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蒙古牧区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以乌拉特后旗为例

2020-01-18 来源:易榕旅网
社会观察 内蒙古牧区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 ——以乌拉特后旗为例 红花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渐推进,已成为内蒙古的全局重点工作之一。草原牧区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牧”问题。 即:草原逐渐退化、牧民的牧业增收出现困难、牧民的有效收入增加缓慢。随着我国对放牧制度的变迁、牧区人口的总数已经和超过了牧业生产所需 的人口规模,严重超出r现有牧场的承载能力,牧区人口的迁移已经成为解决“三牧”问题的核心。 关键字:内蒙古现代化;人口迁移;乌拉特后旗 近年来,为了适应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内蒙古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加大了力度,大力转移农牧区的人 口,农牧区人口转移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具有极强的公关管理 性。随着我国放牧制度的变迁、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科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内蒙古牧区的人口已超过牧业生产的需求量和承载能力。特 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草定畜工作的大力推广和展开,牧区存在的剩 余劳动力明显增加。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牧区,一方面给牧区生 态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压力;另一方面也使牧业劳动生产率下降。这 一制约牧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着牧民收入的 增加和实现小康的进程。 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地区传统的牧业旗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 北部,属于巴彦淖尔市的管辖范围,主要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汉族 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乌拉特后旗在2010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效 增长,全旗2010年生产总值增长了63.3亿元,增长了10.2%。第一产 业完成现价增值2.5亿元,增长了6.8%;第二产业完成现价增值54.3亿 元,增长11%;第三产业完成现价增值6.5亿元,增长7.5%。全年人均 生产总td ̄96541元。乌拉特后旗全年累计财政总额在稳步增长,财政总 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二。但是在乌拉特后旗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 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产不优,三产滞后, 消费拉动并不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的 深度加工不够,物价E涨较快,这给一些工农业生产及低收入居民的 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影响。同时,牧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并未的到根 本性的遏制,乌拉特后旗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 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很多地域都发现了矿产资源,对这些 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更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影 响。乌托特后旗人民群众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本着群众自愿、分类 指导、因地制宜、稳定增收、公平对待的原则,对牧民采取生态移 民、就业培训、异地搬迁等措施开展人口转移工作。乌拉特后旗总 人口为6.55万人,城镇人口为3.4O万人,嘎查村人口为3.14万人。乌拉 特后旗共有5个少数民族,共有17037人,其中,蒙古族占全旗人口的 27%。 1乌拉特后旗人口转移的原因分析 1.1牧区劳动力供求的变化 近年来,由于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牧区的剩余劳动力增 加。面对这种庞大的人口增长,劳动力必然增长过快,从而导致牧区 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剩因此,引起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外,由 于牧区实现了解析恶化运作,使得牧区的劳动力性需求减少。木业生 产资本的有萧条,逐渐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使用,例如:在草原打草时 使用打草机,放牧时起着摩托车放牧,用机器来调动各地区的草饲料 等。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牧区的劳动强度,这将使大量的牧 业劳动力得到解放。 1.2牧区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由于受我国“左”的思想的影响,大面积的在牧区进行开垦,很 多优质的草场面积迅速减少,人们对草原资源的超负荷使用,严重的 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了草原资源,草原 的供养人口下降,使牧区的人均草场占有量快速减少。另外,民族文 化的变迁也逐渐加快了牧区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乌拉特后旗虽然远 离文化、信息活跃的地区,但随着交通状况的逐步转变,电视、电 话、广播等逐渐在牧区得到了普及,受到了不同文化冲击,特别是80 后、9O后这些年轻的一代,接受现代化文明程度较快,逐渐开始转变 —268 『l生活方式,开始向城镇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不再愿意回到牧 区。 1.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 近年来虽然乌拉特后旗的牧民人均收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 高,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收入差距的拉大是牧 区劳动力转移的又一原因。由于牧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一样,极易受到 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收入很难确定。如果能够实现部 分劳动力的转移,将会使牧民获得稳定的收入。 1.4对牧区现代化的矿产资源的开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乌拉特后旗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各方 面经济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现代化工厂的建立和对矿产 资源的开采,工业已经逐步成为乌拉特后旗的主要经济支柱。 2乌拉特后旗人口迁移后影响 2.1加大了牧区人口职业化转变的速度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了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 资源的要求,乌拉特后旗人口的迁移带动了牧区人口职业化的转变。 这就要求牧区政府重视对牧民的职业教育,培养人口转移后对非牧业 的适应性,为牧区人口的歉意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保障。乌拉特后旗 政府在详细的了解、掌握了牧区的人口结构基础上,整合各类培训资 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青壮年牧民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提高牧 民转移后就业能力的提高。 2.2加快了牧区向城镇化和产业多元化的转变速度 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速度,政府部门必须加快牧区城镇化建设 的速度,转移乌拉特后旗牧民。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不仅有利于城镇 化、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重组,更有利于牧区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化。面对牧区社 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在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将对农畜 产品的深加工产业过度与转化。 23有利于畜牧业制度的完善与健全 牧区人口的迁移有助于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为了振兴 牧区经济,减缓牧民的贫困状态,弥补迁移带来的草原经济价值和生 态价值的损失,必须强化草原资源的各种配置机制。例如:产权机 制、融资机制、竞争机制、教育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价格机制、卫 生机制、补偿机制等的建设与完善。 总之,乌拉特后旗人口的迁移是用人单位、培训机构、政府机关 之间的相互联动、相互交叉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全面处理好这些错 综复杂的关系,才能顺利完成牧区人口的迁移,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 境、增加牧民收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敖仁其,额尔敦乌日图。牧区政策与制度研究【M】。内蒙古教育出版 社,2009年。 [2]雷淑伶,杜琼。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J]。内蒙古呼和浩特, 2007(O1)。 [31舒飞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研究【M]。少数民族出版社,2010 (01)。 【41达林太,郑易生。牧区与市场=牧民经济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叭O年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