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贵州苗族银饰造型的艺术价值

2023-04-29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贵州苗族银饰造型的艺术价值

作者:李洁

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2014年第09期

摘要:银饰在整个苗族的族群中犹如一条纽带连接着不同地域的苗族同胞,使它成为文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苗族银头饰在造型上,具有大方自然、粗犷有力、形象概括和生动独特的特色,手工打磨的的银饰工艺技术独特精湛颇具特色。贵州各族支系由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及图腾崇拜观念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头饰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银头饰在支系庞杂的苗族族群中佩戴方式截然不同,它起到了维系族群文化认同的作用,是族群间相互区别的符号标记。

关键词:苗族 银饰造型 地域特征

[项目基金:本论文为“2013年度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13BF06)”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银饰作为一种衣服饰品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银饰在整个苗族的族群中犹如一条纽带连接着不同地域的苗族同胞,使它成为文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苗族妇女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各式的银饰伴其左右。女孩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开始为她准备各式各样的银质饰品,女孩满月,外婆等长辈会送去银锁、银帽、银手镯等;到了正值花季的适婚年龄,父母已经为她准备好了成人礼仪或出嫁的苗族盛装中所有的银饰。

苗族是崇尚银的民族,银饰既是女性或家族财富的象征,也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苗族每一个部位的银饰,都有着不同的品种和款式,其品种之繁多与款式之丰富,从头到脚,无处不饰。在黔东南地区,一件苗族盛装中银饰由多达数百个扣件组合完成,用银重达8公斤之多。头上要戴银冠和银角,胸前、背后、衣角、袖口都钉着许多有花纹的银衣片、银牌,挂许多小银铃和银链,胸前还挂银宝锁和银项圈及压领压肩等,包括:银项圈(银项链)、银角、银手镯、银牌、银花、银衣片、银戒指、银铃、银簪等,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苗族服饰就是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它凝聚了妇女的巧工与智慧、银匠的高超技艺。

银饰缀在服装上,银光闪闪,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苗族服饰上的银饰主要靠专业银匠制作,其图案内容与刺绣有许多相同之处。造型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古代饰物的“步摇”、“五兵佩”以及中国传统汉文化的龙、凤纹样;并融合了南方其它少数民族的“耳档” 等等。银饰由苗族银匠精心设计,手工制成,非常精美,并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苗族人眼里,银饰不仅是可以辟邪的神物,并且是幸福和财富的象征。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苗族银头饰的地域特点

贵州苗族银饰文化内涵丰富,由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及图腾崇拜观念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头饰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苗族银头饰包括银角、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等。在苗族服饰中,银饰成为苗族妇女节日盛装最为重要的装饰物。 (一)苗族银角头饰的不同类型

贵州苗族银角主要分为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三种类型。西江型银角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银饰高度约占佩戴者身高的二分之一。西江型银角造型简朴,线条明快,银饰纹样通常为高出底面约1厘米凸起的二龙戏珠形象的浅浮雕。妇女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毛。走路时羽毛随风摇曳,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飘逸的灵动之美。

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其银角制作精细,造型繁复。银角主纹多为二龙戏珠纹样,龙、珠纹样一般为对称单独造型的浅浮雕,装饰在银角片上。四根银片顶端为蝴蝶,蝶口衔瓜米等垂穗。两角顶端为钱纹,银片之间有六只展翅欲飞的凤鸟用银丝同主体焊连。佩戴者行走时,银角上龙凤颤动。但同为银扇形的舟溪苗族银角,两角间数根扇片,无装饰,薄而轻。

黔东南台江、剑河交界一带的苗族头饰是飘头排银角,银头饰造型为四根尾端如剑左右对称横在额顶的硕大银羽。飘头排正中的银片上装饰朵花纹样圆形浮雕的环饰芒纹。远远看去银角好似凌空飞翔的鸟,动感极强。从飘头排造型可窥见鸟崇拜[1]的影子。

苗族把宽大的牛角银饰戴在头上为美的习俗,源于苗族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意识的物化表现。即历史文献记载的“人身牛首”的神农与“人身牛蹄”的蚩尤的物化体现。某种程度上说,黔东南苗族妇女头上的水牛角银饰,可以说是对“人身牛首”最准确的解释。

纹饰细腻古朴,组合繁杂的牛角银饰,最初是源于苗族先民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或自然神、图腾神崇拜意识。其造型及纹饰往往又是区分苗族分支的外部特征,具有区别于其他分支族群的标识功能。但随着历史的向前推移,代表神性的图腾崇拜内涵逐渐减弱,体现人性的装饰与审美意象逐渐加强,最后形成了贵州苗族独特的水牛角银饰。集中体现了追求“以大为美”的审美原则。

(二)苗族银帽的类型与造型特点

银帽是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等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之美。根据地域和苗族支系不同,苗族银帽分为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三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安江型银帽造型为全封闭式的半球形。银帽分内外两层,内层用缠布铁丝编成适于顶戴的帽圈,外层分三段,上段为帽顶,通冠由成百上千的银花组成,银花、银凤、银虫采用银丝与帽体相连的颤枝处理。帽顶正中,银扇高耸。中段帽箍为二龙戏珠纹样的压花银片,两侧有孩童嬉戏形象。下段沿帽垂下一排吊穗,皆以银链相连,银铃叮当。冠后拖三组银羽,共十二根,羽长及腰。重安江型银帽佩戴者举手投足间,银花晃动,流苏轻摇,整个银帽顿时被注入生命活力。

雷山型银帽上大下小,无顶,通高约30厘米。其特点是注重突出帽围的平面装饰,帽围约10厘米高的银片上布满凸纹动物及花卉形象,帽顶为颤枝银花,并以银丝焊连,层次感极强。银帽下部为齐眉流苏,密匀整齐。革东型银帽,半封顶,是银围帕和银替的组合体,较为简单。

二、苗族银饰的艺术价值 (一)银饰的族群识别符号

符号学家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符号世界里,人类的行为由符号的使用所组成,或依赖于符号的作用。苗族银饰也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符号世界,对外是民族象征的符号,对内是各个苗族分支的区分的徽记,对个人来说则是年龄与性别的识别符号。作为民族识别的外部徽记,它起到了维系族群文化认同的作用,为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

苗族各支系之间不仅方言有差别,服饰也有明显的差异。如苗族妇女头上佩戴的银插针同属银发簪类。插针的类型很多,有叶形银插针、挖耳银插针、方柱形银插针、钱纹镶珠银插针、几何纹银插针、寿字银插针、六方珠丁银插针等等。苗族各支系插针的佩戴方式各有不同。龙里苗族银插针为三个银泡,每个银泡上吊三个银铃,插于髻后。施洞苗族龙首插针大小不等,大的用于节日,小的为日常生活中所佩戴。其插法为横向贯穿顶髻,留出一截簪杆斜出髻顶,格外惹眼夺目。从江苗族的插针簪独具特色,一式数支,团团围住发髻。凯里苗族的银蝶发簪三支为一套,五花银簪插在头顶,双花银簪分插左右。贵阳苗族银牛角簪造型如银筷,十支一套。每支根部皆垂有吊穗,佩戴时自左向右插入发髻,横成一排,远观犹如排炮。 从佩戴的耳环造型,也可识别苗族支系与居住地域的不同。黔东松桃苗族的茄子形耳环,从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到茄柄、茄蒂等细节的处理,都忠于原型,力求逼真。流行于贵州都匀的蒜蔓耳环,将蒜蔓杆设计为环,着力喧染作为坠饰的蔓尖部分。流行于黎平一带的坠鱼罩箩耳环便是当地捕捞方式在银饰上的反映。坠鱼罩箩耳环上段为箩,以银丝编就,沿箩口为鱼坠,鱼头朝箩,仿佛成群结队的鱼儿游迸罩箩,寓意丰收。按照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文化形态首先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苗族银匠师承自然、积极进取的创作精神。

苗族银饰可说是最能彰显本民族特色的构成要素和标志,是苗族内部识别婚否的重要标识。 苗族可以通过服饰的纹样、色彩、款式与造型来识别支系以及婚姻圈。男女青年也是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过服饰的不同来辨别年龄以及婚姻状况。如黄平一带的未婚姑娘头戴平顶银质褶花帽,婚后改戴花帽为包头帕。雷山、凯里、台江等地苗族已婚妇女,一般穿浅色右衽上衣,系银质围腰链;未婚女性多戴银梳或插银花等饰物。各地苗族的分布和银饰的穿戴差别,使得苗族银头饰成为族群识别的符号,具有了“族徽”的文化功能。 (二)银饰的图腾寓意

苗族银饰的纹样题材十分丰富,作为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图案造型明显地反映了图腾崇拜意识。其中包括苗族创世图案、迁徙图案、祭祀图案等,这些图案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纹样,它还记录了苗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

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造型的重要来源。由于地区不同,银饰图案的取材也各有不同。雷山、丹寨地区多取材于山雀、锦鸡、凤和蝴蝶图案。相传苗族祖先在迁徙过程中,美丽的锦鸡帮助她们找到了定居的地方,也是它们为祖先带来了稻谷的谷种。因此在黔东南地区,每年盛大的吹芦笙跳月就有欢跳锦鸡舞的活动。

苗族认为银饰是避邪的神物,可以驱邪逐崇,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小孩戴上银锁能锁住小孩的灵魂健康成长。人死后,用银饰品陪葬,能使死去的人顺利地回到祖先的发源地同祖先团聚。在贵州松桃或湘西的苗族,举行“接龙” 的祭祖仪式,参加“接龙”的年轻女子必须穿戴银饰盛装,去“引龙”的姑娘还须佩戴特制的“接龙帽”,穿特备的“龙衣”。 以银角冠为代表的牛图腾造型,新颖、独到的设计和做工考究的款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苗族银饰的审美意义

独特精湛的银饰工艺技术全靠银匠手工精心打磨,颇具特色。苗族银饰在造型上,具有大方自然、粗犷有力、形象概括和生动独特的特色。银饰本身的物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其产生之初就决定了其审美的功效。银饰造型与图案不仅具有传承历史、标示民族形象的作用,还能够反映现实,增添银饰的审美意蕴。黔东南苗族盛装均在节日、婚庆等重大的场合展现,银饰除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追求,从而使银饰的工艺技巧、外观造型和空间组合,金属色彩都统一于盛装服饰的整体美。

在色彩装饰上,盛装的衣物多为自织自染青色或黑色土布。通常缀有色彩鲜艳的刺绣和肃静的蜡染,其余部位装配上各式闪光的银饰,加上发声的银片、银铃打破了青色衣裙的单调感,呈现出服饰与银饰装饰上的统一美。同时银饰的色彩在整套服饰的色彩效果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贵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自然环境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逐步催生出这些区域之间文化的差异。而民族之间“大分散、小聚居,大杂居、小聚居”的生存状况,使其在地理上又处于相对隔离封闭的状态。相对封闭的外部环境和意识形态构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表达方式,并以其特有的传承模式和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著称于世。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饰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华大地上一支独特的艺术奇葩,是苗族人们生存环境与世态民情的真实写照。作为传统文化形态之一的苗族银饰在境内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体现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艺术想象力。贵州地理环境险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相对闭塞。形成了苗族文化的天然保护屏障,也使得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苗族能够保留原汁原味的苗族银饰文化的根基。不仅如此,贵州传统银饰艺术基本上还处于原生的、活态的、正在进行的过程之中,大量的艺术形式仍在当下的生活中继续发挥影响和作用,因而显得尤其珍贵。 注释:

[1] 相传苗族祖先初到该地,一次去山上射猎,发现一只锦雉,正当他瞄准欲射时,突然被锦雉的美丽所折服,竟不忍扣动弩机。下山后他召集族人,立下不伤害锦雉的规定,并决定不再流徙定居下来。从那以后,祖训代代相传,姑娘们更是把美丽的锦雉毛铸造成银羽样式作为装饰。 参考文献:

[1] 方李莉.梭戛日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2] 易存国.审美中国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 封孝伦.美学与艺术的集思[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4 [4] 刘成纪.自然美的哲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洁,铜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民间美术与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