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能力》试卷与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过程如图2,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稻种子在胚乳中积累有机物
B.种子成熟早期的代谢比较旺盛 C.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D.种子成熟后期的干物质合成速率比较快
答案::D 解析::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A正确。由图可知,开花后20天前,呼吸速率增强,代谢比较旺盛,B正确。呼吸速率下降,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C正确。由图可知,在开花后35天后,干物质合成量趋于平缓,种子成熟后期干物质合成速率逐渐降低。故选D。
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第 1 页 / 共 18 页
DNA的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故C错。 3.在玻璃片标本上写上9>6,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是( )。 A.6<9 B.6>9 C.9<6 D.9>6
答案::C 解析::
显微镜呈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故标本上的9>6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应为9<6。故本题选c。
4.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长粗是因为茎有( )。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木本植物相关知识。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本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所以木本植物的茎能长粗是由于其中有形成层;而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则是因为没有形成层。 5.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 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
第 2 页 / 共 18 页
答案::B 解析::
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在拟核,不在细胞核;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信息,A项错误。同一细胞因为在不同时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产物可能不同,如红细胞,B项正确。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有C-G、T-A,但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有C-G、U-A;转录时的模板为DNA,翻译时的模板为mRNA,C项错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D项错误。 6.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 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 B.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 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相关知识。发酵液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都会变为酸性,故D项正确。
A项:制作果酒用的是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利用的醋酸茵是异养需氧型,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异养厌氧型,酵母菌是真菌,A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不能对原料进行灭菌,否则菌种也会死亡,如野生型酵母菌是存在于葡萄皮上的,B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醋酸菌一定需要氧气,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7.《齐鲁晚报))2009年7月15日报道,某省十几个城市的玉米患“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关于“粗缩病”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粗缩病”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B.其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寄主细胞 C.组成其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 D.“粗缩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答案::C 解析::
第 3 页 / 共 18 页
“粗缩病”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活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也来自寄主细胞,“粗缩病”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A、B、D正确。所有生物核酸的基本元素都是C、H、O、N、P,C项缺少P元素,故错误。 8.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 )。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L的蔗糖溶液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 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Ⅲ染液
答案::B 解析::
0.5g/mL的蔗糖溶液能够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但是其浓度较大,使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应选择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A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由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故B正确。无水乙醇可用来提取植物组织叶绿素,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在层析液中进行,层析液主要是石油醚、丙酮和苯的混合物,C错误。苏丹Ⅲ染液使脂肪着色,而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剂应用紫色龙胆紫,D错误。
9.某中学生物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班级近几次的生物小测验结果都不理想,他认为是这几个单元的生物知识过于抽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导致的,同时也认为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为了查明原因以提高学生成绩,这位教师宜采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是( )。 A.文献研究法 B.教育观察法 C.教育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C 解析::
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历史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查教育教学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 4 页 / 共 18 页
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地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践者根据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现场研究。题干中的教师想要查明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宜采用教育调查法。 10.下列叙述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要求的是( )。 ①积极主动地完成垃圾分类的任务
②设计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的实验探究方案 ③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④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垃圾污染环境的忧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其积极的态度体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完成垃圾分类的任务”体现的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和“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垃圾污染环境的忧虑”体现的是“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设计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相关性的实验探究方案”体现的是能力目标中的“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故本题选C。
11.不同表现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过哪种途径?( ) A.人工授精 B.细胞培养 C.胚胎分割移植 D.显微注射技术
答案::C 解析::
第 5 页 / 共 18 页
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可能的原因是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技术。胚胎分割的特点是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12.下列关于生物学教科书及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一种教学资源 ②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
③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可以同时在课堂上使用 ④教科书上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⑤教师要教师要忠于教科书,在教学中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增加和删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生物学教科书是一种学校资源;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①正确.排除C、D选项。教科书上的内容不是都要在课堂上完成,生物教科书上有很多探究问题、模型制作、资料搜集等模块,需要学生课下完成,④错误,故选A。
13.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扦插和嫁接的原理相同 B.愈伤组织是由薄壁细胞组成的 C.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都需要光照 D.必须以未分化的植物细胞为初始材料
答案::B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是植物组织细胞的全能性,使用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如叶、芽、根、花粉等)为材料,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再分化.进而生根发芽长成完整植物的过程。扦插利用的是植物的营养生殖,嫁接利用的是
第 6 页 / 共 18 页
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A项错误。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无规则、高度液泡化、无固定形态的薄壁细胞组成的,B项正确。脱分化过程是否需要光照立根据实验材料而定,例如,菊花茎的组织培养需要光照,而月季花药的离体培养初期不需要光照.而在后期需要光照,C项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利用已经分化的细胞为初始材料,D项错误。 1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仁与DNA中的基因表达有关
B.纤维类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C.线粒体与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产生有关 D.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
答案::B 解析::
真核细胞的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rRNA和核糖体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起作用,故核仁与DNA中的基因表达有关,A项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网络构成的,B项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这两个阶段依次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C项正确。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死亡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红细胞的膜系统简单 B.无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C.胚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变化具有周期性
D.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 A项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和各种复杂细胞器均已退化,只有细胞膜。故正确。
C项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核膜消失,末期新的核膜重新出现。故正确。 D项根据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学说可知,生物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故正确。
第 7 页 / 共 18 页
16.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答案::A 解析::
蓝藻为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但原核生物不全为生产者,如乳酸菌为分解者,根瘤菌为消费者。
17.在“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节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翠鸟交配视频,随后提问:翠鸟的受精过程与前面学习过的两栖类动物的受精过程有什么不同 该提问属于( )。 A.回忆提问 B.分析提问 C.应用提问 D.评价提问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提问类型。应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生物学的概念分析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常用这类提问。根据定义,题干中,教师在一定的情境中,根据新学的翠鸟的知识和回忆两栖动物的类型来学习鸟类的生殖类型,属于应用提问。故答案选C。
18.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 )。 A.遗传物质 B.Trna C.mRNA D.rRNA
答案::C 解析::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主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
第 8 页 / 共 18 页
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所以mRNA携带着遗传信息,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故选C。
19.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 )。 A.遗传物质 B.tRNA C.mRNA D.rRNA
答案::C 解析::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主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所以mRNA携带着遗传信息,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20.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 )。
①脱氧核糖②核膜③ATP④脂肪⑤转运RNA 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脱氧核糖是糖类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含P元素。核膜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由C、H、O、N、P组成。ATP是三磷酸腺苷,含有3个磷酸基团,由C、H、O、N、P组成。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转运RNA由核糖、磷酸、含氮碱基组成,组成元素为C、H、O、N、P。根据各物质的组成元素可判断,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核膜、ATP和转运RNA。
21.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要点
第 9 页 / 共 18 页
的探究性学习属于( )。 A.发现式探究 B.推理性探究 C.实验式探究 D.启发式探究
答案::A 解析::
发现式探究,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的要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老师将预先准备的教具交给学生,根据教具的质、量,让学生单独或分组集体操作这些教具;第二阶段让各组学生开发他们的操作方式和他们的发现,并鼓励全班学生讨论他们刚才所获得的学习经验。
22.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 )。 A.静息电位升高 B.静息电位降低 C.动作电位升高 D.不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D 解析::
河豚毒素可完全暂时性中断钠离子流透入细胞膜,然而稳定状态的钾离子外流则完全不受影响。受刺激后,Na+不能内流,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没有发生变化。
2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均有核糖体,都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和酶系统 B.真核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线粒体,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第 10 页 / 共 18 页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相关知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如叶绿体),有核糖体,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和酶系统,A项正确。 B项:真核细胞有三种分裂方式,即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B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原核细胞无线粒体,而且有的原核生物(如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24.图5所示选择题所考查的认知层次属于( )。
A.识记 B.理解 C.应用 D.评价
答案::B 解析::
依据认知能力发展的程序和学习的复杂程度来分,认知领域的目标依顺序可以分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识记指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理解是以一种语言或一种交流形式被译述或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或另一种交流形式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为依据,对材料进行初步的重新整理与排列,指出材料包含的意义和趋势。应用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只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运用,而非综合的、创造性的运用。评价是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是指为了特定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及符合准则的程度做出定量的和定性的判断。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形态,图中所示题目是以另一个语言形式对细胞壁的功能进行描述.属于理解水平。
25.图是棉田中棉蚜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 11 页 / 共 18 页
A.该棉田中瓢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800 头/百株 B.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 C.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D.由于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人工防治
答案::A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图 中所示数据不是连续的,不能确定瓢虫的环境容纳量,A 项错误。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 动物、虫卵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 项正确。棉蚜与瓢虫是捕食关系,据曲线可知,棉蚜与瓢虫种群数量相互影响, 瓢虫的存在可以抑制棉蚜数量的增长,属于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C 项正确。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等瓢虫 数量增长时,棉蚜数量已经较多,故应在棉蚜发生初期及时进行人工防治以减小棉蚜对棉花的危害,D 项正确。
26.某研究者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等于1时,35°C条件下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光照强度大于7时,25°C和15°C条件下植物总光合速率相同 C.光照强度大于7时,5°C条件下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最高
D.光照强度等于8时,15°C条件下植物释放氧气的速率比其他实验组的更大
第 12 页 / 共 18 页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曲线分析。通过坐标图像可以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CO2的吸收速率即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等于光照强度为0时对应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光照强度等于1时,3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0,即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项正确。
B项光照强度大于7时,25℃和15℃条件下植物净光合速率相同。错误。
C项光照强度大于7时,5℃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与其他温度相比不是最大,因此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不是最高的。错误。
D项光照强度等于8时,15℃条件下植物释放氧气的速率比5℃、35℃实验组的更大,与25℃实验组的相等。错误。
27.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解析::
第 13 页 / 共 18 页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因为丙专食浮游动物,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将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最终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加。丙和乙竞争生存空间和氧气等资源。
28.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
种群在这些年中( )。 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C.发生了隔离 D.发生了自然选择
答案::B 解析::
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因此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1/2,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在变化而基因频率没有变化,说明环境没有变化,生物没有发生进化,故B正确。
2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小泡释放的信息物质是( )。 A.O2 B.CO2 C.Na+ D.神经递质
答案::D 解析::
二、问答题
30.高等动物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图7所示,X、Y、Z为激素,回答:
第 14 页 / 共 18 页
(1)若用微电极刺激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 __________ ,若用微电极直接刺激垂体,垂体的分泌活动 __________ 。(6分)
(2)若将实验动物的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管结扎,上述三种激素中分泌量变化的是 __________ ,此变化可能导致 __________ 。(6分)
(3)既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又能够合成和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3分)
解析:: (1)加强;加强
(2)X、Y、Z均减少;该动物兴奋性减弱,出现精神萎靡、食欲降低、代谢减慢等情况 (3)下丘脑 解析:
(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下丘脑释放的促激素可以控制垂体的分泌活动,所以,若用微电极刺激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会加强。若用微电极直接刺激垂体,垂体的分泌活动也会加强。
(2)X是促’肾上腺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2是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X和Y.Y再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将实验动物的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管结扎,整个控制过程就被中断,X、Y、Z的分泌均会减少。。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若X、Y、Z的分泌减少会直接导致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该动物兴奋性减弱,出现精神萎靡、食欲降低、代谢减慢等情况。
(3)下丘脑是既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又能合成和分泌激素的器官。 31.材料:
以下是某高中生物教师的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过程一:
第 15 页 / 共 18 页
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 ”
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影像资料。(内容简介:为了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试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1年以后,科学家们不得不提前搬出实验室……) 过程二:
提问:看完影像资料,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的生物学知识 哪些问题有探讨的价值 把你认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如①“生物圈2号”模拟的是什么 生物圈1号呢 ②讨论“生物圈2号”与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 ……) 过程三: 学生分组讨论 过程四:
教师进一步设疑: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一系列原因是什么 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后果 我们应怎样去解决这点问题 美国宇航局人类2030年移居月球有可能实现吗 …… 过程五:
教师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问题:
(1)请分析该生物老师的教学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8分) (2)该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12分)
解析::
(1)该生物老师的教学运用了直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2)该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大致分为5个阶段:直观演示→设疑导入→探究学习→课堂小结→课堂反馈。
①直观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感性直观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②设疑导入一探究学习一课堂小结:通过设置疑问,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与讨论,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了“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思考能力。
第 16 页 / 共 18 页
三、简答题
3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3为图2虚线框放大图,图4为图2中⑥的放大图),据图回答问题。
问题:
(1)在图2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
(2)图3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
(3)图4中的结构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4)取手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_______的控制。
答案:: 解析:: (1)感受器 (2)b;局部电流 (3)胞体膜或树突膜 (4)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
解析:(1)分析图2,根据突触的结构⑥或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①属于感受器,②属于效应器。
(2)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比较图3中a、b、c部位可知,兴奋部位为b;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有电位差,因此能形成局部电流。
(3)图4中结构①的名称是突触小泡,其中含有神经递质;②的结构名称为突触前膜;③的结构名称为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4)由于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脊髓是低级中枢,低级中枢的活动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四、教学设计题
33.“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2节的内容,请为此教材内容设
第 17 页 / 共 18 页
计三维目标。
解析::
“DNA分子的结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③学会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尝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制作模型、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DNA结构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②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第 18 页 / 共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