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理工大学15级《中国地理》试题库

2023-09-14 来源:易榕旅网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区位 二、填空题

1、中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北纬53.5°;最南端为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9°N;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即73°E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东经135°。

2、我国是中纬度的大国,98%的疆土位于20°N~50°N之间, 温带、 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3、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西南邻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

4、中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汇的位置,决定了其境内山系的走向以贺兰山为界,东部山系大多为北东向,西部山系则大多为北西向。

5、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珲春,经满州里出境,跨俄罗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在中国境内穿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和甘肃,最后从新疆的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地区,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6、中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7、中国与14个国家相邻接。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三、论述题

1.论述一下中国的地理区位及意义。

试从中国在地球坐标系的位置,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在世界的地理区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答:①。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的东部。中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国家之一,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北纬53.5°;最南端为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9°N;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即73°E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东经135°。②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③中国位于亚洲中东部,属东亚国家,与14个国家相邻接。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

第二章 第一部分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国的地理景观格局: 2、中国的地理景观的演变: 3、三大自然区域: 4、三大经济区域: 二、填空题

1、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组成的三大自然区域以及东部沿海带、 中部带和西部带组成的三大经济区域,是中国最大尺度的地理景观格局。

2、中国地理景观格局是指,在中国所处的地理区位基础上,由大气环流、构造运动及土地利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突出表现为水热格局、地貌格局与城乡格局的镶嵌与交织。

3、中国地理景观格局的演变是在地球内外动力和人类活动驱动力的作用下,自古以来逐渐发展至今,经历了海陆变迁、自然地带交替、区域开发中心的转移、城乡格局调整等。

第二部分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一、名词解释

1、中国的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与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

2、东南丘陵:分布在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丘陵,统称“东南丘陵”。 3、江南丘陵: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丘陵称为“江南丘陵”。 4、大陆架:

5、淮阳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的总称。 二、填空题

1、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中国的地势较高,平均海拔875 m,高出世界平均值100m多;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4500 m,占全国面积1/4。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m。

3、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

4、中国中部地区自北向南的山脉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这一南北纵列山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多为海拔超过3500m的高山和高逾5000m的极高山;东部多为海拔3500m以下的中山和低山。

5、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三列:最北一列是天山和阴山 ,大致展布于40°N~43°N;中间一列为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大致位于33°N~35°N之间;最南一列是南岭,大致位于25°N~

26°N之间。

6、昆仑山是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分界;秦岭是黄河和长江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天山成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天然分界。

7、在我国四大高原中,被称为风沙高原的为内蒙古高原,也是我国地面最为平坦的高原;被称为岩溶高原的为云贵高原,其上面喀斯特地貌齐全;水土流失严重的切割高原为黄土高原;我国最高大的高原为青藏高原,也是具有冰川的高原。

8、青藏高原的植被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森林、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其中,森林分布在高原东南部,高寒草原分布在高原腹地,而高寒荒漠主要分布在高原的西北。

9、内蒙古高原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位于高原东北部的呼伦贝尔高原,高原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高原西部的阿拉善高原。

10、在我国四大盆地中,地势最高的盆地为柴达木盆地,其盐矿资源丰富;被称为紫色盆地的为四川盆地,因其紫色土而得名;面积最大的盆地为塔里木盆地。

11、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和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其石油、天然气丰富,分布有我国陆上第二大油田塔里木油田;准噶尔盆地分布着我国西北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和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盆地内分布有北疆油气田——克拉玛依油田。

12、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其是由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平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构成。其中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 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汇流、冲积而成;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和嫩江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1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其中两湖平原具体是指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

14、中国五大淡水湖分别是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江苏省与浙江省两省交界处的太湖和江苏省西部的洪泽湖,以及安徽省中部的巢湖。

15、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不少地段河床高于两岸平原之上,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构成了华北平原的特色。

16、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丘陵为东南丘陵,其主要是由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构成。长江以北的丘陵分布范围小,主要有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地势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答: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的地势较高,平均

海拔875 m,高出世界平均值100m多;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4500 m,占全国面积1/4。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m。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

地理意义: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对河流的影响最为显著。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奔流,沟通了东西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了一个逐级降低的阶梯状斜面。从“界线”、“主要地形”和“海拔”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我国地貌上“四大阶梯”的基本特征。 答:

3、我国北西走向的山脉和北东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些范围,各有哪些山脉(各举出5个以上的山脉)?

4、简述一下我国四大高原的特点。 5、简述一下我国四大盆地的特点。 6、简述一下我国三大平原的特点。

第三部分 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

一、名词解释

1、行星风系:又称“行星风带”,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影响下全球范围大气低层盛行风带的总称。

2、海陆季风: 3、高原季风: 4、气温的年较差: 5、季节冻土: 6、常年冻土:

7、≥10℃的活动积温: 8、干燥度(K): 9、寒潮: 二、填空题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

2、从行星风系来看,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大致在35°N以北为西风带,25°N~35°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25°N以南为东北信风带。其中25°N~35°N之间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3、我国季节冻土存在与否的分界线是 1月0℃等温线,该等温线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重合。我国季节冻土主要分布在该等温线以北,也就是我国的北方。

4、我国常年冻土分布的区域是年均温0℃等温线所围的区域,具体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和天山等区域。

5、中国气温年较差随着纬度变化规律:随着纬度的增加,由南往北加大。

6、中国全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两个规律:东部地区呈现纬度地带分布规律;西部地区呈现高度地带分布规律。

7、目前我国温度带划分比较通用的依据是,与农作物生长关系较大的日平均温度≥10℃的活动积温数和日平均温度≥10℃的天数。

8、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北端以及云南南部。

9、依据日平均温度≥10℃的天数,把青藏高原划分为高原寒带、高原寒温带和高原温带三个温度带。其中,以牧业为主的为高原寒温带,可以种植小麦、青稞、油菜等农作物的为高原温带。

10、中国全年平均降水量为650mm左右。

11、我国有三条地理意义非常重要的年等降水量线,分别是800mm,400mm和200mm。其中,4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森林和草原的大致分界线;2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大致分界线。

12、中国水热组合的主要表现为雨热同期,这种特征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三、简答题

1、简述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产生的动力作用。 2、简述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产生的热力作用。 3、中国的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 4、简述中国全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

5、简述我国各个温度带内农作物的熟制(青藏高原气候带除外)。 6、中国的降水分布具有哪些特点?

7、简述我国年等降水量线800mm的地理意义。

8、简述我国年等降水量线400mm和200mm的地理意义。 9、我国干湿地带是如何划分的?简述每一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 10、简述一下我国陆地区的气候地带分异特征。 四、论述题

1、从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来论述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 2、论述哪些因素造成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从行星风系、海陆位置和高大地形(青藏高原)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四部分 自然地带

一、 名词解释

1、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 3、纬度地带性: 4、垂直地带性: 5、基带: 6、红壤系列: 7、黑土系列: 8、漠土系列: 9、内流河: 10、外流河: 二、填空题

1、我国最南端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北方寒温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灰化土。 2、我国草原土壤,除了分布于暖温带的黑垆土和灰钙土以外,还分布在温带的黑钙土、栗钙土和棕钙土。

3、中国植被水平地带性中,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南北植被地带变化主要是受温度影响,遵循纬度地带性规律;北方东、西植被地带变化主要是受水分的影响,遵循经度地带性规律。

4、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中,热带分布的地带性植被是热带雨林、季雨林,暖温带分布的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温带分布的地带性植被是针阔叶混交林。

5、在我国的外流河中,流入到北冰洋的河流为额尔齐斯河,流入印度洋的河流为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其余的河流均流入到太平洋。

6、我国长江的长度为6300km,为我国第一长河;黄河的长度为5464km,为我国第二长河。 7、中国河流年径流深分布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此将我国河流划分为五个径流地带,分别是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和缺水带。

8、上图是选取了台湾—江西—四川—青海等省所组成的条带形地区,来观察中国河流径流深随经度的变化。该图可以反映出河川径流随经度的变化是东亚季风和大地貌格局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简答题

1、从经度地带和纬度地带两个方面简述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模式。 2、从经度地带和纬度地带两个方面简述一下中国植被的水平地带模式。 3、中国土壤—植被垂直带谱与水平地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东部、西北部的土壤—植被水平地带模式。

第五部分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

2、土地覆盖: 3、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4、NDVI指数: 二、填空题

1、 我国耕地主要分为水田和旱地两大类型,其中水田主要分布在秦淮一线以南,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等地最为集中;而旱地可分为水浇地和雨养旱地两个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

2、 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称为“三大林区”,其中属于天然林区为是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3、 从城市的分布密度来看,中国的城市具有低密高疏的垂直分异规律和东密西疏的水平分异规律。

4、 从不同植被类型的NPP的平均水平来看,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最高,以下依次为农业植

被、灌丛、草地、荒漠。

5、 中国陆地植被NPP空间分布趋势是东南高、西北低,与植被的分布密切相关。 6、 我国土地利用的变动幅度是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

7、 我国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土地开发利用;而东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土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供求关系和比较利益。

8、 从空间尺度上来看,我国年NDVI大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草地分布特点。 2、简述我国三大林区的分布和特点。

3、从城市等级规模来看,中国城市景观格局有哪些特点?

4、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力量、主要矛盾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和东部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第六部分 地理景观格局的演变

一、名词解释

1、海西运动: 2、印支运动: 3、燕山运动: 4、喜马拉雅运动: 5、新构造运动: 二、填空题

1、 早古生代及以前,中国古地台是由中朝准地台(或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构成。 2、 晚古生代,古亚洲板块形成;中生代,中国南北陆地连成一体;新生代第三纪时期,亚欧大陆连成一片。

3、 晚古生代海西运动之后,中国的地理景观格局是南海北陆;中生代燕山运动之后,中国地貌格局的雏形显现,由南北格局向东西格局转变;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之后,现代三大自然区显现。

4、 中生代时期,我国发生了两次非常重要的地壳运动,分别为: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 5、 第四纪中国景观的形成演化,一方面受到全球性的事件即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的气候控制,经历了气候的冷暖交替、黄土的堆积与侵蚀、海退与海进等过程;另一方面,深受区域性事件即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三大景观区;同时也经历了古人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的具体过程。 2、新生代第四纪时期中国地理景观格局是如何演变的? 四、论述题

1、论述从古生代之前至今中国地理景观演变特征。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一、名词解释

1、 非地带性(隐域性): 二、填空题

1、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最高一级的区划单位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组成的三大自然区域。

2、 在基于政府的经济区划中,中国最高层次的经济区是指东部沿海带、 中部带和西部带组成的三大经济区域。 三、论述题

1、 从“天、地、人”三才角度论述一下中国三大自然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第六章 中国土地退化

一、名词解释

1、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 2、水土流失 3、水力侵蚀 4、雨滴击溅侵蚀 5、面蚀 6、沟蚀

7、沙漠 8、寒漠 9、沙漠化 10、草地退化 11、土地盐渍化 12、原生盐渍化 13、次生盐渍化 二、填空题

1、水土流失分布最为集中,也是最为严重的区域是青藏高原以东,阴山以南的二极阶梯区域。 2、在我国的水土流失分布中,西北干旱区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风蚀侵蚀为主;青藏高寒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冻融侵蚀为主;东部季风区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为主。

3、在水力侵蚀中,雨滴击溅侵蚀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即干土溅散、湿土溅散、泥浆溅散及地表板结阶段。

4、在水力侵蚀中, 按面蚀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发生程度不同,面蚀可分为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和细沟状面蚀。

5、沙漠根据沙丘活动程度的大小,可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三种。

6、我国离北京最近沙漠是浑善达克沙地;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7、在内蒙古高原中,沙漠众多。其中,西部阿拉善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三个沙漠;中部鄂尔多斯高原有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两沙漠;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有呼伦贝尔沙地。

8、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围绕着绿洲或深入沙漠的河流的下游及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半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草原和农牧交错带。

9、在沙漠化过程中,半干旱的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等沙漠容易发生沙丘活化;干旱沙漠区的绿洲边缘地段极易发生沙丘前移。

10、《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目前全国90%可利用的天然草原发生不同程度退化。 11、在盐渍土分类中,按所含盐分的不同可分为盐化土和碱化土;按成因又可分为原生盐渍化土地和次生盐渍化土地。

12、中国的盐碱土主要集中分布5个地区:滨海、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13、在盐碱化土地中,盐碱化耕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区、西北干旱区和东北区,其中尤其以华北区为数最多。

14、在土地盐渍化的成因中,干旱缺水和蒸发强烈是最核心的自然驱动力;不合理的灌溉是最核心的人为驱动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水力侵蚀的具体过程。

2、在水力侵蚀中,什么是雨滴击溅侵蚀?雨滴击溅侵蚀分别包括哪些阶段?简述各个阶段的基本含义。

3、在水力侵蚀中,什么是面蚀?面蚀分别包括哪些类型?简述每个类型的基本含义。

4、什么是荒漠?依据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以将荒漠划分为哪几种类型?简述每一类型的基本含义。

5、什么是狭义上“沙漠”?根据沙丘活动程度的大小,可分为将其划分哪三种类型?简述每一类型的含义。

6、简述华北平原的土壤盐渍化非常严重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论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及成因。 2、论述沙漠化的成因及区域影响。 3、论述草地退化的成因及区域影响。 4、论述土地盐渍化的成因及区域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