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代会关于心理咨询的提案

2024-08-01 来源:易榕旅网
学代会关于心理咨询的提案

学生代表提案内容:

主题词:教育,学生,职业健康提案形式

近年来,高校学生中患有神经衰弱、焦虑不安、强迫症等心理障碍者日益增多,学生实施暴力、休学退学、自杀等事件也层出不穷,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为此,高校纷纷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条件建设层面

基本条件建设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其一,发展不平衡,高校间差异大。政府和学校对心理教育咨询的重视度不同,导致不同院校无论是在建设历史、场地面积、设施配置、经费投入,还是在师资队伍及工作开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看,本科院校好于专科院校,公立院校好于私立院校。其二,硬件建设多数不达标,设备简陋。在办公场所方面,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条件普通,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三,经费不足。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的专项经费都达不到人均10元的标准,部分高校甚至没有设立专项经费。

(二)组织管理建设层面

总体上看,管理层面的重视仍显不足。首先,不少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流于形式,更多的是行政上的干预,较少在业务上进行深入的指导和监督。其次,在隶属关系上还不够顺畅。目前高校心理咨询机隶属关系模式较多,多数隶属学工

处,也有一部分隶属教学单位,还有少数直接隶属分管领导。

(三)师资队伍建设层面

高校心理咨询员队伍初步形成,但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其一,专职教师配备不齐。专职教师中年轻的女性以及中级职称者居多,很难满足学生对咨询人员要求的个体差异性;其二,专职教师不专。不少高校的专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事务过多,无暇顾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更谈不上申请科研课题。还有一些人认为职业前景一般,导致转岗或离岗;其三,兼职教师队伍乏专业训练。兼职教师多数来源于高校的辅导员、心理学教学人员或者行政人员,专业背景各异,具有理咨询执业资格的只有少数。

(四)实际工作开展层面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方式单一,缺少发展性引导。一些高校心理询开展主要采用传统的集中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提问的机会,更缺少主体感悟、分享、内化等自我心理成长的体验,教学的有效性不高。第二,缺乏完善的心理咨询内容体系和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目前高校的心理教育咨询在内容的设置上大都是进行一些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教育,其他的则根据自有师资和资源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和咨询,还没有形成完善和系统的心理教育咨询内容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议

1、加大重视力度。政府和高校都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下拨适当经费,落实心理咨询机构的构建和规范化管理,有条件的不挂牌虚设;加强软硬件的建设,改变目前心理咨询机构面积小、设备陈旧,开展模式单一的状况。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作用,多方式、多

渠道的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增加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和参与的积极性。

2、进一步研究高校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应注重研究高校学生在当前新形势影响下出现的心理上的新动向、新特点,了解和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教育他们自身培养良好的心态,做事不冲动或意气用事,说话不盛气凌人或目空一切;文明、宽容待人,凡事都要考虑后果,不以暴制暴、不与人结仇、不做坏事。

3、理顺咨询机构的组织管理。在心理咨询机构的机构挂靠上,不一定要有统一的模式,但是将心理咨询机构直属校党委或者分管的校领导,制定出一套“责、权、利”兼顾的制度可能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模式,较有利于整合校内相关资源。

4、加强交流合作。加强地方高校、团体之间的经验学术交流,提高心理咨询方面的水平。地方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研究会,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会,交流学习成功经验,使之在最大限度内整合所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区域心理咨询工作,提高高校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5、重视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采用多种激励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地方高校心理咨询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培养,使其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如引进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毕业生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设置专业辅导岗,配备专业辅导老师;激励在校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提高高校心理咨询老师的待遇等。

6、加强制度建设,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深入,对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各种评估将日趋“刚性”。因此,各高校自身也应致力于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心理咨询机构工作的各种制度的建设,如宣传制度、管理制度、课程建设制度、培训制度、督导制度、

道德伦理制度、校际交流制度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