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第一节 准确翻译实词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A.扬言。 B.宣传时说的话。 C.用声明、文告上的话说。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劳苦而功高若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A.声音很轻细地说话。 B.小人的谗言。 C.密探的话。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A.安全。 B.安置,安放。 C.舒适,安适。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A.漂泊流浪的人。 B.刚刚升官调换职位的人。 C.贬官降职外调远方的人。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A.内心。 B.内部,朝廷内。 C.接纳进来。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A.靠近,接近。 B.担任。 C.完成。 答案 B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以为妙绝。 .
A.达到极点。 B.超越。 C.停止,断绝。 答案 A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A.女子的配偶。 B.某方面有成就的好汉。 C.成年男子。 答案 C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才能不及中人..。 A.才能居于中等的人。 B.置身其中的人。
C.为交易双方或纠纷几方见证、调解的人。 答案 A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A.不中用,不好。 B.不用,或不需要运用。 C.不行走。 答案 B
1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发挥:相互辉映。
B.中绘殿阁,类.兰若(寺庙)。 类:类似,相似。 C.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 几何:多少。 D.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 解:通“懈”,松懈。 解析 D项,解除。 答案 D
1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借用。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率:任着,由着。 C.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名第一的人。 D.大王遣一介之使.
至赵,赵立奉璧来。 使:使者。
( ) ( ) ( ) ( )
解析 C项,老大:年岁大。 答案 C
13.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1)《镜喻》(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五官莫明于目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B.假于镜而见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客有任目而恶镜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D.泰然谓美莫己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解析 C.前句中的“任”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后句中的“任”是“随意、自由” 的意思。A.两句中的“莫”均是无定代词,解释为“没有谁(哪一个)”;B.两句中的 “假”均是“凭借、借助”的意思;D.两句中的“莫己若”都是“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的意思。 答案 C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而目转求助于镜 求:求助。 .B.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明:明察。 .C.鲜当意者 当:相称。 .D.左右匿笑 匿: 暗中;偷偷地。 .解析 C.使„„满意;合乎(心意)。 答案 C 【参考译文】
在五官中没有能像眼睛那样明察事物的,但脸上有黑点子,而眼睛却不能察觉,它的明察又在哪儿呢?自己的眼睛能看见别的东西,而看不见自己的脸,要借助镜子才能见到了。镜子的贵重,比不上眼睛;镜子不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却反过来求助于镜子。可是世上不曾认为镜子帮助了眼睛,而责备眼睛的失于明察。镜子对于眼睛有什么对不起的地方啊!
有个相信眼睛而憎恶镜子的人,他说:“真使我好难受,我自己有眼睛,何必要用镜子呢?”时间长了,他看世上所称道的美人,很少有符合自己心意的,而他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点子,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左右的人都暗中发笑,那个人却始终不醒
悟,可悲啊!
(2)《丁一士》(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求睹其技 睹:观看 .B.不虑岸已将圮 虑:料想 .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 踊:跃起 .
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蹈:用脚踢 .解析 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答案 D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习:练习,学习 .B.素不习水。 习:习惯 .
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跃:跳起 .D.友曰:“能越此乎?” 越:跨过 .解析 B项习:应解作“通晓”,“熟悉”。 答案 B 【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气力,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断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
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依仗力气的终因力气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题组二
1.下面各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中的“请”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③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⑤璧有瑕,请指示王。 .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解析 “请”作动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后面的动作行为的施动者是“我”,则“请” 译为“请让我”“请允许我”,①③④⑤都是这个意思;二是后面的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是对方“你”,则“请”译为“请求你(您)”,②⑥是这个意思。 答案 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数量词的表达方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③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能拔者 ....④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⑤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⑥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⑦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⑧秋公回头看时,乃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 ..
A.①③④⑦/②⑥/⑤⑧ B.①②④⑦/③⑥/⑤⑧ C.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D.①②⑥⑦⑧/③④/⑤
解析 ①③④⑦都是表示分数;②⑥是概数(约数);⑤⑧是用两数相乘以表示数量。 答案 A
3.下列句子,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辞:言辞,文辞 .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方:才 .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非:除了,如果不是 .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度:制度,法度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负:辜负,对不起 .D.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发:发出,送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大概,表示揣测、估量 .
解析 A.辞:托辞,借口;C.度:限度,标准;D.发:派遣,派出。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王访于箕子 .A.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B.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C.穆公访诸蹇叔 .
D.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 .
解析 C项和例句中的“访”都是“咨询”“询问”的意思。A.访求,寻找;B.探访, 拜访;D.查访,调查。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B.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
解析 A.担心,担忧。B.绝命,死亡/隔绝;C.攻克,战胜/能够,可以;D.称呼匈奴 等少数民族/怎么,什么。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生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
C.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欤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晋公子)穷来过我,奈何不礼 ..
解析 A.可以:一个词,能够,可以/两个词,可以(之),能凭借(这)。B.以(之)为:把„„ 当作;C.得:能够,可以;D.奈何:为什么,怎么。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
何厌之有 厌:满足 .B.请姑无庸战 庸:用 .贾人夏则资皮 资:积蓄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期年之后 期:满一年 .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自托于赵 托:寄托 .
解析 C项“济”是“渡水、渡过”的意思。 答案 C
8.下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函:用木匣装 .C.国胡以相恤 恤:安抚 .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刚好 .
解析 A.“原”是“推断、推求(„„的本源)”的意思;C.“恤”是“照顾、抚恤”的意思;D.“适”是“出嫁”的意思。 答案 B
9.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卖 .B.居则具一日之积 具:备办 .C.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辱:以„„为耻 .D.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视:看 .
解析 A.“市”是“买卖、经营、做生意”的意思;C.“辱”是“辱没、使„„受辱”的意思;D.“视”是“比、比较”的意思。
答案 B
10.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1)《人兽之间》(节选自《列子·黄帝》)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
①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外形 .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 .
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 几:希望 .解析 B项“童”通“同”,相同。 答案 B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 遗:丢开,丢下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 .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 .
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 .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 ..解析 E.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或高才大智。 答案 E 【参考译文】
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
来求得高才大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2)《瓯喻》(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人有置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
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人有置瓯道旁 .
沛公则置车骑„„道芷阳间行 .B.其人方去之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C.适有持瓯者过 .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D.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 .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
解析 C.都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A.前句是“放(在)”的意思,后句是“丢下、扔下”的意思。B.前句是“刚要”的意思,后句是“矩形、方形”的意思。D.前句是“假使、假若”的意思,后句是“刚才、先前”的意思。 答案 C
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倾侧坠地,瓯已败 侧:侧面,一侧 .B.其人亟拘执之 执:捉住,抓住 .C.尔何故败我瓯 败:打破,毁坏 .
D.市人多右先败瓯者 右:通“佑”,袒护,偏向 .E.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失:失去 .解析 A.侧:歪倒。 答案 A 【参考译文】
有个人把瓦罐放在路旁,不小心歪倒在地上,跌碎了。那个人刚要离开,恰巧有个提瓦罐的人走过,那个人便急忙捉住他,说:“你为什么打破我的瓦罐!”便抢走他的瓦罐,把破瓦罐给了他。集市上过路的人大多袒护那个先打破瓦罐的人,提瓦罐的人竟在无法申辩是非曲直的情况下离开了。
噫!打破瓦罐的人假若不见到提瓦罐的便会走开的。提瓦罐的人不幸遇到了他,竟然被迫用自己的好瓦罐换了那个人的破瓦罐。事情的变化竟然如此不合情理!而那些集市上的人也失
去了他们想维护公道的本意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