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

2021-12-05 来源:易榕旅网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

13级外国语学院翻硕班谢青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各种矛盾和利益协调中,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政府职能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市场机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因此,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否则,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难以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甚至导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半途而废。

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范式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机结合,是共性和个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具体是: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基础;分配方式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混合性分配制度,以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效率;在经济调节方式上,既要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且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而不是削弱,前提是这种宏观调控要具有科学性、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在规范方面,不仅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而且要有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道德规范体系,不仅要依法治国,而且要以德治国。此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也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表现之一。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据系统论原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由市场、企业、政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要想发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应做出如下调整

与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的配套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套改革。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字: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系统 单项改革 配套改革

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回顾

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的重大发展。二十几年的改革历程沿着这样一条主线:以市场化取向改革为目标,采取自上而下、从外到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地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改革及特点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依据不同时期改革的重点、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的初始阶段,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突破口;第二阶段是改革的展开阶段,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第三阶段是改革的调整阶段,以治理整顿为重点;第四阶段是改革的深化阶段,以企业的制度创新为特点。

1、改革的初始阶段(1978-1983):以农村实行包产为突破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突破,主要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发展和走向深化,从而使农村经济发生质的变化,为国民经济的发

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经验,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承包”这一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形式不仅很快从种植业扩散到林牧副渔等农业的其他经济部门,而且还从农业扩散到农村工业,最后,从农村走向了城市。80年代后期普及全国的企业、行业及至地方财政的各种类型的承包制无一不从农村承包制获取借鉴的。

2、改革的展开阶段(1984-1992):以城市改革为中心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党中央明确规定了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商品市场,初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首先,流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改革工农产品的购销体制,恢复供销社的合作商业性质,初创各类要素市场,改革价格管理体制及价格形成机制,同时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对外贸易经济管理体制,实施对外开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包括税收、用工、利润汇出及进口设备免税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以吸引外资。此外,还逐步开展并扩大了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整体改革阶段

这一阶段改革的特点:一是改革的方向第一次确定并肯定了市场化目标,呈现改革之势不可逆转的特点。二是改革的战略由小步推进、单项实施变为整体推进、综合配套的改革,呈加速和全面性的特点。由于涉及宏观经济体制财政、金融等诸方面,因此这种改革不可能是单项的,而是全面的、配套的;并由于对宏观经济体制的调整实际上是建立起一种新机制,因此不可能用试点的方式分布实施,只能一次性调整;三是改革的重心由破除

旧体制转变为建立新体制,带有制度创新的特点。

(二)现阶段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现今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 市场体系不完善

总体上看,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的产品发育基本形成,经济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市场主体的培育、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作用等都明显增强,但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还不完善。要素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很滞后,明显的市场分割、地区封锁和部门行政性垄断仍较严重,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资源互换受体制扭曲的影响还很难实现优化配置。即使从产品市场看,如果考虑到住房商品化的因素和农村自给自足性消费比重依然较大,考虑到正处于实验和探索阶段的期货市场发育状况,我国商品化的程度将会降低。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各经济主体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依然任重道远。

2、 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改革20年来,我国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法制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许多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建设急需的法律千呼万唤不出来。“政策领先,法律滞后”导致了立法工作总是远远落后于社会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潮水般涌来的新经济关系、经济行为,尚处于法律的真空状态,经济行为中的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日渐加剧。假冒伪劣之

风盛行,偷税漏税、走私贩毒、以权谋私等经济犯罪现象大量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还很严重,而一些执法监督部门形同聋子的耳朵,只是个摆设;企业信用状况差,企业有约不尊、相互拖欠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些行为严重破坏和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3、 国有企业改革落后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2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从减税让利的浅层次改革,深入到了进行制度创新的深层改革,从搞活单个企业进入到搞活整个国有企业,从普遍获利的改革阶段进入到了利益格局调整的阶段,改革更加复杂,涉及面更广。因此,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经济体制的深层次弊端没有根本消除,企业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已逐步暴露出来,改革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很多。

第一, 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功能和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完成国家计划的基层组织,因此它的经营内容和经营范围几乎是无所不包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国有企业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缺陷,实现某些社会政策目标的手段。

第二, 国有资产的广泛分布,表面看似乎加强了国有经济地位的作用,事实上,这种状况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削弱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限制了国有经济优势的发挥。一是导致单个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低下,产品老化,无力进行重大的技术开发。三是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蕴含着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四是增加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度。

第三, 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不少经营好的企业,它们在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施先进的管理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成绩,创造了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宝贵的。但是,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显得滞后,一些企业还出现了管理滑坡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国有企业经营体制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有经济存景布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若任由目前的局面继续下去,国有经济将整体陷入被动局面,会引发出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4、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认真抓好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但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保障覆盖面狭小。尽管我国改革已经经历了多年,但社会保障的“国家保障”、“企业保障”的封闭局面仍未打开。国家和企业把职工的生老病死的经济保障统统包了下来,但这种保障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的职工,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则主要依靠家庭保障,养儿防老仍然是唯一的老年保障,农村的社会保障未得到解决。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现了多种经济性质所有制和相继出现的多种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格局。

其次,国家和企业承担全部保障费用,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阻碍了企业的自我

发展,而且导致了保障资金运用的低效率。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实行的高福利政策在现实中带来了许多弊端,这种高就业的福利政策,实际上是以牺牲劳动效率为代价来维系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

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对策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依据系统论的原理,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系统,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不仅要完善该系统内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诸如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市场主体、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律体系等,而且要加强该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充分发挥该系统的整体功能。

1、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

巩固和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商品价格的机制,继续扩大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定价范围,推进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规范风险基金和价格调节基金管理,进一步健全商品的调节机制。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的设施和渠道,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形成大宗商品批发市场,培育和发展现代化流通组织。要在加强规范与监督的同时,继续发展商品的期货市场,使其能够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市场化条件下,逐步发挥价格的市场调节功能。

2、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坚持“两个不动摇”,即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动摇;

其次,坚持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第三,建立有效率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指建立起符合我国法律和国际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3、根本转变政府职能

目前许多政府发布的文件中,依然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专门面向国有企业的这种情况不改变,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越界”和“缺位”就难以避免。因此政府改革的当务之急是配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界定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和国有资产的实现形式,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资产管理职能分开,促进国有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变要以促进和完善市场机制为主要目标,逐步削弱直至取消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直接行政干预的权利,打破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条块分割”式行政式垄断,将不应由政府行使的部分职能逐步转移给企业、市场和市场中介组织,集中力量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调控能力和调控质量,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公共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