的态度,体现了他“冷眼旁观”但反映“客观世界”的创作主张。
8.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我”作为故事的见证者,是怎样推进情节发展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刘博生离开之后会怎样?请依据文章探究刘博生到外县中学任教的境遇,并简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吉顼,洛州河南人。长七尺,性阴克,敢言事。举进士及第。调明堂尉。 父哲为易州刺史,坐赇当死,顼往见武承嗣,自陈有二女弟,请侍王巾盥者。承嗣喜,以犊车迎之。三日未言,问其故,答曰:“父犯法且死,故忧之。”承嗣为表贷哲死,迁顼龙马监。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顼曰:“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于是后斩俊臣。
突厥陷赵、定,授检校相州刺史,且募兵制虏南向。顼辞不知武,后曰:“贼方走,藉卿坐镇耳。”顼至,募士无应者,俄诏以皇太子为元帅,应募日数千。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为群臣道之。”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
张易之兄弟以宠盛,思自全,问顼计安出。顼曰:“天下思唐久矣!庐陵斥外,相王幽闭。上春秋高,武诸王非海内属意。公盍从容请相王、庐陵,以副人望?易吊为贺之资也。”易之、昌宗乘间如顼教,后意乃定。既而知顼与谋,召见问状,顼对:“庐陵、相王皆陛下子,先帝顾托于陛下,当速有所付。”乃还中宗。
明年,顼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及辞,召见,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然病棘,请须臾间。”后命坐,顼曰:“水土皆一盎,有争乎?”曰:“无。”曰:“以为涂,有争乎?”曰:“无。”曰:“以涂为佛与道,有争乎?”曰:“有之。”顼顿首曰:“虽臣亦以为有。夫皇子、外戚,有分则两安。今太子再立,而外家诸王并封,陛下何以和之?贵贱亲疏之不明,是驱使必争,臣知两不安矣。”后曰:“朕知之,业已然,且奈何?”
顼寻徙始丰尉,客江都,卒。 (节选自《新唐书·吉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B.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C.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人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D.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B.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属游牧民族。 C.春秋,春天是播种季节,秋天是收获季节,古代学者因此称历史为“春秋”。 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属正拜。也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敬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吉顼善用时机,直言敢谏。吉顼随武则天游园,趁机进谏,使认为来俊臣有功于国而犹豫不决的武后终下决心,下令处斩来俊臣。
B.吉顼临时受命,不贪军功。吉顼受命任相州刺史抵御突厥,将招募士兵的功劳归于太子,回朝如实汇报,盛赞太子,被武氏诸王憎恨。
C.吉顼深谋远虑,力劝二张。在吉顼的劝谏下,易之认为他的话很正确,便趁机会奏请立储,使武则天下定决心立下太子人选。
D.吉顼抑武拥唐,忠心可鉴。吉顼因弟弟冒犯欺骗官员被贬出朝廷,临行却依然以佛道相争为喻进谏皇帝,试图削弱武氏诸王的势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为群臣道之。”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然病棘,请须臾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放言 王禹偁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鸟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尚问道和对得丧升沉有着透彻体悟的诗人形象。 B.诗歌颔联运用了比喻,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飞鸟的羡慕和对屈原之死的痛惜。 C.诗人看似追求隐逸的生活,实际上表达的是自己对国家对朝廷的关心。 D.诗歌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表现了诗人内心淡泊超然和对世间争夺的厌倦。 15.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是对诗人自己回归自然的暗寓。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____________了优秀的文化基因,如天人合一、诚信友善、天下为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这种优秀的文化基因已融进民族的血液,使得中华民族能够___________。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由此,学校在培育青少年理性消费观时,应不忘民族“根”,高举民族“魂”,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可谓正当其时。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丰厚精神___________。无论在古书典籍、诗词歌赋还是民间市井中,都能见到它们的___________。总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面对当今盛行的消费主义,这些文化资源都是学校教育青少年的最好素材。(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用优秀文化润泽人心;帮助学生传承文化根脉,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从而远离消费主义的侵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积淀 周而复始 滋养 踪迹 C.积累 周而复始 润泽 踪迹
B.积淀 生生不息 滋养 踪影 D.积累 生生不息 润泽 踪影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的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B.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C.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医治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D.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医治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被学校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B.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要被学校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C.学校要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D.学校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寄生虫被认为是可以消灭的东西——当然不是要保护的东西。但是,只有4%的已知寄生虫可以感染人类,而且大多数实际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生态作用,尽管如此,只有大约10%的寄生虫被发现,因此, ① 。尽管我们对大多数寄生虫物种了解甚少,但我们仍然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寄生虫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强调,在人类的保护计划中没有感染人类或家养动物的寄生虫, ② ,以维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③ ,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可能会同时看到某些寄生虫的暴发和其他寄生虫物种的全部丧失,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每个寄生虫都在逐渐消灭或即将造成重大疫情。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20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对《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改革医保个人账户、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以及家庭共用医保账户等多项举措,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此外,支付比例也将从50%起步,随着基金承受能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待遇支付可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并做好与住院支付政策的衔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你用冷眼看生活,会发现生活的“不是”;倘用热眼看生活,就会透过“不是”看出生活的“是”。原来,用热爱的眼光可以看出,生活原本就是青、蓝、红、白、黑,五彩纷呈。
请以“我用热眼看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800字。
贵州省高考前备考指导解压卷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这种追剧方式短平快”,意在指出短视频追剧方式的特点,并没有说它属于追求短平快的文化消费。B项曲解文意。由原文“对于这种切割式的观看,有不少人感慨人心浮躁。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只是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可知,“切割式的观看”并没有标志“电视剧的文化功能进入了更多元化的新阶段”。D项违背逻辑,无中生有。由原文“电视剧也许被浓缩,也许被节选,甚至也许被恶搞解构颠覆,但这些都不过是新时代中,电视剧拥有的更多的文化功能,从而可以满足更多的文化需求”并与后文联系,这种文化需求则是“公众寻求一种瞬间获得的浅层次快感”。而选项“是使公众获得快感的主要方式”和浅层次快感不同。而“在短视频中电视剧被浓缩、被节选、被恶搞解构颠覆”,在逻辑上是无法成为获得快感的主要方式的。)
2.B(“论证短视频追剧方式吸引观众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错误,并没有提及劣势。)
3.C(强加因果,以偏概全。原文说“短视频无法替代完整剧集的文化价值和体验,尤其是对电视剧的传统观众而言。”可知年龄偏大人群和青少年人群追剧方式不同,是短视频无法替代完整剧集的价值和体验的一个方面,并不能说因为这一点,得出“短视频无法替代完整剧集的文化价值和体验。”)
4.B(由原文“联合国近期发布报告预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可知,“世界将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是一种预测的情况。)
5.D(材料三中“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这句话的意思是饮食之时要想到耕种的艰辛,和粮食安全没有关系。所以“通过引用突出了中华民族历来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错误。)
6.①政府层面建立体制机制。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引导和管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②教育方面,强化正确的食育观。改善与提升食堂服务的质量,引导学生懂得爱惜粮食、知晓时令变迁、体谅劳作辛苦、解读健康密码。③形成简朴节约的餐饮文化。全社会共同发力,变革消费环境。做好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教育和宣传,杜绝因“面子”而起的餐饮浪费,培养绿色健康的饮食习惯,重塑人们的饮食消费行为。(每点2分)
7.B(B项“他担心从此陷入主任制造的深坑,一生都要遭受威胁”说法错误,原文是“只觉得干了就像掉在一个深坑里,一辈子也爬不起来”,如果他这么做了,内心一辈子都会不安,并不是担心陷入主任制造的深坑,一生都要遭受威胁。)
8.①“我”对刘博生辞职的询问引出了刘博生的辞职原委。②“我”对刘博生的夸奖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他的想法,促使他产生了辞职的想法。③“我”的询
问引出了刘博生辞职的具体细节。④“我”对刘博生未来打算的询问引出了刘博生的出路和想法。(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9.示例一:刘博生到中学任教后相对顺利。(2分)①他踏实为人,工作勤奋,不怕吃苦,喜欢阅读,这种自尊自律的生活态度很适合教师这个职业。②学校相对单纯,没有那种不三不四的事儿。(每点2分)
示例二:刘博生到中学任教后依然无法适应。(2分)①他有天真的一面,对于人心和生活的世道缺乏必要的洞察力,不愿意随波逐流,同流合污。②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整个社会变质了,学校也无法幸免,蝇营狗苟的事情“有麻雀子的地方都有”。(每点2分)
10.B(“司刑当以死”属状语后置句,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臣为陛下耳目”是一个整体,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
11.C(文中的春秋不是指历史时期,是指年纪,年龄。)
12.D(原文“顼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的意思是吉顼因弟弟任伪官获罪而受连累,被贬为琰川尉,选项中“冒犯欺骗官员”错误。)
13.(1)吉顼回朝后说了这个情况,武则天说:“人心如此吗?你可为群臣说说。”吉顼在朝堂上讲述此事,武氏诸王都对他非常憎恶。(“是”“恶”及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
(2)他哭着说:“臣离开朝廷,永无再见之日,愿意说些话。然而病重,只请求片刻时间。”(“去”“谒”“须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吉顼,洛州河南县人。身高七尺,品性阴狠,敢于谈论政事。考中进士。调任明堂县尉。
吉顼的父亲吉哲担任易州刺史,因受贿被判死刑,吉顼便去求见武承嗣,表示愿意让两个妹妹服侍武承嗣盥洗。武承嗣大喜,用牛车将二女接入府。但二女接连三天都不说话,武承嗣问什么缘故,二女道:“父亲犯法要被处死,所以担忧。”武承嗣便上表皇帝,请求免除吉哲的死罪,还升任吉顼为龙马监。
来俊臣下狱,被法司判处死罪,三天不下批文。吉顼随武则天游园,趁机进谏道:“我作为陛下的耳目,了解到奏请来俊臣死刑的文书上报而不批复,天下臣民皆对此感到疑惑。”武后说:“我因为来俊臣对国家有功,再慢慢考虑考虑。”吉顼说:“来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是国家的贼寇,还有什么可惜!”武则天遂处斩了来俊臣。
突厥侵犯攻陷了赵州、定州等地,武则天命吉顼为检校相州刺史,并招募士兵钳制寇虏向南侵犯。吉顼以向来不习武为理由加以推辞,武则天说:“敌寇就要往后退了,不过借你的威名加以镇守阻遏罢了。”吉顼刚到相州,募兵时完全没有应征的人。不久颁发诏书任命皇太子为元帅,结果应募的人一日数千。吉顼回朝后说了这个情况,武则天说:“人心如此吗?你可为群臣说说。”吉顼在朝堂上讲述此事,武氏诸王都对他非常憎恶。
张易之兄弟因为特别受宠,思量自我保全,向吉顼询问有什么办法。吉顼说:“天下思念唐朝很久了!庐陵王斥逐在外,相王身遭囚禁。皇上年事已高,武氏诸王不是海内民心所向。公何不委婉请求立相王、庐陵王,以顺应民意?”张易之、张昌宗找机会依照吉顼所说的上奏,武则天主意这才定了下来。不久武则天知道是吉顼参与谋划,便把他召来询问,吉顼说:“庐陵王及相王,都是陛下的儿子,先帝临终遗命托付给陛下,应当迅速归还国政。”于是武后决定把帝位还给中宗。
第二年,吉顼因弟弟任伪官获罪被贬谪为琰川尉,等到向武后辞行时,他哭着说:“臣离开朝廷,永无再见之日,愿意说些话。然而病重,只请求片刻时间。”武后让他坐下,吉顼说:“水土都盛在一个盆子中,会有争执吗?”太后说:“没有。”吉顼说:“和成泥,有争执吗?”太后说:“没有。”吉顼说:“用泥塑佛像与道像,有争执吗?”太后说:“有的。”吉顼叩头说:“就是臣也认为有。皇子、外戚,有区别则两安。如今太子复立,而外戚诸王都封,陛下怎样使他们和睦呢?贵贱亲疏的不明确,这样驱使他们必然争执,臣知道两不相安了。”武后说:“我也知道这些,但事已至此,又能怎么办呢?”
不久吉顼改任始丰尉,客居江都,之后去世。
14.B(“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飞鸟的羡慕”错误,诗人是表示自己愿意像飞鸟那样追随上古贤人,表达了对高洁品性的追求。“对屈原之死的痛惜”错误。“未能”二字实际表达了作者不能效法屈原,只能保持高洁品行的遗憾和激愤。)
15.①语言直白,感情深沉蕴藉。诗歌直言对道的崇尚,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但却暗藏着对国家的热爱,对政局的关心。看似豁达,实则激愤。②用典丰富,托物言志。诗歌借用了四皓、屈原、傅岩和陶渊明的典故,使诗歌内容丰富,意蕴深厚,同时他以飞鸟追随四皓,表明自己坚守节操的选择。(每点3分)
16.(1)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7.B [积淀:在长期积累沉淀中形成(多用于抽象事物)。积累:逐渐积聚起来的事物。语句的意思是中华历史与优秀文化基因的关系,用长期积累沉淀的意思更合适,故选“积淀”。生生不息:事物不断地产生、发展。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语句的意思是中华民族的绵延不绝,故选“生生不息”。滋养:滋补保养,供养。润泽:雨露滋润,不干枯;使滋润。语句的意思是中华文化蕴含的营养,故选“滋养”。踪影:踪迹和形影。踪迹: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踪影”所包含的范围比“踪迹”广,语句的意思是我们能够看到中华文化在各处留下的印迹和形影,故选“踪影”。]
18.D(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改为“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成分赘余,现代汉语中,“所十动词”构成名
词性短语,“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中,“所医治”指医治的对象“消费主义的顽疾”;删掉“所”,让“医治”充当“消费主义的顽疾”的谓语。综上分析,D项修改最恰当。)
19.C(从后文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分析,上一句的主语是“学校”,排除A、B两项;从前后语句的意思分析,此处强调的是学校要大力普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排除D项。)
20.①多数寄生虫是不被保护和研究的 ②但应该控制这些寄生虫
③寄生虫对环境的关系很复杂(每处2分)
21.2020年8月26日,(1分)国家医保局(1分)公开征求意见,(1分)明确提出改革医保个人账户等多项举措,(1分)对基金支付范围、支付比例等做出调整。(1分)
22.【参考立意】①用热眼看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种种美好。②用热眼看生活,平淡的生活感受真味。③用热眼看生活,坎坷的路途有滋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