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级汉语读写课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方式

2021-10-10 来源:易榕旅网
初级汉语读写课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方式 口王瑞烽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阅读和写作通常是作为两门课程来设置的。本文探讨了将阅读和写作这两 种技能结合起来开设读写课的可能性,并重点探讨了编写初级汉语读写课教材的基本理念和方式。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初级汉语教学 阅读 写作读写课 一、引言 忆”里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被调入“短时记忆”进行再 加工后抵达反应产生器加以组织,最后大脑便完成了预定 这样看来,从阅读到写作,构成了一个有序的“输 入一加工一贮存一输出”的序列系统,而大量广泛的阅 识的生产活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原料。“输入一输出” “初级汉语教学”是指对零起点的外国留学生进行的 “分技能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按照语言技能项目 (听说读写)分设课程。通行的课程设置为综合课(也曾 第一学年的教学。长期以来,初级汉语的课程设置模式为 的写作任务。 被称为“精读课”)、听力课、汉字课(第二学期改为阅 读,可接受性知识和素材的储存、积累又为写作这一有意 读课)。教学单元以综合课为核心。 (崔永华,1999) 立的课程,主要训练留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对于“写” “写”,也只是作为语法训练的一种产出形式,是“附着 于基础汉语或精读这样的主干课上的书面表达部分”(罗 在这一课程设置模式中,阅读课一般是作为一f1独 的有序循环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习得,而且还有助于人脑记 忆结构的完善、记忆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因此, 于提高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二)西方语言教学理论的支持 1.阅读和写作分别是输入和输出的两个过程。第二语 这~技能,基本上训练的还是汉字的书写能力。综合课的 从认知角度看,读与写的结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有助 青松,2002),训练和考察留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某一 特定语法结构。以培养留学生语段和语篇表达能力为目标 言习得理论认为,输入和输出都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的写作课,在这一阶段一般还未设置,通常要到第二学年 Krashen(1981)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认为 开始设置。 通过获得略高于学习者水平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大量研究表明,读和写结合起来综合训练更利于留 input)”,学习者可以习得目的语。Swain(1985)通过 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本文将重点探讨,将读和写这两种 研究发现,仅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准确而流 技能结合起来开设读写课的可能性和教材编写的理念及方 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习得者既需要输入大量可理解 式,并探讨在初级汉语教学阶段,这~课程中符合学生水 输入,又要产出可理解输出。Swain强调,输出可以促进二 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二、读和写为什么要结合? 语习得。Swain(1995)认为输出对语言的习得有三大功 能:提高注意力(notiCing),验证假设(hypothesiS-- metalinguistic function)。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教学,将 输入和输出结合在一起,同时训练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和输 2.整合性语言教学理论(Whole Language Approach) 大量认知心理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理 testing)以及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reflective or 论和研究为读写课的开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支持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读和写的结合训练提供了理论 出,这从两个方面促进了学习者的二语习得。 依据。用信息处理的观点来分析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过程, 不难发现,阅读是能动的信息输入(理解)过程,而写作 也从另~个角度支持了读和写结合的必要性。在长期以来 是积极的信息输出(产出)过程。“读”的过程与视觉记 的教学体系中,留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的训练都是 忆相吻合,成为感觉记忆的组成部分。阅读过程反映了学 由阅读课和写作课分别来承担的。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 习者对输入信息的感知、理解、编码和贮存的认知心理过 其基本理念是将语言能力分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这四种 程。这一过程也是学习者认识事物,获取可接受性知识以 技能是分离的,各自独立的,需要分别加以集中训练。与 及积累知识的过程。 此相对的理念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整合性语言教学理 写作则是对大脑已存信息的检索和使用。面对一项写 论,这一理论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教学内 作任务时,学习者会有意识地检索、激活储存在“长时记 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和原则,其主要原则有:整体 20lO.12 语言教学研究 语言教学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成语音、词 留学生基于现实的学习目的,迫切想要了解的 国 汇、语法、句型。所以语言教学应从整体着手;整体语言 的情况,这是他们的兴趣点,同时掌握和理解了这些内容 教学理论认为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 中涉及的词汇和反映的现象,可以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生 培养,而不应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进 活中得到实际地应用。比如反映“中国网络情况”语料中 行培养。这一理论旗帜鲜明地倡导将听、说、读、写等不 的诸多词汇“网页、网站、网恋、网上购物、点击、下 同的学习内容加以整合,而语言能力是各种技能整合在一 载”等,这些词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他们有兴趣识 起逐渐发展起来的。 记,而且在课下或者未来学生自主阅读的其他汉语语料中 也是常出现的高频词,积累这样的词汇量对于提高学生阅 读能力很有帮助,也很有价值。 “文化知识性”是指,语料应该表现中国文化特色。 “目前美国语言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整合性”。“就 目前美国的语文教育来看,无论是研究者还是一线教师, 在学习内容的整合方面都早已达成共识。教学中,将听、 师所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并尽量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姚梅林、赵丽琴,2005)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理论支持 说、读、写等不同的学习内容加以整合,已成为大部分教 “教材内容要逐步加大文化内涵,多方面介绍目的语文 化。汉语学习者一般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感兴趣,这 种兴趣甚至可能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刘旬, 2000:317)。中国文化,既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 鲁健骥(2003)提出了一种新的汉语教学模式,即 足他们了解中国的愿望,还能丰富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 初级阶段设置口语和笔语两门课,二者各有分工,各有补 图示”,增加其阅读中自上而下的控制能力。因为在阅读 充,并认为这一模式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迅速发展。笔语 理解的过程中,读者是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其中,阅读不 课侧重汉语书面语的教学,在语言技能上,是对读写能力 仅仅是一个白下而上的堆积过程,而且读者还参与了自上 的培养,特别是读的能力的培养。这一研究启发我们,在 而下的控制过程,即读者把自己的思考及丰富的情感经历 初级阶段,应该重视汉语书面语能力的培养,给予阅读和 都积极地融入到了文章中(卢百可,1997)。这些“认知 写作重要的地位。 三、读什么? 图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和深入理 解,提高其阅读的速度和深度。另外,有了这些丰富的知 根据前文论述,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设置读写课有利 识,留学生可以更多、更自如地参与到与中国人的言语交 于二语习得,有尝试设置的必要。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阅 际中,因为与中国人真正的深入对话,离不开这些内容的 读和写作的训练内容应该是什么?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如何 涉及和讨论,而不只是个人信息的简单交流。 结合? 阅读的语料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1.反映当代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即初 中国的实用内容,如教育、工作、婚姻、家庭、休闲、网 级汉语读写课设置的阶段。罗青松(2002)认为,对外汉 络、青年、老年等,这些内容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当代中国 语写作教学的第一阶段应该是“学生汉语水平处于初级到 社会的各个方面;2.反映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如中国的 中级过渡的阶段。”具体来说,以“HsK三级为起点”。 节日、饮食、历史、传说、汉语、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中 (二)阅读语料的编排方式 在选定了合适的阅读语料,并根据初级(下)学生 的语言水平进行适当的修改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 本课程设置于初级汉语教学阶段,这一阶段按照学期来 国人的情感等,这些内容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分,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级(上),即第一学年的第 一学期;初级(下),即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由于初级 (上)的学生识写汉字的数量非常有限,且基本语法结构 尚未学完,很难组织有效的语段、语篇阅读,而语段、语 教材中编排这些阅读语料。我们按照主题为纲组合阅读语 篇的写作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初级汉语读写课设 料,即每课中的几篇文章都是围绕同一主题,如“独生子 置于初级(下)阶段,经过初级(上)半年左右的学习, 女”一课中的课文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独生子女 此阶段的留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语法结构,而且可 的现实状况,既谈到了独生子女的“小皇帝”地位,成长 识写的汉语词汇数量已经达NS00左右。在此阶段设置读写 中的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也谈到了独生子女成人后面临 课也就具有了教学设计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一)阅读语料的选取原则 阅读语料的选取有很多原则,“比如重视文化知识 的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等诸多难题。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可以更全面地从多侧面表现 的含量、交际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刘颂浩, 该主题,使留学生对此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理解。留学生 2005) 这些原则很全面,但在阅读语料选取的实际操作 的阅读不能只是单纯的阅读训练,也应该是知识获取的过 上,只能把握其中某一条或两条作为基本原则,其他作为 程,前文谈过,对于关于中国现实社会和文化特色内容 辅助考虑原则。我们选取阅读语料的基本原则是“实用 的阅读,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更丰富了其“认知图 性”和“文化知识性”。 示”,提高其汉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2.生词重现率高。大量研究表明,生词的重现率越 “实用性”指语料应该表现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改 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 高,越利于学习者掌握生词。由于一课中的多篇文章都是 2010.12 围绕同一主题,其词语的重现率相对较高。 可以存储和回忆更多的信息(Nattinger&DeCarriCO, 3.为阅读后的写作提供了思想起点,提高了写作的效率 2O00)。Lewi S(1993)将词汇组块分成四类:多词 (三)其他阅读内容的设置 词(poly/wordS)、高频搭配组合(high frequency 1.设置阅读技巧专项讲解与训练。阅读能力的提高 collocations)、固定表达(fixed—expressions)、半固 定表达(semi—fixed expressions)。对外汉语学界,也 的留学生,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阅读技巧专项讲解和训练有 有学者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块”教学的价值,周健 助于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汉语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阅读 (2007)认为,“语块有助于生成地道的表达,培养汉语 技巧主要有:利用汉字偏旁猜测词义、利用汉字的表义性 语感”,“应该把语块运用于语法、口语、书面语的教学 猜测词义、利用关联词或具有语篇衔接作用的虚词预测文 之中”。 意、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等。这些阅读技巧的讲解和 在课文中有不少展现书面语特点的“语块”,如 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猜测词义、预测文意的能力,从而 “……主要用于……”“虽然……相同,但……不同”, 这些可以作为学生模仿练习的范例,通过对它们的模仿写 2.设置快速阅读。培养学生较快的阅读速度一直是汉 作,提高书面语写作能力。如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 语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 “积累词汇和学会快速阅读是初 块”改写句子或造句等。 级阅读的两大任务”(陈贤纯,1999)。在教学大纲中阅 2.小语段写作练习 读能力的训练,也有对于不同水平学生相应的阅读速度的 语段在文章中承担重要作用,“如果把文章中语段与 要求。设置快速阅读部分,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学生 语段的关联分析清楚,进而把语段中句子与句子的关联分 析清楚,一篇文章的思想脉络和行文结构上的前后关联也 3.设置补充阅读。设置补充阅读材料,主要是基于两 就和盘托出了。”(刘壮,2005)因此,必须重视语段教 学。通过小语段的写作练习,既能锻炼学生句子的写作能 力,又能锻炼学生句子与句子的组合能力。 特别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存在差异,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层 小语段的写作练习,还包括一种形式 ,即修改语段 次和速度存在差异,如何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各自相应 错误的练习。在以往的汉语教材中,常常是修改句子的错 的收获和提高,这是班级集体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汉 误。我们给出的是含有若干语法和词语使用错误的语段, 语教学课堂中,特别是阅读课中,面对同一篇阅读材料, 这样的错误语段与错旬相比,更加灵活,对于语句衔接的 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阅读速度相差较大,往往 错误更容易表现,而且这些语段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相 阅读水平高的学生早于规定的时间阅读完并做完练习题, 关,集中体现了学生在相关内容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如果没有新的阅读任务,他们就会无所事事,或者感觉等 学生通过查找和修改语段中的错误,意识到自己写作中容 待其他同学阅读完是浪费时问,增加同话题的补充阅读材 易出现的错误,会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避免。 料,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利用好课堂的时间。第二,为课外 3.语篇写作 再以前文提到的“独生子女”一课为例,学生在阅 于课堂之上,课堂之外的学习必须作为补充和巩固。补充 读了这一课中的多篇课文之后,围绕这~话题的相关问题 阅读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阅读材料,通过这些同话题的 进行写作训练。如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中国独生子女情况 补充材料的阅读,既能巩固课堂的阅读教学,又能使学生 和个人看法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会对中国“独生子 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话题的内容。 女”这一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 望,并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样阅读和写作这两个过程就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同 读写教材并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教材形式上的组合, 时,相关内容的写作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训练 阅读和写作各自有独立的体系和模式,两者并行组合在一 了对文中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起,互不相干。这就失去了读和写结合的意义,只是把两门 以上三种读和写的结合方式,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课在形式上组合到了一起,而没有体现阅读和写作紧密的有 第一,读和写紧密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的,阅读 机结合。读写教材应该将阅读的内容和写作的内容有机结合 内容是写作内容的基础,写作内容是阅读内容的升华。第 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发挥出“1+1>2”的作 二,体现了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过程,从课文中“语 块”的模写N4,语段写作,再到语篇写作,多方面综合地 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块”是指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词串,可整 (二)读和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这种 1.加强阅读有益于培养语感,从而使转化过程变得 预制组块普遍存在于人的记忆中,并随着对记忆材料的熟 更加顺畅。在语言教学中,语感被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性反 1 2O, 悉程度而增加,预制语块的数量也相应增加,从而使大脑 映。它是一种直觉,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 … 语言教学研究 中养成的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对语言 课,将阅读的内容和写作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 的感悟领会能力。当学生在阅读与自己处在相同的心理结 互促进、协调发展,不仅对于初级汉语教学研究具有一定 构和认识结构及相近的文化层次的读物时,他们会对材料 的探索意义,也对初级汉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充实和发展具 中的一部分信息和知识如词汇、语法、语言表达方式、文 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体意识等通过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来选择、吸收、改造和  加工,直至同化,使语感在潜意识中得到积累。从课文中 参考文献:J].语--get学与研究,2003,(5). 学习写作的方法,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 [1】陈贤纯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初探[2】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 写,到通过对课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 [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吴平(1999)提出“在写作教 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4). 学中,应当创造一种适当的语言环境,提供一定数量的语 [3】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4]高彦德,李国强,郭旭.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 言材料。作为语篇衔接的句法结构和语篇的宏观结构都贮 f存在长期记忆之中,否则无法生成和理解相关语篇。当学 生贮存了一定数量的汉语语篇信息后再进行写作时,其中 一告[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 99 3. [5]刘颂浩.对阅读教学研究的若干思考….对外汉语教学研究[C】.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些贮存的相关部分就被激活,所写出的语篇实际上是贮 6】刘旬.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存的信息被重复激活之后建立起来的。用汉语语篇去尽可 【7】刘壮.重视书面语教学进行系统化研究【J].汉语学习,2005,(4). 能多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较多地以正确的形 [ 式出现。”Shen(2000)依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并从大脑 【8]卢百可.如何为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创作一门有效的精读课[A].对信息的处理、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阅读 和写作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分析。她认为,教授阅读和写作 的最好方法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进行以阅读为 基础的写作(reading text—based writing)是一种可选的 办法。 第-=-i ̄言(汉语)教学论集(第二集)[C】.北京:民族出版 社,1997. 9鲁健骥.口笔语分科精泛读并举一对外汉语教学改进模式构想 ….世界汉语教学,2003,(2). [1 0】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M].北京:国家汉办,t996. 2.阅读内容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思想起点,使得写作 【1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汉语学习,1999,(3). 训练的效率更高。根据陈贤纯(2003)的研究,话语形成 [12】吴平.从学习策略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3】姚梅林,赵丽琴.整合性的语言教学艺术——美国学校读写教 的心理过程(写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话语 [1动机发展到命题树即深层结构,第二个阶段是从命题树深 跟对外汉语教学关系不大,它应该是母语教育内容的一部 段的转换过程,因此,我们不需要把第一阶段的发展过程 学概观【J1.语文建设,2005,(5). 层结构转换到表层形式。语言表达心理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14】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J】.暨南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1). 分。对外汉语教学初中级阶段写作实际上只涉及到第二阶 [1 5】用小兵,张念.新型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原则【A】.对外汉语教 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c】.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Phrases and Language 也纳入写作课,否则就加重了写作课的负担,降低了写作 [16】Nattinger,J,Decarrico,J.Lexicai课的效率。实际上我们要训练的是第二阶段的心理过程, 是从命题树到表层的转换,即如何使他们的表达符合中文 的语法、中文的习惯。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7]Krashen,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1anguage acqui sition[M】.Oxford:Pergamon,1 981. 【18】Lewi s M.The Lexica1 Approach[M】.ttove.England:LTP,199 3. [19]Shen,He1el1.The Interconnect ions of Reading Text Ba sed Writ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mong Col lege Intermediate 写作内容是与阅读内容紧密相关,学生在阅读了大量 相关话题的课文,对于这一话题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后, 就为接下来相关话题的写作提供了思想起点,减少了构思 命题树的时间,只需要将心中对此话题的想法用汉语表达 出来就可以了。这样就集中强化了对汉语写作能力的训 练,提高了写作的效率。 3.读和写的结合增强了课堂的节奏感和生动性。在教 Learner s of Chinese a s a Foreign Language lZ】.JCLTA, 35:3,2000,PP.29—48. [20】Swain,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and comprehensib1e output in it s deve1opment. 学中我们发现,在单纯的阅读课上,学生只是埋头苦读, 而写作课中仅是笔耕不辍,因为内容和形式单一,课堂缺 乏节奏感和变化,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 学习效率极低。而读和写的结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既有阅 读,又有写作,两种技能不仅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得课 堂节奏生动、有变化,更容易保持新鲜感和注意力。 五、结语 In S.Ga s s&C.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M】.Rowley,MA:NewburyHouse,1 985. [21]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Htput in second language 1earning.In G.Cook&B.Seid1hofer(eds,),PrinciP1e and Practice in App1ied Lingui stic 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 s,1995. (王瑞烽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1 00871;北 100083) 设置以培养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能力的初级汉语读写 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201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