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学”模式指导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实践研究
只要教学建立在师生心理平等基础上,才能真正进行积极的合作与相互之间的无障碍交流,这样的合作教学才具有真正的含义与时效性。师生角色互换、学生自主归纳、师生共享测评机会都是师生合作模式教学的具体策略,学生内心的声音也只有在这样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活动中真正地发出并被聆听。
标签:高中音乐 鉴赏课 合作教学
师生合作这一合作教学形式虽然常见却也常常容易让人轻视。这里所说的“轻视”并不是看不起的意思,而是很多教师把“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说生写”这些形式简单地看成了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其实并不能简单判定这些形式是否属于合作教学的范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合作教学中如果单一地采用个别形式,那肯定是不能收获合作教学的精彩效果的。
笔者认为,只有建立在师生心理平等的基础上,合作教学才能真正进行积极的合作与相互之间的无障碍交流,这样的合作教学才具有真正的含义与时效性。比如《沙塔洛夫教学法的实质是实行师生合作教学》一文中对于合作教学就是这样阐述的:师生合作关键在于教师对“教”的改进,教师应将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并因此把學生“学”的热情更为有效地激发出来,“教”与“学”这两种活动只有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师生双方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共同的活动任务。
一、师生合作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师生角色的适当互换
现代社会中很多成年人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表现,很多时候也会在学生身上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这是成年人成熟、睿智与高情商的表现,两代人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影响以至于最终的共同成长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在音乐鉴赏课上,高中生的行为能力已经有他们自主表达的空间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跟自己互换角色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比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首先对课堂教学中的章节进行分析、比较以及筛选,将适合学生自学的部分挑选出来,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然后将教学任务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使学生做好小组分工以及教案的编写,并提前与教师做好课前的沟通。很多参考资料的收集既可以来自于网络,也可以来自于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教案编写进行一定的指导,以便让组织学生进行正式的讲课。讲课的小组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推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课前教案编写情况做出指定。在学生小组进行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其他学生可以适当提问、适时补充以及交流与评价。最后,教师将所有学生小组编写的教案都张贴在教室里供学生之间交流互赏。这样编写教案的整个经历与各个小组进行的课堂授课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中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考评后,并将成绩计入期末总评中。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进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这三个阶段中都进行了必要
而完整的合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特别的体现,学生自学、创新以及与他人协作探究的能力也在各个阶段都得到了特好的锻炼。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创新教学过程中也能汲取到自己所需的东西,教学相长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真正的实现了。
(二)学生自主提问与总结
学问,学问,很多时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学习问问题。爱因斯坦早就发表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的观点。我们不妨进行两个画面的猜想。一个是教师全权控制课堂并提问,学生们共同回答教师所提问的情景;另一个是教师提问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的情景,很多整齐声音的背后或许就有不一样的声音被忽略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审美体验、音乐联想以及音乐创新是高中音乐鉴赏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内容,跟其他文化课不一样的是音乐鉴赏可以抒发自己内心不同的声音,我们不用像文化课一样追求明确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的垄断是绝对不可行的,教师一定要把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抒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教师要善于接纳与吸收学生们的各种想法并因此而形成生动互动的愉悦课堂。
教师在传统教学的课堂即将结束时,往往会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大致的梳理,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但是,我们不禁疑惑:这个权利我们可以交给学生吗?笔者认为如果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思路的清晰回顾,学生也只有亲身经历了实践才能真正领会课堂所学的内容。
(三)师生共享测评机会
师生共享测评机会正是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维立体评价的体现。传统评价中教师都是一人操办评价内容的确定、方法选择以及评价的实施过程,学生只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合作教学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却一样可以运用到学习的评价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担当一定的角色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评价的实施过程。比如,在学生合作小组中让学生自主推荐检查员与监督员等等,这些角色的设置正是为了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或努力成果的。虽然检查员、监督员等对复杂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准确判断比不上教师,但是他们在本组成员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精神等等方面是能及时做出判断的,很多时候他们还能提出一些较好的意见或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一次课或一个阶段活动之后所得到的评估意见、学生自主评价以及自身在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情况做出总结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作为一次学生的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成绩总评。这种形式如果能够较好地开展起来,对于学生的积极合作参与度是很有利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只是一些描述性的评价,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自身一个时期内的学习情况做一个书面的总结交给教师,主动分析自身学习上的欠缺并关注自己以后的学习发展,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以促使自身提高。
另外,小组之间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有利于组内成员相互之间更为齐心合力,组间之间的竞争机制很多时候也能更好地形成。教师在这样的评价中应引导学生虚心接纳其他小组优秀的表现与创新的想法,引导他们及时对自己的同学进行鼓励与肯定,对自己进行反思与小结,小组之间、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机制将会更加完善。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活动中往往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他们在完成合作任务时往往会更加齐心合力。互评与自评中每一位学生都会希望自己能将评价工作做得更好,而在其他小组进行展示时,他们又会有更好的姿态来欣赏学习。
另外,还有更为重要且有意义的评价,那就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所做出的评价。教师与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中已经进行了角色的互换,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了切身的体验与感受,在这样一种合作教学中进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就显示出更加非同一般的意义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往往只能来自于学校领导,每天跟教师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学生却往往没有发言权,我觉得传统教学评价对于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性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既然角色能够互换,学生对教师评价自然也是可以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师进行语言、教态、方法运用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最大的尊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也就达到史无前例的状态,教师面对学生的评价也会产生更大的触动与进步。
二、教学案例
以《新中国的歌》为例进行一定的分析如下。
(一)教材分析
重点:1.歌曲的音乐情绪、内涵;2.音乐题材、体裁、风格;3.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4.音乐的社会价值。
(二)学情分析
很多高中学生对于现代流行的通俗歌曲比教师都要熟悉,不过,学生大多还是仅仅局限于流行风的追随,对通俗音乐审美的心理标准、相关知识的概念都是跟不上的,因此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准备
教师:
1.了解当下的流行音乐与学生喜爱的通俗音乐并及时做好收录。
2.提前一周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好课前作业,引导学生小组进行讲课的准备。
3.及时与学生进行准备工作的交流、沟通与指导并收集学生讲解资料。
4.确定实践讲课的小组并在学生讲课中引导其他小组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解。
学生:
各小组按照分工进行教材的预习并收集一至两首流行音乐作为讲课时的音像资料,提前做好歌曲内涵、社会价值等讲课资料,编写出讲课的教案并尽量做出PPT以备展示需要。
(四)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意图
讲课小组自主选择出代表进行乐曲理解性的表述
1.介绍本小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流行音乐,并播放部分小组收集的音像资料。
2.介绍本首乐曲的由来与内涵以及这首曲子造成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3.分析本首樂曲所属的风格并对此风格做出一定的介绍。
让学生在师生角色互换中大胆表达自己喜爱的音乐,真正在课堂上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他小组在聆听讲课小组的发言中小声讨论并自由举手由小组代表进行适当的补充。
既可以是对上一小组乐曲的补充说明,也可以是自己小组所选乐曲的介绍或不同之处。
让每一组学生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
教师指导
1.对各小组的讲解与学生表现及时点评。
2.对学生所选流行音乐的风格及内涵及时进行归纳。
发现学生闪光点并与之共同讨论总结。
课本中的音乐与相关知识的引导性讲解
1.聆听、欣赏课本上较古老却经典的通俗歌曲。
2.欣赏当下流行通俗歌曲并将之与经典老歌进行比较分析。
3.引导学生认识通俗歌曲的概念与社会价值。
发现学生闪光点并与之共同讨论总结。
各风格音乐之间的引导性鉴赏与比较
1.《我爱你,中国》《茉莉花》等音乐的鉴赏。
2.分析比较这两首乐曲与之前我们听的通俗音乐的区别。
比较中明晰主流
总结
1.共同小结,引导乐于欣赏聆听积极向上音乐的习惯。
2.学生在本课中感受的大胆表达。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表达心中感受、引导学生鉴赏音乐的习惯养成,内化学生自身的精神内在,形成民主愉悦的课堂互动。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合作教学中师生合作模式的典型,师生双方民主平等的教学思想在本课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互换使得学生对合作研究、备课与上课都充满了无比的激情,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表达自身的想法与喜爱,对音乐欣赏的价值与内在的领会也就更加深入。课堂最后学生对上课感受的总结更加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互尊互动的教学课堂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