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锦216块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

2023-01-12 来源:易榕旅网
技术管理锦216块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

张媛(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锦216块为我厂稠油生产的主力区块,但区块近年投

产新井由于地层出砂、汽窜等原因导致新井生产效果较差,无法实现产量的有效接替,我们通过对区块开展整体评价研究,利用井震联合技术结合邻井生产情况,对区块剩余油进行了分析,深化油水层认识,对区块生产效果较差的井集中实施了侧钻、大修、压裂防砂等配套技术,目前区块油井生产效果较好。

关键词:锦216块;稠油;侧钻;大修;压裂防砂;

好的油井,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油层坍塌,

锦216近年投产油井中出砂井有12口,其中严重出砂影响生产井9口,集中在断块北部,目前已压裂防砂7口,效果较好。3.2断块汽窜现象严重

汽窜一般定义为稠油井在注蒸汽以及焖井过程中注入的流体对相邻油井产生的干扰现象。锦216块油层渗透率高,油层联通状况好,易于发生汽窜,影响油井产量,断块近年投产新井采用了集中注汽、降低注汽速度等方法有效治理了困扰区块开发的汽窜问题。

1区块概况

1.1构造位置

锦216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第一断阶带上,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含油面积

2

0.66km,地质储量140.7×104t。油层高点埋深:-920米,为重稠油纯油藏。1.2开发现状

截止2017年1月底,块内共有总井51口,开井44口。日产液654.4t/d,日产油298.3t/d,综合含水54.4%,平均单井日产油

4

6.8t/d,累积产油29.61×10t,累积产水32.98×104t,累积注汽

4

37.41×10t,累积油汽比0.88,累积回采水率88.1%,采油速度3.99%,采出程度10.86%,地层压力8.0Mpa。

4低效井治理技术

4.1利用侧钻技术恢复长停井

锦216块针对区块井网不完善、采出程度低等问题,我们优先筛查停产井,对因高含水、地层供液差等问题停产的油井进行研究,挑选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较好、油层较厚的优势储层作为侧钻方向,近年共实施侧钻井5口,目前单井日产液18.2t/d,日产油12.1t/d,已累计产油26829t,取得较好的效果。4.2利用压裂防砂技术恢复油井产能

锦216块北部地层出砂严重,其中严重出砂影响生产井9口,针对断块出砂严重问题,技术人员通过邻井生产情况结合区块储层及油层发育情况,认为该井区剩余油丰富,近年来共实施了压裂防砂井9口,目前单井日产液17.5t/d,日产油11.6t/d,截止目前增油12365t,效果显著。4.3针对固井质量差而高含水井,集中实施大修

固井质量不好是油田开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锦216块储层胶结疏松,投产后地层压力较高,易造成固井质量不好,继2015年对锦7-23-3井大修挤灰后重新选层射孔效果较好后,2016年我们又优选了块内固井质量不好的6口油井集中实施了大修技术,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8.0t/d,已累计产油18365t,效果显著。

2综合地质研究

2.1构造重新认识

随着2016年新井的完钻我们重新认识构造,锦216块周边和内部共发育3条断层,其中锦97断层(F2)和千5-H1断层(F1)为本区的主干断裂。锦97断层倾向南东,倾角45°,断距20~50m;千5-H1断层倾向南东,倾角60°,断距10~70m。北部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小断层,即锦216-12-18北,断层倾向南部。

2.2储层及砂体分布特征

2.2.1纵向分布特征总体上,锦216兴隆台油层属西八千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凸起,兴Ⅱ油层组沉积时期,断块内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前缘薄层砂四种沉积微相,形成中~厚层状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的岩相组合。锦216-12-18块兴Ⅱ油层组砂体较发育,砂岩组则以兴Ⅱ2组为主,厚度一般在20~28m范围内,平均25.9m。

2.2.2平面展布特征兴Ⅱ小层沉积时期,受西北部物源影响,砂体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主体部位锦2-9-2~锦621、锦216-12-18~锦216-兴H8导一带砂岩厚度大于5m,西部锦7-13-17、千5-H1导眼和南部锦216-兴H2导、锦2-8-5701等个别井区砂岩厚度小于4m。

5结语

(1)对低效井进行逐一确认低效原因,是实现区块低效井有效治理的前提。(2)锦216块实施压裂防砂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目前正在欢西油田的新井中推广使用。(3)低效井通过实施配套治理措施,获得了较高产能,在该块应用效果突出,可在同类油藏中推广。

参考文献:

3低效井原因分析

3.1地层出砂严重

油井出砂是砂岩油层开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在稠油开发过程中,对于储层胶结疏松,投产后地层压力较高,产能较

[1]丁圣.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D].中国石

油大学,2010.

[2]张维申.辽河油田欢2-16-304井区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3]殷茵.潮控三角洲相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作者简介:张媛,女(1993-)在读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

234

2017年03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