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评估
2021-05-18
来源:易榕旅网
总第253期 2015年第7期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Vo1.35 No.7 31 基于AHP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评估 祝爱民宋兰军高永凯 由继庄 石家庄050084)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摘要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评估是联合战斗部队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组织战斗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 影响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因素分析,构建递阶层次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因素从定量角度进 行评估,得出各个因素对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影响程度,为联合战斗部队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提供辅助决策。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评估 中图分类号E917 DOI:10.3969/j.issn1672—9730.2015.07.009 Operational Cap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Joint Combat Group Based on AHP ZHU Aimin SONG Lanjun GAO Yongkai YOU Jizhuang (Army Command Academy,Shijiazhuang 050084) Abstract Assessment of the joint combat group operational capability which is carried out by the commanders and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joint combat arms in the process of drawing up the combat is an important work.The paper firstly analy— ses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joint combat group operational capability,establishes the hierarchy model and evaluates the factors of the joint combat group operational capability wit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using the AHP.It makes the extent of every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joint combat group operational capability,the commanders us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o ad— iust the decision and combat deployment plan. Key Words AHP,joint combat group,operational capability assessment Class Number E917 1 引言 伴随战争形态不断演变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 程的加快,联合作战已由原来主要在战役层面组织 与实施逐渐向战术层面延伸,战术层级联合作战更 加普遍,并直接催生了信息化条件下新的战斗形态 ——战能力的分析和评估多是定性的,但随着我军武器 装备战技性能水平的提高和作战更加精确化的需 要,仅用定性的方法来分析和评估联合战斗群的作 战能力已不能满足需要,定量地研究联合战斗群的 作战能力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文章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联合战斗[1]。联合战斗群作为一支重要作战 AHP)对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 力量,它具备较强的实时战场感知、高效指挥控制、 分析,并建立了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递阶层次模型, 联合火力打击、立体机动突击和精确快速保障等新 采用定量分析手段科学评估其作战能力,改变传统 的作战能力L2]。联合战斗群的指挥员及其指挥机 的定性分析的决策思维方式,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经 关对所属的编成力量的作战能力分析与评估是当 验决策的局限性,从而使得指挥员决策的可信度高, 可靠性强。 前作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对联合战斗群作 *收稿日期:2015年1月3日,修回日期:2015年2月28日 作者简介:祝爱民,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合同战术理论与应用。宋兰军,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合同战术理论与应用。高永凯,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兵种战术理论与应用。由继庄,男,博士研究生,讲 师,研究方向:作战指挥。 祝爱民等:基于AHP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评估 第253期 2 层次分析法描述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 学A.L.Sat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 系统分析方法_3]。层次分析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 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特别适 用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决策问题,较 好地处理了难以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 3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通常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3.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是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最 为关键的一步,首先将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解,其 组成部分称为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按照不同属性 分类成不同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 层、措施层等),用框图的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 1 3 5 7 9 2 与因素的从属关系。当某个层次包含的因素较多 4 6 时,可以将组又细分成子元素,以形成不同层次结 8 构。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或子准则,每一准则 或子准则既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 时又受到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最上层称为目标 层,通常是待解决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一 般只有一个元素;中间层称为准则、子准则,通常是 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最低一层称为措施层 或方案层,通常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 决策方案等。 3.2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隶 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判断矩阵就是通过各因素两 两比较而得到。判断矩阵的元素的值反映的是人 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认识,一般采用1~9 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当相互比较因素的重要性能 够用具体实际意义的比值说明时,判断矩阵相应的 值则可以取这个比值。假设上一层元素C作为准 则,对下一层的元素A ,Az,…,A 有支配关系,就 要在准则C下按A ,Az,…,A 的相对重要性赋予 相应的权重值,现在引入1~9的比例标度,具体含 义如表1所示,即比较元素A和A 哪一个更重要, 从而构造出两两比较矩阵A:A===(%) 。 3.3层次单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每一个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 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 致性比率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对特征向 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为权向量;反之,需重新构造 比较矩阵。 表1 AHP两两比较标度 标度(。 ) × 定义 i元素与 元素同等重要 i元素比 元素略重要 i元素比 元素较重要 i元素比 元素非常重要 i元素比J元素绝对重要 为以上相应两判断间的中间状态 3.4层次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下层的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进行一 致性检验。AHP的最终结果是得到相对与目标的 各决策方案优先顺序权重,并给出这一组合排序权 重所依据的整个递阶层次结构所有判断的总的一 致性指标,据此做出决策。 4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递阶层次模 型构建 H综合打击能力B }一 火力打击c 阿 __{4空中火力D 地面火力D. 电子干扰c H __{干扰距离D J干扰强度D 1机动方式 , .1 ̄J0I,XAID H战场机动能力B:H -4履带机动D 机动规模c H 一力量构成p _1机动距离D 联 A l对空警戒D 口 战 -4对空防卫c 卜H I防空r事构筑D 斗 群 作 野战防护能力 k- 地面防护c 卜}f_ 1隐蔽伪装D ,战 一防杀伤器材D 。 能 力 防核化生c b- -t专业防核化D 指挥能力c -t指挥时效性D __一 一指挥正确性上) 指挥控制能力 }一 r- t卫星通信能力D 通信能力c H+ _{有线通信能力D L- {无线电通信能力D ,r一 弹药消耗D 作战消耗c 。 + _1油料消耗D:。 L -t作战损伤_D:. 持续作战能力 }一 I r -t后勤保障能力D 战斗保障c H- -t卫勤保障能力D:, L -t装备保障能力D 目标层 准则层 子准则层 方案层 图1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递阶层次模型 联合战斗群是未来联合作战基本作战单位,对 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评估准确、科学与否,与评 估因素有很大关系,对于联合战斗群而言,主要是 对作战时影响其火力、机动突击、防护、指挥、保障 2015年第7期 舰船电子工程 33 等综合效能发挥的多种因素进行有重点的分析和 比较,因素通常包括武器装备的战技性能和数量、 表8所示。 表4判断矩阵B 一C Bl Cl 表5判断矩阵B 一C B2 1 作战人员的素质和训练水平、编制和战斗编组、指 挥员的水平以及物资保障情况等,从上述因素中得 出最大程度地影响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发挥的因 素,为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据此建立联合战斗群 作战能力递阶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_4]。 C1 1 C2 5 C4 3 1/5 1 C4 1/3 1 表6判断矩阵B。一C B3 表7判断矩阵B 一C B4 C8 1 C7 1 3 7 G G 3 5 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层次数据处理 C6 1/3 1 5 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递阶层次模型建立后,就 表明影响其作战能力的诸因素都被确定了,这些因 素在形成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时,各自影响不尽相 同,而且不同的作战任务,不同条件下同一因素的 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分析评估各因素的权重 时,既要反映客观实际,又要做到相对合理,使不同 的因素之间具有相对合理的比较,从而使判断矩阵 更加科学。在上述递阶层次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军 事人员和专家的评估,得到准则相对于目标层的判 断矩阵A_B如表2所示。 表2判断矩阵 B 矩一 A B B2 B3 B4 B 1 3 3 5 B2 1/3 1 3 5 B3 1/3 1/3 1 3 B4 1/5 1/5 1/3 1 B5 1/7 1/5 1/5 1/3 采用方根法求解A-B层的权重顺序得到排序 权向量为 B一(O.45~0 27,0.16,0.08,0.04) , 由此得知Am. =:=5.22。 对A.B层单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 引,需要计 算的一致性指标为 CI=( Ⅱm --n)/(,z一1) (1)一 一其中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如表3所 示[5l。 表3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阶数RI 阶数RI 阶数RI 1 O 4 O.9 7 1.32 2 0 5 1.12 8 1.41 3 0.58 6 lI 24 9 1.45 从而得出一致性比为 CR=CI/RJ一(( -n)/(,2—1))/RI 一((5.22—5)/(5—1))/1.12—0.046<O.1 所以判断一致性可以接受,类似得出B 一C, B2一C,B。一C,B 一C,B 一C层判断矩阵分别如表4~ C 1/7 1/5 1 Cq 1/3 1 同理得出C 一D,C2一D,C。一D,C4一D, —D, C6一D,C7一D,C8一D,C9一D,C1。一D,C11一D层判断矩 阵分别如表9~表l9所示。 表8 表9 B5 C Clo D C11 D2 表1O判断矩阵C2~D 表11 一C2 一 D3 D4 C3 D5 D6 D3; 1 1/3 Ds 1 5 D 3 1 D6 1/5 1 表12判断矩阵C4~D 表13判断矩阵G—D C4 D7 D8 C5 D9 D10 D, 1 1/3 D9 1 1/5 D8 3 1 D1o 5 1 表14判断矩阵C6~D 表15判断矩阵C7一D C6 D11 D12 C7 Dl3 D11 1 3 D13 1 D12 1/3 1 表16判断矩阵C8一一~一一~ D 表17判断矩阵Cg—D G Dl6 Dl7 D18 D16 1 1/3 5 Dl7 3 1 7 D18 1/5 1/7 1 表18判断矩阵C1o—D 表19判断矩阵C1l—D Clo D19 Dzo Cu Dz2 Dz3 Dz4 D19 1 7 Dz2 1 3 5 Dz0 1/7 1 D23 1/3 1 5 Dz1 1/9 1/3 Dz4 1/5 1/5 1 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元素的权重时,假设已 经计算出第k一1层元素相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排 序权重向量盘卜 一(n1 ,a2卜 ,…,a 卜 ) ,第尼 层在第忌一1层第 个元素作为准则下元素的排序 权向量为b 一(61, ,b2, ,…,b ) ,其中不受支配 (即与 一1层第 个元素无关)的元素权重为零, 令B =:=(6 ,bz ,…,b ),则第志层 个元素相对 于总目标的组合排序权重向量为口 一 a [ 川]。 34 祝爱民等:基于AHP联合战斗群的作战能力评估 总第253期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出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 层次总排序结果,A.D层排序权重为V 。一 (0.017,0.352,0.04,0.08,0.311,0.001,0.016, 0.024,0.001,0.01,0.006,0.002,0.001,0.0025, 价值。 参考文献 0.0011,0.003,0.025,0.002,0.034,0.028,0.025, E1]平志伟.《联合战术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4. 0.0095,0.005,0.0039) 。 通过A_D层排序权重值 。可知方案空中火 [2]马志松,宋兰军.联合战斗群对机动反击之敌进攻问题 探究J-J].陆军学术,2013,3:4-5. [3]任喜,苏学军,马海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雷电防护系 力在整个联合战斗群作战能力中起主要作用,其次 是轮式机动方式。在实际的联合战斗中,作战能力 能否发挥到最大效能,与整个联合战斗群空中火力 打击效果和机动的方式是有着主要联系的。 统EJ].四川兵工学报,2011,32(2):132—134. [4]张俊学.作战运筹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356—362. 6 结语 文章初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联合战斗群的作 [5]宋元.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布雷方案优选模型l-J].海军 学术研究,2003,9:22—24. [63肖栋林,张强,刘洋.基于AGA_AHP的炮兵精确打击 能力评估[J].四川兵工学报,2013,34(11):14—16. 战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但是在实际的评估过程 中,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构建联合战斗 群作战能力递阶层次结构上,考虑的因素还不是很 全面,以及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 [7]董臻圃.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6:92—97. E8]孟杰,郝强,王栋梁.联合战斗防空体系作战能力模糊 综合评判[J].船舶电子工程,2012,32(1):14—16. [9]何秀仁,赵国强.浅析用战役战术模拟系统进行作战能 力评估的可行性[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93— 97. 军事人员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得到的数值,虽然通过 了一致性检验,但是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l9], 同时在计算各个权重数值时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方 式,计算量很大,应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加以获 取[1 ,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应用 希 锯 绍 铝 衣 乔 芥 碗 出 [1O]李智林.战术研究方法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O10:207—2l3. 乔 玩 镅 出 布 夺 乔 尔 (上接第14页) 日趋复杂的作战环境,新一代空空导弹在攻击范 围、隐身性能、制导精度、机动能力、抗干扰能力和 E5]师颖,李刚,安兴,等.等离子体涂覆导弹的电磁散射特 性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48—52. 目标截获能力等方面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 紧盯空空导弹的发展前沿,研究空空导弹的发展趋 [6]明宝印,毕建国,邢晓岚,等.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的新特 点[J].飞航导弹,2011(4):55—59. [7]王鹏坡,韩洪伟.多模复合寻的制导技术研究[J].飞航 导弹,2010(8):73—75. 势,加大空空导弹的研发力度,缩小与军事强国之 间的差距,以适应未来的战场需求,有效维护我国 的领空安全。 参考文献 [8]宫朝霞.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综述[J].飞航导弹,2011 (4):60—67. [1]樊会涛.第五代空空导弹的特点及关键技术l-J].航空 科学技术,2011(3):卜5. E9]贾秋锐,孙媛嫒,钟咏兵.空空导弹发展趋势[J].飞航 导弹,2012(7):29—32. [2]白晓东,刘代军,等.空空导弹[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14:32—56,115—126. ElO]赵鸿燕.AIM-9XBlock空空导弹研制进展[J].飞航导 弹,2014(3):22—26. -13]任淼,王秀萍.空2011年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综述[J].航 空兵器,2012(3):3-7. [11]张新伟.空空导弹战斗部技术现状及发展分析EJ].航 空科学技术,2011(3):38—41. E4]方有培,赵霜,汪立萍.隐身巡航导弹及其目标特性 [J].航天电子对抗,2015(1):15—18. [12]陈怡,闫大庆.流星导弹的关键技术及最新研制进展 [J].飞航导弹,2012(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