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设施现状和处理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改造城中村、拆除违章建筑、进行旧村镇综合整治等项目是近年来各地的重点建设项目,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余泥渣土出路问题,根据深圳市的现有的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分析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深圳市的余泥渣土提出了处理对策。关键词: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循环利用;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rail transportation, transformation Chengzhongcun, removal of illegal buildings and the old town renovation project are the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the slag outlet problem, according to Shenzhen’s existing slag treatment facilities, analysis and disposal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henzhen City, put out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lag proposes.
Key words: slag; treatment facilities; recycling;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0前言
垃圾是伴随人类产生而出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个产物更显突出。其中,建设装修过程中产生的余泥渣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学术规范中,“余泥渣土”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等以及居民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按来源的不同,其一般可分为纯净余土、新建筑物建设施工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道路改造垃圾、建材生产垃圾和装修垃圾等六大类。
进入21世纪以后,以房地产行业为首的城市建设大张旗鼓,大型小区陆续建设,摩天大楼如京基100等如春笋般耸立,深圳200多万辆汽车需要向地下要空间停车,特别是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和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的建设,深圳的地下基本被挖空,大量的土方需要出路。同时,全市的待建地和低洼地基本灭绝,盐田港、宝安大铲港等大型填海工程已基本完成也不再需要土方,国家也开始严格管制填海行为。这样,原本由社会自发实现的余泥渣土排放平衡被打破,余泥渣土出路问题马上显露出来,经常发现泥头车为了省钱在主次干道乱倒余泥渣土,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虽然市、区两级政府陆续建设了一些余泥渣土受纳场,2008年10月全市最大的龙华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开始运营,其约2400万方的库容,不到4年的时间,就已经基本填满。现在轨道交通三期工程将开始开工,又将产生约2500万方余泥,加上其他摩天大楼等工程的余泥,深圳市又一次面临余泥渣土围城的老问题。下面就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设施现状和处理策略进行探析。
1全市余泥渣土处理设施现状
根据深圳市城管局的统计资料,截至2012年5月全市已建成投产的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共8座,分别为部九窝受纳场、石碧受纳场、红花岭受纳场、积谷田受纳场、水径受纳场、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由市中信华威建材有限公司投资、运营)、横岗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由市绿地环保建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运营)和坪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由市绿发鹏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运营)。其中,最大的2008年运营的部九窝受纳场基本填满;积谷田受纳场和石碧受纳场剩下的库容有限;红花岭受纳场库容太小;2012年4月启用的水径受纳场只填埋建筑垃圾,不接纳余泥土方;值得一提的是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以下简称为塘朗山厂),它是深圳市第一家利用拆建物料制造再生建材的环保企业,也是深圳市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项目之一,于2008年9月正式投产。塘朗山厂位于南山区西丽街道塘朗山麓北部,紧邻留仙大道和平南铁路,西侧即为已填满封场的塘朗山余泥渣土受纳场。塘朗山厂占地面积约4公顷,其中生产厂房约3000平方米,设计处理能力约为140立方米/小时(一期工程),日产免烧砖15~16万块。目前,塘朗山厂共建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主要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采用日本专利技术,可将混凝土还原为建筑骨料;另一条生产线主要处理废弃的砖、石、沙、瓷砖等。塘朗山厂目前主要综合利用的对象为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的砖、石、沙、瓷砖等,只要确保原料不含泥土和有机物即可。经相关部门检测,塘朗山厂生产的再生骨料经合理配比后可达到C55以下混凝土水平,完全可用于市政道路的建设。其他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基本是采用类似的工艺,但产品会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变化。
2全市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
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特区之一,也是发展最快的特区之一。在深圳,寸土寸金一点都不夸张,政府报告中就提出:“四个难以为继”之一的“土地资源难以为继”是深圳市目前城市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针对全市受纳场设施的现状,分析受纳场设施的特点,找出受纳场设施存在的问题,对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和全市受纳场建设是必要的。
2.1缺乏统筹、全面的余泥渣土处理规划,设施建设滞后于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城市建设长期面临余泥渣土无处可倒的问题
由于深圳市建设之初填海工程、低洼地带较多,城市整体呈现缺土方的局面,余泥渣土的处理大部分由社会自发完成,政府主管部门只需建设一个规模很小的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就可以应付,不会特别重视,更不会作深入研究。21世纪到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多项大型市政工程的陆续开工、低洼地带的陆续填平和填海工程停止,这种由社会自发的行为已无法确保所有余泥渣土的妥善处置,但政府层面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性质的变化,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管理策略,余泥渣土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持续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导致城市建设普遍面临余泥渣土无处可倒的境地。
2.2处理方式单一,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深圳市目前产生的余泥渣土除部分用于填海工程和土地平整之外,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未能将余泥渣土视作资源来对待。一方面大量余泥渣土填埋在受纳场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填海工程又普遍采用开山取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损失。部分企业环境意识不足,宁可通过开山方式取土也不愿接受社会弃土,亟待政府出台明确的余泥渣土强制回用政策。
2.3纯土与建筑垃圾为主的拆建物料同样混杂不分,在末端开展回收再用存在较大困难
由于垃圾分类工作没有展开,且对废弃物排放所带来问题的认识不够,余泥渣土产生主体(包括居民、商业网点、市政工程和建设工地)对于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纯土与建筑垃圾等拆建物料同样混杂不分。这样,如果想利用纯土填海造地,则由于其中混杂有拆建物料导致软土地基处理困难;如果想利用拆建物料制造再生建材,则由于其中混杂有弃土而不得不利用人工或机器对余泥渣土进行繁琐的分拣。如果能在产生源头即对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余泥渣土予以有效分离,则需要排放的余泥渣土总量将大为减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