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期CT扫描联合诊断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
2022-10-12
来源:易榕旅网
一1l20一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年8月第27卷第4期 动静脉期CT扫描联合诊断右肺上叶肺癌 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洛阳471000) 靳莉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采用动静脉期cT扫描联合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搜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我院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肺癌患者50例,术 前均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完整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肺癌类型、 CT影像中病灶强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统计。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50例患者术前 CT检查结果显示对右肺上叶肺癌总确诊断率92.00%(46/50)。病理类型:鳞癌42.00%(21/50),小细胞癌 26.00%(13/50),腺癌24.0o%(12/50),鳞腺混合癌8.00%(4/50)。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32例(64.00%),肺 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确认率为90.63%(29/32)。CT影像特征为右肺上叶肿块伴不张,肿块下缘光整,形成反“s” 改变;支气管鼠尾状狭窄、中断,纵隔偏移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增强后轻、中度强化,病灶中央相对低密度。结 论:对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联合采用动静脉期CT扫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转移;纵隔;CT 肺癌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据卫生部公布的 关于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报告(2010年)显示,肺癌死亡 人数占全部类癌发病率的9.2%~10.6%,全国每年死于肺 变;(3)CT检查结果伪影干扰严重;(4)肺部严重炎症性疾 病;(5)对碘制剂过敏。 1.4方法 癌的人多达60万,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 。肺癌临床表现 1.4.1 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的有无、轻重与个人耐受力、肿瘤的位置有关,总体临床表 现复杂。手术切除病灶是早中期肺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 案 ,但肺癌较易转移,其中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是确定 术前分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重要影像因素。尽管目前存 在较多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检查方法,但均存在有创、风险较 大或费用高昂等弊端 ,限制其临床应用。多排螺旋CT扫 描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且属于无创检查,在临床应用广 泛。本文即探讨该技术在右肺上叶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中 的应用价值。 64排128层4D螺旋CT。检查前禁饮食4小时。常规扫描: 取仰卧位;扫描部位:胸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 电流300mAs,层厚5 mm,层距5 mm,转时0.5s/r,螺距 0.992,矩阵512×512,1.25mm自动重建。为提高微小病 变的显示率,选择350mgI/mL碘海醇(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批准文号X19990025)为血管对比剂。扫描过程中,指导患 者屏气。对于静脉期扫描,需于动脉期扫描30s时启动。通 过肘静脉团注入碘海醇,剂量1.2ml/kg,注射流率3.0 mL/s,生理盐水20ml冲洗。动脉期30秒,静脉期60秒, 依次完成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的增强扫描,其中延时期 2分钟以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搜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我院 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肺癌患者5O例,术前均进行CT等影像 1.4.2 图像观察和判定分别由两位中级以上职称影像科医 师分别独立对CT后处理成像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癌变 学检查。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2—75岁,平 均(56.2±2.6)岁;均存在胸痛闷或气急症状,部分患者存 的大小、数量、部位以及增强程度,同时对周围组织与病变 部位的关系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 较,结合其完整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 准”,对所有患者肺癌类型、CT影像中病灶强化程度以及是 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统计。二者意见不一致时,以影 像科主任的判定结果为最终阅片结论。 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症状,病程4月一1.5年,平均 (7.2±2.1)月。 1.2纳入标准(1)住院期间接受手术治疗,且切除标本行 病理检查;(2)术前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3)临床资料及 影像学资料完整。 1.3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纵隔内病 1.5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10软件,记录所有患者的cT检 查结果,并以百分比进行表示。 M M I BIMONTHLY Vol 27 No.4 Aug.2018 —112l一 2结果 CT扫描对肺癌以及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检查和诊 断,结果显示,50例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中,CT 2.1检查结果50例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中,CT 术前诊断46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50例患者术前cT 检查结果显示对右肺上叶肺癌总确诊断率92.0o%(46/50)。 病理类型:鳞癌42.o0%(21/50),小细胞癌26.o0%(13/ 术前诊断46例,对右肺上叶肺癌总确诊断率92.00%。在对 肺癌的病理类型进行诊断方面,鳞癌21例,小细胞癌13 例,腺癌l2例,鳞腺混合癌4例。CT诊断结果为显示鳞癌 50),腺癌24.00%(12/50),鳞腺混合癌8.00%(4/50);而 CT诊断结果为:鳞癌45.65%(21/46),小细胞癌23.91% 45.65%,小细胞癌23.91%,腺癌23.91%,鳞腺混合癌 6.52%。而在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32例患者 (11/46),腺癌23.91%(11/46),鳞腺?昆合癌6.52%(3/ 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CT确认率为90.63%,具有较高的诊 46)。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32例(64.o0%),肺癌纵隔淋巴 结转移确认率为90.63%(29/32)。 2.2图像特征CT影像特征为右肺上叶肿块伴不张,肿块 下缘光整,形成反…S’改变;支气管鼠尾状狭窄、中断,纵 隔偏移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增强后轻、中度强化,病灶中央 相对低密度。 3讨论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 在近年来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 出现明显增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目前对于肺癌的发病原 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吸烟、职业与环境接触、电离辐射 等因素有关 。依据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的不同,肺癌的 临床症状可分为局部和全身表现 。局部症状主要为咳嗽、 咯血、胸痛闷等由肿瘤生长引发的表现,而全身症状主要为 感染、疼痛所致的其他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癌细胞浸润和 转移现象,预后不佳,其中肿瘤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因素。 手术切除肿瘤是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作为一种恶性 肿瘤,肺癌具有多种转移方式,淋巴结转移是较为常见的类 型 。在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时,必须对是否存在淋巴结转 移以及转移的部位、数目进行评估。 纵隔淋巴结转移是较为常见的肺癌转移途径和部位,对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准确判断是制定术前分期和治疗 方案的重要参考。当前,对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方法繁 多,如纵隔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等, 但上述检查手段均属于有创操作,且存在引发气胸等风险, 患者接受度较差,临床应用受限。PET—CT是新型的无创 检查方法,但其价格昂贵,普通患者难以承受;且PET—CT 敏感度较高,导致其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结果。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逐步在临床获 得普及,其具有高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度,对多种良恶性疾 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动静脉 断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虽然CT扫描对于在肺癌及纵隔淋 巴结转移的确诊率很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对于直径 较小的淋巴结,CT成像相对并不清楚,因而易出现漏诊或 误诊。而即使对于较大的淋巴结,亦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阳 性,这对影像医师的诊断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在实际工 作中,对可疑结果的CT影像做三维后处理有助于降低漏诊 或误诊率。就总体效果而言,CT扫描对于右肺上叶肺癌以 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礼平,陈馨,蒋晓兰.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对 肺癌患者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广西 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0):1500—1501. 2孙英,贺子琮,贺林,等.通过增强CT评估肺癌患者 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分布及规律[J].现代肿瘤医学, 2017,25(13):2136—2139. 3郭莉莉,朱丽丽.全身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 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8(27):33—34. 4邢祥菊,庞学利.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勾 画靶区中的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 (5):501—505. 5杨倩,张永林,麦卫平,等.能谱CT定量分析肺癌病 理类型及纵隔淋巴结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 影像学杂志,2016,14(5):601—605. 6葛鹏飞,赵飞,周悦,等.cTNM—I期非小细胞肺癌肺 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6):714~718+736. 7 陈飞,马宁帅,何宗喜,等.(18)F—FDG符合线路 SPECT/CT显像在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3):4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