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以德育人的教育,就是通过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就是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能力;就是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平等宽容、以德育人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是通过树立优秀典范,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追赶目标,在竞争过程中,成长为更好地自己。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即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為了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研究重点与教育难题。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较长的教育时间,较好的学生可塑性,决定了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课堂中的可实施性。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教育的教学课堂中,不仅能够深化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程度,还能将复杂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分阶段性的培养,从而达到更好地德育教育目标。针对于小学一到三年级而言,以认知德育教育的知识内容为主;针对于小学四到五年级而言,以了解并培养相关的德育教育内容及要求;针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在经过五年的基础性德育教育之后,小学六年级就将是对之前德育教育内容的总和,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德育能力之后,对学生更高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与求知的学习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
具体的融入方法为:通过小学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合理的安排相关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以小学六年的数学教学为例,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以讲解为主,即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提出问题,并自行进行解答,即便是有个别时候要求学生自主解答,但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可以由出题题目出发,以如何更好地进行分配,或是在进行某些事物的分配时,规定长者先拿或多拿,以此来潜意识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其次,尽量延长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一、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活动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我国教育体系下的班级管理,最常用的管理模式就是教师统一化管理模式,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执行者的角色。教师通过班会的形式,将学校的相关安排及教师对于学生的相关安排向学生进行反馈,而学生也仅仅只是遵从教师的安排。就小学初级阶段而言,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思想的不断健全,尤其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
阶段的学生即将步入青春期,具有较强的自主思维能力,并且对于事物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在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还保持着教师为主的班级管理,或许依旧能够保持一个较好的班级环境,但是限制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错失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
因此,对于小学教育阶段而言,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可以由教师进行统一性的教学规划及班级管理。但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班主任就要开始逐渐放宽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物管理当中去。例如,对于班级黑板报主题的确定及设计;对于班级班干部的选取,由学生推选代表并进行投票确立。到了小学六年级后,还可以让学生负责管理班级中的清洁工具的购买,或是由班主任牵头,由学生自主开班会。在学生自主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起到一个旁观者的作用,并在学生结束之后,针对于学生班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点,对学生的努力进行鼓励。并且,对于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举行,通过学生讨论的内容,教师将能够更加真实地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相关德育教育的工作。最主要的是,通过学生自主举办班会,能够帮助学生多方面培养自身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及自主思维能力。
二、平等宽容,以德育人,树立班级中的先进典型
学生之间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加上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层次。但是,教师应当正视学生的差异化特点,以身作则地向学生传递着“你们在老师眼里都是平等的”思想。针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应当选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平等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所谓以德育人,指的是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了解学生自身的问题。每个人都会犯错,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犯错更是一件经常的事情。面对错误,教师要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但是指出的方式应当是基于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不能够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你错了,你应当怎样”,这样不仅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对于某些已经初步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还会产生较大的抵触,甚至说产生“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解决错误。 树立班级中的先进典范,其实就是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每个学生都期待被人认可,期待被教师表扬,尤其是和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的表扬。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心理,树立班级中的先进典范,为学生提供一个追赶的目标,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得班级的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除了学生,教师也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要求,参考德育教育中的相关要求,应用到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中,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班主任教师作为学生接触到最多的
教师,其自身优良的品质能够极大程度的影响到学生自身品质的培养。通过学生中的典范的促进,加上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进行相关德育方面的发展,帮助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更加容易实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三、结语
以德育人的教育,就是通过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就是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能力;就是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平等宽容、以德育人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是通过树立优秀典范,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追赶目标,在竞争过程中,成长为更好地自己。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及其价值选择:兼与谢维和教授商榷[J].教育研究,1999(7).
[2]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兼答吴康宁教授的商榷文章[J].教育研究,2000(6).
[3]单华然.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J],2010,04,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