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立论的五部分框架

2020-07-05 来源:易榕旅网


立论的架构

定义,背景,标准,逻辑,理论,定义背景是皮肤,标准是脊柱,逻辑是骨架,理论是血肉

1、定义

首先,定义是要对比赛有帮助的,而不是照搬百度词条

比如“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这里我们说大学生是什么意思?一般人就会说,是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但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废话。

如果你这样界这定,就不一样了:“大学生是一群受过了良好教育,知识水平比较高但社会阅历较浅、心理素质还不成熟的社会群体”。基本上这个概念一出,我们就知道,接下来你会在你的论证中围绕你提出的“知识水平高但社会阅历不足”“心理素质不成熟”做文章,来论证你方观点了。

其次,定义的作用就是在于确定双方的论证义务,在合理的情况下去缩小己方的论证义务,扩大对方的论证义务。具体的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切割,一种是归谬。

定义概念时,将概念细分,尽量多的与类似概念进行比较,保留有利于己方的一面,剔除不利于己方的一面,包含有利于己方的一面,并且防止对方包含不利于己方的一面。

每一个辩题都有每一个辩题的环境,背景。了解清楚这些,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切割定义。但是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概念自己必须会解释。举例:

a、传承传统文化要融入流行还是原汁原味: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融入流行,还是传统文化在传承的时候向文化中融入流行;原汁原味是一成不变还是保留核心价值;融入流行后的传统文化还是不是传统文化。

b、锋芒毕露更易成功还是锋芒不露更易成功:锋芒毕露是只露好的还是优缺点都露(字典上是有点缺点全部暴露);锋芒不露是不是锋芒从来不露,还是该露的时候才露;一个豹子逮猎物潜伏了半天算锋芒毕露还是算锋芒不露;是不是只有守株待兔才算锋芒不露。

c、爱情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家庭不和,责任义务,性格不合这些造成的爱情的复杂是不是爱情本身自己的复杂;爱情是只包含着心里的那种感情还是包含着许多许多。

d、效果还是动机是评判行为的善恶的标准:讨论的善恶是针对人的行为还是针对这整个行为构成的事件;事有善恶之分么;结果是看长远的还是看现今的。

2、背景

对于背景,就是找到这个辩题产生的原因。每一个辩题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我们所需要寻找的背景。比如说火车无座票应不应该打折,这个辩题产生是每年春运的返乡潮,外出打工的人都坐火车回家,但是火车的座位却没有那么多,花同样的钱却享受了不同的待遇,有座和无座,广大民众就开始争议这个无座票到底应不应该去打折。

很多一辩稿前面有一段内容是在阐述一个现象,一个问题,这个就是我们这里谈的背景,比如2016年新国辩的华东政法大学的立论都是这个特点。

3、标准

(1)什么是标准?

标准就是搭建双方可以交锋的一个平台

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提出许多种不同的标准。

譬如说“人应不应该吃苹果”这个辩题,可以说吃苹果有益身体健康,可以说吃苹果有利于拉动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发展等等

同一个辩题可以存在很多条不同的判断标准,并行不悖。但一个有水平的立论,一方面既要让观众接受,另一方面又要有服务于己方的立论观点。

要理解辩题中的关键词,比如,在立论稿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今天判断人应不应该吃苹果的标准是,吃苹果是否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这里,就是把辩题中的“应该”的判断依据进行了具体说明。

(2)标准的类型

标准可分为判断型和比较型2种。

①判断型

判断型的标准,主要是描述足以使立场成立的某种特征。在论证时,通过论述辩题中的核心对象是否满足具备这种特征,进而推导出立场是否成立。

还是以“人应不应该吃苹果”为例子

比如我们说人应该吃苹果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核心对象“苹果”是否具备“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一特征),然后告诉大家,苹果中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将“有利于健康”的特征赋予苹果的定义之中)。于是乎,通过这一标准可以达成“苹果——有利于身体健康——应该吃”的逻辑链。

②比较型

个人认为立论中使用比较性标准是相对比较有难度的,难就难在比较平台如何建立。往往的做法是从观点出发,看观点是建立在怎样的平台之上比较的,我们再把比较平台描述出来。这种比较平台可以是社会效应,发展趋势,逻辑关系等等,但必须直观。

打个比方

“人更应该吃苹果/雪梨”,比较型的标准可以是这样:要看苹果雪梨哪个富含的营养成分更多种多样,人就更应该吃哪个,进而开始论证苹果的营养成分比雪梨多(苹果含ABCDE,雪梨只含ABC,缺了DE…blabla…),因此人更应该吃苹果。

(3)不同标准立论实例

从目前广工乃至大学城的比赛氛围来看,大家更倾向于使用判断型标准。我想原因主要是判断型标准的论证逻辑链比较简单。而逻辑链越短,被攻击面越小,论证难度越低。比较型标准使用起来,至少要从两个立场或两个核心对象出发,分别建立两条逻辑链到达我们的比较平台才可以得出结论,因此链条比较长。个人而言,一般在难以建立客观合理

的判断型标准的情况之下,才会考虑建立比较型标准。

以下按四种不同情况分别列举出立论的实例,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①判断型辩题,判断型标准

辩题: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反方立论:社会进步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层面的进步,而离婚率上升的主因是现代人婚恋观念的转变,因此判断这一辩题的标准应该是:离婚率上升能否体现正确的婚恋观。离婚率上升的原因,一是由于现代年青人对婚姻的态度越来越草率,结婚前缺乏慎重的考虑;二是由于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越来越淡薄,并由此带来单亲家庭儿童、老人的赡养等等问题。上述不正确的婚恋观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主因,因此,离婚率上升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辩题的核心对象是“离婚率上升”一个,判断词“是/不是”,标准要诠释的对象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属于判断型辩题。由于公众对该问题有普遍认识,反方无意尝试用新的角度来诠释这一辩题(标新立异可能得不偿失)。立论中运用最简单的判断型标准,形成“离婚率上升——主因是不正确的婚恋观——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逻辑链条:对离婚率上升原因的剖析建立起逻辑链的第一环,“不正确的婚恋观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一判断标准建立起逻辑链的第二环。

②比较型辩题,判断型标准

辩题: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正方立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自身人格的培养,心智的成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为此,大学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已经设计了专门的课业来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这一辩题的判断标准是:大学生创业是否会影响课业学习。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投身创业必然会影响大学生本身的课业学习,由此得证弊大于利。

利弊型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辩题,辩题描述事物的“利”与“弊”作为辩题的两个核心对象,需要作大小比较。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将利、弊放在一个直观的平台上进行比较,同学们接到这种辩题常常会将比较打成判断。作为一种立论技巧,评委是否认可这种做法因人而异。上述例子以“是否会影响课业学习”这一判断标准取代了利弊比较,建立起“创业需时间精力——影响课业学习(课业的合理性以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专业性作为支撑)——弊大于利”的逻辑链条。

③比较型辩题,比较型标准

当今社会学历比能力/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正方立论:辩题讨论的前提是在校大学生,企业招聘的时候或许会看重能力,但个人的发展路线多种多样,创业、学术研究等等都需要不同的素质。判断学历和能力何者更重要的标准是:何者更能体现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大学作为专业教育机构,会以严格的标准来培养、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说明学历不等于文凭,其代表的是受学校严格考核所认可的个人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等等。相比能力,学历是对一名大学生更全方位的评价(其内涵包含了能力),因此更重要。

辩题有“学历”“能力”两个核心对象,判断词是“更重要”,属于判断型辩题。正方

立论运用了包辩题的手法,将比较标准放置在逻辑层面,说白了就是“何者的内涵更多,何者更重要”,非常直观;定义时将能力包含在了学历的定义之中,学历=道德素养+专业知识+能力>能力,由此论证正方观点。“包辩题”手法的关键点在于“包”的合理性:为什么学历的定义能够包含能力?在以上立论中,这一点通过论证“大学作为专业教育机构,考核学生的是综合素质而非单单能力”来达成。

④判断型辩题,比较型标准

辩题:善意的谎言在社会上应该/不应该得到支持

反方立论:一个行为在社会上得到支持,必然会得到推广,并带来某种社会状态(趋势)。应否支持的判断标准是:何者能带来更好的社会状态。我们同意传播善意,但并非必须通过支持善意的谎言这种方式,有很多不具争议性的处事方式值得被支持。支持善意的谎言,会使得谎言充斥社会,引致的社会状态是“或许善良,但必然不诚信”。我们应该支持大家坦诚相待,正面面对问题,同时扶持与帮助有需要的人,达成一种“既善良又诚信”的社会状态。一言以蔽之:我有更好的做法,你的是不是就不应该支持?

应该指的是情理上的必然,辩题核心对象只有一个“善意的谎言”,因此这是个典型的单核判断型辩题。破题时发现,如果从“社会应支持什么行为”的角度入手,会非常难以建立一个直观的标准,因为当今社会观念非常多元化,不同的行为都有其存在意义及偏颇之处。不过从“善意的谎言”入手,发现这个核心对象有明显二元化的内容:善意应该支持,谎言不应该支持。如果能提出一个善意又诚信的解决方案,相比于善意但不诚信的社会,当然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一方显得比较有优势。

(4)标准背后的基点

如前文所述,标准是可以很主观的东西,一个辩题立场可以设定好多个不同的标准,单独拿出来当一个句子看,一般都可以成立,不会有错误。但在辩论赛是一个对抗性的场合,评委在立论方面的裁决往往起始于认可了哪一方的标准。因此如何判断立论中的标准的好坏,不是是否成立的绝对判断,而是相比对方标准而言哪个更有说服力的相对判断。

因此,当我们抛出一个辩题的判断标准时,同时应准备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以此作为标准?这个设定标准的依据,天亦称其为这个标准背后的基点。拥有一个基点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一个立论中标准的可信度。当标准受到攻击或质疑,论证标准来源于一个强大稳健的基点,可以强化己方论证,同时气势上让对手铩羽而归。如果只提标准而没有对标准正确性的论证,这个标准就是无本之木,很容易被推翻。

以上列举的四个立论中,均有论证其标准的正确性,也就是基点:

1、婚恋观的变化是离婚率上升的主因,我们应该研究这种婚恋观念的正确性;

2、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其专业性保证了课业学习是大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

3、个人的发展路线多种多样,需要考量不同的综合素质;

4、一个行为在社会上得到支持,必然会得到推广,并带来某种社会状态。

由于标准是整个立场的判断依据,驳辩时拆解对方立论标准的基点,可能往往比拆解其分论点更加有杀伤力。天亦结辩时,最喜欢展开阐述己方标准的基点,并以此推翻对方的标准,试图使观众的判断更倾向于己方。

(5)判断标准须符合的原则

①直观

一个好的立论讲究深入浅出,直观是很重要的事情。正反双方谁先让评委听懂了己方立论,谁就占据了优势,因为评委往往会不自觉地按已经听懂了的立论来理解另一方的立场

②中立

中立原则也是为了让评委和观众更加容易认同己方标准。如果论证标准有明显的倾向(如上述例子中“大学生创业是否会影响课业学习”这样的标准),会让评委和观众自然地产生抵触情绪:为什么一定要从这方立场来看问题呢?相反,如果提出一个相当中立的判断标准,对方在进行驳辩的时候会更容易显得不合理或不近人情,进攻受到的阻力会更大。

③有利于己方论证

标准终究是要服务于己方的论证。一场辩论赛中,在攻辩环节让评委和观众认可己方立论标准,自由辩通过展开分论点,一步步阐述己方立场,是比较常见的打法。

4、逻辑

逻辑在辩论赛上可以粗略的理解为分论点。

(1)论点的选择

一个辩题可以有无数个论点,但比赛篇幅有限,一般来说我们只能选择2-4个论点着重描述。则在论点的选择上,一般来说遵循两个原则:1、尽可能全面,2、尽可能安全。

尽可能全面的意思是,你的论证面要多一些,不要总是局限在一个点当中。

比如辩题“电子竞技应不应该进入校园”,正方立论三个论点是:1、电子竞技进入校园能给企业带来收益;2、电子竞技进入校园能给学校带来利益;3、电子竞技进入校园能给学生带来实惠。

看上去是有三个论点,但这三个论点实际上都是在讲一件事,就是“电子竞技进入校园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他所说的三个点,也无非是这一大点里的三个角色小点罢了。这样的论证不是不可以,只是太片面、太单薄,只要对方攻破了“电子竞技进入校园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这个大点,你的一切论证都会失效。

尽可能安全的意思是,你在选择论点的时候,尽量不要选那些争议性过大、观众接受度较低的观点(当然如果你的辩论水平够高,能够做到出奇制胜也未尝不可)。比如“大学生就业更应该选择小城床”,如果你给一个论点是,“小城市的人素质太低,大学生这样一个高素质群体和他们合不来”,那这样的论点就是十分危险的,至少观众和评委席中来自小城市的人,就会对你有不好的印象。

(2)论点的论证

我们给出论点之后,最重要的还在于后面的论证过程。一个论点相当于你的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你是怎么推理出来的,当中的逻辑环节一定要展示清楚。比如“网络红包促进了人们的交流”这个论点,你可以给出这样的论证环节:1、首先,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性加大,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少了,感情也变淡了。2、网络红包的特点有,高参与性高互动性,一个人玩不起来,得一群人玩。而且网络红包很有趣,大家都愿意玩。因此我们发现很多微信红包群建立起来了,这群人因为抢红包而聚在一起,

可最后的结果是大家聊起来了,联络更多了,感情也更深厚了。

而论证过程中,除了展示逻辑环节,我们还可以加入举例子、列数据、列举名人名言等等的方式进行佐证,但最核心的部分还是在于你的逻辑推理,其他的只是作为你锦上添花的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比如“今天我方查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因此我方得证我们的论点是正确的”又或者“某某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正符合我们的论点,因此我方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谬误,如果双方都按这个思路发展下去,这场辩论就会变成“举例子大赛”“名人名言大赛”。

论点是支持自己立场的理由,逻辑论点是支撑己方标准和持方成立的骨架,也是你整场辩论打下来的主线。很多比赛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场上的辩手都致力于反驳对方的定义、标准、逻辑,而完全抛离了己方的主线。

5、理论

理论可以说来就是整场辩论交锋用的内容,每一场辩论中的每一个论点,标准,定义,背景都不是凭空得来的,都需要有一堆理论依据的支撑,像定义理论依据就是辞海等工具书。我们常说的理论包括了辞海等工具书,具体事例,数据,或者是名人名言,书籍等。

目前我们获取理论的方式一般是在中国知网上查找论文,也可以去图书馆翻书查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