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母亲”的主要事件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母爱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并能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合理运用。 一. 导入
有一个小孩子降临人间了,临行前,他跟上帝说:“上帝啊,我这么弱小无助,离开了您的照顾,到了人间可怎么办啊”上帝说:“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位天使,她会代替我全心全意地照顾你。”小孩子听了很高兴:“请问天使的名字叫什么我怎么找到他呢”上帝笑了:“你不用找她,等你一出生她就已经陪在你的身边啦。”同学们猜猜这天使的名字叫什么呢 二. 检测预习工作
三. 走进文本,感知母亲的故事
1.作者的母亲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这短短的十三年里,“母亲”都给作者留下了哪些记忆呢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母亲”的四个片段) 概括一件事要有两个要素:人物+事件 “母亲”元宵节背我赏灯 “母亲”讲故事热泪涌流 “母亲”见我受罚心疼落泪 “母亲”熬夜为我做鞋
四.探究文本,细微处品读母爱深情
这四件事实在是平平常常,不足为道。但作者却用饱含深情的笔,塑造了这样一位把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自己一生的母亲,把她的爱生动地刻画出来了,下面让我们再次走入文本,于细微处看母爱。 请同学们去文章中寻找:
1.在这些事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让你感受到这份母爱深情请大家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这些句子。
(引出细节描写,带着爱恨交织的心情朗读,赏析勉强、打得好等词) 2.通过对以上细节的揣摩和语言的品析,你从中读懂了母亲和母爱吗 母亲是无私的,母爱是她挥汗如雨、挑灯夜战为子做鞋的身影 母亲是_______的,母爱是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的,母爱是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的,母爱是她爱而不溺、疼而不骄的清醒头脑
看来同学们不但读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挚爱,还读懂了母亲的心,母亲的爱原来就藏在最平凡的琐事中。 五. 深入文本,互诉心语体悟亲情
1.可是这样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却早早离开了作者,对此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来看两个句子:(品读) ①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②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追问:如果把“才”“就”去掉,会不会影响其表达效果 (母亲去世之早,作者的无限惋惜、怀念和沉痛悼念之情)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很含蓄的民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我们掩饰感动、掩饰悲伤,从不对自己身边的亲人说内心深处的话。而文中的“母亲”在作者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无论是儿子还是母亲其实都有很多话想和对方说,可是“爱在心头口难开”,儿子留下的只有惋惜遗憾,请同学们在以上几件事中任选一个场景替他们表一表他们未表的情: 场景一: 场景二:
注意:要用第一人称“我”
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语气、情感
通过同学们设身处地的真情告白,让老师也感到了阵阵暖意。所以我们对身边的亲人也要倍加珍惜。我们要理解父母之爱的特殊表达方式,或许态度严厉,但正是因为挚爱多了一份期待。 六.回顾全文,提升写作技能
每一个母亲都对自己的子女充满了爱,倾注了希望,请你用饱含感情的笔写出你所感受到的浓浓母爱的一瞬间或一件事。(跟文章中的四个片段比较异同) 1.文中的母亲的形象如此感人,作者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来表现的呢 ①用典型事件表现“母亲”的形象 ②细节描写······ ③穿插适当议论抒情
通过典型事件组合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结构就是“片段组合式”,也可以说叫“冰糖葫芦式”。文章的四个“冰糖葫芦”是怎么串联而成的呢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在叙述这四件事时,每件事叙述完之后都紧跟着抒写了作者的感受。每一个“冰糖葫芦”大致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是借细节铺陈叙事,
后一部分是穿插少量抒情或议论,那能不能把语段最后的那几句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去掉呢 归纳好处:
1.深化文章主题,在叙述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使母亲的形象、性格更鲜明感人
2在抒情议论中表现孩子对“母亲”的感恩、怀念之情 根据刚才归纳的技法,同学们修改自己的写作片段。
“母亲”留下的最初记忆,已经定格成了一幅幅画面,成为我们今生最美丽的收藏。当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那个人有一天老了甚至去了的时候,我们定会在那一刻突然明白:这世界上有多少母亲就会有多少真爱的心灵;有多少读懂母亲的孩子就,就会有多少份苏醒过来的感念与心痛。你,读懂了自己的母亲吗
余光中献给母亲的诗---母难日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 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 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 我都记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