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复习指导原理方法论

2023-02-13 来源:易榕旅网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1、自然观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思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原理: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1、联系普遍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联系的条件性原理: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

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注意把握各种联系。

5、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整体观和部分观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决定着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发展的观点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尤其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7、优化结构原理: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

8、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一,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二,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第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

全面(矛盾)的观点

1、矛盾的含义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矛盾普遍性、客观性原理: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三个表现)。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7、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略)。

8、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二者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三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又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3、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原理: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6.认识总是发展的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7、创造性思维原理: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干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8、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二、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2、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原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同时集体应当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6、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要求我们不能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甚至过分夸大个人的需要和意志。

7、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另外,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主要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

规律的制约。要求我们正视社会环境,尊重社会规律,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8、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9、崇高的理想的作用原理: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

10、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理想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以转化为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艰苦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11.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原理:(见前面)

1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原理: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