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规划理论探析及其指导意义

2020-04-28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he Resottr ̄e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m ¨。’_¨…*一。 ¨ _¨l_ r …l_- ll¨¨・’ … “IIII_.一.‘。_l_1.一-’_¨ 一・’¨¨1. -・。_l_..*・ ’-tllI__. .1___.一dllI__一。lh_…dll I1..rd_llII_. ’…II IW,__IIh一_II Ih -__._ 规捌理论探析及其指导意义 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 李景刚 ,臧俊梅 ,张效军 ,袁兰 ,高艳梅 (1.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2.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60; 3.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童章针对当煎丝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新形势、新特征,指出传统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对 圭些 旦 垩垒,垂签:: 主盛堑:: 堡鉴塑 芏 亟堑堑窒盛墨 叁熊 垒查 甚壁圭 堑I互挂缝塞星墨 查 :些墨 登 旦塑型 昱童 垫塑 姿墨 堑二 :些塑 墨 盔鱼垂 墨 竖盎 丛 丛塑型墨 轮土地利用规划应做出既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又要满足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等多重要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有限性理论;弹性规划;博弈;反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3.8;F30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995(2008)07-0018-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组织开展和实施了两轮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特别是有 展目标、模式到途径的转变。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可持续发展能 力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应转变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规划 思路,逐步形成经济、生态及社会多目标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 另一方面,修正传统的资源配置理论。从纯经济角度看,可持 续发展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时所要达到的生态环境 标准(物质型或价值型)是非“帕累托最优”的;且传统的“帕累 托最优”理论着眼点为当代人之间的资源和福利的有效配置问 题,这与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思想是相矛盾的。因此,可 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其约束条件中体现生态承载力不降低 的要求。 2土地利用规划有限理性理论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白勺.指导意 义 效地保护了耕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时代变革,土地利用系统运行机制也被 赋予了新的规则,传统的规划思维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 的需要,亟待“变革求新”。为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 .和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新形势,借鉴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 果,探析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内涵,以便促进土地逐步 融入我国宏观调控机制,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 作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1.1 可持续发展思想溯源及其内涵 可持续性思想源远流长。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定期开禁 2.1 土地利用规划有限理性理论内涵 的法令,到十九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如李嘉图等对“经济活动范 围存在生态边界”观点的阐述,再到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的“可持续发展 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逐渐丰富,迄今唯一被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人类与自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许多情况下行为人并不总能实 现利益最大化,甚至不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根据成本与收益比 较,而根据其他依据进行决策。如人类认知机制的固有局限使 得在复杂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偏差, 这是导致有限理性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行为经济人的选择 行为是在有限理性思考下作出的,一般受到认知、环境和信息 不确定的约束,出现了偏离成本和收益计算的结果。因此,土 地利用规划有限理性就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中,应在尽量避免或者积极利用规划主体主观理性行为的基础 上,利用各种客观有限理性因素,发挥某些有限理性行为的优 然界的共同进化思想;②世代伦理思想;③效率与公平目标的 兼容。 1,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实现 人类社会从传统经济增长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从发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新学科扶持基金资助(5600一K07042;7700一K07030;7700一K07048) 作者简介:李景刚(1978一),男,辽宁省鞍山市人,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 规划方面的研究。 +E conomics of China N atural Resource 2OO8/O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he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m 一 ..‘ t1 ‘ t1。 Il¨'・一,lt … … ”l’…- ’ -。”¨ m’ll¨I_一 m 1lI…’.¨ ……’。 …' 。1¨ ”¨¨。。Ⅲ ‘’Il1 势,从而使得规划中的非理性与理性行为共同发挥作用,更好 地指导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2土地利用有限理性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土地利用规划有限理性理论强调的是在规划中要将非理 预测和选择的自由,却没有选择和不选择的自由,不论土地利 用规划对未来决策或是不决策都会付出代价。这就要求规划 尽量减少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而不能单纯强求规划预测的正确 性。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的引入使土地利用规划以系统的观 点去看待土地利用问题,并能以灰参数模型、多维灰色评估模 型等定量的方法来对土地利用进程进行抽象和概括,使人们对 土地利用系统的认知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由此编制的土地利用 规划方案也可反映出土地利用深层次的问题。 性与理性有机结合,充分运用有限理性决策行为的直观性、简 单性、快速性、高效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的优点,克服盲目性、 习惯性、情感性、追随性、听从性等缺陷,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及推动理论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土地利用规划有限理性理论 则要求规划具有针对性和独立性,强调避免或利用规划中主观 非理性行为的影响,提倡规划的公众参与。 3弹性规划理论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3.1弹性规划内涵 5博弈论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5.1博弈论内涵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之间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 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论认为,个人效用函数 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 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参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弈论研究的是 存在相互外部经济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纳什均衡博弈论 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人的策略 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纳什均 衡就是在给定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参与人选择各自的最优策 略,这种策略组合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这样自动 构成的集体选择结果就是纳什均衡,同时称这个能构成纳什均 衡的制度安排是有效力的,这就是“囚徒困境”给出的重要启 示。 弹性(elasticity)一词源于物理学,是指某一物质受到外界 力量作用时的反应力,而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指当经济变量之 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化反应程度。而在规 划学中,弹性是指规划思路、指标体系和具体的指标值对不确 定性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规划 视作为市场的函数,市场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只要其中某 一因素发生变动,就会引起规划本身做出相关反应,这种反应 的灵敏度就是规划的弹性。 3.2弹性规划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弹性发展规划的实现机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规划 富有弹性的主要途径为市场调节和适度行政干预。当前,我国 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规划者必须认识 到规划和市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制约的广泛关系,规划 对市场起着诱导、调控、规范和拉动作用,市场对规划具有主导 5.2博弈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经常扮演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强调的是 集体理性,因而在以经济主体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的市 场中,常以市场主体对立面的姿态出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常常 碰壁也就在所难免。要达到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双赢”,土 地利用规划必须在坚持公众利益的同时,考虑个体利益要求。 决定和导向的作用。为适应市场与计划兼容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将原来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型规划转 变为以价值手段为主的计划与市场兼容型规划,将原来过于具 体的刚性规划转变为应变能力较强的弹性规划。这就要求在 规划实践中,应设定弹性的规划目标体系,避免目标过于具体 而束缚人们的手脚,特别是省、市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 编制弹性化的多目标规划方案。 4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4.1 灰色系统理论.内涵 这就要求土地利用规划不应仅停留于理想状态的表达,而且应 该深刻认识现实对象——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市场中经济主体 理性的表现。实践证明,市场会失灵,政府同样也会失灵。因 此,最关键的是建立影响经济主体相互关系的机制,用此解决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 之间的冲突不能否认个人理性,而是要设计一种土地利用机 制,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可以说,土地利 用规划的实质就是设计一种土地利用机制,并赋予博弈规则的 过程。 6反规划理论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6.1反规划理论内涵 所谓灰色系统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部分信息已知,而 另一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部分 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 统。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去了解、认识现实世 界,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和演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客观描述。 人们对土地与社会经济组成的土地利用系统的认识,在很大程 “反规划”(Anti—planning)一词最初出现在《论反规划与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俞孔坚等,2002)一文中,它是城市规 划与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即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 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人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正如 吴良镛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规划的要意不仅在规划建造的部 分,更要千方百计保护好留空的非建设用地”。“反规划”不是 不规划,也不是反对传统的规划,“反规划”是一逆向的思维,是 对传统规划的一种校正,而不是反对传统规划,规划的思维是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度上仅知部分信息的表象,对经济现象的确切内涵无法掌握。 因此,可以说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本征性的灰色系统。 4.2灰色系统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土地利用规划是以灰色的土地利用系统为研究对象,并且 是面向土地利用未来的行动过程,而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土地利 用系统固有的特性。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方式有 E conomiCS of China 2OO8/O7 ① N atu ral Resou rc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he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egal System 辨证的思维,是反思的思维,是可逆的思维。从本质上来说,反 布局规划。 规划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 参考文献: 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如果把“城市与环境”比作“图与底”的关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系的话,传统规划是将城市当作“图”,环境当作“底”来设计 社,1997. 的;而反规划则是“图一底”易位,将环境作为“图”先行设计。 [2]戴维・皮尔斯(英),杰瑞米・沃福德,著.世界无末日: 反规划理念的核心就在于,要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前瞻性 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张世秋,等译.北京:中 地进行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建立区域生态景观安全格局,并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以此为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的框架,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3]但承龙.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 展。显然,这种理论也适用于土地利用规划。 京: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6.2反规划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4]李景刚,欧名豪,高艳梅,等.基于资源价值重构的土地可 传统“正规划”编制方法已经显露出诸多问题,需要运用逆 持续利用规划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 向思维来应对变革时代的城市规模无限扩张。为此,人们在反 (1):71—76. 思传统的“正规化”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将“反规划”理论 [5]舒建平,谭燕芝.有限理性的微观机理评述[J].经济评 应用于规划实践。即在自然生态评价的基础上,确定生态敏感 论,2007(2):77—80. 性分区及生态适宜度分区,对规划区生态基础设施加以保护, [6]何大安.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J].中国社会 在规划、完善非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再安排建设用地布局 科学,2004(4):91—101. 规划。这与我国如今正广泛开展的生态敏感区划和生态服务 [7] 余晓钟,冯杉.论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J].四川师范 功能区划有异曲同工之处。更进一步来说,在以反规划理论为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9—42. 指导的土地利用规划中,景观安全格局的建设应主要从划分生 [8]程崇祯,蔡一鸣.关于弹性理论的几点拓展[J].学术研 态功能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廊道以及培育生态单元 究,2003(1):39—42. 等方面着手。 [9] 尹奇,吴次芳,等.土地利用的弹性规划研究[J].农业工 7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 程学报,2006,22(1):65—68. 新一轮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与以往已有较大改变, [1O] 方创琳.区域发展规划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规划内容、目标也日趋复杂,既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又要满 2000. 足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等多重要求。因 [11]吴次芳,邵霞珍.土地利用规划的非理性、不确定性和弹 此,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应有所转变。 性理论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先,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应摒弃以显化经济价值为 2005,35(4):98—105. 规划主导目标,而应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终 [12]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极目标;其次,按照有限理性理论的要求,土地利用规划应更具 20o2. 有针对性和独立性,强调避免或利用规划中主观非理性行为的 [13] 郭怀成,张振兴,于溺.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方法及 影响,加强规划的公众参与;再次,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应 应用研究[J].地理研究,2003,22(6):671—679. 重点明确各级规划的主导功能,尤其是省、市级的土地利用总 [14]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 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设定弹性的规划目标体系,编制弹性化 版社,1997. 的多目标规划方案;第四,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本征性灰色系 [15] 王颖,孙斌栋.运用博弈论分析和思考城市规划中的若 统,常规方法无法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贫信息”问题,因此, 干问题[J].城市规划汇刊,1999(3):61—63.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应引入灰色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在加深对 [16]陈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太古: 土地利用系统认识的基础上应用灰色模型描述土地利用系统 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的运行机制;第五,规划博弈也就是不同利益集团在被赋予博 [17]曹珊.作为博弈规则的城市规划编制[J].北京规划建 弈规则的土地利用机制下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过程,应尽可能 设,2007(4):98—101. 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这就要求新一轮规划 [18] 陈小亮.“反规划”理论在西部地区新农村规划中的应 修编工作尤应注重公众参与平台的构建以及参与方式、程序的 用[J].小城镇建设,2007(5):32—34. 制度化建设;最后,传统“正规划”编制方法已经显露出诸多问 [19]彭德胜.“反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题,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反规划”来应对变革时代的土地利 以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5, 用问题,即新一轮规划应以区域生态评价为基础,确定生态敏 12(1):31—36. 感性分区及生态适宜度分区,对规划区生态基础设施加以保 收稿日期:2008-02-23 护,并在规划、完善非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再安排建设用地 E conomiN aturalcs of Chi1 Resource 38 2008/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