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东方小学 葛永春 21、七律 长征
单元概述
第六单元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2、教师补充介绍长征资料,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3、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 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二、初读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每两个句子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劲联---尾联。 2、学生反复朗读。 3、检查自读情况,并正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4、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5、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6、背诵并解释全诗。
【诗的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指名读。
(2)结合长征资料体会诗意。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3、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6、齐读最后两句。用“更喜”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五、欣赏歌曲《长征》。
六、总结、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
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七、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收集有关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3、课本P117第2、3题。 九、板书设计
远征难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总括)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彭德怀生平资料、长征故事等。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流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谁来说一下?(指名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发生在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中。引出课题: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交流彭德怀生平。 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如: (1)、“碗”是前鼻音,“彭、警、融”是后鼻音 。 (2)、“絮、御”要读准确韵母。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通过学习,能否用一个字代替课题中的“和”,来概括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板书 爱
二、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骡子。边读边找出相关的语句。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 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2、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背过脸去。为什么背过脸去呀?(不忍心看)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3、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 2、读课文,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出示: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急”的时候吗?近义词(迫在眉睫)。用“燃眉之急”造句。“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3、有感情朗读2-20自然段。
4、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板书:更爱战士们 5、指名读,(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6、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师引读课文3——11自然段。
7、找出11——20自然段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 8、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背后的感情?引读13——19自然段。
9、“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彭德怀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为什么说:“它融进了„„竹板声里”?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读课文最后一节
2、你觉得彭德怀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对彭德怀将军说,也可以对大黑骡子说„„ 七、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2、你知道中国的十大元帅吗,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吧。 八、板书设计:
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热爱革命事业
23、《大江保卫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 投影
【拟定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 2、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 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出示:
日夜兼程 肩膀 肆虐 闪烁 摇摇欲坠 嶙峋 铁钉 2、指名读,随读随纠。
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
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
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五、感知课文大意 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 二、精读指导
第一部分(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哪句看出来? ⑴ 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 ② 全班齐读。
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用“------”画下来。 (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
③通过画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⑵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 学生齐读。
② 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画下来。
(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
③ 名读。
第二部分(2—5自然段)
1、导入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具体分析
第一层(2自然段 大堤抢险)
⑴ 提示语:2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怎么办呢? ⑵ 指名读本节。。 ⑶ 重点片段练习。
⑷ 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层(3、4自然段 铮铮铁汉)
⑴ 导语 :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尤其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
⑵ 学生自学第这一部分,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得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⑷ 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 ⑸ 指名表演。 ⑹ 齐读最后一句。 第三 层(5自然段)
⑴ 导语 :是呀,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 ⑵ 指名读本节。
思考:本节表现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些事例?
⑶ 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 (4)、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三、交流会
1、课外,大家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请将你所收集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2、到台前介绍。
3、谈感受:听了这么多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⑸ 学生赛读,可试背。 第三部分(6自然段) 1、齐读本节。
2、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
3、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4、再齐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 四、片段欣赏
1、文中多处使人感动流泪,找处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 2、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抄写最使你感动的地方。
2、课文中,“哪里有„„哪里就有„„;哪里有„„哪里就有„„”请根据这句话仿造一句。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
大江保卫战 铮铮铁汉 英雄无畏 鱼水情深 勇救群众
习作六教案设计
【习作目标】
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指导过程 一、导入语
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
文还能上报呢。
⒉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⒊教师小结:
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⑴、自主修改。 ⑵、相互修改。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⑴朗读习作。 ⑵学生自评。 ⑶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练习6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 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评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剧情等,表达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要留心别人的发言。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艺术。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三部分。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学生读歌词,读通读顺。
(2)小组内试说出这首歌词的意思。集体交流。 (3)师生交流四渡赤水相关资料。 (4)练习诵读,读出情感。
(5)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演唱录音。再读加深体会。 2、教学第二部分。 (1)读这两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4)小结: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诗意和意思。 二、教学“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讨论: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 (4)集体交流。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朗读,知道这段话选自《21、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4)教师重点指导“骡、彭、抚摸、念叨”等字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青、盖。 2、指导。
(1) 学生读贴,小结写好“青、盖”的要点。
(2) 教师范写,讲解“青、盖”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一、指导。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等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说说文中人物特点。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你看过的影视剧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以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也可以模仿一下剧中人的精彩台词。要留心别人的发言。 二、练习。 1、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影视剧,小组内互相评论、交流。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同学之间相互交际。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2、反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