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段话已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帮助个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其次,阅读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讲的就是阅读能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第三、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凭借。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水平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整体素质,儿童的成长往往会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怎么样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呢?
一.有的放矢,上好阅读教学课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多年的课改经历中,阅读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1)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2)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3)破“课堂为中心”,语文应是与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不是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而是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
阅读教学,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外,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结果花里胡哨一节课,学生却在快餐式的听觉和视觉教学中失去了品读的时机。冲淡了语文的品读功能。 二、教学环节要简。
(1)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多变(要巧、新、精、情)。 巧:即依据学生认识规律用最少的课时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平行构段的课文可用学习一段,带动全文。有中心句、段的从中心词句切入,围绕中心句讲,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讲《全神贯注》用中心句送学生名言,学课文,让学生写名言。
新:即在设计上创新意。王崧舟老师《一夜工作》处理课文中插图,进行补写,续写。靳家彦老师讲《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让学生画美丽的小村庄和现在的小村庄,进行教学。 精:即教师的讲解要精要,在教学设计时,严格把握重点、难点、让学生集中精力去理解掌握,提问不超过5个,提问题,讲究实效,有问题“穷追不舍”设计问题,(1)有针对性,扣住教材的重难点;(2)有启发性,一石激起千层浪;(3)挑战性,让学生“挑起来”能摘到果子;(4)趣味性,设法让课文欲罢不能。使用课件6个左右为宜。
情:即让学生在于文本的对话中得到一次感情的洗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理解“饱经风霜”不是词语的理解,而是想像车夫艰辛生活所特有的外貌。。 (2)朗读体味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语文教学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很高的境界。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三、强化课堂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首先,在授课时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中年级尤其在刚接触到阅读教学时,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师要从读书的姿势到读书的要求逐步指导,养成一手拿书一手拿笔、边读边想的习惯。
再次,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工具书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工具,含有大量的可用信息。不少小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生字及生僻词汇,他们往往习惯于张口问人,不愿意自己查字典、词典,可以利用初读课让孩子养成自觉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突出体现这么几个教学环节就可以了: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内容方面的、词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导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疏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预设,明确教学重点 ──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总结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或积累语言或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
四、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读而不厌。
于丹讲孩子读书时。她说,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件玩具,孩子从书中得到了满足,得到了乐趣,就喜欢看书。孩子爱读书,并不是说孩子有多高尚,父母多有本事,只是说明,孩子阅读的乐趣得到了满足。所以家长不能逼孩子读书,把原本有乐趣的事情变的痛苦。 由此想到,在学生眼中,书,琴,纸、笔都是他们的玩具,我们不妨用学生这种最初的需求来启发他们对琴棋书画持续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兴趣的业余爱好,可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顺水行舟。减少学习的枯燥感。这又一次说明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兴趣——方法——沉淀的过程。古人云: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推荐一些学生们喜爱、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特别是能起到潜移默化、积极向上影响的适合他们口味的读物。
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只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只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