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天 窗
教学目标
1.会认“慰、藉”等生字,会写“帐、滩、锐”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卜”,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慰藉、扫荡”等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5.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 (A案)弄明白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B案)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重点语句。
难点 (A案)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意。(B案)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天窗的神奇。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想象说话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 (A案)讲授法、谈话法。(B案)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 (A案)自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B案)自主学习法、独立思考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探究法、展示汇报法。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B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慰、藉”等生字,会写“帐、滩、锐”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卜”,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同学们知道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
(2)师: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3.师:“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4.指导区分“藉”和“籍”两个字;指导“霸”字的书写:上面的“雨”应该宽并且短。 5.指导学习多音字“卜”。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这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试着将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板 书 设 计
3 天 窗
小小的天窗 神奇的世界
课 时 作 业
一、组词。
鹰(老鹰) 慰(慰藉) 蝙(蝙蝠) 锐(锐利) 烁(闪烁) 霸(霸气) 二、填空。
(闪烁)的星星 (严寒)的冬天 (五彩缤纷)的世界 (绚丽)的云彩 (漂亮)的夜莺 (破旧)的屋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悟第4~8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领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 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师: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活泼会想……) (2)师:你们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师: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得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第 4 ~8 自然段。
师:因为这小小的天窗是夏天阵雨来时和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的孩子们内心唯一的慰藉。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夏天阵雨来时”
1.教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2.师: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教师的引读。 4.语言训练。
师: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你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 你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_____________,你们想象_____________。
5.师:夏天阵雨来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生接读)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二)学习“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指导。
(1)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阅读,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师: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嬉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等关键词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2)师: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们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4.师生合作朗读第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师:老师相信,如果换成你们,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所以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透过天窗看那下着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沮丧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6.师: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
世界。因而,作者说——(生接读)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小练笔。
2.再次朗读第4~8自然段。
板 书 设 计
课 时 作 业
一、填空。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孩子们被关在黑暗的屋里,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孩子们被逼着去床上睡觉,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天窗可以让孩子们展开无限的想象,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教学反思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却又意蕴丰富。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学定教,以读为本,读练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决问题,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一堂课书声琅琅,效果较好。
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抓住课文中这一中心问题,我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引导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交流,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把课文读出感情。通过读书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充分引导学生从词语的应用和写法上学习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读与说为训练重点,运用文中的语句说清楚的同时再让学生将想象的情景转换人称发挥想象说清楚,最后创造性地表达出来,这一训练能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更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自然不讲自破了。教学中我还多次采取两种方法:其一,让学生读书提问,然后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其二,学生自读课文中的“泡泡提示”,然后交流学习体会,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差异、取长补短、理解课文。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课时间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加了,思考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增多了。同时,这堂课下来,我领会到教学时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文中“想象”部分是重点,学生通过去掉“想象”部分对比阅读体会到了“想象”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作用,但这还是表层的理解,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让学生看天窗,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能想到什么,用笔写下来,这是对“想象”的学有所用,是深层的理解。
B案 第一课时
环节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 一、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2.自学生字:慰、卜、藉、锐、字词,指名认读。 2.纠正学生的读音。 滩、帐、烁、蝙、蝠、霸、鹰。 3.理解词语。(能通读课文并独立学习 利用学习工具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整理课前各自提出的问题,汇集有价值的问题)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合作交流: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4.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合作 探究 参考答案: 1.在孩子们被关在黑暗的屋里的时候,只能透过这唯一的光亮来想象外面风雨交加的世界;当孩子们被逼着去床上睡觉时,又能透过这小小的天窗来想象外面的美景。正是这小小的天窗,使孩子们枯燥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天窗当成慰藉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2.看到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看到小玻璃上面掠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小组合作完成探究。 随文识字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小学的语文教学中, 识字教学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和感悟的余地。
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3.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4.因为天窗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许多有趣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 续表 环节 学案 三、随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1.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我们真想 __________、真想__________,可教案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设计意图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大人们偏就不许,于是,我们被关慰藉”展开讨论。 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在________,这时候,透过这小小的天窗,我们可以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边读边想象,在下雨天和晚看到__________,也可以看到__________,还可以想象到上,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__________,我们想象到的它们的么。 4.练习说话,在读中感悟。 威力比我们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这小小的天窗会使我们的想四、课堂练习 1.理解“慰藉”的意思并用“慰实践象锐利起来! 应用 啊唷唷!这小小的天窗是多么 藉”造句。(安慰) __________________! 2.师: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2.当晚上我们被逼着上床“休说说你们对“天窗”的理解。 息”时,我们忘不了__________, 于是,我们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________! 我们可以从想象到_________,也会从那__________,想象到……__________。 总之,夜的美丽神奇,啊唷唷!这小小的天窗是多么! 参考答案: 1.在雨里跑跑跳跳 仰着脸看闪电 地洞似的屋子里 小小的天窗是我们唯一的慰藉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解开疑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雨脚 闪电 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神奇 2.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小小的天窗又是我们唯一的慰藉 一粒星,一朵云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 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立刻会在我们的想象中展开 神奇 续表 环节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四、自我检测 1.通过学习,我知道“慰藉”这个词的意思是 。 我能用“慰藉”写一句话 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 实践 。 应用 天窗是 。 这篇课文写的 。 参考答案: 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自我我的问题是: 总结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同学们,在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或许也会有孤独、无奈、失落的时候,我希望这时候你们也能试着打开自己心灵的那一扇神奇的天窗,张 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你们的心 灵也会得到慰藉,你们会感受到创造带给你们的快乐。想象是一首隽永的小诗,想象是一支悠扬的歌曲,想象是一对金色的翅膀,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让思想飞起来,离开熟悉的陆地,离开司空见惯的事物,进入神奇、美妙、
广阔的境界。愿同学们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愿你们的人生永远有一扇天窗向你们开放。
第二课时
环节
学案
一、回顾所学知识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和抚慰。
独立学习
教案
一、回顾课文内容
1. 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2. 问:“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3. 问:平时当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是害怕的时候,什么东西会是你们的慰藉呢?
4.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慰藉来自于身边 重要的人和物。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们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1)理解:下雨时,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①“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共出现过几次?
②课文第一次出现“唯一的慰藉”是在什么情况下?
③读一读第4自然段,仔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④透过这小小的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答案。
⑤“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去掉“唯一”这个词行不行?
设计意图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又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为学习其他课文奠定基础。
二、合作学习、展示反馈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并先在小组内读一读。
因为__________,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__________,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天窗让孩子们可以_____ _________,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合作因为__________所以发明这探究 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2.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最好的词语或句子有哪些?写下来,说说好在哪里。
3.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是什么?说明理由。
4.你认为这是一扇怎样的天窗?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孩子们被关在黑暗的屋里
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关于读书和理解的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段,并交流读后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的意思是“安慰”。当孩子们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他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安慰。
孩子们被逼着去床上睡觉 展开无限的想象 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更确实 2.略。 3.略。 4.略。 教师小结: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得以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给枯燥压抑的生活带来了色彩,所以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理解:夜晚,被逼着上床睡觉时,小小的天窗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①课文第二次出现“唯一的慰藉”是在什么情况下? 续表
环节 学案 教案 ②这扇小小的天窗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是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种种事情呢?(不是)所以更确切地说什么才是神奇的? 教师小结:想象才是神奇的,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得到更真实,更广阔,更复杂的世界。 但是,能带给我们想象的仅仅是天窗吗?(不是) 3.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段交流读后感受,进一步品味课文主旨。 4.有感情地朗读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 合作探究 三、写一写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启发提问:课前我们透过这扇天窗,你还可以看到些什么?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把你看到的、就交流了平时可以给我们慰藉想到的写下来。 的人和物,有的说是读书,有的四、课堂检测(10分钟) 说是看电视,还有的说是小玩1.摘录课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 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 录下来,可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合作用下面的句式各写一个比喻句和排一份美好的回忆。 2.学生小练笔。 探究 比句。 3.教师巡视指导。 似的……似的……似的…… 4.学生自由展示交流。 5.学生互评。 也许……也许……也许…… 2.发挥你的想象写话。 在 , 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会从 上面的 想象到 我会从 上面的 想象到 。 参考答案: 1.略。 2.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身边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中,也蕴含着独特的美。只是我们有时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当错过它的时候,才回忆起 它的美。学完这一课后,希望大家多留心周围的事物,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感受美的心,做一个创造美的使者! 自我总结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长,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主席,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和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主编《人民文学》和《译文》等刊物,撰写《夜读偶记》等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论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团结壮大革命文艺队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教学反思
《天窗》这篇课文意义深刻,但由于写作时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很难有书中孩子们的这种感受,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备课时,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针对“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通过品词、品句、品段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又让学生将看到的、想到的结合自己的经历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迸一步感知课文。在渗透“想象”这一写法指导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品读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雷电的猛厉,云彩的奇异变幻,读懂了作者的想象主要是从颜色、大小、形状、数量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
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阅读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