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诧( )异 祈祷( )哽( )咽( ) 懊( )悔 2、 解释下列词语 祈祷: 宛转: 诧异: 懊悔: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帖 传 柏 二、合作交流
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结构、归纳各部分的大意。
2、讨论课文主旨并写出来。
3、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分析其作用。
4、课堂与往日的对比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请找出来。 平常 最后一课 课堂气氛 老师的态度 人们的表现 三、语段精读
朗读课文“忽然……你们走吧。”这几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段表现主要人物是谁?他此时的心情如何?
2、选文着意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3、选文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四、练笔
将本文缩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木兰诗》学案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ān) 溅溅(jiān) 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 霍霍(huî) 可汗(hán)
C.唧唧(jī) 朔气(shuî) 燕山(yān) 策勋(xūn) D.胡骑(qí) 金柝(tuî) 赏赐(cì) 2.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愿为市鞍马(集市)
3.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4.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_编的___ _______,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 __________ _。
(2)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9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5.解释加点的字。
当户理红妆( ) 著我旧时裳( ) 6.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7.“火伴皆惊忙”后的冒号有什么作用?
8.这节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这节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有好几个场面,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中欢乐的气氛 B.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 C.木兰见到伙伴时喜剧性的场面 D.木兰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正的英雄 》学案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
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
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 和惋惜。 基础知识: 1、 字词
哀悼(dào ) 锲而不舍(qiâ ) 勋章(xūn ) 锤炼( chuí) 阴霾(má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ĭ ) 凝聚(níng ) 战栗(lì ) 拓荒(tuî ) 弥补( mí ) 不朽(xiŭ ) 2、 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 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
,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 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
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
,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 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2、 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 “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案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 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 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
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
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沙漠中心》学案答案
1.mí zhì gâ lí huá qí dì yâ shāi kāng
2.(1)大限 (2)虫豸 (3)芸芸众生 (4)筛糠
3.《人类的大地》 法 圣埃克絮佩里 《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 4.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寒冷 疲倦 缺水 坚强 勇敢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短文两篇》学案
[学法导引]
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终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两小儿辩日》是选自《列子》的一则短文,写两小儿为太阳的离人远近争论不休,博学多识的孔子竟也无法决断的故事,以此说明人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无穷尽,同时,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一、需要重点注意的词:
(1)《夸父追日》:逐走 入 欲 得 河 北 大泽 邓林 (2)《两小儿辩日》:东 故 以 日中 去 及 汤 为 决 孰 汝 知
二、品读,自主探究 《夸父逐日》:
1、你怎样看待夸父“与日逐走”的行为?
2、对“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怎样理解的? 3、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
1、你怎样看待两小儿对孔子的讥笑? 2、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堂训练] 一、基础训练
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海经》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3、《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与___________有关,都体现了古人的_________精神。
4、《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课文释义
5、探汤: 6、孰为汝多知乎: 7、道渴而死: 8、入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详见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
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8.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两小儿辩斗,给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给下列带点的字释义 ⑴问其故: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⑶..及日中时如探汤: ..
12.翻译下列句子:
⑴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孰为汝多知乎?: 。
《狼》学案
预习提纲 一、常用字词:
1、读课文,注音:
缀行甚远 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2、解释:
惧: 从: 故: 驱: 窘: 恐: 顾:
瞑: 暴: 毙: 股: 寐: 黠: 缀: 弛:
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三、翻译课文
四、依照原文复述故事并按照故事情节填写下图:
开 端: 一、 狼 发 展: 二、 狼
故事情节 三、 狼 高潮和结局:四、 狼
五、分析形象:
1、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2、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3、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从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屠夫。 从 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 的狼。
阅读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入 尻( )尾 chí( )担持刀 ..
dān dān( )( )相向 目似míng( ) 意xiá( )甚 狼亦xiá( )矣 假miâ( ) 二、填空。
1、《狼》的作者 ,使 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名,“志异”的意思是 。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惧狼 → ( )→ ( )
三、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④又数刀毙之(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 )②盖以诱敌( ) (3)止:①一狼得骨止( )②止增笑耳( )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②狼不敢前( ) 四、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阅读训练二
阅读课文1、2、3段,完成文后问题。
1、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 ,主要写 ;段⑵⑶是故事的 ,主要写 。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马》学案
关于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热爱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卷巨册《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全人类史》《鸟类史》《爬虫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预习提纲
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 )( )窥伺( )( )羁绊( )( )疮痍( )( )妍丽( ).........畸形( )眷恋( )犷野( )鞍辔( )阔绰( )( ) 庇荫( ) 遒........劲( ) 妒忌( )( )观瞻( )相得益彰( )面面相觑(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剽悍: 窥伺: 羁绊: 疮痍: 阔绰: 观瞻: 庇荫: 遒劲: 妒忌: 相得益彰: 面面相觑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毡( )___ 瞻( )___ 妍( )___ 缚( )___ 毯( )___ 赡( )___ 研( )___ 傅( )___ 二、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1、以“---------------的马”为格式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2、根据概括的内容,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一( ) 二( ) 3、引用文章中语句,概括两种马的特点。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5、用“我认为 一句写的很优美,它用了 的修辞(写作)手法,作用是 ”为句式说话。(小组交流) 课堂研讨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拓展延伸
1、写出含有马的成语、俗语、故事,看谁写的最多。
2、以《家马与野马的对话》为题想象作文。
课内语段阅读(从“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1.天然马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中的“不凶猛”表现在哪些方面?
3.用一个词语概括南美各地的马的处境特点。
4.野马与家马有什么区别?
5.你欣赏天然的马还是人工的马?为什么?
6.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①段大意。
《猫》学案
预习检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注音:
污涩( ) 红绫( ) 一 缕( ) 郁闷( ) 相称( ) 冤苦( ) 怅然( ) 诅咒( )( ) 郑振铎( )( ) 2、按拼音写汉字:
Sǒng( ) 恿 quán( ) 伏 biàn( ) 护 chãng( ) 戒yí( ) 着 nǜe( ) 待 3、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字,找出来改在括号内。 (1) 照 暖 相形见拙 拮 据 阔 绰 ( ) (2) 恻 隐 无遐顾及 逶 迤 脊 梁 ( ) (3) 潮 讯 不屑置辩 魁 梧 祈 愿 ( ) 4、解释词语:
1)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怂 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怅 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妄下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填空: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文体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记叙了作者家里______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感受。 6、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类型:
例: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 (外貌描写) 1)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 )
2)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 )
3)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 )
4)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 自主学习: (自己动手,习惯很重要)
1、 标出段序,划分层次。2、 批注每个段落的描写方法。3、 根据课文内容,填表。项目
猫来 历外 形性 格在家中的地位结 果 第一只要来的 活 泼 第二只 黄 色 丢 失 第三只 忧 郁若有若无
小组合作: (理清思路,回答问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1、第一只猫的“活泼有趣”,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自身形态: “后 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逗着玩的形态: “后 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只猫,从哪些方面体现“更有趣,更活泼”?( 筛选出词语 ) 性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持怎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周家丫头:代表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人。
“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 责怪_____________,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根据什么来判定芙蓉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从原文找)最后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含义?表现了“我”什么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张扬你的个性,亮出你的风采)
1、“我”不喜欢第三只猫,可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 更加难过得多?
2、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联系前文,那句话与这句话相照应?两句话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结尾在全文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 学习和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描写方法。)
描写一种动物,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沙漠中心》学案
学习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并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 ) 虫豸( ) 硌( ) 犁铧( )( ) .....脐带( ) 真谛( ) 噎( ) 筛糠( )( )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3.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人名),其代表作有 、 、 等。
4.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 问题, 问题, 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 、 的精神品质。
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 , ”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 ”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