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朝阳喷薄而出,夕阳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
2.师:同学们,看到这些美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呢?
3.生反馈:(预设)大自然的景色,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 界的奇妙和美好。
4.师:今天,我们就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自己喜爱的景物,记录这些美好的景象。
5.板书习作题目:______ 即景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一处自然景观,注意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把观察到的景物进行梳理,再按顺序进行描写。
2.在描写过程中要注意写好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3.读一读自己写好的习作,看看是不是抓住了景物特征,写出了 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做修改。
第 1 页 共 12 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感受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出示教材102页文字。 习作
______即景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接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写好以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1.问题引领:
(1)本次习作的任务是什么?
(2)为了完成好这次习作,编者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 2 页 共 12 页
2.学习提示:
(1)指名朗读出示的关于本次习作的文字。(题目中的横线表示要根据实际的写作内容,让学生补充完整的。读题时就可以都成“某某即景”或“某处即景”。)
(2)学生再自由朗读一遍。
(3)围绕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以明确习作任务和要求。 (4)指名答问,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分三步完成:
①观察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动态变化。 ②根据观察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等。 ③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景观写下来。 (5)指名答问,明确习作要求:
①接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②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也就是说,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做细致描写;在描写过程中注意写出景物的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6)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觉得要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写清楚、写鲜活,还应注意什么?
第 3 页 共 12 页
①语言要生动形象,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③展开合理想象,拓展画面空间。 ④准确用词用句,恰当表达情感。 3.梳理小结:
大自然是奇妙和美好的。在我们的脑海中,在我们的心里都留有印象深刻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这次,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来描绘出奇妙的自然现象或美丽的自然景观。
(二)引导拓宽思路,广泛搜集素材 1.问题引领:
(1)你平时注意观察过哪些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 (2)哪一种自然现象或景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提示:
(1)习作课前按老师要求,你留心观察过哪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是否记下了观察所得?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准备和同学交流。
(2)也可以回忆以前注意观察过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整理。
(3)小组交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口头交流,要求人人必须参与说与评。重点交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它的静态和动态表现各是怎样的。再根据自己交流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充文题。
(4)集中交流,用以互相启发。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出示几例景物描写的开头,以便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发掘写作素材。
雨中即景:
第 4 页 共 12 页
在这如烟似雾的细雨中,大地上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美好。一座座高楼在雨中静默着;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着,追逐着,露出一张张充满生机的小脸。啊,雨中的人儿也是这样的美丽、可爱。刚刚绽露芬芳的花朵,刚刚露芽的绿叶上,全是清凉甘甜的细雨。噢,这哪是花儿、叶儿,分明是一个个彩色的梦幻境界。细细的雨滴飘落在河水中,泛起层层的涟漪,溅起朵朵的小水花,透过迷蒙的、一望无际的雨幕,我不禁浮想联翩:假若这水中再浮游几只洁白的小鸭,腾起几只黑白相间的小鸟,那该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
日落即景:
“快看啊,太阳藏在云下面啦!”顺着喊声,我向太阳望去,只见那太阳好像害羞似的,拿一块白云当手帕,还犹抱余辉半遮面呢!露出的半边脸红彤彤的,把周围的云也染上点红色,好像给云儿镶上一道美丽的花边。看着看着,太阳没那么怕羞了,拿下了遮羞用的手帕,像一颗大钻石挂在空中,嵌在云里,真让人有上天去摘下它的冲动。转眼,太阳又穿行于云中了。周围的云彩变化很快,一会儿像朵盛开的牡丹,一会儿像崩塌的雪山,一会儿,又好像为人们搭了上天之桥,铺好了上天之路……真是变化万千,让人目不暇接!顺着云中之路瞧去,月亮已悄悄露出半边脸,好像蒙纱的少女,美丽极了!她羞答答的说:“太阳公公,您放心去休息吧,我会帮您照看好地球的,放心吧!”
田野即景:
漫步在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我觉得舒服极了。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风刺骨,只略带着寒意。你瞧,脚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时已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机。不知
第 5 页 共 12 页
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地洒在田埂上。翠绿欲滴的蚕豆苗整齐的立在田埂旁。我举目望去,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庄稼,金黄的油菜花儿开的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儿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那儿吻一吻。还有那一片绿得发亮的红花草,自然地绣上了几朵小紫花,好看极了。正在拨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地铺在田野上。看到此景,我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年之际在于春啊!这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希望。我喜欢家乡春天的田野,它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于是我高兴地对伙伴们说:“可惜我不是画家,否则我将用彩笔画下这家乡迷人的田野,让它永远铺展在人们的眼前。”
窗外即景:
窗外,依旧是那株熟悉的老榕树,树后,延伸着大片的水稻田,被一道道青黄交错的田埂分成一块一块。稻田旁边,一潭池水,灌溉用的。池的四周围着一棵棵柳树,只要有点风,就会泛起一轮一轮的绿波……
3.梳理小结:
自然现象无比奇妙,自然景观千变万化。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并记录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们就能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三)指导写作方法,突出景物特征 1.问题引领:
(1)怎样有条理地描写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 (2)怎样才能让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变得鲜活有趣? 2.学习提示:
(1)以教材102页插图为例,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地观察景物,写出景物有些什么,怎么样。
第 6 页 共 12 页
先想一想:
①是什么时候的景物? “落日即景”或“日出即景”。 ②往远处看到的是什么?
落日、晚霞、远山,或日出、朝霞、远山。 ③这些远处的景物有什么变化,色彩怎么样? ④天空有什么,在做什么? 大雁;高飞。
⑤大雁的叫声怎么样,飞行样子如何? ⑥江面有什么?
早出捕鱼的渔民和渔船,或捕鱼而归的渔民和渔船。 ⑦近处江中小洲上有什么? “树林”或“果树”。
⑧“树林”或“果树”的色彩和果实怎么样? ⑨和树相望的小山上有什么,呈现出怎样的色彩? ⑩江水中还会有些什么?江两岸怎么样?
再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这些景物怎么样?重点是把动态景象说清楚。在说的基础上指导用词用句,生动具体描述,恰当表达自己隐含其中的情感。
(2)小结这步活动的目的:有序观察,合理想象;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3)出示习作范文,指导方法,突出景物特征。 例文:
第 7 页 共 12 页
雨中即景
此时,一道闪电划过天迹,接着,就是一阵惊天动地的雷鸣。(开头直接交代背景,暗示要下雨了。)它似乎要把整个地球炸碎似的。(这句话写出了雷声之大。)
雨终于到来了,风夹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着(拟人句,把雨当作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雨“漫无目的”从高空落下的情景。)路上的行人刚找到一个避雨之处,雨就“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闪电不停地惊吓着大地。可是人们似乎知道雨是下不长的,都不害怕。
雨点有的落在窗户的玻璃上,有的落在土地上,有的落在树上,草上,花朵上……,树、花、草……像渴极了的孩子一样,在大口大口地喝着雨妈妈的乳汁。(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把“树、花、草”比作“孩子”,写出了它们对雨的期盼。)雨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雨滴好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好看极了。(比喻句,把“雨”比作“珍珠”,写出雨的可爱,表达了对雨的喜爱。)雨滴从屋檐、墙头、树枝上跌落到地上的石块、瓦砾堆上,发出“啪啪”的声响。(细节描写。)那从四面八方聚集来的水流仿佛浩浩荡荡的队伍,汇成一条条小溪流向远方。我仿佛听到了那“哗哗”的雨声,在催促着田野里的禾苗快快长高。(事物与联想结合,想象禾苗在雨水滋润下长高的情景,生动形象。)
雨越下越大,不一会儿,就好像瓢泼一样,看那天空中的雨就好像一个大瀑布!过了一会,一阵风吹来,就把这瀑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了。天空灰蒙蒙的,透过玻璃窗,隐隐约约地看到对面的大厦,大厦里的人影
第 8 页 共 12 页
也时隐时现,透出神秘的色彩。在这雨幕之中的人们,你们又在怎样的呢?(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点评:本文语言生动活泼,结构紧凑。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介绍了雷的到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介绍了雷声和雨的大。写雨滋润了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4)通过例文学习,提出景物描写要求:抓住景物,写出特点。运用修辞和细致描绘,形象生动,增强语言表现力。
3.梳理小结:
按照一定顺序写,表达才有条理;抓住动态变化写,景物画面才会生动鲜活;运用具体细致描绘,景物特征分明,情感体现充分。
(四)确定写作对象,自由进行表达
1.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或现场所受到的启发,确定写作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列出写作提纲。 4.按提纲写作。
5.读自己的习作,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 (五)相互交流评议,补充修改习作 1.问题引领:
(1)习作是否达到了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
(2)听了大家的互评意见,你觉得还应怎样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习提示:
(1)在小组内轮流读习作,展开相互评议。
第 9 页 共 12 页
(2)出示评议要求: 本次习作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①是否接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②是否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③语言是否生动形象,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其它方面要求: ①开头结尾是否自然呼应。 ②重点是否突出。 ③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④用词用句是否准确、生动、形象。 ⑤是否有错别字或标点符号错误。
(3)按照上述要求完成小组活动后,推荐本组“优秀习作”参加班级评议展示。
(4)教师投影展示学生推荐的“优秀习作”,请同学们找出写得好的方面,以鼓励、分享成功。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5)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肯定本次习作成绩,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6)学生对照要求,修改习作,然后誊写在习作本上。 3.梳理小结:
在相互的交流和评议中,不但可以学到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而且有利于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好的习作是改出来的,学习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能让自己从中受益,得到提高。
第 10 页 共 12 页
四、范文赏析
雨中即景
有人爱雾,爱它的朦胧,爱它的缥缈;有人爱霜,爱它的洁白,爱它的淡雅;也有人爱露,爱它的晶莹剔透,爱它的娇小玲珑。我却爱那温柔无私的雨。
一早醒来,便看见窗外灰蒙蒙一片。仔细一看,原来是牛毛似的细雨。就像朱自清在散文中所描绘的那样:“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推开窗户,一股湿润而又新鲜的空气侵袭着我整个面额。看着这轻柔、飘拂的雨丝,又让我想起了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看着此情此景,就如诗中描绘的画面映入眼帘。
在这如烟似雾的细雨中,大地上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美好。一座座高楼在雨中静默着;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着,追逐着,露出一张张充满生机的小脸。啊,雨中的人儿也是这样的美丽、可爱。刚刚绽露芬芳的花朵,刚刚露芽的绿叶上,全是清凉甘甜的细雨。噢,这哪是花儿、叶儿,分明是一个个彩色的梦幻境界。细细的雨滴飘落在河水中,泛起层层的涟漪,溅起朵朵的小水花,透过迷蒙的、一望无际的雨幕,我不禁浮想联翩:假若这水中再浮游几只洁白的小鸭,腾起几只黑白相间的小鸟,那该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
望着这美丽的雨中即景,我不禁怦然心动,不由自主地漫步在细雨中,让缠绵的小雨打在脸上,洒在身上,感觉好像是孩子的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抚摸着我,柔柔的,凉凉的。雨落在地上,活蹦乱跳的,犹如一颗颗洁白无瑕的珍珠。霎时,我觉得雨那么可爱,那么纯真。
第 11 页 共 12 页
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是一副美丽的画卷,简直妙不可言。在这雨中,我的心灵随着雨丝飞扬。我深深地被这幅画卷陶醉了,任凭雨丝洒落在脸上、身上,却舍不得离开半步。
点评:小作者按空中雨丝——细雨中大地上的景物——雨落大地的情景——“我”的感受这几个方面,有条理的写出了“雨中即景”,段落分明。由雨丝联想到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写雨的名句和唐朝诗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写景名句,把即时的雨景变成诗画的情景。由雨滋润花朵、绿叶的自然现象,体察到是彩色的梦幻境界;由小雨滴入小河,想象到小河中如有小鸭嬉戏水中、小鸟跃出水面该是多么美好的情景。景物描写动态逼真,生动形象,加上细腻的语言文字,准确的遣词造句,让鲜活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了对“温柔无私的雨”的喜爱。
五、板书设计
习作: 即景
内容 —— 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要求 —— 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细致描写 表达真实情感 目的 —— 亲近自然 感受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