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2020-07-18 来源:易榕旅网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血气分析是临床上抢救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肺复苏、心脏手术等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的检测项目,其结果能迅速、准确对机体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有准确的描述,如采集不当,也会给临床上带来错误判断,危及生命。现将我们多年来采集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穿刺部位的选择

1.1 部位选择 通常采血的部位是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可根据波动强弱选择其一。 1.2 穿刺角度 桡动脉、肱动脉一般选择30-45度进针,因血管较细也较表浅,90度进针不易固定针头,易刺穿血管而引起皮下出血或血肿。股动脉直径相对较粗、较深且周围组织可起到固定针头的作用,所以股动脉90度进针为宜。 2.抗凝剂与采集方法

2.1 抗凝剂 血量与肝素的比例为20:1。用2-5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少量的肝素溶液,将注射器竖放,注射器针栓拉到适当位置,使肝素溶液湿润注射器管壁,然后将多余的肝素溶液推掉,残留在针头及注射器死腔的约有0.1毫升肝素溶液便能起到抗凝的作用。 2.2 采集方法 先准备一创可贴和橡皮塞放在穿刺处备用。按常规消毒患者的穿刺部位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然后用左手中食指触到动脉搏最明显处,两指分开,目的是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注射器,再根据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进针的角度及深度,见回血后右手不动,左手轻轻抬起,待血随动脉波动涌入针管2毫升处,拔出针头,左手用创可贴压迫穿刺部位,勿揉局部,右手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适度转动注射器混匀标本,压迫3-5分钟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如清醒合作的患者也可让患者自己压迫或他人压迫(如小儿);如遇末梢循环不良者,穿刺成功率较低,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用一块无菌纱布垫浸在50度左右的湿开水中,然后捞出挤去水份,敷在需要穿刺的部位,如此3-5次,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使动脉血管充盈,跳动明显。如遇水肿患者应首先挤压水肿的皮肤至触及到跳动的动脉再行穿刺。如小儿采血,行右侧仰卧位,脱去右腿内外裤助手将大腿外旋与身体长轴约成45度,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度,臀部与大腿之间(腹股沟下)放一取血用的海绵垫,使腹股沟表面平展,作肚脐垂直于腹股沟的一条垂直线,波动明显处,即为穿刺点。 3.体会

3.1 通过长期实践在行动脉血气穿刺时多以挠动脉为主,我们认为此处的动脉固定、易暴露,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大致同一般静脉穿刺相仿,患者更易接受,成功率高,且不易造成误入静脉或误刺深层神经(循环功能灌注不良的病人除外)。

3.2 在临床上由于病人常出现紧张情绪,造成血管收缩,采血前向病人解释操作过程,放松情绪十分必要。活动后喘息明显的病人应先休息15-30分钟,避免因紧张、恐慌和活动引起血气分析结果的误差。

3.3 采血前,应先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采血后如发现有气泡进入注射器,应迅速将空气排出,再插上橡皮塞,轻轻混匀,使其充分抗凝,立即送检。以免由于细胞仍在旺盛的代谢,消耗氧产生CO2,使结果出现误差,影响结果。如因故不能及时送检时,应放在零度冰水内保存,且不能超过2小时。

3.4 挠动脉、肱动脉采血时,要检查衣袖是否放松,防止因袖口过紧致动脉波动不明显,误采静脉血或引起局部淤血。

3.5 血液与肝素的用量应为20:1,必须使用稀释后的肝素湿润注射器,而且抽血前务必将注射器内的肝素液排空,否则过量的抗凝剂会稀释标本造成PH、 PCO2、hCO-3的下降,引起酸碱失衡判断的误差。

3.6 采血时力求一针见血。拔出针头用创可贴压迫穿刺部位。如遇穿刺不顺利或病人有DIC,血液病等应延长针眼压迫时间,直至无出血方可离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