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编号:2009GB2F200338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2009~2010年度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项 目 名 称:优质超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顺单6号”在贵州山区转化与示范 单 位 名 称: (公章)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单
位
法
人
代
码: -6 项目执行期: 自2009 年6月 1 日至2011年10 月 1 日
项目支持方式: 无偿 项目支持金额: 50万元 单位法定代表人: 张鹏 电 话:
通讯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弘扬路439# 邮政编码: 561000 传真:
编写日期: 2010 年 12月29日 监理单位: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优质超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顺单6号”在贵州山区转化与示范项目
2009年~2010年度工作总结
按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的要求,2009年~2010年度,安顺市农科所主持在贵州省的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等地实施了高产耐密玉米品种中试、示范。通过“顺单6号”高产示范,挖掘和展示该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宣传和示范高产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并带动提高大面积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贵州省科技厅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项目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完成2009~2010年度项目各项指标任务。现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项目概述
“顺单6号”(原名:“安2032”)是安顺市农科所针对贵州“立体农业”生态特点及农民的种植习惯,育成的优质、耐密的超高产玉米品种。在2004-2005年省区试中平均亩产616.5kg,比对照增产%,2007-2008年高产示范,亩密度达4200-4500株,最高亩产量933.1kg;品质达国家饲用一级玉米品质标准,容重达到810g/L,比一级容重标准710g/L高%,属高容重玉米品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审定。
项目期内在贵州海拔1000-1880m山区进行中试、示范,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高产繁殖、制种技术研究。使成果熟化,尽快应用于生产。
2、总体目标
项目期内计划投入资金60万元,完成“顺单6号”的配套高产栽培、繁殖、制种技术研究,建立种子生产、加工配套技术体系;制种6000亩,平均单产250 kg/亩,种子质量达到国标二级以上;亲本扩繁300亩,平均单产250kg/亩,亲本质量达国家原种标准。实施“顺单6号”的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大面积示范60万亩,平均单产指标500kg/亩,比当前主推品种亩增产80kg以上。高产示范5000亩,平均单产700kg/亩(其中高产示范核心区面积300亩,平均单产800kg/亩)。
3、阶段目标
项目自2009年6月开始实施,2011年9月完成,共分二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2009~2010年
(1)实施“顺单6号”示范21万亩,平均单产达500kg/亩;(2)“顺单6号”高产示范2000亩,平均单产700kg/亩【其中高产示范的核心区面积200亩(2009年100亩,2010年100亩),平均单产800kg/亩】;
(3) 繁殖“顺单6号”亲本原种300亩,产种万kg,保证2010年制种所需亲本种子; (4) “顺单6号”制种6000亩,生产种子120~150万kg,满足2010~2011年中试用种;
(5)开展高产栽培及制、繁种配套技术研究,初步提出“顺单6号”大面积推广及繁殖、制种的高产技术路线。
本阶段投入项目资金47万元,用于中试、示范补助、亲本扩繁、制种、仪器设备购置、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农户培训、资料费等方面。 第二阶段 2011年
(1) 完成“顺单6号”中试、示范面积39万亩,平均产量500kg/亩 (2)高产示范面积3000亩,平均单产700kg/亩,其中高产示范的核心区面积100亩,平均单产800kg/亩;
(3)完善“顺单6号”高产栽培技术、制种配套技术体系; (4)完成项目田间验收、总结及项目结题验收。
本阶段计划投入项目资金13万元,用于中试、示范补助、项目验收、培训等方面。
二、项目的组织实施
1、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机构完备
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的保障。a、成立了由安顺市农科所所长张鹏为组长、农科所玉米研究室、安顺新金秋公司、安顺市农推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方案的审查和督促实施,协调项目用地、资金和物资到位工作;b 、成立了由张鹏所长为组长、科技开发部主任、科研科科长、玉米研究室主任为副组长,有关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实施小组,其职责:①制定技术实施方案;②负责示范区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和补助物资的发放工作;③督促和指导农户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④建立展示区高产示范工程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总结工作。
(2)项目分工明确
项目实施分工明确,保证了人员、技术到位。安顺市农科所负责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和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相关承担单位负责示范区规划和组织落实工作。
(3)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为了有效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保障项目任务完成,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按照所发(2004)46号文件《安顺市农科所科研质量考核管理奖励实施方案》、《安顺市农科所科研项目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严格进行管理。
(4)物资供给及时、管理科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示范点农户给予物化补贴(直接发放物资),补贴标准为尿素35kg/亩、磷肥20kg/亩、钾肥20kg、复合肥1包(25kg)、锌肥1kg、顺单6号3kg/亩,其中,种子、肥料补助面积亩,种子补助面积2980亩;并由我所投入农药统一雇工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示范样板点进行动态管理,在劳务及物资费用上实行总额控制,对达标完成任务的在规定补贴上给予一定比例上浮,对不达标或不能完成任务的减少或取消补贴。
(5)技术措施到位:示范样板点由所统一发放技术资料,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指导。每点派3名科技人员长期驻点包片包户进行田间技术指导,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到示范点进行督促检查保证了人员、技术的到位。做到“管理、组织、任务、人员、措施、督察”六落实,良种、物资供应到农户,技术指导到田头。
(6)抓好高产连片示范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办示范、搞样板、建立高产连片示范点,定产量定指标,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高产连片示范的宣传、辐射带动作用效果显著。
2、主要技术措施
项目实施中围绕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采取了三项适合贵州生产实际的技术措施
(1)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
在玉米生产中品种是玉米增产的核心,规范化栽培增加“密度”是增产的基础。针对目前我省、市玉米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栽培“密度”和规范化栽培技术问题是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问题,项目实施中大力推广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栽培技术,有效提高玉米生产上单位面积的栽培密度,从而确保玉米产量提高。该项技术操作简易,不再新增加其它投入,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见效果,农民省工、易掌握、易接受。该项技术的推广增产效果明显,确保了项目大面积示范产量指标的完成。
(2)育苗移栽
杂交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是玉米生产中一项有效增产的栽培技术,一是解决冬季作物与夏季作物之间的茬口紧张问题;二是集中育苗,出苗整齐、茁壮,移栽后群体整齐,为高产打下基础;但在我市及黔中地区春旱现象严重、土壤粘重、农村劳动力外出多劳动力紧缺,推广杂交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项目采取选择水源条件较好、农民容易接受的地方引导、指导农民实施“顺单6号”育苗移栽技术。特别是核心示范区,通过采取育苗移栽保证了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的到位,为实现高产示范指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3)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技术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合理施肥,改变传统的盲目施肥、过量施肥习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本增效,降低了农民投入,也降低了项目投入,同时减少肥料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氮肥后移技术促进了后期灌浆充实,提高了子粒的饱满度,为实现高产提供了保证。
三、项目进度完成情况
项目期阶段完成大面积示范万亩,加权平均亩产524.61kg;完成连片高产示范面积亩,平均亩产700kg以上,其中核心区面积亩,经有关专家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产871.28kg;完成亲本扩繁329亩,生产母本种子万kg,平均亩产261.51kg/亩,生产父种子万kg,平均亩产258.89kg/亩;在四川省、云南省共完成“顺单6号”制种亩,生产杂交玉米种子万公斤,平均亩产253kg/亩。项目期主要从种植方式、密度、N肥施用方法、微肥用量等方面进行“顺单6号”高产栽培技术专题研究,并进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调查和制种技术研究。总结出“顺单6号”在海拔1000~1800米的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顺单6号”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已经获得受理;培训各层次人才共计6691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全面完成项目阶段合同任务。
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1、大面积示范
为使“顺单6号”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三农”,2009~2010年,项目在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完成示范面积万亩,为项目阶段合同指标21万亩任务的%,加权平均亩产524.61kg,为项目合同指标500kg任务的%,各示范点平均单产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达80kg以上,完成项目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示范面积和产量指标的阶段合同任务(表1)。
表1: “顺单6号”大面积示范情况
地 区 2009年 推广面积 亩产 2010年 加权平均 比主推品种(kg)/亩 比主推品种推广面积 亩产(㎏) (万亩) (㎏) 安顺 黔西南州 六盘水 贵阳 毕节 合计 面积合计 增产kg/亩 (万亩) 20 增产kg/亩 2、高产示范完成情况
本阶段在安顺市的紫云县猫云镇、普定县白岩镇、西秀区大西桥镇和黔西南州兴仁县共完成连片示范片4个,超计划1个,高产示范面积亩,超计划2000亩指标任务%,其中核心区面积亩,超计划200亩指标任务%。经省、地、县有关专家测产验收,两年加权平均亩产871.28kg,是高产核心示范产量指标700kg的%。
表2:高产示范核心区验收汇总表 2009年 示范点 面积(亩) 紫云 西秀 普定 兴仁 150 100 加权平均单产(kg) 2010年 验收单产(kg) 289 150 100 高产示范加权平均高产示范核心区面积(亩) 高产示范核心区加权平均单产(kg) 面积(亩) 139 150 面积(亩) 单产(kg) 超阶段计划任务(核心区200亩、平均单产800kg/亩)% 紫云县黄土村高产连片点 由于玉米大面积连片示范样板展示直观,宣传、辐射效果显著,对加快新品
种、新技术应用推广步伐意义深远。因此,2009~2010年项目组在紫云黄土,共完成连片高产示范面积2369亩(2009年实施完成1000亩、2010年实施完成1369亩),平均亩产700kg以上,其中核心区面积289亩,经省、地、县有关专家测产验收,两年加权平均亩产887.39kg,是高产核心示范产量指标800kg的%。其中2009年共完成高产核心示范面积150亩,经市农委组织市内有关专家及相关技术员临田随机选取上、中、下三类肥力地各1块,进行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815.81kg;2010年完成高产核心示范面积139亩,经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省内有关专家临田随机选取上、中、下三类肥力地各1块,进行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产967.91kg。完成2009~2010年年度高产示范目标任务
表3:2009-2010年紫云黄土项目点“顺单6号”高产核心示范区验收结果 年度 面积验收农户 种植面实测面积 (亩) 2009 150 李子灿 张太林 蔡振学 2010 139 张太明 张太平 张明明 合计 289 积(亩) (亩) 5 6 5 3 4 密度 (亩) 4013 3890 4013 4201 4212 4300 出田鲜重 (kg) 187 折亩产 (kg) 加权平均(kg/亩) 两年加权平均kg/亩 西秀区大西桥高产连片示范点 大西桥镇中所村高产示范点由大西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实施,示范面积
1080亩,其中,核心区100亩。项目技术方案由项目实施小组统一制定,主要采用营养球育苗、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2010年经省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对示范点临田随机选取上、中、下等类型地块进行测产验收。验收结果:核心区农户卢宝成的地块(3亩),单产最高达公斤,加权平均亩产公斤。
表4: 2010年大西桥项目点“顺单6号”高产核心示范区验收结果 年度 2010 150 面积 (亩) 农户 面积 实测面积 (亩) (亩) 卢宝成 3 李新平 李春凤 2 密度 (亩) 4013 3890 4013 出田鲜重 (kg) 折亩产 (kg) 加权平均 (kg/亩) 普定县白岩镇高产连片示范点
白岩镇高产示范点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实施,海拔1400m,连片示范面积100亩。技术方案由项目实施小组统一制定,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09年9月17日经省科技厅组织省有关专家于对 “顺单6号”大面积示范核心区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现场考察了100亩示范区长势后随机抽取一块示范地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验收结果:亩产929.75kg。
表5: 2009年白岩镇项目点“顺单6号”高产核心示范区验收结果 年度面积验收单位 种植面积 实测面积 密度 折干率(亩) 试验农场 16 (亩) (亩) (%) 4200 出田鲜重 (kg) 折亩产 (kg) (年) (亩) 2009 100 、黔西南州兴仁县巴铃镇卡子村高产示范
该点由黔西南州农科所实施,示范面积亩。进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平衡施
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配套。经省科技厅组织省有关专家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产907.39kg。
表6:兴仁县项目点“顺单6号”高产核心示范区验收结果
年度 面积(亩) 验收农户 面积(亩) 实测(亩) 密度(亩) 折干率(%) 出田鲜重(kg) 折亩产(kg) 2009 2010 欧阳霭 陈源权 欧启刚 4360 4764 5008 58 两年加权平均kg/亩 3、亲本扩繁、制种
亲本扩繁
项目实施期内,参加单位安顺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紫云县共完成亲本扩繁329亩(其中,母本239亩,父本90亩),完成项目合同指标300亩的%。生产母本种子万kg,平均亩产261.51kg/亩,生产父种子万kg,平均亩产258.89kg/亩。父、母本平均单产均超过合同单产250kg指标任务。该公司在自交系扩繁过程中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及时去杂去劣,脱粒时做到一场一种,经穗选后单收、单脱、单藏,保证了生产亲本种子纯度不低于%,
表7:亲本扩繁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地 紫云县 亲本 父本 母本 面积(亩) 90 239 种子量(万kg) 平均产量(kg/亩) 备注 09年生产 09年生产 “顺单6号”制种 “顺单6号”杂交玉米种由项目协作单位安顺新金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统一生产加工、供种。在四川省资中县完成“顺单6号”制种亩,完成合同6000亩指标的任务。生产杂交玉米种子万公斤,平均亩产253kg/亩,完成合同任务。该公司在杂交制种生产中技术严格按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保证了种子质量达国标二级之要求。为项目用种安全提供了量和质的保障。
表8:制种情况 项目实施地 四川 年份 2009-2010年 面积(亩) 种子量(万kg) 平均产量(kg/亩) 253 4、技术培训及宣传
开展培训,加强指导。项目期内培训县、乡(镇)农技人员5期共200人,在超高产示范核心区和大面积连片示范区培训农技骨干6期共491人次,累计培训农民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
培训内容:在高产示范区对农户重点进行合理密植、地膜覆盖、肥球育苗移栽、拉绳打点定距直播种植技术,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培训;在亲本扩繁,制种基地主要对农户进行田间去杂去劣,合理密植,人工辅助授粉,田间管理、玉米成熟收获后的穗选等技术进行培训。
培训方式:采取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张贴明白纸、发放技术资料,田间跟踪指导。
充分利用安顺市农科所网络平台宣传新技术、新知识。强化技术指导,项目主持人、项目负责人在生产关键时期亲临田间地头指导,同时项目组派出技术人员长期驻点,随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高产示范宣传、辐射、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五、配套高产栽培、制种技术体系研究(栽培技术规程) 1、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玉米是我省现阶段增产潜力最大的主要作物之一,而玉米产量的提高有赖于采用优良品种和配套适用栽培技术。为尽快形成“顺单6号”栽培技术体系,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项目期间完成了6个专题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从种植方式、密度、N肥施用方法、微肥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进行制种技术研究。总结出“顺单6号”在海拔1000~1800米的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技术要点:
高产密度四千二:“顺单6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200株;
育苗移栽当优先:有利于培育壮苗,保证密度和缩短玉米大田生育期,避开不利气候的影响;
打点定距作保障:打点定距规范栽培保密度;
宽窄播种效果佳:宽窄行播种提高玉米田间通风透光率,增加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利用率;
配方施肥是关键:保证玉米植株各生育时期均衡生长,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氮磷各一钾点半:氮、磷、钾按1:1: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追施锌肥稳高产:每亩追施锌肥1kg可促进玉米早期发育,使开花期以后的呼吸作用减弱,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氮肥后施夺丰收:氮肥后移起到养根、延长了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满足后期籽粒灌浆的需要,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基本保证。
2、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根据项目合同要求和生产需要,开展了“顺单6号”父母本播差期、密度、行比等关键技术研究,明确了顺单6号大面积制种的最佳密度为4600-5000株,父母本行比为1:5;父母本播差期为:一期父本比母本提前4天播种,比例为30%,二期父本和母本同时播种占60%,三期父本在母本播种后3天一次性播完,采取三期父本包头尾,确保花期相遇和受粉充足,提高了制种成功率和产量。
六、项目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为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使用、管理好项目资金。一是建立项目资金专账,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二是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审批报账制度,保证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60万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5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10万元)。截止2010年6月30日项目到位资金40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3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10万元。截止2010年12月31日支出资金万元,主要用途见表9、10:
表:9:2009年6月~2010年6月经费使用情况表 1 2 3 4 5 6 名称 区域试验与示范费 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费 设备仪器购置费 培训资料费 差旅及会议费 亲本扩繁、制种技术研究费 合计 金额(万元) 表10:2010年7月~2010年12月经费使用情况表 名称 金额(万元) 1 2 3 4 合计 区域试验与示范费 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费 设备仪器购置费 差旅及会议费 七、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及人才培养 1 、经济效益
项目2009~2010年实施示范、推广面积万亩,按亩增产80kg计算,新增粮食2136万㎏,带动项目地农民新增产值万元(按元/㎏计)。
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培训技术人员200人,培训农民共计6691人次,有效提高了项目区农户种植玉米的技术水平。同时,项目区农民及科技人员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加快了成果应用步伐,提高了“顺单6号”的社会认可程度, 促进耐密型玉米品种在安顺市及相似生态区域应用推广面积达到5%左右,使该品种市场辐射面积大幅度提高,为创品牌及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高密度品种的推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生态效益 “顺单6号”青杆成熟,秸秆可充分利用加工成青贮饲料或通过氨化饲养肉牛,带动畜牧业和沼气生态能源建设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过度放牧,维护生态平衡。平均每亩按4200株密度计,每亩至少可提供玉米秸秆1300kg;项目实施提高了粮食单产,为项目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提供粮食保障;玉米属深根系作物,根系发达且入土深,具有抑尘固土、固碳放氧,净化空气的功能,优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按照刘丹教授的计算方法,碳水化合物由单糖转变为多糖过程中,还要损失数量,转换系数为。依此计算,绿色植物每生产1kg干物质,需要吸收固定CO21.63kg,同时释放O21.19kg。玉米籽粒含水率按14%计,经济系数为~.那么每生产1kg玉米籽粒需要吸收固定CO2至少3.26kg,同时释放O22.38kg。”按项目实施阶段大面积示范万亩、加权平均亩产524.61kg计,产粮万㎏计,可以吸收固定万kg,同时释放O233336.87kg。
4、人才培养
项目期间有两位同志考取贵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两位同志晋升中级职称。
八、项目的创新点
1、“顺单6号”的育成应用成功解决了高产与优质、耐密植的矛盾,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益;
2、依据玉米生育进程及需肥规律,依目标产量采取平衡配方施肥、重视微肥施用,优化氮肥后移调控技术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增加了玉米粒重、品质,提高玉米单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九、小结
(一)项目实施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1、项目实施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是成立了由所长担任组长、农科所玉米研究室、安顺新金秋公司、安顺市农推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协调。
二是项目采取指标量化管理的办法,层层落实任务,实行严格的课题主持人负责制、片区负责人蹲点责任制,将示范任务和技术指标落实到地块,保证了高产示范指标的实现。
三是搞好宣传和技术培训。
四是技物配套解决技术不到位和投入不到位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项目区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同时中期田间管理与水稻打田插秧冲突,玉米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滞后。推广营养球育苗移栽可以有效解决玉米田间管理与水稻插秧的矛盾;大力推广拉绳打点定距直播可以部分解决劳力不足的矛盾;
2、 少部分农户在玉米的第二次中耕管理时期只追肥,不中耕培土,导致肥料流失严重,造成浪费。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素质;
3、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的力度,以保证项目实施的规模和力度,加快成果的应用步伐,特别是要加大科技培训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项目技术组
2011年1月19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