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案例

2021-05-29 来源:易榕旅网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案例

沂南县马牧池中学 张京凤

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旧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更多的主动权和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案例一

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让学生从认识直角三角形开始,自学课本,独立思考,推测勾股定理的计算方法。 自学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见解,涌现出各种不同的解法:

学生1:我把三条边量出来,然后再寻找之间的关系。

学生2:我把三角形的三边位移,通过图找寻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3:我用米尺围一圈就知道了。

学生4:我只要量出两条边就可以了。

学起于思,就是指一切的学问都是来源于思考,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那么这个人也就丧失了前进的机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思考更是像金子一样珍贵,作为教师就要尽可能

多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索中自由飞翔。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老师首先给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再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学生4的推理发现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的,是在其他学生的思考中进行比较产生的,是一种能力提升的表现。因此,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促成了动态生成的根基,倘若课堂脱离独立思考,则很难产生有效的课堂生成,也很难走向动态。

案例二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整理和复习)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找出底边上所对应的高。

图1:6×6÷2=18(平方厘米)

图2:6×3÷2=9(平方厘米)

2、用两种方法计算右面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让学生先计算,然后小组讨

论比较结果,最后反思提高。

3、在△ABC中,(1)三角形的面积是(a)

a. 6×7÷2 b. 5×6÷2 c. 5×7÷2

(2)BC的长是多少?

BC=6×7÷2÷5×2=8.4

4.在△ABC中,△ABD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且BD=DE=EF=FC,求△ABC的面积

小组讨论,得出求△ABC的面积,可以从

两个层次进行思考,一是根据BD=DE=EF=FC,且对应的4个小三角形一样高,所以4个小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二是从△ABD的面积与△ABC的比较入手,得出△ABC的面积是△ABD的4倍。

[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本质属性,训练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辨能力。因此,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安排4个题目,练习1隐蔽三角形的高,练习2、3给出重复条件,练习4需进行两个三角形的比较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解答,进而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继承、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的同时,要注意克服其缺点,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在“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与鼓励,学生从怕思考到敢于思考,乐于思考,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考给课堂教学带来一

定的效率,实现师生双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