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小曲》与戏曲类非遗的美学探源

2024-02-21 来源:易榕旅网
第33卷第4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 V01.33 No.4 Aug.2018 2018年8月 《河南小曲》与戏曲类非遗的美学探源 王静 (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二胡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承栽了中华民族对音乐艺术的崇高追求。许多优秀的二胡 曲目都取材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音乐,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开拓和创新。《河南小曲》在音乐创作和曲式 结构以及演奏技法上和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之间根本同源,都是在博大精深的 民族民间音乐里汲取营养,流淌着相同的血液,传递着同样的基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戏曲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让二胡音乐大放异彩,二胡音乐也让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关键词:河南小曲;戏曲类非遗;探源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735(2018)04—0151—06 中国音乐旷古烁今,伴随着华夏民族优秀 的文化流传至今。从阿炳到刘天华,一代一代 的民乐人对二胡音乐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巨大 的推进作用。二胡音乐以她独有的气蕴和艺术 之美,傲然屹立于民族音乐之林。二胡音乐的 发展离不开它深厚的根基——民族民间音乐, 正是得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和浸润,二胡 观豪放的性格。本文以二胡代表作品《河南小曲》 为例,追溯它的创作本源,捕捉它的创作灵感, 探索它的技术手法,以便更好的把握作品的风 格特色,也希望对民族音乐教学和二胡学习者 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一、乐曲简介 《河南小曲》创作于河南,是1962年刘明 源先生在河南梆子乐团演出期间所作。在河南期 间,刘明源先生收集了大量河南民间乐曲和河南 音乐才会枝繁叶茂,长盛不衰。《河南小曲》 作为北方音乐的代表作,是一首耳熟能详的二 胡曲,近年来经常活跃在名家名曲的音乐会上。 诙谐的音乐曲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原人民乐 风格的表现技巧,于是便根据曲牌《剪剪花》和 这首乐曲形式新颖,旋律流畅,作曲家运用俏皮 河南坠胡的演奏技法创作出这首极具河南特色的 《河南小曲》。该曲短小精悍却不失地方风情, 收稿日期:2018-03—28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沂蒙精神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创新模式构建”,项目编号:18CYMJ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静(1983一),女,山东德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二胡演奏。 王静:《河南小曲》与戏曲类非遗的美学探源 2018年第4期 充分表现出河南人民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和幽默 《豫北叙事曲》等二胡曲共同代表了河南的音乐 性格和地方风情。后来更是出现许多改编版本对 河南大调曲子(剪剪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南方言演唱的形式而得名。河南大调曲子(剪剪 花)的伴奏乐器以三弦、琵琶、古筝等三种弹拨 乐器为主。二胡与这两种戏曲联系不大,刘明源 先生却根据大调曲子和河南坠子的特点,将河南 轻巧的性格。其情感浓烈,韵味十足,与《豫南行》 河南坠子伴奏乐器主要是坠胡, “坠子”是以河 此曲进行二度创作,可见《河南小曲》影响力之深。 刘明源先生,祖籍河北博野县,是我国当代 著名弓弦乐器演奏家,胡琴改革家,作曲家和音 乐教育家,有着“弓弦圣手”称号,被誉为继华 彦钧和刘天华之后的又一位中国民乐宗师。他精 通多种拉弦乐器,在板胡方面的艺术造诣可以说 登峰造极。长期在各地演出和为戏曲伴奏的经历, 使得他对戏曲类唱腔和戏曲音乐的风格特征有着 独到的理解和表现。刘明源还改制了新型高音板 胡和中音板胡,使它们能够同时演奏传统曲目和 域外风格乐曲,他还学习了钢琴和蒙古民歌,为 以后创作多民族风格作品奠定了理论技术基础。 刘明源的音乐作品存量甚多,这些作品都显 示出浓烈的民族风情和特色鲜明的地域风格。有 根据各地民歌创作改编的板胡曲《月牙五更》, 民乐合奏《喜洋洋》和中胡独奏曲《牧民归来》; 亦有依据河南戏曲曲牌“剪花花”和河南坠子的 演奏特点而创作的《河南小曲》等,他的创作来 源于民间的戏曲和民歌,但又不囿于原型,而是 提取这些民间音乐的精华部分,使乐曲情感纯粹, 更容易和人们的心灵沟通。而《河南小曲》正是 汲取民间养分的典型乐曲代表。刘明源虽不是河 南人,但创作的《河南小曲》却把河南的风格韵 味表达的酣畅淋漓,其演奏版本更是被奉为经典。 因此,我们应从《河南小曲》如何从民间音乐中 汲取精髓和刘明源先生高超的演奏技法以及乐曲 与当地文化的渊源三个方面来分析《河南小曲》,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河南小曲》的文化内涵。 二、乐曲创作和戏曲类非遗的溯源 (一)创作素材渊源 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几千 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河南省也被称之为“戏曲之 乡”,有着众多的戏曲团体和戏迷受众,使得河 南的戏曲和曲艺传播富有极强的生命力。河南戏 曲和曲艺有着深厚的戏曲底蕴,其中河南坠子和 的风土人情与地方音乐性格通过二胡曲《河南小 曲》表现的酣畅淋漓。可以看出《河南小曲》的 成功来源于两种地方戏曲素材和伴奏乐器素材的 完美结合。 1.曲艺唱腔方面 河南的戏曲唱腔属于梆子腔体系,它以落在 待解决音的上句和落在主音上的下句构成乐段为 特征,《河南小曲》借鉴了这种“上呼下应”特 点,每段上句落在待解决的“5”音,下句落在“1” 音上。河南坠子以快要结束的地方速度渐快或“先 快后慢”为特征,《河南小曲》的旋律进行中, 也借鉴了此特点,以伴奏乐器的呼应作为渐快前 的铺垫,衔接出快速而激烈的再现旋律,在“5” 音上快速打音又戛然而止,连接从容的结束句结 束,这种结束方式使得曲子连接更顺畅,整曲效 果自然流畅。 戏曲里的行腔特点大多和地方语言特征有密 切关联。一般来讲,不同地方的语言形成不同腔 调,不同的腔调会形成不同的戏曲唱腔。行腔与 语言的这种关系在戏曲民歌里叫做“依字行腔”, 它是指戏曲民歌的唱法、咬字、行腔是参照语言 文字的发音、声调、归韵而形成的。河南方言属 于汉藏语系中的中原官话,河南坠子和河南大调 曲子(剪花花)使用的就是这种方言,它在声韵 母和归韵上与普通话所差无几,主要在声调上有 差别。其声调的差别可以概述为: “阳平上,普 通话的一声音在河南方言中念做二声音;阴平上, 普通话的二声音在河南方言中念做四声音;上声 上,普通话的三声音在河南方言中念做一声音; 去声上,普通话的四声音在河南方言中念成三声 音”。可以看出,河南方言的四声音调总体上表 现为下降趋势,与河南戏曲中旋律音高“高音始 低音止”的规律保持了一致性。《河南小曲》中 总第188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也与该特点一致,上下大滑音、大跳音在乐曲中 广泛使用,产生的夸张效果生动描绘出河南的风 土人情和河南人民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 2.伴奏乐器方面 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是戏曲中常见的乐器伴 奏形式,河南戏曲中常见的伴奏乐器也如此。三 它把“d0”当做宫音,把五正音当做稳定音级。 其中“re”和“do”作为它的上下五度音联系非 常紧密,而在旋律音级中主音主要是以四级音作 为音级支持的,如re—sol,mi—la等。旋律音级中 的变宫一级是以结束音出现的,并解决到“d0”上, 这种终止形式非常具有河南的地域风格。 弦与坠胡在河南坠子和河南大调曲子(剪剪花) 伴奏乐器中最具有代表性。三弦这种弹拨乐器在 北京流行比较广泛,刘明源先生却创造性地将三 弦的特点借鉴到二胡演奏上,《河南小曲》中的 第1l至16小节便借鉴了三弦上大滑弦同时快速 拨弦的演奏技法,从而表现出诙谐的音乐效果。 三弦技巧在《河南小曲》运用中贯穿全曲。诸如 此类技法,使得河南憨厚朴实的民风和幽默自豪 之情跃然而出。 坠胡的形制与构造很特殊,它没有千斤,琴 杆长而把位多,不容易掌控。滑音在坠胡的演奏 技巧里很特殊,它夸张复杂,音色和情绪变化多, 韵味也更突出。在《河南小曲》的二胡拉奏中大 量出现小滑音,描绘了幽默的人物性格和轻快的 音乐律动。 (二)创作手法特征 创作一首乐曲,既需要作曲家生活阅历的 积淀和对现实环境里音乐素材的掌握和感悟,也 需要作曲家掌握一定的作曲手法和音乐理论,从 而更好地使乐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结构和旋律线 条,同时还具有给人一定的听觉享受功能。在《河 南小曲》中,刘明源先生就借鉴了传统戏曲的音 乐素材同时使用西方作曲手法,从而使乐曲赋予 一定的地区文化特征。同样,《河南小曲》里的 调式调性也是表现乐曲色彩的一个重要手段。 1.音调、调式特征 河南大调曲子(剪花花)和河南坠子是《河 南小曲》的音乐素材来源,在《河南小曲》的音 调和调式上也有借鉴。剪剪花中的小剪剪花,强 调“do”音,甚至作为主干音和作为结束音出现。 小剪剪花为徵调式,它的四级和七级音非常特殊, 音级极不稳定又待解决,是有着特殊色彩的音级。 《河南小曲》正是借鉴了小剪剪花这样的特性, 2.曲式结构特点 《河南小曲》是一首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由首部加上中部(慢板)和再现部构成,全曲为 由快到慢再到快的进行速度结构,1到51小节是 乐曲的首部,首部由a乐段和a 乐段组成。1到 27小节为a乐段,该乐段短小精悍,速度较快, 通过借鉴坠胡的上下大小滑音技巧将乐曲的幽 默诙谐的地域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密集的 十六分音符和夸张的表现力的开头吸引住听者, 将河南人民的豪放性格表现出来;28到51小节 为a 乐段,此乐段素材来自a乐段,是a乐段的 变化再现段,使用了相同的引入句和大小滑音技 巧,但相比a段结构较复杂,乐句之间长短不同。 20到115小节是乐曲的中部,是乐曲的慢板部分。 旋律音的位置高,高把位居多,旋律歌唱性强, 柔刚兼济的处理技巧更突出了乐曲中的河南戏曲 中的特有韵味。115到151小节是乐曲的再现部, 再现部由c乐段和a”乐段组成。115到131小节 是c乐段,它作为再现部的开始并没有直接再现, 而是借鉴戏曲中特有的引入来由慢及快的引出再 现段。132到151小节为a”乐段,该乐段由c乐 段由慢及快的引入,它的音乐材料来自首部,在 首部的a乐句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相比较首部的 a段而言速度更快,并在整段的段落结构进行合 理性的缩减,使得结束部分与整个乐曲融为一体, 听起来酣畅淋漓,容易引入乐曲情境和听者结合 自身产生的共鸣。 三、演奏技法和戏曲类非遗的联系 二胡的演奏技法难度很大,演奏时的技法主 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左手上负责音高和作韵加花 的技法,另一种是右手上负责运弓和变换弓法加 花的技法。《河南小曲》作为代表河南韵味的传 统曲目,对左手和右手的技法要求很高,只有左 王静:《河南小曲》与戏曲类非遗的美学探源 2018年第4期 手和右手的技法相互配合准确恰当,才能将河南 腔作韵,借以烘托气氛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 的音乐风格表现出来,才能刻画出河南人民诙谐 力。悬腕滑揉通过手腕带动手指在琴弦上均匀滑 的音乐形象和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对此,在《河 南小曲》里左手和右手的技法运用十分高超。 (一)左手技法 I.揉弦技法 揉弦是二胡演奏中的常用技法,用途非常广 泛。对于二胡音色的圆润和抒情性的表达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旋律性的乐器,二胡除了 调式旋法的吟唱之外,揉弦的运用可以为旋律润 色,再加上精妙绝伦的加花等演奏手法,音乐才 能更加好听。揉弦是一种有规律的演奏技法,它 关系着演奏者的传情达意,是艺术家演奏功底的 直接体现,又是演奏风格和艺术修养的体现因素。 好的揉弦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对声音起到了美 化的作用,对旋律的流动性起到了推动作用,在 这个意义上说,揉弦是衡量二胡演奏技术水准的 重要指标,也是二胡演奏传情达意的关键所在。 二胡的揉弦形式多样,那么,揉弦分为哪几 种类型呢?在二胡演奏中,按照揉弦技法的方式, 主要分为滚揉、压揉、滚压揉、滑揉和抠揉。按 照揉弦速度划分,主要包含快揉、中揉、慢揉、 迟到揉以及不揉等类型。常用的是滚揉,具体来 说是手掌带动手指,手指关节做屈伸运动,一张 一弛,上下结合。二胡演奏借鉴了美声唱法的柔 美颤音,通过左手在二胡弦上下有规律的滑动产 生音波的波动的技法就是左手的揉弦技法。揉弦 产生的颤音使得二胡演奏处理上更细致入微,按 照手法不同主要分为滚揉,滑揉、压揉等几类, 按照揉弦频率不同主要分为快揉和慢揉两种。其 中滚揉在二胡演奏中应用比较广泛,它由小提琴 的揉弦技法借鉴而来,一般的揉弦都用滚揉,而 压揉的技法更适合处理悲愤激昂情绪的乐曲,滑 揉常用于戏曲风格的乐曲上。 《河南小曲》运用的揉弦方式比较特殊,属 于滑揉中的悬腕滑揉。这种悬腕滑揉实际上借鉴 了戏曲类非遗河南豫剧的伴奏乐器,也就是坠胡 的演奏技法。戏曲音乐中,这是表现河南戏曲风 格韵味特有的演奏技法,为河南戏曲中的唱腔托 动,从而产生颤音音波。它和传统的压揉和滚揉 技法区别在于:悬腕滑揉揉弦的声波幅度更大, 模仿出戏曲音乐中老生唱腔的颤音,极具表现力, 从而更有韵味。悬腕滑揉通常用在七声音阶的偏 音上,具有待解决的特性。刘明源演奏《河南小 曲》时,取乐汇的开头揉弦且密度音量大,结尾 通常不揉弦,形成前紧后松,有抑扬顿挫的乐句 感。他揉弦不夸张,通常在偏音上强调音头揉弦, 在主音上强调迟到揉弦,在度数低的音程上揉弦 力度小。正是刘明源先生深入剖析了乐曲,借鉴 了戏曲类非遗独具特色的揉弦技法,丰富了音乐 层次,使得乐曲在听感上变化多彩,无限丰富, 震撼人心。 2.滑音技法 二胡演奏中的滑音是表现二胡韵味的重要技 法,它从手法上一般划分为上下和同指滑音,回 滑音和不同指滑音,从滑动幅度大小上划分为大 滑音和小滑音。通过用手指对力度和速度的把控, 音和音之间变化丰富,能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 风格。在《河南小曲》中,滑音的运用同样借鉴 了戏曲类非遗的演奏技巧,既巧妙又充满规律性, 既有全曲连续出现的滑音,也有出现较少但风格 性突出的滑音。其中常在二度音程内的滑音,幅 度较小,这是借鉴了戏曲类非遗音乐中板胡的滑 音技巧,演奏上直接利索,不拖泥带水,能感受 到河南地域风格的粗狂和乐曲的通畅性。三度音 程中的滑音多用在三音与五音之间,在三音上为 下滑的前倚音,在五音上为上滑音,演奏时音头 和力度的处理较夸张,效果比较诙谐。四度以上 的滑音是借鉴坠胡的技法,演奏时同指换把,换 把和演奏速度快,效果流畅自然。风格性突出的 滑音是乐曲的画龙点睛之处。风格性的滑音借鉴 了戏曲类非遗音乐中坠胡的滑音技巧,有三音到 七音的大滑音和同一音位的反复滑音,其中三音 到七音的大滑音演奏上不固定滑动长短,追求刻 画豁达音乐形象。同一音位的反复滑音通常渐强 处理,节奏松紧结合,豁达中又含有细腻,丰富 总第188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了乐曲表现力。 (二)右手技法 处理却恰恰相反。我们在演奏二胡乐曲中,强拍 用拉弓处理,弱拍用推弓来演奏。这样,强拍用 拉弓奏出,在弓尖部分演奏颤弓,水到渠成,浑 然一体。 四、结论 二胡演奏的右手技法(运弓技巧)也十分重 要,俗话“三分按,七分拉”便是如此。它有长弓、 短弓、顿弓、抛弓、跳弓等二十几种技法,《河 南小曲》中的运弓技法主要体现为:垫弓、顿弓、 本文探讨了二胡代表作品《河南小曲》的音 颤弓。 1.垫弓 垫弓技法来自戏曲类非遗音乐梆子腔的伴 奏乐器拉奏技法,常在于拉弓上。这一右手技法 在戏曲音乐伴奏中非常常见,给人精神抖擞的感 觉。拉弓到弓尾时手腕急速抖动,产生短促的两 个音。垫弓技法要求手腕灵活,奏音清晰且音头 饱满,节奏像附点,起加花作用。在《河南小曲》 的81—88小节中,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运用了同音 的垫弓,使得乐曲的戏曲韵味更加浓烈。 2.顿弓 顿弓技法在戏曲类非遗音乐中比较常见,要 求奏出短促、清楚、间断的音。在顿弓时,弓毛 紧贴琴弦,通过手腕小臂和手指的发力,将力量 传递在触弦点上,通过三个力量的集中,使得顿 音富有弹性,顿音奏出后弓毛需要紧贴琴弦,从 而使后续每个顿音演奏的清晰自然跳动。《河南 小曲》在其慢板段落中,通过运用不断加强的顿 音使得旋律线自然形象有语言感。 3.颤弓 颤弓技法也叫抖弓,在戏曲类非遗音乐的伴 奏中比较常见,多用于拖腔,以烘托乐曲气氛。 拉奏时弓子一般放在弓子的左段,通过大臂和肩 部的结合力量快速有规律的奏出若干短时值音 符。在《河南小曲》的B部慢板部分中,两次使 用了颤弓技法,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河南人民历经 历史的磨难而坚强面对的场景。 弓弦乐器演奏乐曲时,弓序的编排是音乐形 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提琴和胡琴类乐器都是通 过弓毛与琴弦的摩擦发出声音的,一般来讲,拉 奏强拍时弓段较长,力度要饱满。弱拍和弱的音 色一般安排为推弓。拉奏乐曲和戏曲却相反,戏 曲的弓法中拉弓奏弱拍,推弓奏强拍,而乐曲的 乐创作本源以及演奏手法,并对此进行了音乐美 学方面的分析。深入挖掘了《河南小曲》的创作 理念,揭示了二胡曲《河南小曲》和我国戏曲音 乐内在联系和自然传承的关系。对《河南小曲》 的演奏手法特别是左手、右手的演奏技法进行了 分解与剖析,探索了该乐曲的演奏技法在对戏曲 音乐演奏手法借鉴的基础上,根据乐曲的要求所 作的创新。 中国音乐要演奏出自己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 之事,而是一个长时间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 音乐素材加以了解、掌握并且融会贯通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要对各种音乐风格进行学习和比较, 深入研究,逐本溯源,才能更好更深入的掌握独 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演奏方 式。在世界音乐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 让我们的国乐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这 是每一位音乐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这也是弘扬我们传统文化的文化自 信,几千年的民族音乐是我们音乐的母语,也是 当今中国音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河南小 曲》在音乐创作和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法上和戏 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 之间根本同源,都是在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 里汲取营养,流淌着相同的血液,传递着同样的 基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戏曲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让二胡音乐大放异彩,二胡音乐也让戏曲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长福.流浪者之歌[A].中国民族器乐博览【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417—419. [2]严洁敏.流浪者之歌【A】.二胡与世界名曲[M].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25—29. ·156- 王静:《河南小曲》与戏曲类非遗的美学探源 2018年第4期 【3】于红梅.流浪者之歌【A1.二胡音乐会曲集【M].北京:华 乐出版社,2005:189—198. [41赵寒阳.演奏家成功秘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The Aesthetic Exploration of‘'Henan xiaoqu’’and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ofDrama Wang Jing (School of Music,Qilu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200,China) Abstract:Erhu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carrying the Chinese people’S lofry pursuit of music art.Many outstanding erhu pieces are based on national folk music that has a long history.It is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on this basis.The music creation and composition,as well as playing techniques of“renan xiaoqu”have a lot of connections wih t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opera.They have the same origin and nourish from music.wich the same blood and the same genes.It is in this sense that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he opera makes tthe erhu music shine,and the erhu music also makes the non—material culuralt heritage ofthe opera lfourish. Keywords:Henan xiaoqu;Drama and intangible heriatge;Exploration (责任编辑:张琦) 々夺夺夺夺夺争夺夺令夺夺夺夺令夺夺夺 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々夺夺夸夺 夺 夺夺夺 夺夺夺 夺夺夺 夺 (上接第145页) [4]王万森,吴义勤,房福贤.中国当代文学新编[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21. [5]安妮宝贝.二三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o8:25—26. 【7]李洪华.论五四时期的“大学叙事”小说【JJ.西南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8]何同彬.重建“青年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2. [6]梁启超.梁启超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 1 80. 【9]王璞.青春的旅程与时代的变奏——读宋明炜《少年 中国》【J】.读书,2017(10):77. Study on the Value of‘‘Alternative’’Female Novel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Song Lai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Liaocheng University,Liaoeheng 252059,China) Abstract: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Chinese“alternative”female novels contain rich and complex connotations of youth. gender and age.Among them.the‘‘alternative’’women’S“rebellious’’image is the spotlight and controversy of the literary world at that time.This literary phenomenon seems to have a revaluation value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he new centtury.Through its textual presentation,the summarization ofresource characteristics,and their comparison with the youth literature in the period Of “May 4th” and later,their unique value and signiifcance for the literar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youth subculture and the history of youth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Can be found. Key words:At he turtn ofthe century;Alternative women;Youth subculture;Youth literature history. (责任编辑:许海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