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动技术概念性质分类及其教学特点思考

2023-11-04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动技术概念\\性质\\分类及其教学特点思考

作者:邵伟德 邹旭铝 俞富根 来源:《体育教学》2010年第07期

在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思维过程中,大脑经常会出现一些混乱的情形,有时一直困扰并影响着思维的进一步推进,构成思路的路堵现象,其个中原因与一些基本概念不清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概念”作为学科思维的基本形式与最小单位,它是进行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过程的基本要素。大到体育学科,小至学校体育都存在着这类现象,因此有必要针对学校体育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重新思考、理清关系。

一、何为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也称动作技术、体育技术,各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总称。指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充分发挥人体能力,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99]其中“运动技术也称动作技术或体育技术”的表述是有误的,首先,“运动”与“体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互之间不能替换,至于如何区别“体育”与“运动”的概念,论述起来比较复杂,我们用最简单的常识来理解,就是“运动会”不能用“体育会”来替代,“体育局”不能用“运动局”来替换。其次,“运动”不等同于“动作”,从概念上说,动作是指:“①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②活动;行动起来。”如果把词语分开解释:动:“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作:“兴起,现在起、从事、举行”。[在线新华字典翻译]因此可以把动作理解为:“身体或身体某个部分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的活动。”而运动是指:①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移动的现象②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③体育的基本手段④指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⑤为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如果把词语分开解释:运:①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②搬送:运输。运载。运营。动:“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在线新华字典翻译]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把运动动作理解为在人类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等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合乎人体活动规律的身体肌肉群的活动”。从概念的属性来说,“活动”是动作的属概念,“动作”是运动的属概念,而“动作”概念的外延有:劳动动作、运动动作、生活动作(如吃喝住穿等行为活动)、艺术动作(如舞蹈与表演动作)。[鲍冠文,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00]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把运动技术的概念简化为:“指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至于为何去掉“充分发挥人体能力”短语,我们在知识、技能、能力之间关系中具体说明)

二、运动技术是“知识”还是“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校教育中,其他学科只存在着“知识与技能”的阐述,只有体育学科还在存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存在着运动技术概念。为了谋求与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的需要,我们就有必要对体育学科中的“运动技术”做一个归类。

首先要了解的是知识的概念:“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即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09]保存在人脑里的是个体的知识,保存在书籍里的是人类的知识。而技能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马启伟,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39]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式知识。[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09]这一区分把知识与技能统一在一个广义的知识概念里,传统上讲的知识即是陈述性知识,技能即为程序式知识。如按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来理解,我们可以把“运动知识”理解为“陈述性知识”,把“运动技能”理解为“程序性知识”,但是运动技术既有别于运动知识,也不同于运动技能,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的中间态,很难做出归类。因此我们必须转换思维角度,从操作技能的概念、运动技能形成的视角来察看运动技术的性质。

什么是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肖长林,教育理论,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209]操作技能有以下几个特征,这些特征也是操作技能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也称“概念的种差”。其中种差之一是“学习而得”,该种差区别于人体的其它本能行为;种差之二是“合乎法则”,该种差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随意运动;种差之三是“活动方式”, 该种差区别于“知识”。因为知识为活动提供了定向依据,而技能则控制活动的执行。

运动技能是操作技能中的一个分支,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几个步骤:动作的认知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与动作的完善阶段。其中动作的认知阶段与知识、技能之间联系最为密切,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关系、轨迹、方向、力量、速度等进行认识。由于运动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它涉及了运动所需要的结构、要素、关系、概念、原理等内容,因此可以认为运动技术不具有人的特性,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知识”,因为知识是事物属性与联系的信息与组织,运动技术在没有被人掌握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是前人积累下来的运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一个部分。但是“运动技术”若理解为“知识”,那么就与原来学科中的“知识、技能”相互重叠了,变成了“两个知识+技能”的状况,这显然不合逻辑。因此需要用另一个词汇来表述,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操作性知识”[张洪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体育与科学,2008.2:81-86],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论断。但是还有一个细小的问题遗留,即劳动动作也是操作动作的一种,那么劳动技术也是操作性知识吗?还有舞蹈动作技术、汽车驾驶技术等等动作技术呢?要区别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得回到动作与运动的本体概念来阐解比较妥当,即从“动作”概念层面上理解动作技术可以表述为“动作操作知识”,如劳动、吹拉弹唱等,也如篮球裁判技术,把以上这些动作技术学会就形成了特定的动作技能。而从“运动”的概念层面上理解运动技术可以表述为“运动操作知识”,如体操、田径、游泳等运动技术。把这些运动技术学会和掌握就形成了运动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归类,即运动知识中,有部分是纯理论知识,如有关体操运动员介绍、篮球发展历史、体育起源等知识,这些知识与运动技术有关,但不是运动技术本质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它们理解为有关运动理论知识,并与运动技术——运动操作知识一起共同构成人类知识的一部分。

三、运动技能的本质

运动技能的属概念是操作技能,而操作技能又分为动作技能,如日常动作中的写字、绘画;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等动作技能;还有劳动方面的是劳动技能;运动方面的运动技能。操作技能具有如下特点:①操作特点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要针对物质客体与人体自身;②身体活动的外显性;③动作结构的固定程序。运动技能、劳动技能、动作技能均属操作技能,我们如何从操作技能抽象出属于运动领域的“运动技能”以区别于劳动技能、舞蹈技能呢?

如上所述,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运动技能与动作技能是上下位概念的关系,那么我们需要找出运动技能与劳动技能之间的区别,因为两者都属于操作技能,都有身体的活动,因此需要找出另一个种差,即体育活动属于“非生产性的活动方式”[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54],而劳动技能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具有“生产性质”,因此运动技能这个“非生产性的活动方式”特性就区别了运动技能与劳动技能等其他动作技能。

四、运动技能分类

根据技能性质与特点,可以把技能分为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又可以分成劳动技能、运动技能、生活技能、艺术技能等等。当然动作技能中也含有智力技能的成分,特别是运动技能,如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决定比赛胜负时,罚球者和守门员之间的猜测、估计、分析等对于罚球结果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斗智就带有明显的智力技能特点。

运动技能又可以按其性质分类:根据动作是否具有连续性,可以将运动技能分为连续性运动技能(如游泳、滑冰、短跑等)与非连续性运动技能(铅球、标枪、举重、射击等),根据动作环境条件和运动员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把运动技能分为锁闭性运动技能(如跳水、体操、跑步等)与开放性运动技能(篮球、足球、网球等);根据完成动作时肌肉参与的不同,还可以把运动技能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小肌肉群运动技能(如射击、乒乓球、台球等)与大肌肉群运动技能(如举重、摔跤、足球等),当然各个分类之间有些是交叉的。

五、知识、技能、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各学科中谈论比较多的是知识、技能,还有发展学生的能力,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虽具有一定的联系,如知识与技能可以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又制约着知识技能的形成。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本质的,即“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而“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学生能力的不同体现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的快慢、深浅、难易及其巩固程度上,因此知识、技能、能力之间的范畴是不同的,应区别对待,不可相互混淆。作为人类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着的信息,运动技术作为一种“运动操作知识”,也是前人积累下来的文化知识,不为人的意识所制约,随着学生开始学习运动技术,运动技术就开始人性化了,最后通过学生的不断实践,运动技术就有可能升华为运动技能,其中学生个人的能力对学习的快慢、深浅都会产生影响。就学校体育而言,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多少会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而运动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时性的,而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六、有关运动技术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运动技巧——“指准确、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完成身体练习的能力。现通称运动技能”[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99],从运动技能掌握的阶段来看,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熟练化了的运动技能。而习惯则是完成某种自动化行为的需要,习惯化了的运动技能可以成为一个人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习惯的形成有一个稳定期,过了稳定期,就养成了习惯,但是过不了稳定期,则会消退。习惯有好有坏,而运动习惯对于身体健康是有益无害的,也是实现运动技能教学、实施终身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

有关运动技术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图示表示如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七、学校体育有关运动技术教学的特点分析

1.运动技术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在运动技术教学的前期,教师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运动技术动作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相差较大,因此在教学前期,教师需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首先,体育教师要精讲运动技术的结构、原理、要领、阶段、技术关键、重点难点等运动操作知识;其次,教师务必运用各种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力图使学生在大脑里构建运动技术的清晰表象,其中教师的动作示范最为重要,其次是挂图、模型演示、多媒体、学生示范、阻力与助力等等;第三,应尽力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相近动作或已经学会的运动技能进行正迁移学习,并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与理解记忆。

2.运动技能形成需要身体力行与不断强化

动作技艺的形成并非人类所特有,许多动物可以被人驯服并掌握多种表演的技术,事实上,一些绝少的动物也存在着上下代传授技术的传统,就人类所知,鸟儿学习唱歌,就是从其长者那里学到的一种本领。

学生学习运动技术也非难事,但运动技术教学若只停留在运动操作知识的讲述上,那么要形成运动技能将是一句空话,运动技能熟练化没有什么诀窍,唯有不断地勤奋练习和强化练习,如弹琴、打字、驾驶汽车等要达到熟练程度必须经过1000-1500个练习小时。因此在运动技术教学有限时间里,应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包括课外活动时间也应充分利用,才能不断地重复强化运动技能,使运动技能达成熟练化程度。

3.运动技术教学的年龄特征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儿童感知觉往往模糊、粗糙、片面和带有偶然性、随意性和不精确性,因此他们感知客观事物比较直接,往往有什么看什么、有什么听什么,遇到什么感知什么,而且持续时间较短;其次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小学生身体发展还不完善,不宜学习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因此在小学阶段,运动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简化运动技术,参与一些较低技术含量的身体活动,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感知觉目的性、自觉性、精确性的发展,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已逐渐由感觉水平、知觉水平发展到观察水平,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其次从身体方面来看,学生各器官系统逐渐成熟,因此初中阶段是开展运动技术教学的很好时机,以全面开展各项运动技术教学为着力点,在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前提下,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而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自我意志、世界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兴趣、爱好又相对集中化,因此开展运动选项教学、重点形成2-3项自动化的运动技能是此阶段的重点,当然也要防止由于选项而对身体素质的发展有所偏颇,因为一个项目不能替代其它项目所产生的健身作用。

4.运动习惯的养成是运动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

运动技术是一种体育文化,运动技术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健身功能与传承体育文化的功能。在传承体育文化过程中,介绍文化是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让学生习得这种文化,这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除了大脑的思维活动,还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并为现时服务,运动技术教学这种特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就产生了健身的现时功效,但仅仅于此是不够的,我们还将把着力点放在未来,使学生的运动技术学习上升为运动技能,并成为他们的运动习惯,最终为人之一生作出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