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2022-06-16 来源:易榕旅网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1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 下列不正确的是

A.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B.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C.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D.藏象学说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

正确答案:A 解析: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外界环境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是占代解剖知识、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2. 下列关于藏象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A.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B.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是古代解剖知识,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反复的医疗实践

C.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阴阳为中心的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D.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外界环境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正确答案:C

解析: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3. 下列关于藏象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A.脏,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

B.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属人体整体生命机能的体现,与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

C.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三焦、女子胞子宫

D.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沟通联系成有机整体

正确答案:C

解析: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4. 下列不是血液运行的前提条件 A.心气充沛 B.血液充盈 C.脉道通利 D.肺朝百脉

正确答案:D

解析: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脉道的通利与否,及营气和血液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即血液的运行必须以维持心脏正常搏动的充沛心气、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5.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 A.气 B.血 C.精 D.津液

正确答案:A 解析:肺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即是《灵枢.决气》所说的“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 肺主宣降,关于“肃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吸人自然界的清气

B.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C.将肺吸人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D.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正确答案:B 解析:所谓“肃降”,即是清肃、洁净和下降,也就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1)吸入自然界的清气。(2)将肺吸人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3)肃清肺和呼吸道内

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7. 肝主藏血不包括 A.濡养肝及形体官窍 B.为精血生成之源 C.化生和濡养肝气

D.化生和濡养神

正确答案:D

解析:肝主藏血包括:濡养肝及形体官窍、肝为精血生成之源、化生和濡养肝气、化生和濡养魂。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8. 脾开窍于 A.唇 B.口 C.舌 D.齿

正确答案:B

解析: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9. 肾开窍于 A.齿 B.耳 C.二阴

D.耳及二阴

正确答案:D 解析: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耳是听觉器官,耳的听觉功能灵敏与否.与肾精、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二阴主司二便。尿液的贮藏和排泄虽在膀胱,但尿液的生成及排泄必须依赖于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协调。肾气之蒸化及固摄作用失常,则可见尿频、遗尿、尿失禁、尿少或尿闭等小便异常的病证。粪便的排泄,本属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但亦与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有关。前阴是人体的外生殖

器,其生殖功能与肾精、肾气的关系密切,故前阴性器官又有“外肾”之称。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0. 下列哪项是肝的生理特性 A.肝为刚脏 B.肝主藏血 C.肝主疏泄 D.肝在志为喜

正确答案:A

解析:肝的生理特性为:(1)肝为刚脏:肝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2)肝气升发:肝气向上升动、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的生理特性。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1.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是指

A.男子,四八 B.男子,五八 C.女子,四七 D.女子,五七

正确答案:D 解析:《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2. “……肾气衰,发堕齿槁……”是指 A.男子,四八 B.男子,五八 C.女子,三七 D.女子,四七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3.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是指

A.男子,六八 B.男子,七八 C.女子,六七 D.女子,七七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4.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是指 A.男子,五八 B.男子,六八 C.女子,五七 D.女子,六七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5.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是指 A.男子,六八 B.男子,七八

C.女子,六七 D.女子,七七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6. 关于大承气汤的用法,错误的是 A.大黄宜酒炙、先下 B.芒硝溶服 C.厚朴先下 D.枳实先下

正确答案:A

解析:大承气汤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因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之力峻,久煎则泻下之力缓),芒硝溶服。 知识模块:方剂学

17. 大承气汤主治热结旁流时的治法是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正确答案:C 解析:热结旁流,“旁流”为现象,燥屎坚结才是本质,故用大承气汤峻下,使热结得去,“旁流”可止,乃属“通因通用”之法。 知识模块:方剂学

18. 小承气汤比大承气汤少了哪味药 A.大黄 B.芒硝 C.枳实 D.厚朴

正确答案:B

解析: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功用:峻下热结。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知识模块:方剂学

19. 大陷胸汤中,大黄的用法是 A.后下- B.先煮 C.溶服

D.研末冲服

正确答案:B

解析:大陷胸汤(泻热逐水),大黄先煎,乃取其“治上者制宜缓”之意。 知识模块:方剂学

20. 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法是 A.后下 B.先煮 C.溶服

D.研末冲服

正确答案:D

解析:大陷胸汤用法:先煎大黄,溶芒硝,冲甘遂末服。 知识模块:方剂学

21.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宜用何方 A.苇茎汤

B.葛根黄芩黄连汤 C.大黄牡丹汤 D.白头翁汤

正确答案:C

解析: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苇茎汤一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葛根黄芩黄连汤一协热下利;白头翁汤一热毒痢疾。 知识模块:方剂学

22.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者,宜选用以下何方

A.痛泻药方 B.芍药汤 C.温脾汤 D.乌梅丸

正确答案:C

解析: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迟,乃一派寒象,此证乃为寒积便秘,其实质是脾阳之不足,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则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故,此证为阳虚寒积证,当攻下冷积,温补脾阳,方选:温脾汤(大黄、芒硝、附子、干姜、人参、当归、甘草)。痛泻药方一脾虚肝旺之痛泻一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芍药汤一湿热痢疾一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乌梅丸一脏寒蛔厥证一温脏安蛔。 知识模块:方剂学

23. 十枣汤的君药是 A.芫花 B.甘遂

C.大戟 D.大枣

正确答案:B

解析:十枣非君非汤剂,甘遂芫花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枣——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 知识模块:方剂学

24.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迟有力者,最适宜选用以下哪个方作为主方

A.炙甘草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大陷胸汤

正确答案:D 解析:“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舌红,苔黄”乃为“热证”表现;“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苔水滑,脉沉迟有力”乃为有形之邪水饮结于胸——水热互结之结胸证——泻热逐水——大陷胸汤。 知识模块:方剂学

25. 济川煎中的君药是 A.肉苁蓉 B.当归 C.牛膝 D.升麻

正确答案:A

解析: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其中,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功能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

共为臣药。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以助通便之效;为佐药。 知识模块:方剂学

26. 黄龙汤中“开肺气”的药物是 A.大黄 B.枳实 C.厚朴 D.桔梗

正确答案:D

解析:黄龙汤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

涤肠胃实热积滞,急下以存正气。肺与大肠相表里,欲通胃肠,必先开宣肺气,

故配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以助通腑之大黄,上宣下通,以降为主。 知识模块:方剂学

27. 大黄附子汤中,炮附子的用量是 A.1枚 B.2枚 C.3枚 D.4枚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方剂学

28. 大黄附子汤中,使用“大黄”的配伍法是 A.相制为用 B.相须为用 C.去性取用 D.升降相因

正确答案:C

解析:大黄附子汤主治寒积里实证,其中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

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知识模块:方剂学

29. 脾约证当方选 A.麻子仁丸 B.济川煎 C.温脾汤

D.大黄附子汤

正确答案:A

解析:脾约证乃因胃肠燥热,脾津不足所致,即胃强脾弱,《伤寒论》称之为“脾约”,以大便干结(胃强——胃肠燥热灼津)和小便频数(脾弱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但输于膀胱)为主要表现,而麻子仁丸虽用小承气以泻下泄热通便,而大黄、厚朴用量俱从轻减,更取质润多脂之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等,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故本方有下而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使燥热去,阴液复,而大便自调。 知识模块:方剂学

30. 十枣汤中甘遂、芫花、大戟的用量比例是 A.1:1:1 B.2:1:1 C.1:2:1 D.1:1:2

正确答案:A

解析:十枣汤用法:甘遂、芫花和大戟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赢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知识模块:方剂学

31. 患者胃痛急剧而拒按,腹胀便秘,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者,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越鞠丸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枳实导滞丸

正确答案:B

解析:胃痛之食积化热伤胃,用大承气汤泄热解燥,通腑荡积。故B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32. 呕吐的基本病机是 A.肝气犯胃,升降失调 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C.脾胃亏虚,运化失常 D.饮食不节,食滞不化

正确答案:B

解析:呕吐是一个症状,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B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33. 呕吐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哪些脏密切相关 A.脾、肾 B.心、脾 C.肝、肾 D.肝、脾

正确答案:D

解析:呕吐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密切相关。故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34. 胃痛的辨证要点是 A.属虚属实 B.寒热属性 C.在气在血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解析:胃痛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故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35. 患者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治宜选用

A.半夏泻心汤 B.保和丸

C.黄连温胆汤 D.二陈平胃汤

正确答案:D

解析:上述症状属于实痞之痰湿中阻证。其病机为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治宜除湿化痰,理气和中,其代表方为二陈平胃汤。故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36. 患者突然呕吐,可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治当选用

A.保和丸 B.四七汤 C.小半夏汤 D.藿香正气散

正确答案:D

解析:上述症状属于呕吐之外邪犯胃证。其病机为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治宜疏邪解表,化浊和中。其代表方为藿香正气散。故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37. 呕吐之脾胃阳虚证,治当选用 A.藿香正气散 B.香砂六君子汤 C.附子理中丸 D.理中汤

正确答案:D

解析:呕吐之脾胃阳虚证。其临床表现为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口干而不欲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其病机为脾胃虚寒,失于温养,运化失职。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其代表方为理中汤。故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38. 患者吞咽梗阻,胸膈痞闷,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治宜选用

A.沙参麦冬汤 B.通幽汤

C.启膈散

D.补气运脾汤

正确答案:C

解析:上述症状属于噎膈之痰气交阻证。其病机为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

气上逆。治宜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其代表方为启膈散。故C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39. 噎膈之病位是 A.食道 B.脾胃 C.脾 D.胃

正确答案:A

解析:噎膈的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而致。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故A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40. 患者长期饮食不下,面色(白光)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

A.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B.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C.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D.温补脾肾

正确答案:D

解析:上述症状属于噎膈之气虚阳微证。其病机为脾肾阳虚,中阳衰微,温煦失职,气不化津。治宜温补脾肾。故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41. 患者腹痛下利,脉微肢冷,首选方剂 A.附子理中丸 B.温脾汤

C.黄芪建中汤 D.大建中汤

正确答案:A

解析:腹痛下利,脉微肢冷属于腹痛之脾肾阳虚证。当选附子理中丸。故A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42. 哪部医学著作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 A.张景岳《景岳全书》 B.程钟龄《医学心悟》

C.虞抟《医学正传》 D.李中梓《医宗必读》

正确答案:D

解析:李中梓在其著作《医宗必读》中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故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43. 患者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选用

A.葛根芩连汤 B.藿香正气散 C.保和丸 D.平胃散

正确答案:B

解析:上述症状属于泄泻之寒湿内盛证。其病机为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治宜芳香化湿,解表散寒。其代表方为藿香正气散。故B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44. 患者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中和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证属

A.脾胃气血证 B.气机郁滞证 C.脾胃阳虚证 D.胃中寒冷证

正确答案:D

解析:上述症状其病机为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治宜温中散寒,

降逆止呃。证属呃逆之胃中寒冷证。其代表方为丁香散。故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45. 患者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弱。证属

A.脾胃气虚证 B.气机郁滞证 C.脾胃阳虚证 D.胃中寒冷证

正确答案:C

解析:上述症状其病机为中阳不足,胃失和降,虚气上逆。治宜温补脾胃止呃。证属呃逆之脾胃阳虚证。故C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46. 患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治宜选用

A.平胃散 B.藿香正气散 C.保和丸 D.健脾丸

正确答案:C

解析:上述症状属于泄泻之食滞肠胃证。其病机为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

化失司。治宜消食导滞.和中止泻。其代表方为保和丸。故C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47. 《素问.离合真邪论》之“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意指

A.行气 B.得气 C.留气 D.候气

正确答案:D 解析:候气法是指针刺入腧穴后,留针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知识模块:针灸学

48. 使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的辅助手法为 A.循法 B.弹法 C.刮法 D.摇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刮法是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知识模块:针灸学

49. 飞法适用的腧穴部位特点为 A.肌肉丰厚

B.不宜大角度捻转的腧穴 C.斜刺部位 D.浅表部位

正确答案:A

解析: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

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称飞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适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 知识模块:针灸学

50. 面部腧穴如印堂多用下列哪种进针法 A.提捏进针法 B.爪切进针法 C.夹持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正确答案:A 解析: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知识模块:针灸学

51. 适用于选取头项、后头、项背部的腧穴的最佳体位是 A.俯卧位 B.侧卧位 C.侧伏坐位 D.俯伏坐位

正确答案:D

解析: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知识模块:针灸学

52. 取穴在头面、胸腹及四肢的腧穴,应选取的体位是 A.侧卧位 B.俯伏坐位 C.仰靠坐位 D.仰卧位

正确答案:D

解析: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知识模块:针灸学

53. 提插补泻的泻法为得气后进行

A.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为主 B.先浅后深,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长,以下插为主 C.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短,以下插为主 D.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正确答案:D

解析:提插补泻法的操作: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知识模块:针灸学

54. 艾灸治疗当慎用的病症为 A.久病体虚 B.阴虚阳亢 C.气虚下陷

D.阳气虚脱之急症

正确答案:B

解析:艾灸的作用是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所以阴虚阳亢证宜慎用。 知识模块:针灸学

55. 天灸又称为 A.温和灸 B.药物灸 C.灯火灸 D.黄蜡灸

正确答案:B

解析: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 知识模块:针灸学

56. 化脓灸又称为 A.隔物灸 B.瘢痕灸 C.发泡灸 D.天灸

正确答案:B

解析:瘢痕灸,又名化脓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知识模块:针灸学

57. 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灸法是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正确答案:D

解析:隔附子饼灸,能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萎、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知识模块:针灸学

58. 不宜使用三棱针的病症有 A.虚证

B.瘀证 C.热证 D.实证

正确答案:A

解析:三棱针放血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但不适合虚证使用。 知识模块:针灸学

59. 最适宜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的是 A.灯火灸 B.温灸器灸 C.隔盐灸 D.白芥子灸

正确答案:B

解析:温灸器灸对于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最适宜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 知识模块:针灸学

A.心 B.肝 C.脾 D.肺

60. “生痰之源”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61. “清气在下,则生殆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说明哪种脏腑的紊乱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脾气虚损时,常可导致肺气的不足;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可出现喘咳痰多等临床表现。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可出现腹胀泄泻等症。《素问.阴阳应象:赶论》说:“清气在下,则生殆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这是对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证的病理及临床表现的概括。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心 B.肝 C.肺 D.肾

62. “气之根”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63. 五志过极均可伤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深度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方能经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心主神明,心为君主之官,不仅喜伤心,“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心 B.肝 C.脾 D.肺

64. 黑眼由之精气上注濡养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65. 人静则血归于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肝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全身各部得以濡养;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以备不时之需。五轮学说”: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心 B.肝 C.脾 D.肾

66. 口唇的色泽反映哪种脏腑的功能状态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67. 听觉的灵敏与否,与哪种脏腑的盈亏有密切关系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C。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而且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肾中的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较高,故《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心 B.肝 C.脾 D.肺

68. “开鬼门”的利水治法跟哪里脏腑有关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69. 能让水谷精微灌四滂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外邪致肺气宣降失常而水液输布失常,故用宣肺利水法。又称“提壶揭盖”法。体现比治法的方剂如苏子降气汤、越婢汤。脾的运化功能让水谷精微能内养五脏六腑,外养百骸。故《内经》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解肌透疹 B.清热解毒 C.升清阳 D.A和B

70. 济川煎中升麻的主要作用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方剂学

71. 升麻葛根汤中升麻的主要作用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济川煎——肾阳虚弱,精津不足之便秘——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其中升麻用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与泽泻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以上共为佐升麻葛根汤一一麻疹初起——解肌透疹:其中升麻为君药——一解肌透疹,清热解毒。 知识模块:方剂学

A.散寒止痛 B.助阳解表 C.回阳救逆

D.制约寒性

72. 大黄附子汤中,配伍附子与细辛的用意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方剂学

73. 麻黄细辛附子汤中,配伍附子与细辛的用意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如大黄附子汤是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意在温阳通便,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为温下之法;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是与麻黄同用,意在助阳解表。 知识模块:方剂学

A.大黄 B.芒硝 C.芍药 D.炙甘草

74. 与大承气汤相比,小承气汤少了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方剂学

75. 调胃承气汤是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减了枳实、厚朴,加了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炙、芒硝。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功用:峻下热结。 知识模块:方剂学

A.控涎丹 B.大陷胸汤 C.舟车丸 D.十枣汤

76. 泻热逐水的方剂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方剂学

77. 行气逐水的方剂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舟车丸——行气逐水;十枣汤——攻遂水饮;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控涎丹——甘遂、紫大戟、白芥子一一祛痰逐饮。 知识模块:方剂学

A.黄芪建中汤 B.良附丸 C.吴茱萸汤 D.大建中丸

78. 胃痛10年,时发时止,近1月来胃痛隐隐,饥则尤甚,劳则加剧,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完谷不化,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治宜选用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

79. 患者饮冰汽水3瓶,又食生梨后,突发胃脘剧痛,温熨胃脘部,其痛可减,苔白,脉弦紧,治宜选用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前者属于胃痛之脾胃虚寒证,其病机为脾胃虚寒,失于温养。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其代表方为黄芪建中汤。后者属于胃痛之寒邪客胃证。其病机为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治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其代表方为良

附丸合香苏散。故正确选项分别为AB。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A.反胃 B.噎膈 C.嗳气 D.呃逆

80. 饮食吞咽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食入即吐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

81. 饮食入胃,宿食不化,经过良久反出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反胃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之病。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每为膈的前驱,故往往以噎膈并称。胃气郁阻,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常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故张景岳称之为“饱食之气”。呃逆:古名为“哕”,是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故正确选项分别为BA。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A.脾胃阳虚 B.胃火上逆 C.胃阴不足 D.胃中寒冷

82. 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其证属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

83. 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其证属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前者病机为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证属胃火上逆证。后者病机为中阳不足,胃失和降,虚气上逆,证属脾胃阳虚证。故正确选项分别为BA。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A.脾胃虚寒,胃中无火 B.邪气干扰,胃失和降 C.肝气犯胃,胃失和降 D.脾胃虚寒,胃气上逆

84. 呕吐的病机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

85. 反胃的病机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呕吐的成因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其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反胃的病因多由饮食不当,饥饱无常,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或忧愁思虑,忧伤脾胃,中焦阳气不振,寒从内生,致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饮食入胃,停留不化,逆而向上,终至尽吐而出。故正确选项分别为BA。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A.附子理中丸 B.参苓白术散 C.温脾汤 D.四神丸

86. 泄泻之脾胃虚弱证的代表方为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

87. 泄泻之脾胃虚弱证的代表方为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泄泻之脾胃虚弱证的一般临床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而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其病机为脾虚失运,清浊不分。治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其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泄泻之脾胃虚弱证的一般临床表现为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其病机为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其代表方为四神丸。故正确选项为BD。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A.弹法 B.循法

C.刮法 D.摇法

88. 起行气、催气作用的辅助手法为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

89. 使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的辅助手法为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弹法是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刮法是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知识模块:针灸学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90. 常用于治疗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的间接灸为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

91. 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的间接灸为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隔姜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隔盐灸,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知识模块:针灸学

A.温针灸 B.温灸器灸 C.艾炷灸 D.灯火灸

92. 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点燃后施灸的方法为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

93. 用灯心草浸麻油,点燃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施灸的方法为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灯火灸,又名“灯草灸”、“油捻灸”、“十三元宵火”,也称“神灯照”。具有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小儿痄腮、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等病证。 知识模块:针灸学

A.留针拔罐法 B.走罐法 C.闪罐法

D.刺血拔罐法

94. 能加强刺入治疗作用的拔罐法为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

95. 能起到针罐配合作用的拔罐法为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刺络拔罐法,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留针拔罐法,是指在留针过程中,加用拔罐的方法。 知识模块:针灸学

96. 脾的阳气失调的病机,下列哪项正确的是 A.健运无权,气血生化不足 B.运化失职,津液代谢失常 C.升举无力,中气下陷 D.摄血无权,血溢脉外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脾的阳气失调,多为脾的阳气虚损、健运无权,气血生化无源,或为水湿内生,损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脾之阳气不足。升举无力,中气下陷,而致内陷下脱;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表现在脾气虚损、

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方面。故均正确。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97. 下列治则中,以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 A.益火补土法 B.泻南补北法 C.培土生金法 D.培土制水法

正确答案:A,C

解析:以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治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以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南,代表心火;北,代表肾水。泻南补北指泻心火补肾水。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98. 脾胃生理功能的关系体现在 A.气机升降 B.食物消化吸收 C.表里关系 D.燥湿喜恶

正确答案:A,B,D

解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脾气升调节中焦气机;胃为阳明燥土,脾为太阴湿土,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C选择不是生理功能的联系。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99. 肺气失调可见 A.咳逆 B.水肿 C.便秘 D.尿少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肺气的失调包括肺气的宣发肃降失常及肺气虚损两方面,肺气失宣或肺失清肃,均可导致肺气上逆,肺气上逆则咳逆、气喘;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职,出现尿少、水肿等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功能失常,则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00. 胃阴虚的临床表现可见

A.不思饮食 B.口糜 C.干呕 D.镜面舌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胃阴虚时,胃的受纳饮食物和腐熟水谷功能已极度衰退,可见不思饮食,舌质光红而干,甚则舌如镜面等病理表现;胃失和降,可见脘腹胀满之虚痞,频频泛恶、干呕等胃气上逆的病理表现;甚则胃气衰败,可出现口糜等病理表现。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01. 与“肝体阴用阳”病理相关的是 A.肝之阴血易虚 B.肝之阳气易亢逆升 C.肝阴不足,血不得凝 D.肝火升动,迫血妄行

正确答案:A,B

解析:肝体阴用阳体现在两个方面:肝主疏泄,其用属阳;肝主藏血,其体属阴。其病理表现为肝之阴血易虚、肝之阳气易亢逆升。肝阴不足,血不得凝;肝火升动,迫血妄行属于肝不藏血的病理表现。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02.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通行元气 B.为水火之宅

C.为水液运行之通路 D.为心之宫城

正确答案:A,C

解析: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水液运行之通路肾中藏肾阴肾阳,

为水火之宅。心包为为心之宫城。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03. 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联系有 A.肝气疏泄,以助脾之运化 B.脾生血,使肝有所藏

C.肝藏血,脾统血,使血不离经脉 D.脾胃湿热可熏蒸肝胆

正确答案:A,B,C 解析: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消化功能以及对血液调控的协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肝主疏泄,促进消化;脾主运化,散精于肝;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供应脾运;脾主生血、统血,使肝血充足。脾胃湿热可熏蒸肝胆属于肝与脾胃在病理方面的互相影响。 知识模块:中

医基础理论

104. 大承气汤的主治范围 A.阳明腑实证 B.热结旁流证 C.热厥 D.痉病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大承气汤(酒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知识模块:方剂学

105. 大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 A.大黄 B.芒硝 C.甘遂 D.炙甘草

正确答案:A,B,C

解析: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大黄、芒硝、甘遂。 知识模块:方剂学

106. 大黄牡丹汤的治法 A.清热 B.利湿 C.泻下 D.破瘀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大黄牡丹汤中大黄泻下,丹皮、桃仁一瘀;冬瓜仁一清肠利湿。该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有效方剂。 知识模块:方剂学

107. 以下方剂中含有芒硝的是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大黄牡丹汤

正确答案:A,C,D

解析: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一一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小承胃汤一大黄、枳实、厚朴;调胃承气汤~一大黄、芒硝、炙甘草;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知识模块:方剂学

108. 温脾汤的君药是 A.大黄 B.芒硝 C.附子 D.干姜

正确答案:A,C

解析: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一一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 知识模块:方剂学

109. 十枣汤中“大枣”的作用是 A.益气护胃 B.君药

C.缓和诸药毒性 D.培土制水

正确答案:A,C,D

解析:十枣汤以甘遂为君,芫花、大戟为臣,三药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知识模块:方剂学

110. 济川煎遣方用药特征是 A.标本兼顾 B.补中有泻 C.降中有升 D.宣降相因

正确答案:A,B,C

解析:济川煎既有肉苁蓉温肾益精治其本,又能润肠通便以治标;既有当归等补益,又有泽泻的通利小便、泄肾浊;既有牛膝等的降,又有升麻的升,可谓“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知识模块:方剂学

111. 大黄附子汤的药物组成是 A.大黄 B.附子 C.细辛 D.炙甘草

正确答案:A,B,C

解析: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一大黄、附子、细辛。 知识模块:方剂学

112. 肝郁泄泻的特点是 A.泻下急迫

B.因情志不舒而诱发 C.腹中雷鸣 D.矢气频作

正确答案:B,C,D

解析:泄泻之肝气乘脾证,其临床表现为泄泻肠鸣,腹痛攻窜,矢气频作,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舌

淡红,脉弦。故BC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13. 噤口痢的临床表现有 A.下利 B.不能进食 C.神昏惊厥 D.呕逆

正确答案:A,B,D

解析: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而成为噤口痢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称为噤口痢。其证有虚有实。实证多由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所致,证见下痢、胸闷、呕逆不食,口气秽臭,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泄热和胃,苦辛通降,方用开噤散加减。故AB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14. 中虚脏寒之腹痛的治法有 A.和里缓急 B.温补脾肾 C.温中补虚 D.通络止痛

正确答案:A,B,C

解析:腹痛之中虚脏寒证,其临床表现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等证,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其病机为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治法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若腹中大寒,呕吐肢冷,可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

腹痛下利,脉微肢冷,脾肾阳虚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故ABC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15. 患者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治宜选方

A.半硫丸 B.温脾汤 C.麻子仁丸 D.济川煎

正确答案:A,B

解析:上述表现为冷秘,其病机为阴寒内盛,凝滞胃肠。治法是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代表方为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前方温中散寒,导滞通便;后方温肾、

祛寒、散结。故AB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16. 治疗噎嗝之津亏热结证,治宜选方 A.沙参麦冬汤 B.通幽汤 C.启膈散

D.竹叶石膏汤

正确答案:A,D

解析:噎膈的一般临床表现为吞咽梗涩而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形体逐渐消瘦,口干咽燥,大便于结,五心烦热,舌质红干,或带裂纹,脉弦细数。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生津。代表方为沙参麦冬汤。另外,(1)烦渴咽燥,噎食不下,或食人即吐,吐物酸热:竹叶石膏汤;(2)肠中燥结,大便不通:大黄甘草汤。故A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17. 痢疾的治疗原则包括 A.初痢宜通 B.久痢宜涩 C.湿盛宜分利 D.不离行气和血

正确答案:A,B,D 解析:痢疾的治疗,应根据其病证的寒热虚实,而确定治疗原则。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痢疾初起之时,以实证、热证多见,宜清热化湿解毒,久痢虚证、寒证,应以补虚温中,调理脾胃,兼以清肠,收涩固脱。刘河间提出的“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此外,对于古今医家提出的有关治疗痢疾之禁忌,如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等,均可供临床用药之时,结合具体病情,参考借鉴。故ABD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18. 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治宜选方 A.小半夏汤 B.半夏厚朴汤 C.保和丸

D.苓桂术甘汤

正确答案:A,D

解析:上述临床表现为呕吐之痰饮内阻证。其病机为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其治法是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其代表方为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

减。前方以祛痰化痰为主,后方则可健脾化痰,温化痰饮。故正确选项为AD。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19. 腹痛属于中虚脏寒者,治疗宜选的方剂是 A.小建中汤 B.温脾汤

C.附子理中丸 D.大建中汤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腹痛之中虚脏寒证,其一般临床表现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等证,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治宜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代表方为小建中汤。另外,(1)虚寒腹痛见证较重,呕吐肢冷脉微:大建中汤;(2)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3)大肠虚寒,积冷便秘:温脾汤;(4)中气大虚,少气懒言:补中益气汤。故正确选项为ABCD。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20. 疫毒痢的临床表现特点有 A.发病急骤 B.病势凶险

C.痢下脓血鲜紫 D.壮热烦渴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疫毒痢的一般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湿热痢为甚,或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则神昏痉厥,舌质红绛,苔黄燥,

脉滑数。故ABCD皆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21. 治疗腹痛瘀血内阻证,宜选用 A.少腹逐瘀汤 B.天台乌药散 C.桃核承气汤 D.膈下逐瘀汤

正确答案:A,C,D 解析:腹痛之瘀血内停证的一般临床表现为痛势较剧,痛如针刺,痛处不移,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弦或细涩。治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代表方为少腹逐瘀汤。另外,(1)下焦蓄血,大便色黑:桃核承气汤;(2)胁下积块,疼痛拒按:

膈下逐瘀汤。故正确选项为ACD。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

122. 行针的基本手法有 A.刮柄法 B.弹柄法 C.捻转法 D.提插法

正确答案:C,D

解析:行针的基本手法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 知识模块:针灸学

123. 患者侧伏坐位可以行针的部位是 A.头颞 B.面颊 C.颈侧 D.耳部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知识模块:针灸学

124. 一般不宜深刺的部位是 A.四肢 B.胸部 C.腹部 D.面部

正确答案:B,D

解析: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知识模块:针灸学

125.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则都应采取的治疗体位是

A.仰靠坐位 B.仰卧位 C.俯卧位 D.俯伏坐位

正确答案:B,C

解析: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都应采取卧位。 知识模块:针灸学

126. 灯火灸可以治疗的疾病有 A.小儿痄腮 B.小儿脐风

C.腹痛 D.胃痛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灯火灸具有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小儿

痄腮、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等病证。 知识模块:针灸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