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企合作的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同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中则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2、地方经济
多年来,宁国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 “鼎湖”牌密封圈、“海螺”牌水泥、“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中,“海螺”、“凤形”、 “鼎湖\"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地方经济的蓬勃
发展无疑会导致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1、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把企业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专业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校企合作的意义
a、从宏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顺应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是一批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桥梁,是造就劳动技术大军的重要阵地,也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朴素的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践活动,强调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中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当前人才市场存在着供求矛盾: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理想的员工是熟悉工作流程,立即上岗,拥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但是对于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时获得的经验很难完成工作任务.这一矛盾反映了职业教育存在着工学脱节,“产销不对路”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效途径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发展.
c、从微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教师、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三方获利.
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也就意味着学校的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的员工都将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的获利。一方面,教师自我素质得以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将专业课的教师选派至实际工作中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服务等活动,有利于教师把生产与教育紧密结合,提升其实践与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实践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内化了在学校教育中很难培养的职业素养。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中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说得再生动,也不如在生产实践中的身体力行,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得以巩固,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也在耳濡目染中得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企业的员工的职后培训得以保障。校企合作得益的不仅是学校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员工参加学校的职业培训,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同时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不仅自身得益,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1、合作目标
1)调整专业设置,与行业接轨 2)人才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3)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共建教学实习基地 4)教学中贯彻企业文化精神,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链接” 2、合作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为解决毕业生到企业适应时间长而采取的一种提前介入、培养企业紧缺人才的模式。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3)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先进设备和专家队伍建立产学研基地,共同研发新产品。
4)专家互派,队伍建设。通过参观、培训、互派专家指导工作,增强了校企双方的人才队伍建设。
5)文化共建活动.企业文化进校园,校企双方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进行文化联谊。 3、合作案例
1)与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联合办班
自2005年开始,我校先后与中鼎集团联办06、07、08、09中鼎机械橡塑班(大专班).随着中鼎集团的上市和该行业的不断壮大,我校化工、橡塑类专业随之得以长足发展.2010年以来学校与中鼎集团下属公司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又联办开设了橡塑人才储备班、工程材料班(中专班)等。
以11春中鼎橡塑班为例。中鼎橡塑班是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订单培养
班,该班自成立之初就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关注和指导,校企之间的互动也是频繁、扎实、有效的:制定课程计划、举行开班典礼、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企业专家和领导来校授课、共同制做班级文化、共同拟定奖励方案、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①组班.
根据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需求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面试,组成企业冠名班,该班级共有学生25人,其中女生9人。②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完成课程设置、确定专业教学计划,并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
企业文化引入班级,在整个教学进程中贯穿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③工学交替。以平时在学校上课,暑假在企业实训的安排让学生交替完成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实习,
真正让学生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这样的安排中,学生既能意识到
自己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又对今后的就业环境有了清醒的认识。④工学结合。在完成了近两年的学习之后,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工学结合。因为有之前工学交替的经验,学
生在企业的适应性较好,企业对学生的表现也很满意。
此外,学校又与晨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爱普科斯(安徽)飞达电子有限公司先后联办了11秋晨旭模具班和11秋飞达电子班、12春飞达电子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2)与华普节能材料股份公司合作办学
华普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兴能源应用技术,新型建材和装饰材料的开发、生产、销售,新型建筑工艺技术施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建材建筑应用集团型企业.产品涉及新型墙体系列、屋面材料系列、地面材料系列、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系列等多个领域.而我校建筑专业自04年开设对口升学班以来,一直在稳步前进,学校大力引进建筑人才,加强建筑师资队伍建设。如今,除开设有对口升学班外还有普职班--建筑装饰与施工班.学校与华普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根据专业建设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和华普节能材料股份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利用学校的专业师资和企业的专家
们一起共同研发新型建筑材料,已研发并投入生产的产品有:一种带加强筋的保温型板材、一种带外饰的保温型板材、一种干挂式的板材、一种拼接式花坛等.
②建立“华普”奖学金.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好好学习,华普节能材料股份
公司特建立“华普”奖学金,以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同时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此外,华普节能材料股份公司也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于今年上学期同学校材料工程部联办了一系列的“华普
建材”杯文体活动。
③专家互派,加强队伍建设。学校派遣教师去企业参观学习,并聘请华普节能材料股份公司生产总监来校兼职授课。同时,企业也在开展一些活动时邀请学校教师进行工作指导。
与学校同类型合作的公司还有开源电力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津龙公司,均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四、校企合作工作的总结和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处于浅层次及中层次合作,离深层合作还相差甚远。此外,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及相关的保障措施还不太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探索、建立校企“双赢”合作机制:转化校企合作的思路,确立“双赢\"思想,通过合作既为企业带来利益,又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锻炼,要从现在学校的“单相思”变为校企双方的“两情相悦”.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材料工程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