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望岳》教案设计

2021-10-25 来源:易榕旅网
人教版七下《望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熟读成诵,声情并茂。能正确把握诗歌朗诵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技巧。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历代文人在此也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望岳》,跟随杜甫的目光来领略一下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色,

并从中感悟是人的感情与抱负。(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到洛阳应举不第,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 (xǐng)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四、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划分句读,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学生多种形式的诵读:无句读读、有句读读、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教师点重点词语的音形:

四、理解诗句:(对照ppt)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到齐鲁大地以外。——气势雄伟

颔联:造化钟神秀,写近观泰山的秀美高大

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秀美高大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层云生起,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内心感受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站在山巅把那渺小群山眺望。——理想抱负 五、问题探讨:

(一)《望岳》中没有一个“望”字,但 “望”字贯穿全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俯瞰。(对照ppt) (二)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坚忍不拔的性格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六、体会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七、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八、总结: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近诗人,体会感悟他们深厚感情吧! 九、作业:

A:有感情的背诵诗文

B: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哲理。 C:搜集有关歌咏泰山的古诗词,朗读赏析。 十、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唐)

首联:远望——巍峨高大 颔联:近望——神奇秀丽 颈联:细望——内心感受 尾联:俯瞰——远大抱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