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集体游戏

2020-07-14 来源:易榕旅网


小游戏,大智慧

——教学游戏在集体活动中运用的案例分析

嘉定区外冈幼儿园 高智芸

一、背景描述

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最主要是要实现开放互动,尽量避免枯燥。这简单的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如今的孩子聪明、思维敏捷,但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容易游离老师的活动之外。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如何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兴趣?”“ 如何在活动开展中始终保持孩子的这份兴趣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尝试着。 二、教学实录

片段一:对第一批孩子进行儿歌教学活动“谁的耳朵” 1、 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

活动开始了,我充满感情的问到:“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哪些小动物呢?它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班上的小朋友顿时安静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老师的问题。然后乐乐第一个举手,我的眼里充满了希望,很快的把乐乐叫了起来。乐乐高兴地回答:“我认识小熊猫,小熊猫的耳朵是圆圆的”。“恩!真棒!乐乐认识熊猫,有谁认识其他的小动物吗?”思思举手了,说到:“我认识小狗,小狗的耳朵有点三角形的。”我接下去又提问:“还有吗?还有不一样的动物的耳朵吗?”就这样,三三两两有孩子举手发言回答了我的问题。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也为了寻求更多关于动物耳朵的答案,在一段等待后,我发现有的孩子开始在拨弄衣服上的小亮片,有的在轻轻地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还有的小眼睛开始转向了窗外……

2、 “理解儿歌内容”环节的设计

在理解儿歌内容后,我一口气问到:“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住脸?”反复问了几次,举手回答的孩子几乎没有几个了。反而,轻声说话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似乎讨论着跟耳朵没有关系的话题……

活动后我开始了思考: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我能用什么办法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片段二:调整活动方案后对第二批孩子进行儿歌教学活动“谁的耳朵” 1、 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

活动开始了,我神秘的说到:“今天我们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等下哦!小动物们要躲起来了。”我们先把眼睛闭起来。此时我将准备好的贴有大背景的黑板

翻向了孩子,黑板上呈现了大幅的森林背景图,上面有躺着的、有站着的、有后背影的小动物,它们分别藏在石头、大树、灌木丛的后面,只露出了耳朵的部分轮廓。我说到:“小朋友们,小动物们藏好啦,可以睁开眼睛咯。”睁开眼睛后的孩子没有等我提问已经迫不及待的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老师,我找到了大象,大象躲在大树背后。”有的说:“石头后面躲的好像是熊猫,熊猫的耳朵是半圆形的。”……我观察了一下现场的幼儿,各个都专注着找动物,争着发言的孩子也络绎不绝,连平时不吱声的孩子也举起了手。 2、 “理解儿歌内容”环节的设计

在第二个环节“理解儿歌”部分,我兴奋的问到:“你们还想不想玩游戏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看谁能接住老师的问题并回答完整的,就能得到一颗五角星,谁想试试的?“哗”的一下,孩子都把小手举起来了。就这样,玩了两次“我问你答”的游戏,孩子非常尽兴,在游戏中,我心中预设的目标“让孩子了解儿歌的问答结构”也自然达成了。 3、 活动结束部分的环节设计

最后的结束部分,我说到:“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个“跨大步”的游戏。”我请幼儿分成两组,相互提问,回答正确的一组向前跨一步。看哪一组先达到终点线,就算成功。原来坐了很久的小朋友们,一下子欢腾了起来,在欢声笑语里,我们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三、思考与分析

1、前后两次活动中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什么会从低到高?

从两次教学活动案例来看,第二批孩子的现场热情远高于第一批孩子,第一次教学时教师为了能将幼儿的注意有效的转移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语言环境和学习状态,采用了一对一与幼儿的简单对话,枯燥、单一。第二次教学中教师就巧妙的运用了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因势利导,顺应了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从而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只有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是不是只要用了游戏,集体教学活动就会有效?

我们不能单纯地为游戏而游戏,为取乐而游戏。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教学游戏目的必须是明确的,是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教学游戏的主体,激发他们内在的动机,教师就要把教学目的和内容与游戏的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

在第二次教学《谁的耳朵》活动设计中:

第一环节设计了“捉迷藏”游戏目的——引发幼儿对动物耳朵的关注,学会从局部猜测整体,调用了幼儿原有对动物的认知经验,进行大胆的判断和推测。

第二环节设计了“你问我答”游戏目的——推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连续提

问,帮助孩子习得多维思维的方式,学会从多维角度去观察耳朵,进一步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功能。

第三环节设计了“跨大步”游戏目的——拓展幼儿经验,运用新经验迁移探索,从感知动物的某一特征(耳朵)到感知动物的多个特征(尾巴……),在习得一种观察方法的同时,又进一步给了本来蠢蠢欲动的孩子一个继续探索动物外型特征的机会。

3、如何使用游戏,既能吸引孩子又能使教学有效? (1)动静交替

在第二次现场教学游戏的设计中考虑到了从静到动、从个体到集体,既满足了

孩子学习方式的需要,又兼顾了孩子学习注意力分配的科学原则。今天我运用的三个游戏:捉迷藏、问答游戏、竞赛游戏。前两次游戏可以说是静态的一种游戏,最后环节的“跨大步”就是“大动作的游戏”,娱教与乐,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2)多元互动

游戏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为生生互动创造一个很好的契机。在活动中,问答游戏的第一次开展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玩第二次的时候,老师把这个舞台全部交给了孩子,引发了很好的生生互动,真正体现了游戏教学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 (3)适度挑战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挑战的游戏。让游戏充满未知空间,这样孩子才有探索的兴趣,就如在第一环节“捉迷藏”游戏设计中我打破了常规,将一些动物隐藏的方式进行了小调整,把一些动物设置成了不同的姿态,这给幼儿寻找正确答案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但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又给幼儿带来了寻找的刺激。 四、我的启示 1、如何小投入大产出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一定都需要花大成本,不需要为制作一些精美的教学具或为准备丰富的材料而劳心伤神,材料只是其中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基于对幼儿特点的了解,对教材的解读,掌握设计教学游戏的技能。有时一句趣味的话的点缀或一张彩色纸的演绎,同样能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如何变身为游戏教学高手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把小游戏运用自如,首先要对教学游戏有高度的敏感性,去捕捉生活中一切为我教学所用的“游戏”,搜罗网络热点、娱乐综艺、时尚频道内容,会成就我们脑库中的“游戏资源库”,通过时常更新,巧妙组合一定会成就一个教学游戏达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