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爱华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目前导学案作为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倍受关注,也在我县大力推广。导学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确发挥了有目共睹的作用。因此我县局领导力图将导学案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突破口而大力提倡。在这项研究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编制和运用导学案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加以思考、研究和改进。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用导学案过程中谈谈个人的困惑,欢迎批评指正。
困惑之一:学生自主探究时间长,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因为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极其有限,理解能力受到影响,老师在导学案中设计的一些问题很难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试想一下,一个新教师(指未教过本册教材的)在上课之前要想把教材看懂、看透几分钟之内都难以完成,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虽然我们老师有时也会布置学生先在课前预习一遍,在课堂上再探究一次,但是如果老师不留足时间给学生的话,必定还会造成学生解题时照抄课本、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如果学生探究时间过长,教学任务又完成不了,即使学生学会了,教师也算得上是轻松了,但是根据余文森教授的“高效课堂论”也谈不上是高效课堂了。
困或之二:重练轻思,学案成习题集。
目前我们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转化为一个个
的习题,其作用只相当于课堂或课外作业;只注重了对知识的训练和巩固,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激发;只考查了学习的结果,看不到学
习的过程和方法。这样的导学案,很难起到引学、启思、导法的作用,只是给学生增加了一份额外的作业。整堂课也成了师生讲评习题、订正答案的过程,思维含量大大降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可以说我们的课改不如说是新一轮的“题海战术”又开始了。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目前的导学案课堂中不难发现,很多课堂是在“挂羊头,卖狗肉”,贴着“太谷高效课堂模式”的标签,其实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新课标,从而达到实效。当然我不认同别人的观点并不等于我认为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高效课堂的途径有很多。我只是希望我们在学名校课改经验时,不能盲目地学,要学习别人是怎样把力花在“刀刃” 上, 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出实实在在的和谐、高效的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