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_需求拉动论_类观点的考察_对技术自主论的一种辩护

2024-04-27 来源:易榕旅网
第24卷 第11期

2008年 11月

文章编号:1000-8934(2008)11-0033-04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

Vol.24,No.11Nov.,2008

/需求拉动论0类观点的考察

)))对技术自主论的一种辩护

王 耀 德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南昌 330013)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需求拉动论的缺陷,分析了/需求0在技术变化和创新中的作用的局限性,说明需求往往是受技术发展的刺激的,是被激发的,而并非原动者。从而从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关系上,对技术自主论进行了一定的辩护。

关键词:需求拉动;创新;技术自主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志码:A

众所周知,关于技术创新的起源或动力,/需求拉动论0是作为/技术推动论0的对立面出现的。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技术创新的技术推动说一直占支配地位,很少有人对此观点提出怀疑,但在1966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雅各布)施莫克勒对技术推动说提出了怀疑和批评。他通过对1840)1950年间美国铁路、石油提炼、农业机械和造纸等四个资本货物部门及其一些消费品工业部门中专利与投资关系的详尽研究,提出市场增长和市场潜力是决定发明活动的速度与方向的主要因素的观点。因为通过他的样本分析显示,投资与发明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投资的变化领先于发明(用专利表示)的变化。由于在各个领域的投资活动的高涨领先于发明专利产出的高涨,因而需求的变化先于技术的变化

112

发展或/建构0技术)))进行考察,探析究竟应该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需要0或/需求0对技术变化和创新的作用,分析这些作用的局限性或有条件性,进而说明技术决定论在一定意义上的合理性。

1 /需求0与/有效需求0

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似乎也是一种需求拉动论观点)))社会需要或/需求0引发了技术进步和创新:人类需要庇护处和防卫,所以他们就建房、挖井、拦河筑坝,发展水利技术;人类需要交通和运输,所以就发明了车船、飞机。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却是值得质疑的。

人类社会一直充满了各种/需求0,有些需求被满足了,有些需求长期没有得到满足;有些需求消亡了,有些需求又不断产生。特别是,有些需求被搁置了千百年。这说明,我们必须区分人类学意义的/需要0、需求与有效需求。

每项发明在进行时,发明家可能设想了这项发明对社会将会有用处,认为它/可能0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这种预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要可以说一直存在于每一项技术的进步或创新中。既然如此,这种

。这些意味着,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事

件的起因。施莫克勒的观点可以被理解为技术创新的/需求拉动论0。需求拉动论出现后,很少有人坚持/单向的0技术推动论的观点。

本文无意重新讨论创新过程模型问题,因为继/技术推动模型0和/需求拉动模型0之后,又相继出现了/相互作用模型0、/链环)回路模型0等更为精致和全面的创新过程模型。本文所要做的是,对需求拉动论或其他类似观点)))如社会需要驱动技术

收稿日期:2008-09-02

作者简介:王耀德(1964-),江西高安人,博士,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技术创新理论。

33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4卷 第11期

绝对的、无所不在的因素并不存在与哪一种因素进行比较的问题,因为如果把它们作为一种因素放在对技术创新起源的考察中,那么我们可以说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是需要或需求拉动的结果。这就使得问题失去了讨论的必要和意义。因而,这种/需要0并不具有学理上的意义。

进一步说,经济学中的需求总是与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例如供给)一起出现。而人类学意义上的/需要0或需求是极其变化多端的,并且往往在长期内未得到满足。人类学意义上的需要与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并无联系,不具有学理上的意义,因而也不具经济学的意义。特定的、有效的需求是借助于满足需求的特定手段表现出来的,这样一来,每种需求在与之相关的基本发明或基本的技术条件出现以前就不可能产生。

需求拉力中的需求应该是一种现实的或有效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表现为市场需求,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0,而不是仅仅存在于技术人员或发明家对未来应用前景的设想之中。)))如果汽车的发明是因为运输领域的需求增大,或者因为运输工具的短缺(例如因为存在马荒)而致使厂商投资进行这项研发,那么它就是起源市场需求的;但如果这项发明仅仅是因为发明者设想它的发明将来可以应用于运输,那么,绝不能认为这项创新是起源于市场需求的,甚至也不能认为是起源于社会需要的。

莫厄里和罗森伯格曾批评/需求拉动论0的需求概念的含糊性。他们指出,需求拉动论者混淆了/需要0(needs)和/需求0(demand),以及/潜在的需求0(potentialdemand)和/有效需求0(effectivede-mand)122。正是因为使用了这些不严谨的概念,使

132

得需求拉动论/显得有那么回事0。

满足需要,由需要的满足派生出货物的价值,因而在需求和生产的关系上,需求占据着先导的位置,生产则被动按需求的指示行事。而熊彼特早就意识到新古典经济学的这种缺陷,他在5经济发展理论6里曾提出,要将创新引入经济,必须重新解释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所以,熊彼特在其创新理论中肯定了/生产者主权0,阐述了供应方的能动作用。他说:/经济体系中的创新一般并不是按下面这种方式发生的,那就是,首先新的需要在消费者方面自发地产生,然后生产工具通过它们的压力转动起来。,,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消费者好像是被教导着需要新的东西,,,因此尽管可以容许甚至有必要把消费者的需要看作是循环流转理论中的一种独立的和确实是基本的力量,但是一旦我们分析变化时,

152

我们就必须立即采取不同的态度0。

库姆斯在5经济学和技术进步6一书中,对熊彼特的这一观点作了如下阐释:/崭新的创新可以导致新产业的出现并形成经济发展的崭新势头。因此,

162

提供新技术比适应现存的需求模式重要得多。0

由于需求拉动论没有看到供应方的这种能动性,所以多西认为/需求拉动论0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这样的难点:第一,它只解释了在既定产品或工艺上发生的微小的(incremental)技术进步,而不能解释技术上的突破。第二,按照这个理论,技术变革是对市场条件的变化所做的消极的、机械的反应。第三,它忽略了,发明能力在时间中会有变化,这种能力和

172150-159

市场条件的变化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片面强调需求方的作用,无视供应方的特点导致施莫克勒说出这样一种豪言壮语:/只要解决方案

172

有利可图,就可以解决一切技术问题0。想想人们对至今未能发明出来的廉价能源、治癌药物的强烈需求,以及这类发明所可能导致的巨大收益,我们对这句话不难做出否定性的评价。

(2)忽视技术本身的特点,因而在样本选择上存在纰漏。

同样是因为需求拉动只看到需求方的作用,因而技术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被忽略了:每一项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影响方面都是等同的,无区别的。这一点体现在施莫克勒的研究中。技术史学家乔治#巴萨拉指出了他的这种纰漏:/他似乎把专利作为好像是创造能力相等的若干单元,忽视了把它们区别开来的明显差别。实际上有些发明构成了全新的产业基础或彻底改变了现有工艺;另有一些对次要设备作了一些小改进;其余的大多数对经济的作用很少或接近于零0172。同样是把投资与发明进行比较,如果选择不同的样本,则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在

2 需求拉动论在方法论上的失误

需求拉动论不仅在概念上存在缺陷,而且在方法论上存在以下严重的/失误0。

(1)对供应方理论以及由知识诱导的发明事实的拒斥。

需求拉动论把创新看成是被动地适应或满足需求方的偏好的结果,没有看到供给对需求的能动作用。在新熊彼特派经济学家多西(Dosi,G1)看来,需求拉动论把技术变革看成是对市场条件的变化所做的消极的、机械的反应142149-150,把创造者提供的/新奇性0给抹杀了。

需求拉动论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亲缘关系,因为在新古典的静态均衡模型中,生产的目的仅仅在于34 /需求拉动论0类观点的考察

1979年,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的沃尔什、汤森德、阿奇拉德尔斯和费里等人承担的SAP-PHO项目对于化工和科学仪器工业中成功与不成功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是:/在经济活动的主要转折点,我们发现只有有限的证据支持市场扩张明显先于发明活动的规模发生变化的观点。我们的有些证据直接与施莫克勒的理论相矛盾,在这里,发明活动的高涨明显先于市场增长0。

(3)把/创新0置于给定偏好和约束条件下的/选择0范围之内,因而看不到创新的/新奇性0。有些新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学看成是关于/理性选择0的学说。但是,创新仅仅是选择吗?即使是,也显然不应是对已有的、给定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但是,需求拉动论实际上把创新置于给定偏好和约束条件下的/选择0范围和选择框架之内。多西批判地分析了/需求拉动论0与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这种亲缘性。他指出,/需求拉动论0的/基本论点认为,普遍地存在着下述可能性,即在发明过程产生之前就预先知晓市场-牵引.生产者的发明活动的方向,而且-信号过程.的一个很重要部分是通过相对价格和需求量的运动来进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创新过程可以置于新古典的框架之内。就生产者而言,这个观点意味着,-选择束是给定的,任何选择的结果是已知的.014249。

经济学者贾根良教授对这种类型的选择不能解释/新奇0进行了这样的分析:/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新奇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个人的创造性和选择,它是人类有目的行为的结果。如果存在真正的选择,社会个体相互之间在偏好上必须是非同质的,个人偏好也必须是可变的。而新古典经济学所讲述的是一个在给定偏好和目标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行为已经预先机械式地被决定了。我们不难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为什么要把这种新古典行为讽刺为-理性傻瓜.。新古典经济学是自相矛盾的,虽然它自称为-选择的科学.,但实际上有目的的行为和选择在其理论体系中是没有地位的,它无法容纳个人的创造性和新奇行为。因此,演化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对立就在于其本体论假设上的不同,当演化经济学对世界持有新奇和变异不断突现的开放宇宙观时,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如理性最优和代表性行为者就从根本上排除了新奇和变异不断突现的开放性过程。简言之,演化与非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其理论体系能否抓住新奇对经济系统的关键意义01122。

182

3 从技术发展与/社会需要0的关系

考察技术的自主性

以上是从经济学方法论考察了需求拉动论的缺陷,也顺带说明了,/需求0很难说是技术变化和创新的原动者。正如舍勒在5知识社会学问题6中所指出的:/不是需求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单方面地决定了技术与实证科学的发展,而是,,技术与科学思维模式借用自然规律同时也发现了可能的技术课题以及其解决办法,,唤起了新的经济需求,导致了工业性生产方式的出现01102。在多数情况下,特别是技术变革时期,社会需要和需求,尤其是/有效需求0,是从动的,是被激发的、派生的。人类在古代就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的幻想,这只是一种/潜在0的需要。只有当电磁理论和技术出现之后,人们才有了对无线远程通讯的/有效的、现实的0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在技术发展的刺激下不断扩大。企业创新的目的有可能是为了在原有的市场中增加自己的份额,也有可能是为了扩大原有的市场或开辟一个新市场,但更多的情况是后者。飞跃式的科技创新劳动的物化产品具有优质的消费属性(包括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一个成功的科技创新产品(包括有形的商品与无形的服务)的开发与问世,往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呼唤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0,强有力地引导着市场消费的方向,强劲地改善着人们的消费结构。在创新活动中,人们必须重视/生产者主权0,因为新的需要并非在消费者方面自发地产生,然后生产工具通过它们的压力转动起来。创新往往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需求是被激发出来的。因此,至少从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关系来看,技术有相对的自主性。

技术自主论者埃吕尔承认技术的发明依赖于经济投资的可能性,技术发明的应用也依赖于经济的可能性,但他认为经济不会决定、引起或控制技术进步。/不是经济法则把自己强加于技术现象,而是技术法则命令、定向和修正经济0。对此,陈昌曙教授提出了比较中肯的看法:/技术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的自我增长特点,这是极为重要的观点,也是技术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论点。事实上,技术的起源和生成,一方面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在这点上技术有其推动者;另一方面,技术又有其自我发育的内在机制和根据,就此看,技术亦是原动者。这里无疑把技术的内在动力强调得高于社会需求之上,,,基于确有把需求强调得过高而忽视技术发展内在机制的

351112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4卷 第11期

情况,埃吕尔的技术自我增长论又有较大的研究价值01122。

人类社会并非只在/需要)满足0之间徘徊,而是创造性地满足需要并且创造需要。上帝并没有为人们预设倾听贝多芬的音乐的需要,相反,正是贝多芬的非凡创造激发了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强烈兴趣和需要。艺术并不/内生于0一种预设的、既定的需要,技术(和科学)也是如此。相反,更多的情况是,科学(技术)产生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艺术产生对艺术的需求,民主产生对民主的需求,激发需求远胜于等待需求的成熟。

EmpiricalStudies[J].ResearchPolicy,1979,21(2)1132刘大椿1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0:246.

142DosiG.TechnologicalParadigmsandTechnologicalTrajec-tory[J].ResearchPolicy,1982(11):149-1501152熊彼特JA1经济发展理论)))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

经济周期的考察[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3-741162库姆斯R,萨维奥蒂P,沃尔什P1经济学与技术进步[M]1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84.

172巴萨拉J.技术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126.

182RoyRothwell,WalterZegveld1Reindustrializationand

Technology[M].LongmanGroupLimited,19851192贾根良1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J].学术月

刊,2002(12).

参考文献

112Jacob)Schmookler.Patents,

tyPress,1966:208.

122MoweryDC,NRosenberg.TheInfluenceofMarketDe-manduponInnovation:ACriticalReviewofSomeRecent

InventionandEconomic

Change[C]//DataandSelectedEssays.HarvardUnivers-i

1102刘则渊,王续琨,王前1工程技术哲学[M]1大连:大连理

工大学出版社,2006:235.

1112EllulJacques.TheTechnologicalSystem[M].Trans1by

JouchimNeugroschel.NewYork:Continuum,1980:141.1122陈昌曙1技术哲学引论[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36,137,217-2181

AReviewonSortsoftheViewof/DemandPullDrivingTechnologicalInnovation0:

InDefenceoftheViewofAutonomyofTechnology

WANGYao-de

(InternationalSchool,Ji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Theviewthatarguedtechnologicalinnovationgenerallydrivenby'demandpull'hasdefectsinmethodology1Thefunctionofdemand

indevelopmentandinnovationoftechnologyislimited1Itcannotbeseenastheprimemoverofthelatter1Onthecontrary,itisalwaysorientedandstimulatedby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1Consequently,theviewofautonomyoftechnologyisreasonableinaboveaspects1

Keywords:demandpull;innovation;autonomyoftechnology

(本文责任编辑 费多益)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