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2021-05-06 来源:易榕旅网
山西中医2015年5月第31卷第5期 SHANXI J OF TCM May 2015 Vo1.31 No.5 ・29・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张鹏举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解毒定痛汤合并梅花针叩刺拨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4例带状疱疹 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用解毒定痛汤合并梅花叩针刺拔罐治疗,对照组47例口服阿昔洛韦片,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 l0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 率87.23%;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53.1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 论:采用自制解毒定痛汤合并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 关键词:带状疱疹;解毒定痛汤;梅花针叩刺;拔罐 中图分类号:R752.1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15)05一O029—02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科应用解毒定痛汤 合并梅花针叩刺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47例,取得良好效 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2.2对照组:阿昔洛韦片5片,每日4次,连服8天。外 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患处,每日3次,10天1个疗程,2个疗 程后观察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J: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或留有色素 沉着或血痂,疼痛消失,随访期间无皮疹新发;显效:皮疹 消退7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无新疹复发;有效:皮疹消 退30%以上,疼痛减轻不明显;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1.1诊断及纳入标准 1.1.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 1.1.2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以上,症状和体征偏 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或增多,疼痛加重。 2治疗结果 重。(2)能自行或在他人帮助下完成治疗。(3)自愿接受 随访,能定期到门诊复诊。 1.1.3排除标准:(1)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 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3)对本治疗方案有抵触心理 者。 2.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1.1.4一般资料:94例患者均来自门诊,随机分成治疗组 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18~ 67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I天,最长23天,平均6天;发 注:1)与对照组比较 :13.02,P<O.05。 2.2副作用: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病部位:头面部8例,四肢部15例,胸背部l7例,腰腹部7 例。对照组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19~72岁, 平均4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7天,平均7天;发病部 位:头面部4例,四肢部17例,胸背部16例,腰腹部1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病程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又名“缠腰火丹”或“火带 疮”、“蛇丹”、“蜘蛛疮”,是人感染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 致。西医治疗带状疱疹首选抗疱疹病毒的药物阿昔洛韦 配以适当对症治疗,往往见效慢易留有后遗神经痛。笔者 采用自拟解毒定痛汤口服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 疱疹取得满意疗效。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因情志不遂, 1.2.1治疗组:采用自拟解毒定痛汤。方药组成:板蓝 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肌肤而发,或因过食辛 辣发物,脾经湿热内蕴;或感火热时毒,浸淫肌肤经络,湿 根、龙胆草各30 g,紫草、茯苓、当归、郁金、丹参各15 g,黄 芩12 g,金银花、苦参、柴胡、泽泻、川芎各10 g,延胡索6 g, 生甘草9 g。每日1剂,上药加水浸泡半小时,煮沸后文火 煎40 rain,分早中晚3次服。1O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 观察疗效。针刺方法:首先用75%医用酒精将患处消毒, 用梅花针对患病部位的水泡、丘疱疹逐一叩刺,然后在叩 刺过的皮损区拔火罐,留罐15 min,叩刺及拔罐仅施行1 次。 热熏蒸而发。治宜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定痛。解毒定 痛汤方中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效;金银 花性甘寒,气味芳香,具有宣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 理研究证明 J:板蓝根、金银花能抑制病原微生物亦能控 制局部感染,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其中板蓝根 能干扰病毒核酸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产生抗 体,同时其清热解毒的有机酸类化学成分能清除人体内毒 素,而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 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黄芩、龙胆草、苦参清热燥湿,泻火 作者简介:张鹏举(1971一),男,主治中医师,山西省忻卅l市代 县人民医院(代县034200)。 解毒(黄芩中的黄芩苷对因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明显抑 制作用;苦参所含成分苦参碱具有抗病毒(下转第3l页) 山西中医2015年5月第31卷第5期 SHANXI J OF TCM May 2015 Vo1.31 No.5 ・31・ 加点水分,点建里、气海,使清气上升,再放两带脉,再点章 3体会 门、梁门、石关,以舒胃气,再点巨阙,并用一手捺天突、璇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范畴。本病 玑、华盖三穴,使食道浊气下降。如口干者,用生津法,升 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因 其津液。再点上脘、中脘、建里、天枢等穴,再点气海一次, 素引起,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本病病位在肠,涉及 并压三把,在用引气归元法中与阴陵泉同放法。以上均行 肝、脾、肾三脏,脾胃虚弱和肝气疏泄障碍存在于肠易激综 泻法(即逆时针旋转),每一手法施术各1~3 min,每日1 合征发病的整个过程,而肝郁脾虚则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次,10次为1疗程。 发生的重要因素 。 。脏腑图按摩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传统 1.3.2针刺取穴及操作方法:(1)取穴:上脘、中脘、建里、 按摩术,此疗法根据经络穴位和脏腑部位,用点穴方法,调 下脘、气海、天枢(双)、足三里(双)、内关(双)。脾胃湿热 理脏腑气机,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证加合谷、下巨虚;肝郁脾虚证加期门、太冲、肝俞、阳陵 腹部病证在治疗时往往先开阑门穴,此穴位于脐上1.5寸, 泉;肠道燥热证加阴陵泉、复溜、太溪、曲池;脾肾阳虚证加 为大肠与小肠的交会处,是水谷运化经过的暂停之所,可 肾腧、命门、关元。(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适当的 通调全身之气机。打开阑门穴后,以左右边梁门、石关理 体位和毫针,所有穴位均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捻 气和胃,上至巨阙开上焦以宽胸利膈,按天突、璇玑、华盖 转频率120转/min,提插深度0.3—0.5寸,频率60 0 ̄/min, 可止食道之气上逆,在推拿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共奏健 每穴行针60 s。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脾益气、疏肝和胃、宁心安神之效,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治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编写的 疗提供一种可行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评定 参考文献: 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将各组患者的共同症状腹泻、腹 [1]孙菁,袁耀宗.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Ⅲ标准与我国共识意见 痛、便急、腹胀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症分别计为0.2、 解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6):12— 4、6分,次症则分别计为0…1 2 3分。 14. 积分改善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一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38—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 40. 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且 [3]张声生,李乾构,魏玮,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 062—1 065. [4]何家鸣,杨爱学.肠易激综合征心理因素的中医研究进展 且<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症状 [J].中医药信息,2012,29(4):160—162. 积分减少<30%。 [5] 魏玮,史海霞,刘永,等.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Ⅲ诊断标准与中 2治疗结果 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中国消化内镜,2008,12(2):11一 25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例(占16%),显效8例(占 l5. 32%),有效10例(占40%),无效3例(占12%),总有效 (收稿日期:2015—02—27) 率88%。 本文编辑:王福岗 (上接第29页) 调节免疫作用,其抗病毒机制为诱导干 血液循环,加快了新陈代谢。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具 扰素及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双向的免疫调节作用及 有副作用小、经济简便、快捷的优势。 直接抗病毒作用);茯苓、车前草、泽泻利水渗湿,清热解 参考文献: 毒,川芎、郁金、丹参、延胡索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紫草清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 润凉血及活血功效能解血分热毒;当归、甘草养血益气;白 京大学出版社,1994:14_4. 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柴胡性味苦平,取其舒达少阳经 [2]顾伯康.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气,合白芍共奏解痉缓急,以减轻患处酸麻肿痛(药理研究 1992:457. 证实:柴胡含柴胡皂苷具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等广泛的中 [3] 江苏中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1 073. 枢抑制作用及抗炎作用,近贤章次公先生博采众方,参以 己验指出柴胡功用有三:祛瘀、解热、泻下[43 )。全方诸药 [4]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M].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出 版社,2005:232. 相互作用,从西医角度分析,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干 (收稿日期:2015—02—09) 扰病毒免疫病理等途径达到抗病毒之目的。另外,在口服 本文编辑:李艳萍 解毒定痛汤用以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定痛之际,同时 辅以梅花针叩刺和拔火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病部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