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和谐世界理念新解读——从建构主义视角

2024-05-07 来源:易榕旅网
第32卷第3期 宜春学院学报 Vo1.32,No.3 2010年3月 Journal of Yiehun College MaL 2010 和谐世界理念新解读——从建构主义视角 祖铭遥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中国 选择怎样的战略实现民族复兴,以怎样的方式实现自己国家利益,和谐世界理念应运而生。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和 谐世界理念有其内在机理和必然面临的挑战。而和谐世界理念的真正价值则在于促进世界和平并为中国经济发展 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打破中国威胁论,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关键词:和谐世界理念;建构主义;机理;挑战 中圈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0)o3—0o24一o3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a harmonious world of ideas——F瑚H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ZU Ming—yao (School ofP0 and Administration,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new century,with China ̄economic strength,China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role have taken place in diferent changes in the past,China has chosen teh strategy of achieving China ̄rise and eralizing their own national interests,the concept of a harmoniOUS world came into being.The harmonious world concept from the view of eonstruetivism has its intemal mechanism and hte in- evitable challenge.So the true value of the harmonious world concept lies in creating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enviornment for Chinas e・ conomic development;breaking the China threat theory;increasing China ̄vo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and enhance China §soft power. . key words: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constructiivsm;mechanism;challenge 固定化,确定性的呈现。它是一种状态描述。其次,和谐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内涵及性质 世界理念要求国家之间关系要有秩序、有规章,有原则、 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提 遵循国际法和国家间关系的根本原则。再次,和谐世界理 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 念要求开展合作,共同发展,坚持包容精神,坚持文明多 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2005年7月1日,胡锦涛出 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访莫斯科,《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又 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和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它不 一次提到了和谐世界。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 同于单极霸权秩序,它也不同于两级或多极均势。和谐世 总部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界的国际关系行为者是大大小小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及个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人,它的对外目标是互利共赢,而非占有与控制。 和谐一词的基本意思是指和睦协调,匀称、适当、和 (二)和谐世界理念具有理想性,动态性和描述性。 解、和好相处。和谐是对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辩证统一, 首先,和谐世界理念所倡导的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人 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 类一直向往和追逐的理想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在人类的 惠、共同发展的关系。世界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使中 交往活动还未打破地域限制之前,世界各国还未发生普遍 国在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融人世界,进而 的大规模交往关系,和谐是不具备所指向的对象的,随着 致力于和谐世界的理念目标。其旨趣在于促进国际社会成 工业革命的发生,世界各地域的人们交往成了可能。然而, 员协作共赢,以合作互信包容的原则建构新的世界体系 私有制和剥削并没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消失, 首先,和谐世界理念是要表达国际上不同国家处于和 只有“人类社会没有了阶级统治和剥削,没有了民族压迫 睦状态关系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这种和谐状态并非模式化, 和奴役,消除了战争,摆脱了贫困,人类社会才能最终迈 收稿日期:2010—03—18 作者简介:祖铭遥(1985一),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09级硕 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际政治研究。 ・24・ 第3期 入‘和谐世界’的新境域”… 祖铭遥:和谐世界理念新解读——从建构主义视角 。 第32卷 和谐世界的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可以通过施动者 的社会实践来完成。在实践中,施动者和国际体系的深层 结构本身就处于进程中,它本身就是进程。作为国际体系 的深层结构的关键因素即国际体系的政治文化也是一种进 程,这就为洛克文化转变为康德文化提供了可能。自我以 其次,和谐世界理念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旨。因此和谐 世界是具有动态性的概念。和谐世界理念本质在于对世界 的人性生存的观照。从理念的角度观察国际社会从而本身 清理出来的各种性质不应该是看上去,如此这般的现成属 性,而是对国际社会未来发展“去”和“向”的各种可能 方式。和谐世界理念的获得在于从它的“生存”过程中去 及自我意识和他者与他者意识,及自我与他者的观念通过 行为体的互动实践发生变化,从而修正过去。因此,和谐 获得,人们可以根据各种可能性自由的选择和塑造和谐世 界,还世界本来面貌,在规避各种丑陋现象的过程中进一 世界或者康德文化的选择可以“是一种进化机制,可以通 过社会习得,模仿或其类似的过程将决定行为的因素从个 步澄清世界自身。因此,它并不是呈现的,而是造就的, 是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修正的,和谐世 界理念提出的目的在于“为”和“向”和谐世界状态而存 在的动态发展过程。 最后,和谐世界理念自身的动态性决定了理念自身具 有描述性。和谐世界理念是描述的,所以是不确定的。“和 谐”的词义在实践的流动中会不断敞开新的意义。它不再 局限静态的空间上的分割,而是在时间的流动和推延中不 断敞开新的意义。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存在中心或终极 的定义,而是试图表现事物无限发展的积极的可能性。在 和谐的意义延伸中,理念本身具有无限的张力。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和谐世界理念的内在机理 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的建构主义以社会共有 观念建构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国家之间原则 上可以成为朋友,它取决于共有观念的性质。建构主义抛 弃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所强调的利益和权力是国际政治 的动力,认为如果没有各行为体观念的作用,权力和利益 也只能是权力和利益,它对行动不存在绝对的支配性质。 而观念一方面建构了行为体的权力和利益,并且使行为体 以其观念塑造的权力和利益而发出行为。 建构主义提出了三种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文化,每一种 文化都是由关于自我和他者关系的不同社会共有观念结构 建构而成的。霍布斯文化代表敌人之间的关系,洛克文化 代表竞争对手的关系,康德文化代表朋友之间的关系。正 像温特所指出的,.无政府文化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根据各 自所持的共有观念,国家在观念支配下的行动只能够形成 各种无政府状态。一方面,由于共有观念性质使这种共有 观念一经形成而难于改变。另一方面,这种共有观念的存 在取决于行为体之间的实践活动。 和谐世界理念的无政府逻辑可以从康德的无政府状态 中获得。和谐世界所希望的是各个国家是朋友的角色认知。 这要求各个国家行为体具有非暴力性和互助性。在康德无 政府文化达到第三等级的内化水平,即“国家相互认同, 它们不仅把相互的安全以工具主义的方式与自己的安全联 系在一起,而且把别人的安全真正视为自己的安全。自我 的认知界限延伸开来,包含他者,自我和他者形成了一个 单一的‘认知领域…[2】(蹦’,这时,“国际利益成为国家 利益的一部分,而不仅是国家为实现单独的自我利益而力 图实现的那种利益。友谊是一种对某种结果的偏好,而不 仅是对某种战略的偏好”[2】(聊)。 体到个体,因之也就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传播”[2】 ‘ 。 这也就是说,和谐世界的实现可以通过体系中的友善国家 和友善意识来持续主动地完成这一性质的互动。 在和谐世界的建构中,可以根据温特提出的因果机制: 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性、自我约束来说明推动和谐 理念的生成。相互依存要求行为体在客观和主观的双面相 互依存,并且产生“诱发性”信任,通过反射评价,把群 我意识的话语中以造就某社会行为的方式再现自我和他者, 从而加强每种身份承当的集体角色。共同命运可以使行为 体加强集体身份的认同,但这不是充分条件,它不一定是 导致合作,但却要依共同命运预示的威胁性质强弱来定。 同质性可以减少由于团体或类别身份不同而导致的冲突数 量严重程度,也可以使现实和认知的不断对应而造就亲社 会行为。自我约束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不断服从规范 将多元安全共同体的制度内化,可以通过国家政治方式和 认知连贯性等影响外移国内体制,再或者可以自我束缚, 即单方行为减轻他者关于自我意图的担心。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和谐世界理念面临的挑战 任何理论都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但从产生之初它便 不可能是全面的,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否定和发展 自己。在考察和判断事物时我们必然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 的方法,正确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清理论的 缺陷和不足。 (一)人的生存问题 建构主义把自己定位在整体主义和理念的主义的结合, 在方法论上强调反思,从回归本体的高度强调主体对客体 阐释的功能。但建构主义在解释上的特殊功能并没有规避 传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争论的根本分歧点,即人性的问 题。它认为经典现实主义的无政府状态不应是先验给定的 因素,而是国际体系中施动者互动的结果,是各种无政府 文化建构的作用。建构主义努力的解释了观念对身份、利 益、权力的作用,强调观念或共有知识内生于一切因果作 用之中,但它却忽视了一个本源问题。和谐世界理念在当 下还不能成为所有行为体的共有知识,而成为共有知识的 必要条件恰恰是那些物质性因素。 从根本上说,一切人类不和谐的本源在于私有制条件 下人要确保自身生存的追求,这是客观和无法躲避的。进 一步讲,“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根源于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 [3](P172)。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 ・25・ 第3期 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第32卷 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 们与自然界的关系”【4 J( 。而“一旦人民开始生产他们所 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 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 活本身” )。生存本身与人对自身的塑造之间的矛盾是 由人类存在的矛盾性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自在 体。观念是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观念的产生与所处 的客观环境有很大关系,正确的观念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 环境的正确反映。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 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阶级社会中, 观念的主观色彩使人们不能逃避对私有观念和共有观念的 思考。国家对自身的塑造与其他国家对某一个国家的期许 也是不能相一致的,在国际社会中,每个国家都希望其他 性’或‘自然性’与人的‘自为性’或‘自觉性’的矛 盾”[3】( ’。人类从开始便不能由于这种矛盾性存在而阻止 国家对自己没有威胁,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主动放弃自己 无政府状态的产生。建构主义批评现实主义无政府状态的 单一的自助性逻辑及权力政治。它认为无政府状态不是与 生俱来的,而是由国家造就的,一切都要取决于国家之间 共有的观念结构。这显然是与建构主义的观念本体论的立 场有关。它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 观的关注重心并不一致。对于观念的强调使它忽视了理论 最重要的前提:人类生存的本原问题。事实上,在私有制 社会中,无政府状态是先验的给定的,无需证明的。 人作为个体的人和人作为社会的人构筑了人与社会之 间的正义与利益之间矛盾。和谐世界理念力图在尊重自我 意识独立性的基础上加强群体意识。但事实上,个体意识 在矛盾普遍性条件下不可能消除,或者像温特所表述的自 我束缚其实并不容易实现。 人的生存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人 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扩达,先 进生产方式使各民族的分工彻底消失,历史转变为世界历 史。这时,正像马克思所说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 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 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 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 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4]( 。和谐世界的 真正实现需要使世界各个国家的历史成为世界的历史,打 破一切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相互融合, 文化相互尊重,任何冲突的发生由于对无论是个体单位还 是集体单位的成本的巨大性以及他们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 从而变的不可能。 (二)观念自身的问题 从现实角度讲,建构主义强调的观念本身也有一些无 法逃脱的缺陷。它强调观念对权力和利益的建构作用,然 而对权力和利益建构的观念又从何而来呢。事实上,人类 的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任何人类意识的产生都 来源于物质世界。人类的生存性矛盾使人类的意识在现实 中是一种物质化的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走向 高级形态,人类意识也将走向更高级的物质化意识。因此, 在现实社会中规避社会中物质的决定作用是没有力量的, 是违背国际社会的生存法则的,是不切实际的。建构主义 的共有观念的基础是意识层面的还是物质层面的,如果观 念建构利益和权力,那么反过来,权力也能建构观念,这 样反复追问将无穷无尽。 即使暂时不提观念对物质的建构的效能有多大,单从 观念本身来看,观念所涉及的主体是一个过于主观化的主 ・26・ 的杀手锏武器以求和平。和谐世界是国际社会的共有认同, 但在行为上却是大相径庭,为什么呢,因为现存的国际社 会的发展还不能消除所有国家的顾虑,凡是涉及国家利益 的任何方面都不能自然的致使国家从和谐世界的观念出发 来处理任何事端,而是以是否有利于本国的或者小团体的 生存和发展为目标。 四、结语 和谐世界理念以中国古代“和合”思想为理论本源。 它强调和平、和谐、协调、合作、包容和开放。这种国际 关系理念有别于西方价值观。在今天西方工具理性主义充 斥下的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 本思路。但同样看到,和谐世界理念从概念上具有理想主 义的倾向,“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等词语都描述的是 国际社会的应然状态。和谐世界理念中缺乏一个客观基础, 也即是主宰世界的一个或几个大国或力量集团不得不倡导 和践行和谐世界的必然条件,而不是一个或几个力量中心 是否愿意或处于公心而维持和谐。正像马克思提出的,前 者是处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使人类达到的一种自由和自觉, 后者则完全处于行为主体的道德良知或者异想天开。和谐 世界理念作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新理念,除针对全球化 导致的全球性问题之外,更多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考虑, 其提出的真正意义在于:在1978年开始的历史性巨变背景 下,中国依然要保持为经济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打破别有用心的国家或个人极力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增强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在与世界 体系的进一步融人中,中国需要更明确地向世界阐述自己 的战略意图,以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和误判。同时,30年的 改革开放也证明,“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主要依靠和根本战 略应当是,也确实是和平发展,它的最大好处是相对成本 低,而且效应相对经久” 蹦)。 参考文献: [1]李爱华.建设“和谐世界”的认识论意义[J].山东社会 科学,2006,(11) [2]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秦亚青, 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3]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75 [5]时殷弘.成就与挑战: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理念与 对外政策形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