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JinzhouMedic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员6No.3
Aug.,2018基于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的健康教育研究
张澜,董泽俣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曾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今,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代
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无疑是促进全民健康素养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发展状况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健康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原3068(2018)03原0028-03
“健康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1974年,当时的“健康素养”主要用于描述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水平[1]。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素养”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现今人们所用的“健康素养”的概念出自于美国《健康国民2010》一文:“健康素养为个人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身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2]在传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中,人们更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受教育水平较高,担任社会主义建设主要任务的一类群体,为其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无疑是提高全社会健康素养水平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状况概述2012年至2016年,国家卫生部门开展了六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通过这六次调查,对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整体发展状况。整体来看,六次调查中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6.48%、8.80%、9.48%、9.79%、10.25%和11.58%,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以2008年、2012年和2013年为例,分别为23.88%、22.94%和24.34%,普遍要高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样保持逐年上升。在人口特征上,居民的文化水平与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健康素养水平也就越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群体其健康素养水平要远远高于不识字或少识字的人群。从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的素养水平来看,大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念的掌握比较深入,但是在健康习惯和行为以及基本健康技能方面却比较薄弱。在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水平比较中,大学生群体在科学健康观和安全与急救方面的素养最高,其次是传染病防治与健康信息,而在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方面的健康素养则是偏低的。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在2012年和2013年的报告中,有些指标却明显低于2008年。在医疗科技不断发展和可获取的健康信息不断丰富的同时,大学生对于基本健康技能的掌握和对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却在下降。究其原因,将2008年的社会状况与2012年、2013年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2008年发生了很多与居民健康安全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例如1月份的南方雪灾和5月份的汶川特大级地震。在天灾过后,环
【收稿日期】2018-03-08【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路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专项)(编号:
L16BS2041)和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编号:L2017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澜,女,1968年生,辽宁清原人,教授,教育学硕士;董泽俣,女,1995年生,辽宁沈阳人,法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28
境和气候发生改变,食物、物资受到污染,传染病滋生几乎是必然事件,疾病防治是贯穿于所有救灾环节中的关键工作。因此,媒体和社会各界对于基本医疗常识及传染病防治的关注和宣传程度明显高于之后几年,在当年高校的健康教育中,对于基本医疗常识和传染病防治两点都进行了重点宣讲。而之后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医疗健康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都得到了控制和解决,学校和社会对其关注程度也有所下降。缺乏宣传和教育是造成2008年以后大学生在基本技能和传染病防治两项上健康素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自身健康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心理波动较大。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都进入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阶段,在心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的波动。大学生活以寝室为单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要在一个寝室里共同生活四年,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难免会发生摩擦,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不良情绪。大学期间的学习体系和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就业和升学的选择问题出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更会进一步增加。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强迫和人际关系不良等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使其发酵成为心理疾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进而影响其健康素养水平。
2.对于健康信息的接受程度较低。相对于比较枯燥的健康信息,在接收信息时大学生们更倾向于关注娱乐新闻和影视资源,或者利用网络进行游戏、购物等娱乐活动,在没有有意的引导和宣传的情况下,他们很少会去主动获取健康信息、学习健康知识。并且不同阶段的学业、人际和就业等问题也占用了学生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们在课程之余接触到的其他信息量减少,更加降低了对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
3.体育锻炼逐年减少。《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表明:我国青年体质偏颇情况较为严重,疾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有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在校四年身体素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学生的耐力、下肢爆发力、柔韧性下降明显[3]。这种现象与大学的体育课程安排有关,也与大学生群体自身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并且缺乏自我约束力有关。大部分高校在大学二年级以后就不再开设体育课程,没有了老师和学校的监督,只有极少数的学
生会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并且体育活动也不再规律,尤其是大学三、四年级,随着课程的减少,学生们把课余时间更多地用在了睡觉和娱乐上,有些学生甚至看书和吃饭都在床上进行。体育锻炼的减少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4.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不健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信息和服务,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得到便利的同时,熬夜、晚起、订外卖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开始在社会中蔓延起来,尤其是在没有父母监督的大学生之间,这样的生活方式几乎是常态。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学生们大多生活在父母身边,起居和学习时间也比较规律,然而在进入大学独立生活以后,没有了之前的约束,学生们也开始养成了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熬夜、喝酒再加上越来越少的体育锻炼,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甚至危害到身体健康。
三、基于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科学的过程,而健康教育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途径[4]。通过以上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状况的研究,在大学生健康教育方面,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开设相应课程。在当前的大学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课程只面向一、二年级学生。这就造成了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监测不准确,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情况。而缺少了学校体育课程的督促,大部分学生将会减少体育锻炼,或者出现体育锻炼不科学的情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身体素质情况是一直处在变化和发展中的,相应的大学健康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所以高校应该针对大学四年期间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开设不同的健康教育课程,解决不同阶段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同时,还可以将健康生活的理念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育之中,形成一个贯穿大学四年的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
2.搭建校园健康信息平台,引导大学生获取正确的健康信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不再习惯于从书本或报刊杂志上获取信息,更多依赖于互联网和手机平台,而需要重视的是这两种渠道上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掌控,很多的有害信息和西方社会思潮就是通过网络
29
传播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观念。所以,针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高校可以搭建自己的健康信息平台,对网络上的健康信息加以监督和筛选,引导大学生获取正确的健康信息和健康观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自身的辨别能力,使其具有自主选择健康信息和辨别有害信息的能力。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将2008年和其他几年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媒体的宣传力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健康素养水平。在高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接触的健康知识、信息和服务本就有限,因此学校和老师们更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氛围。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竞赛或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加深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技能。学校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打造良好的校园健康环境。
4.充分利用校医院、体育部和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资源。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健康观念的培养,使大学生养成主动解决健康问题的观念和习惯。在中国很多高校的校医院和心理咨询机构都是在被动进行工作的,学生不主动接受服务,就会使资源闲置,而潜在的问题更加得不到解决。在很多的大学生心理测试中,学生会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不认真或者不负责任地完成测验,没有养成良好的健康观念也是大学生健康素养偏低的原因之
一。因此,校医院、体育部和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更要主动采取行动、联合行动,消除大学生讳疾忌医的心理,充分利用部门资源,定期为学生提供健康服务,使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习惯。
5.注重对大学生的性格培养,加强健康知识向健康行为转化的监督引导。完善性格、修身养心是促进健康、提高素养的重要方法,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健康知识丰富并不代表其健康素养水平高,大部分的学生明知怎样的行为习惯是健康的,却很难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模式,这与其性格和习惯是分不开的。性格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校应该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能,在对大学生健康知识向健康行为转化方面加以重视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性格的培养。
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关系着全民族的健康素养水平,对大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不仅是高校的工作,也是其家庭和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起来就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进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柴云龙,井帷茳,边彤彤,高崇,潘朝阳援关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探究[J]援当代体育科技,2017,7(08):22-24援[2]李雅琪,李明今援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综述[J]援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90-192援
[3]祝娜援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四年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D]援苏州:苏州大学,2013援[4]王玢,刘昆仑,徐琛援中国健康素养研究及提升对策[J]援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01):94-98援
TheHealthEducationResearchBasedontheDevelopment
ofCollegeStudents爷HealthLiteracy
渊ShenyangAerospaceUniversity袁Shenyang110136袁China冤
Abstract院XiJinpingGeneralSecretaryinJiangsuProvincehasstressedthat野withouthealth,thereisnocomprehensivewell-off冶.Nowadaysuniversitycultureasrepresentativeofadvancedcultureofsociety袁promotescollegestudents爷healthliteracybecomesanimportantlinktopromotehealthyliteracydevelopmentofallpeople.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nalysis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Chinesecollegestudents爷healthliteracyinrecentyearsand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studentgroupsownhealthliteracy.Onthisbasis袁wecanstudythehealth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andprovideideasandmethodsforfurtherimprovingthehealthliteracyofcollegestudents.
Keywords院collegestudents曰healthliteracy曰development曰healtheducation
[责任编辑:文剑]30
ZhangLan&DongZey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