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信中学 陈道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是上一课的姊妹篇,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其意义与上一课相同。
学情分析
学生对开放的实质和内涵是难以理解的,需要补充文字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加以认识和理解。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教学目标 基了础 解 知掌识 握 以史带能论 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力理训 解练原过理 程 识方图法 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判断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加入世贸组织 特征 民族复兴 责任情感 感 唯态物度 史价观 值情观 感体验 适应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的影响。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材料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材料共享,讨论交流。
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学习,但并不是全盘西化,是结合中国实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用 对外开放,对内改革,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青年学生必须致力于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教师指出: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光改革不开放没有办法发展,光开放不改革就没有办法适应时代的潮流,会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改革其实是改革生产关系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只有内在的改善才能更好地利用开放所带来的机遇。
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事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改革就是内因的改变。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开放是对外因的改变。因此我们在利用外部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上,一定要加强内部的建设,这样才能让外因真正发挥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最先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哪里?(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岛) (2)经济特区“特”在哪?(实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深圳)
(4)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是什么?(对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3.根据材第二目“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对外开放领域是如何逐步扩大的?(①进一步开放沿海开放城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②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③内地“一批”: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以及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根据教材第三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是什么?(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对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2)我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
(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是么?(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教师总结: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课堂活动
1.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顺序是什么?(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结合教材第45页“课后活动”,回答经济特区的作用。
3.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
(1)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权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3)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4)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畸形发展,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五、练习与检测 六、作业布置
预习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板书设计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