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50025 蒋俊山 袁忠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师德的重要性及现状、对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以及提高大学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途径等内容。 关键词:大学教师 道德修养 现状 途径
一、道德及其功能
道德,可以简单定义为“区分善恶的标准”。善恶的定义在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中几乎都是相同的,感恩、助人为乐和诚实守信普遍被认为是善举;伤人、杀人和欺骗则被认为是邪恶行为。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在认识功能上,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在调节功能上,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们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在教育功能上,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在评价功能上,道德是公正的法官。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审判;在平衡功能上,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
人类道德的两块基石之一就是公平意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至已经涉及灵长类动物。实验证明,就连卷尾猴也不愿接受不公平的交易,而宁愿选择什么也得不到。欺骗可以看做是违背公平意识的不道德行为。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的师德及其教学行为中的对学生道德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二、师德的重要性及现状
1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
高校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它所有的职业,它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校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就成为决定他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一个具有强烈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一定能成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师益友。是学生效仿的道德榜样。
在我国,教师素来受到社会的敬重,过去在城乡许多家庭的中堂上都挂着一个“天地君亲师”的条幅。民国以后君主皇帝打倒了,又改为“天地国亲师”,总之教师是和天、地、国家、父母一样,至高无上,时时为人们所景仰的崇拜者。
在西方,普遍认为大学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一项有关学生“个性修养”的职业。德国教育家洪堡主张,大学的使命是双重的——普遍意义的“科学研究”与具体意义的“个性修养”。个性修养是指大学教师借助于自己的知识探索活动实现自己个性与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且大学教师的“人师”角色要求其引领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知识的探索而体验真理的特质。
按照洪堡所说的“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认识,大学教师也最有理由成为他所生活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效益的凸显使得教育等社会上的东西也变得功利化甚至市场化。自古以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现代许多学校的教学理念里往往重视强调“才”而忽视了“德”的重要性,教育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是导致了大量缺乏道德的人进入大学教育领域。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行,在用人机制上也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在实际的贯彻落实中成效却不显著,这也是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对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大学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因而对大学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
2
治、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应有较高的要求。
(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因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只能靠教师来掌握。所以,必须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
(二)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要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有动力,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而奉献毕生的力量。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你的敬业精神认可,才能在社会上发挥敬业的精神,
(三)要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友爱的情感,要全面关心大学生,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没有爱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
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结合科研或者注意搜集本专业本学科的新成果,了解其发展趋势。认真备课,经常修改讲义,精益求精。多数教师是在职进修,结合科研和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学质量,有条件时可脱产进修,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五)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里,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问题。教师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起“为人师表”的榜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
四、提高大学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做好入门的把关工作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其实是在社会意志、国家意志和个人意志这三种意志的张力中所进行的,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提高
3
教师的准入门槛,让高素质者才能做教师。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学教师的门槛不妨再高一点,招教师应当像招考公务员一样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让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竞争做教师,这样会让想当教师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最近强调,要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政治关、业务关和师德关。笔者认为,在设定教师资格准入上,要将准入者的道德水准考核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二)敞开出口
现行大学教师人事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1)教师队伍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走,没有淘汰;(2)职务晋升以内部提升为主,缺乏外部竞争压力;(3)职务晋升标准过分注重论文数量和申请者之间的相对水平,过分注重内部平衡,过多地考虑了资历的因素;(4)新教师招聘近亲繁殖严重,“自产自销”比例过大,不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应打破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大学教师队伍考核制度,将师德作为对高校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以此促进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感。据悉,黑龙江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将实行新举措,全面试点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包括大学教师等所有在册人员,将每三年至五年按岗位设置签订一次合同,这也意味着大学老师将彻底告别“一岗终身制”,可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潜力,同时有效促进人才竞争和人才的合理流动,真正让能者上、庸者下。
(三)加强在校教师的道德品质建设
1、 教师当自省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师德高低的外在形式,其身正的师德是教师教育态度的灵魂,它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师德建设首先要从教师的自省做起。一省我学高为师能力够吗?当好教师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也是师德中教师业务素质修养的重要体现。一名教师基本的教学能力不够,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就是在欺骗,是违背基本的道德精神的。二省我身正为范资格行吗?当好教师的重要保证是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这也是师德中教师思想政治修养的显著特点。三省我为人师表水平有吗?当好教师的基础是必须要有强烈的自律意识,这也是师德中
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帕拉图说过,内省是做人的职责,人只有透过自我的内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大学教师理应做到要不断自省。
2、教师当自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必须站在社会发展、民族兴亡的历史高度来认识职业的崇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强烈的责任的驱使下完成自己所肩负的重任。
一重思想品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楷模,学生的学习、品德行为乃至思维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受着教师的影响。教师的人格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二重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育离不开爱。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要是有人问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重要体现是热爱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会有“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热爱学生不仅仅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热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品德修养高尚,教学艺术精湛的好教师。
三重职业精神。教师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为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建设人才勤勤恳恳、恪守职责。教师在其位就得谋取其教。心静不走神,耐得住寂寞。只有教师爱业敬业,学生才可能安心学业,工作后才会安心职业。 3、教师当自强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建设面临着挑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提高、强化自身素质。
一强教育理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教师只有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理念,才能胜任教师职责。
二强综合能力。教师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教学水平。陶行知先生说过:“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把握本专业最新知识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
5
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与先进同步。实现“授之一鱼到授之以渔”的过渡与转变,把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始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我国教育学家刘佛年说:“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对待学生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呢?我以为热爱学生应是教师全部师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
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用自己美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美好人格会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崇高写照,是教师美好师德的体现。教师节临近,作为一名教师,让我与我所有的同行一道,以陶老的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来共勉吧!
(四)建设关爱型校园
所谓“关爱型校园”指的是以关爱、感恩等传统美德为基础,把校园主体培养成具有敬畏生命和关怀他人等关爱意识的和谐校园。不可否认,“爱是一种人生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伟大力量”。西方的基督教宣传“爱邻人如己”,中国的儒家教导“仁者爱人”,而大诗人雪莱则在一篇名为《论爱》的散文中宣称:“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因而,可以断定,在高等教育中,如果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传授者与接受者本身的心灵修养,那么培育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台具有知识的机器,而不是具有道德良知的人。教师应对学生付出爱心,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爱意和温暖,实现爱的传递。
总之,“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负着特殊的重任,因而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阶段的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对其道德的要求必须更高。因而,必须坚持不懈地大力加强大学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大学教师的道德水准,这样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教育兴国的责任。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