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dao Yuan Yang Chuan Yuan Zhi Ye Xue Yuan Xue Bao
文章编号:2095-3747(2019)-03-0057-04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
业教育工作探究
毛海燕1 ,阎芳2 ,王向珩3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266000)
摘 要:近些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效性,助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至关重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瓶颈性问题。依托“三全育人”理念,进一步明晰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路,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构建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多维度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大高校都使出浑身解数,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作为一个社会性关注的话题,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多维度解决路径。路径探索的关键点在于:一是先进课程理念的引入。基于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工作者的思维角度,笔者比较看好“三全育人”理念。正如有学者所表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三全育人’的育人模式存在内在契合点” 。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三是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新模式的构建,建立“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齐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靠高校力量是独木难支。立足校内教育资源,积极寻求校外社会资源支持,让校内外资源汇聚,建立一个系统的全员育人机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挥合力。全过程育人所言之“过程”至少包含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到毕业的全部历程。在学生完成学业的全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创新创业与学业互帮互促,让创新创业素质与精神为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插上翅膀。按照国办发〔2015〕36号文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全程化,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全方位育人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如通过学生团课活动、学生选修课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在模拟中实战,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与政府或企业对接,在实务平台上锻炼打磨,提升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就业能力。
在“三全育人”的理念和视野下,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家庭并驾齐驱,分角色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职责,以高校为着力起点,以学生为出发点,本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创新创业人才
1 从创新创业工作视角解读“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里的全员包含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社会资源里的政府、校企合作单位、校友资源、朋辈、家庭等。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单
收稿日期:2019-09-12
第一作者简介:毛海燕(1979- ),女,讲师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QDSKL1801218);2018年度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GW2018B04)
·57·
2019年第3期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VOL.40 NO.3
Qingdao Yuan Yang Chuan Yuan Zhi Ye Xue Yuan Xue Bao
的目标,统筹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政府把握方向,提供政策支持。近几年来,政府也亲自走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线,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的推荐,就是最好的见证。学校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都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阵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始终。让学生入门即思创新创业事,让创新创业教育有规划性和连贯性,最终展现以创新指导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完美效应。全方位对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全面和谐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精神和理念,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度,入脑入心,深入骨髓,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凸显的问题
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跟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本项目研究团队基于项目研究需要及日常工作关系,共走访调研了十余家高职院校。通过走访和调研,我们了解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凸显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快餐式教育模式有待商榷通过走访调研,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都是基于应对每年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是一种“快餐式”指导模式。创新创业课程的具体开设、创新创业政策的普及与宣传以及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实务指导,都或多或少地烙上了各种赛事的烙印。大赛是上佳的教育推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确实能收到效果。但是,在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的准备和实践过程中,能参与进来的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很多学生是没有机会参加的,而且大赛毕竟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指导模式,对参赛学生现场表现力的突击拔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提升有待商榷。对于创新创业指导从什么时间开始,如何在其他工作中进行渗透,每个学校的理解和行动都有差异。
2.2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待调整
走访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58·
由于人员和课时限制,在内容设置上,大多都重视对学生的赛事理论指导,也会涉及到一些创新创业形势与政策介绍与宣传,但主要是官方文件宣读。内容设置中缺失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环节。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其实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不太关注心理,需要我们去启蒙和唤醒。内容设置中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层面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社会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是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整体规划与布局不能脱离国家创新创业大势,最好是立足于学生专业,充分研究社会岗位需求,紧跟市场经济结构变化,调研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不断调整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创新创业大赛的应试指导。
2.3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式单一,有待个性化
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各大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都比较单一,以会议形式推进的比较多,如召开各种类型的大会或小会,宣贯多种创新创业层面上的政策与要求,“普遍性”内容偏多。其实,不同成长背景、专业背景、年龄、性格等等的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与需求是有很大区别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期待有“个性化”指导。个性化的指导需要立足学生,立足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发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课程,让学生能在实战式、体验式教育活动中提升素质与能力。
2.4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有待强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创新创业工作要干好,离不开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这支队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通过走访、调研,各大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主要来源于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即之前从事就业指导的那部分辅导员队伍。在创新创业大势之下,他们开始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参加了诸如创新创业指导师、创新创业咨询师等方面的培训,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掌握创新创业政策、方法,最好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工作实务经历,同时更需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他们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2019年第3期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VOL.40 NO.3
Qingdao Yuan Yang Chuan Yuan Zhi Ye Xue Yuan Xue Bao
3 践行“三全育人”,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针对走访、调研收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凸显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依托“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厘清工作思路,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科学构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凸显的问题。“五位”,即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的课程体系;整合一支“专职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队伍;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和网络平台;组建一支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青春活力的创新创业社团。“一体”,即构建校级创新创业中心,中心牵头组织各项辅导和活动的开展,以有高度、有计划、有深度地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活动。
3.1 设立专门机构,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构建
要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快餐式教育模式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按照国家文件要求,设立专门机构来牵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办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长远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创新创业中心,中心集管理和服务职能于一体,为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性保障。从管理层面而言,中心作为学校的二级部门,应服务于学院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刻领会和传达国家省市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要求,科学合理有效地推进;从服务层面而言,中心应建设完备创新创业导师库和创新创业学生档案库,依托有成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定期为档案库中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甚或可以“一对一”地传道授业解惑,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和指引学院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将他们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扶上马,送一程。
3.2 建设结构严谨普适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作为启发、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主渠道,课堂的作用不能被忽视。课堂支撑需要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结构严谨,既体现国家省市政策层面的要求,又根植于学校及学生基本情况;既体现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层面上的内容,又根植
于学生所学专业层面上的要求;既有全盘架构的格局,注重创新创业工作的全程化,又有应对局部层面上的精雕细琢。国家省市层面上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宣贯,学校层面的践行、落实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能力与素养训练和实践是必备内容;渗透于专业教育中的创新创业要素,一对一的辅导实战也不可或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握好几个核心点,其一课程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其二课程核心内容需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其三课程的长远目标是应立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习惯养成、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与历练,目的在于使学生受益终身。
3.3 整合资源,建设专职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牢固树立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专职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共同精心打磨。一是专职化。国办发[2015]36号文指出:“各高校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必须按照文件要求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二是专业化。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化,即创新创业导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两方面都应该是懂行的、称职的、专注的、优秀的。三是高素质。学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请进来、走出去,积极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努力挖掘和争取知名教授、优秀校友、家长等手把手指引,搭建专题讲座、创新创业沙龙等机会和平台让学校创新创业学生能够与创业名师、大咖、专家面对面学习、沟通、交流,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3.4 发挥“互联网+”效应,搭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发展双创教育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需要利用互联网+效应。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宣传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校园建设设施,建立一个集“学业、就业、创新、创业”于一体的校园智慧平台,按照“学习方法论、就业创业风向标、就业创业风采秀、创业成果展”等板块进行分类,
·59·
2019年第3期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VOL.40 NO.3
Qingdao Yuan Yang Chuan Yuan Zhi Ye Xue Yuan Xue Bao
传播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前沿成果,传递创新创业赛事信息,推广创新创业就业技能,交流创新创业就业成功经验,弘扬优秀创业学生事迹。二是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借助网络平台上的创业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仿真环境。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到网络平台中去模拟应用,模拟公司组建、商务营销、电子商务交易、物流配送、完税等创业环节。学生在网络模拟创业实践中摸爬滚打几轮下来,创新创业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其他媒体渠道,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只有在互联网+效应下才能从小众走向大众。
3.5 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创新创业学生社团
如果说依托互联网搭建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虚拟仿真的,那么依托大学生社团搭建起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就是真实务实的。 学生社团作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必然责无旁贷,应发挥重要作用。创新创业类社团,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兴趣爱好组建起来的社团,譬如说大家都喜欢倒腾点事情,参与其中,丰富了大学生活,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智慧碰撞就能收获很多心得体会;还有一种是以专业发展、学习能力提升组建起来的社团,引入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不同程度地熟悉和演练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创业沙龙、
创业咖啡屋、创客空间,一起碰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人才在团队磨合切磋中共同进步,携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种模式值得推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承担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意义重大。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都应该高屋建瓴,从理论探索、体系构建和实践服务等方面构建一体化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过程中,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方针,继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和探究,努力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林秀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9, (8):57-60.[2] 尹敏.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3):1-2.[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015-05-13.
[4]全晓松.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5):89-93.
[5]王建芳,王茜.浅议依托学生社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J].新西部,2019,(3).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ree Full-education\"
MAO Hai-yan, YAN Fang, WANG Xiang-heng (Qingdao Harb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Qingdao2660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ork has been concerned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ork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bottleneck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lying on the concept of \"three full-education\of carrying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dhere to full education,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ethods.
Keywords: three full-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ltidimensional·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