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煎煮方法

2020-07-15 来源:易榕旅网


中药煎煮方法

问:中药应该怎么煎啊?

简答版:

将中药放入砂锅(或陶罐、搪瓷锅、不锈钢锅等),加水没过药物2-3厘米,开始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煎煮,一般分两次煎煮。

第一次小火煎煮20-30分钟后,将煎煮出的150~200毫升药水倒置在碗中,称为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没过药物0.5-1厘米(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小火煎煮10-20分钟。最后将煎煮出的150~200毫升药水和第一次煎煮的药水倒在一起,分早晚两次服完。

总结:一剂两煎,分两次服用,每次150~200毫升。

注:必要时可以再加大量水,煎煮第三次10-15分钟,这种情况一般是用来外洗,内服外洗,药尽其用。

精答版:

1.清洗:临床所用的中草药大都是进行过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不建议再清洗。若实在觉得要清洗,可快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以及草药炮炙使用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此外,也可选用陶罐、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切忌使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易氧化、不耐强酸强碱,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3.浸泡:煎煮中药前,可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20分钟—2小时(若以花、叶、细茎类质地疏松和轻浮的植物药为主,浸泡20~30分钟即可;以生长多年的植物块根、根茎、种子、果实为主,质地坚硬的,应浸泡60分钟方可入煎;凡是矿物、动物、蚧壳类药材,浸泡时间需更长)。这样对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对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避免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上。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不能用热水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是干品,是含有淀粉、蛋白质的植物类,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皱缩、凝固,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

4.用水:用干净的自来水即可。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约2-3厘米。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最好用热水,因为冷水会使原来已经膨胀疏松的药材组织发生皱缩,降低有效成分的煎出,降低了疗效)。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点水。

5.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6.时间: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解表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l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药宜用文火,时间较长为40-60分钟,二煎为20-40分钟。

7.服用: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学龄期儿童每次100毫升,婴幼儿每次50毫升为宜。一日服用2次。一般无特殊交代,饭前、饭后服用均可,以饭后服用为宜。

注意事项:煎药时注意盖好盖子,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附加问:自煎和代煎哪个好?

一般来说正规的代煎机构,关于中药的煎煮及中药煎药机的使用,是有标准操作流程规范的。当然其具体操作过程我们是无法掌控的。至于要如何选择,应当根据自己的时间、条件及判断等决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