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形势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究

2021-03-20 来源:易榕旅网
l ; 。 /公 霉 新形势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究 胡美娟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Ii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对社保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但是企业对劳动与社 会保障专业认识不深;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建设特色不明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 的挑战。应该明确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层次化、模块化,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建设人 才培养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 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城市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统筹层次 不断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面临着良好的社会基础和难得 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当前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制度性改革,使得各机 关企事业单位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大量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 业人才,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专业办学前景更加广阔。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 展机遇 1.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对社保专业人才需求 增加。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个时期都必然会遇到劳动关系的矛盾 问题。目前中国的劳动关系问题并非仅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工 资问题,而是涉及到企业、劳动者以及地区、国家之间复杂的问题, 劳动者的工资、养老保障、职业病防治等问题都有可能产生群体性 事件。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 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 议案件居高不下”。应该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 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能满足企事 业单位对处理劳动关系专业人才的需求 2.企业需要专业人员处理社会保险缴费财务负担过重与财税 政策合理规避的矛盾。当前“五险一金”缴纳比例过高,按照养老保 险缴纳比例22%;医疗保险8.7%;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8%;住 房公积金则为10%至40%之间,单位和个人各承担一半,最低缴纳 10%。我国各地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虽不完全一致,但绝大部 分省市的缴纳比例都在工资总额的40%以上。相关数据显示,在与 125个国家的社保费率对比分析后,只有1 1个国家的社保费率超过 40%,而且主要是发达的福利国家。所以,处理社会保险缴费财务 负担过重与财税政策合理规避的矛盾,企业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 的专业人员。 3.企业激励员工需要专业人才对员工薪酬福利进行精细化设 计和管理。需求与激励是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的基石,不同的人 才,需求不同,人才在不同的时期,需求也不同,所以,企业的薪酬 福利政策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就在于如何针对员工需求设 计灵活、精细的薪酬福利方案, 4.社会保险业务急需专业的社会保险经办人员。企业社会保 险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且政策性强。这项工作对业务经办人员 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诸多方面要求较高,因而企业急需能正确 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下达的指令、文件,并结合本行 业员工的实际情况,针对医疗保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分 析,具有一定的组织调研与综合分析能力,能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作出决断或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社会保险专业经办人员。社 会保险统筹趋势使得企事业单位需要既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又 熟悉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的人。。 二、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 业面对的挑战 1.企业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企业对劳 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认识可能较多地局限于社会保险的事务办理 上,而不能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将劳动与社会保障看作企业管理的 一个战略环节,看作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重要机 制。劳动与社会保障所涉及的社会保险部分是企业员工福利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设置构成、结构比例都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发展战 略产生着重大影响,专业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 的。企业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能在成本战略方面所起到的 作用,认识也是不够的。从员工成本角度,企业往往是希望通过支 付合理的成本而获得尽可能大的绩效,其中,人工成本的可控性是 相对较强的,如何将有限的预算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福利项目,并能 最大限度地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 优势。而企业往往选择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来从事此类工 作。事实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除了有自身专业能力,还 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企业管理的能力。所以,企业 在招录员工的过程中如果选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一方面, 获得了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能给企 业创造效益,因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一专多能型的人才, 能同时胜任多重工作。并且专业基础宽,可塑性强。劳动与社会保 障专业的这些优点是绝大多数企业所没有认识到的。 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建设特色不明确。在劳动与社会 保障专业建设过程中,强调优势、突出特色非常必要,在突出劳动 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基础上的突出方向特色。应该注意不能把突 出自身优势和特色置于专业定位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设初衷 之上,否则会导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偏离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我国创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以为中国 社会保障服务和管理的发展培养专门化人才为目标和初衷的,如 果把人才培养目标由社会保障服务和管理偏移到了人力资源管 理、保险学及保险营销管理或政府和社区一般行政事务管理、医疗 卫生管理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就是劳动与社会保障 ∥0 人才资源开发 19 公共管理I _ ? 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与实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 专业学科建设特色不明确的表现。社会保障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融 法;合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人口学甚至医学的交 福利等业务的训练;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叉性学科,在这种多学科交汇融合的情况下,如何提炼和归纳形成 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其专 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业学科建设特色,无疑关系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健康、可持续 2.构建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应具有 具备在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及其他政府 发展。由于没有成型的样本和模式可供借鉴,在学科和专业创设过 较熟练的组织管理能力:程中,人们只能参照国外相关或相近专业情况,同时联系高校自身 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 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 优势学科及相近专业和研究方向实际,结合自己对社会保障内涵 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 的理解以及市场需求的热点和趋势,来确定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及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公共管理、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管理、社会 配备师资等教学资源,从而形成了或把劳动经济或劳动关系管理 策研究、劳动与就业、类,或把保险类、社会工作类、法律类、医疗卫生类或计算机类的课 程作为基础或核心课程的做法。高校如何做到从自身优势学科和 特色出发来设置专业,突出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同时如何 兼顾社会保障的学科和专业定位,是困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 科建设的难题。 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劳动与社会保 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仍然是一个值得 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 的课程设置,基本重理论课、轻实践环节,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受到限制,如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多元化应用型人才作为培 养目标,就需要设计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现实地教学 之中,由于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困难与实训课程难以开始的矛盾,劳 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直处理弱势状态,重理论,轻 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制 约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许多学校在课程 设置上、师资选聘、培养及教学过程中,均把理论教学及科研能力 和高级管理能力培养放在了首位。难以培养起学生的社会实践能 力,而且影响学生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深切感悟和实际价值,导致 理论与实践、学与用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就业 能力因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培养。所以,摆脱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学相互矛盾的困境,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 专业化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社保专业人才 的需求,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在明确人才培 养目标的前提下,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人 才培养实践基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明确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培养 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部署。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明 显交叉性和极强应用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着力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具有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够在各级政府 部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社区服务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劳动仲裁机构、人力资 源管理部门等,从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及薪酬管 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和社会政策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 应具有较扎实的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基础知 识,熟悉我国有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律、 法规;掌握公共管理、组织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的理论和方 20人才资源开发 0 0 管理等能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应具有较熟练的专业实践 能力:分别具备在各类单位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相关工作的能 力;具备在社会保障、民政、医疗等公共部门从事社会保障方面的 公共管理能力;具备劳动与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分析与研究能力; 具备在各类单位进行劳动关系协调处理能力;具备多元化行政办 公能力,较强的写作和沟通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自我创业、自我 管理企业的能力;具备相应的财税、金融和企业管理能力,适应复 合性工作岗位的能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具有优 秀的综合素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 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胜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管理和应 用等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思想品德、法律与诚信意识、社会责任 感;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信息表达(说、写、画、多媒体及外语)能 力;人文素养、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价 值观意识与服务意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具 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品质;终生学习的能力。 3.课程体系层次化、模块化,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明确劳 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首先将课程体系 层次化,分为学科基础层次、专业知识和实践层次、语言和技术技 能层次的不同课程。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知识能力模 块。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应 该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学、 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社会学概论等专业知识;公共 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主要包括公共管理、人口经济学、行政学、 社会政策、公共经济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组织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 法,主要包括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原理、税收理论与 实务、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组织行为学等基础知识。劳动与社会 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劳动和 社会保障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包括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 专业基础知识;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 社会保障学、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薪酬管理、员工福利等专业基 础知识;社会保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务,包括保险学、社会保险、 金融学、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实务等。劳动与社会保 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较强语言和相关技术技能:外国语言 及专业国际比较,大学外语类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社 会保障国际比较等基础知识;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包 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调查研究方法、应用文写作、统计学、大 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技能实训、数据应用分 析等基础知识。按照专业“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强化 宽基础、注重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能力的理念,学习和掌握开展劳 动与社会保障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与方法”的原则。人才培养的课 程体系可以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公共选修模块、专业认识模块、 GOi、镊ll 。 一l◆ I。 |\ 鼍 公共管理基础模块、组织管理模块、劳动与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分析 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同时 模块、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理论与实践模块、社会保险从业能力模 校企合作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难到位。而劳动与社会保 块、专业能力综合实践和综合素质培养模块等模块。再将社会保障 障专业又由于在企业实践工作的短暂性、阶段性的专业特点,使得 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保 其难以形成较固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即使这样,校企合作建立实践 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作为核心课 基地仍然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不可或缺的开发培养学生实践的方 程。同时对实践环节进行层次划分:实践环节可以分为基础实践、 式。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并切实抓好法规文件的执行, 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由计划内必修实践环节 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企业应提高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共 和课外选修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主要必修环节可以开设实践课 同构建有效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校企合作社会机制,促进人才 程的有:军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实践、 的培养。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实践、社会保险课程实践、社会保险管理实务 课程实践、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课程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践、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习、劳动与社会保障 [1]王玉玫,李晨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优势学科交叉发展 学年论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等。 的问题研究[7].中国大学教学,2011(1):84—86. 4.构建校企合作的社会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校企合 [2】白维军.对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人才需求的分析Ⅲ.劳动保障 作是老生常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 世界。2010(5):32-34. 对性的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是一种注重培养质 [3】杨立雄.是社会保障,还是社会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 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 业课程设置中的社会保险偏向Ⅱ】.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 “双赢”模式。校企合作能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 学报,2003(1):54-58. 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理念。但是,实施上校企合作无法制保障。 [4白凤峥.4】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索U].山西财经大学学 尽管目前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 报,2008(1):34-37. 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主动,企 编辑范克哲 关于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思考 杜佳臻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宝鸡文理学院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 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阐述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现状,并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校;创新;创业;宝鸡文理学院 一、背景介绍 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对加强大学生创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50万的历史高点,陕西省 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推进大学生自 2015届毕业生人数突破33万,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放缓与新增就 主创业工作提出了诸多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 业人数的激增矛盾在一定时期仍将长期存在,毕业生总量供大于 就业工作,*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做 求的矛盾仍然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提出了“实施更加 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国务院下达《关 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大众创业、万 的政策要求,对宝鸡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而言,大力开展创新 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有利于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 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 构优化。面对就业压力加大形势,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 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 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 二、我校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和现状 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为促进民生改 近几年,陕西省省内高校初次在陕就业的毕业生大约在l5万 20 ㈡ 人才资源开发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