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

2021-05-10 来源:易榕旅网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其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是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明确的职业指向就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实现就业提供保障,为学生职后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多次提到对学生进行诸如:“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品行的培养,这些品行其实都是职业精神外显行为的要求。职业精神体现着一个人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职业精神是一个人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生进入职场必备的素质。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着重技能训练,轻职业精神培育的现象,造成了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影响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顺应时代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挖掘现有资料基础上,合理借鉴和吸收相关理论成果,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概述

教育是在忘记所有学过的专业知识后剩下的东西,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则是除去所掌握的职业技术外剩下的东西,则是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进行职业劳动中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易改变的习惯,它不仅包括了职业技能,还包括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兴趣等内容。依据职业素养所涵盖的内容我们将它划分为职业精神素养和职业行为素养两个层次,二者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行为素养即劳动者在进行劳作的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恪守操作准则、认真细致的做完一项工作应用的知识技术;精神素养所包含的内容相对广泛,主要是员工精神层面上对职业的兴趣、职业创新及对职业活动的领悟。精神素养是行为素养的基础,为职业规划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行为素养则为精神素养的不断提升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 在学校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中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发展行为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劳动力。

二、当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即对学生就业前进行的职业技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环境的教育,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全方位的了解。但纵观我国职业教育自成立以来就未能将

该项工作做到位,存在着种种不足。

首先,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素质低,职业素养教育难度大。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中职学校,为有职业教育需求的初中毕业生提供受教育机会,但这些学生普遍自制力差、纪律涣散、消极被动。学校疲于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保证学生在校的安全,要先纠正这些学生的错误行为,才能继续开展素养培养,其难度显而易见。

其次,当前的教育模式主要是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缺少与实际的结合。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可以看作是普通义务教育的延伸,由学校全权负责,沿用普通教育的理论授课模式,学校未与企业、市场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缺少职业理念、职业需求和职业目标等素养成长的土壤。理想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负责职业精神素养的教育,学校负责职业行为的教育。

最后,职业教育是授之以“鱼”而未授之以“渔”。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更新换代时间短、频率快,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仅限于学习知识本身,缺乏对职业知识系统的认识和职业创新意识,在毕业时就已落伍却没有主动更新自身知识库的能力。大批的电子班毕业生就是很好的例子,学校机械的传授了他们理论知识,学与用脱节,却没把他们培养成人才。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途径

(一)开展学生讨论会,指导职业发展规划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刚离开初中时,还有改变未来改变自己的意识,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很多学生是因为中考落榜,而又未到法定工作年龄,就盲目的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自己本身缺乏职业意识。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能帮助学生提升信心并形成整体的职业认识,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主动明确职业目的、掌握职业技能,促使他们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必然事半功倍。

(二)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企业合作,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改变传统的讲授课堂,学校应尽量发挥资源优势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每学期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一定要与企业发展前景同步,尽量多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职业的机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三)培养学生相关行业素养

常言说:“隔行如隔山”。所以学校要善于总结行业特征与素养,渗透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同的行业各有不同的特

征,这些独特的特质即为行业素养,教师将这些特质总结出来再在日常教学中灌输给学生也不失为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运用课堂教学,教师言传身教,依托班集体、团组织、社团、职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互联网,结合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开辟教育实践基地等。培育方法主要有:说理法、感染法、实践法、分层教育法、心理咨询法、评价法。

(四)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它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和熏陶。中职学生正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都离不开集体。学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则是这个集体的领路人、组织与管理者。具体做法有:一是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可以企业中的班组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形式,开展评比激励机制,模拟用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这不仅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更能使职业意识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自觉约束。二是设置班级工作岗位。将班级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岗位,让学生人人有岗位,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培养为他人、集体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这种方法旨在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意识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五)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职业学习。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从而鼓励学生职业创造力的提升,例如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严格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从行为层面上严格限制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帮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力。培养学生符合职业精神的行为就一定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要由懂得道理--明确要求--模仿学习--自我检查--反复练习,要进行千锤百炼和潜移默化才能最后成为行为的习惯,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转变。这个过程就是由提高职业精神的认知、陶冶职业精神情感、磨练职业精神的意志、培养职业精神信念、养成符合职业精神要求的行为习惯五部分相互作用而成。认知是前提,情感和意志培养是必备条件,信念培养是核心,行为习惯是培育的最终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职业技能、掌握职业理念、明确职业目的等。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从精神和行为两个层面进行增加学生职业素养,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