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锣鼓巷景点介绍

2020-05-14 来源:易榕旅网
南锣⿎巷景点介绍

南锣⿎巷景点介绍

  南锣⿎巷是北京最古⽼的街区之⼀,也位列规划中的25⽚旧城保护区之中。下⽂是为⼤家精选的南锣⿎巷景点介绍,⼀起来了解看看吧。  可园

  帽⼉胡同7号⾄15号(单号)院,原是⼀组⼤建筑群,是清末⼤学⼠⽂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光绪10年拜武英殿⼤学⼠。他积累了⼤量的财富,精⼼修筑了⾃⼰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和狮⼦林,名“可园”,约占地4亩,南北长不过100⽶,东西宽不过30⽶,虽然不很⼤,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已被列⼊国家级重点⽂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

  这座宅院也是⼏易其主,历经沧桑。北洋政府时,袁世凯死后,冯国璋代理⼤总统,由南京来北京就任时买下了这座宅院。⽇本占领北平时,冯家将这所房屋卖给伪军司令张兰峰。解放后,9⾄11号院曾做过朝鲜驻华⼤使馆,后来⼜改做招待所和单位宿舍。虽⼏经变化,但这⽚住宅始终保存尚好,总体格局没有⼤的改动。  后邸

  帽⼉胡同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的家。说郭博勒⽒可能知道的⼈不多,通俗点说,就是末代皇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宣统⼤婚时,已是民国11年,但还是履⾏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加修缮。婉容的⽗亲荣源,由于⼥⼉“册后”,后⽗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如将原来⼀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三间府门已经砌墙变为三间住⼈的倒座房。在七间南房的后檐墙,开了两个门,成为35号、37号。

  特别应该提到,中国的⽂物专家和清史专家,被称为⽂物界“国宝”的朱家溍先⽣,在帽⼉胡同13、15号,35、37号和炒⾖胡同71号院都住过,对这些府邸都有过详细的描述。幼年他住在13号、15号院时,还亲眼看到过“后邸”的修缮、改建。朱先⽣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对北京的史地、⽂物、民俗等,都有极为深⼊的研究。他于2003年9⽉29⽇逝世,确实是中国学术⽂化界的⼀⼤损失。  绮园

  秦⽼胡同35号,也是⼀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但⼗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花园,名绮园。园内有叠⽯假⼭、游廊池榭,还有⼀个船形敞轩,虽⼩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还有⼀幢仿江南园林建筑——舫形敞轩,造型独特,2003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物保护单位。  菊⼉胡同

  菊⼉胡同是南锣⿎巷最北头东边的⼀条胡同。1990年,建筑⼤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胡同危房改造⼯程,有机更新”了这条古巷中的⼩胡同。使其既保留了⽼北京四合院的神韵,⼜适合现代⼈居住。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奖”,1993年⼜被授予“世界⼈居奖”。

  在胡同中部,北边有⼀⽚2⾄3层的楼房,⿊⽡⽩墙,围合成⼀个个⼩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有⽼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的建筑,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脉的延续,⼜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起来,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个成功的探索。菊⼉胡同东⼝,3号、5号、7号和寿⽐胡同6号,是清代直⾪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原宅很⼤,分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楼房,中为花园,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后⼀部分曾作为阿富汗⼤使馆,后⼜被划为⼏部分,改为职⼯宿舍,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  僧格林沁王府

  进南锣⿎巷南⼝东⾯的第⼀条胡同,是炒⾖胡同。炒⾖胡同西⼝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物保护单位的牌⼦,上写“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原僧王府规模很⼤,前门在炒⾖胡同,后门在板⼚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个很⼤的建筑群。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炒⾖胡同71号⾄77号(单号),板⼚胡同30号⾄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胡同西⼝,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组很⼤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这⾥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古⾊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靳云鹏旧宅

  顺着南锣⿎巷再往北⾛,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不远路北就是中

  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积真不算⼤,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部分。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这⾥培养了中国⼀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巩俐、章⼦怡……都曾在这⾥学习⽣活。

  靳云鹏买下这⾥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座西式楼房。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纪60年代,院⾥仍有⼏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教师宿舍。⼜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迹可觅。  齐⽩⽯故居

  ⾬⼉胡同13号院曾住过中国⼀位画坛巨匠———国画⼤师齐⽩⽯。院门旁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院⼦很宽敞,保护得很完好,院中央还摆着⼤鱼缸。这⾥没有重新粉刷,透出⽼宅门的原汁原味。

  这⾥原是清内务府⼀个总管⼤⾂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了皇宫的料,建制⼜超越了等级,因⽽被参劾,宅⼦也被分成⼏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部分。解放后,⽂化部买下来,由齐⽩⽯⽼先⽣居住。但⽼先⽣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所以,齐⽩⽯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齐⽩⽯故居已经对外开放,门票5元,院内有齐⽩⽯雕塑,正房被还原成原来的样⼦,有齐⽩⽯⽼先⽣⽤过的画案和被⼦,其他的屋⼦有⽣平介绍和旧物展览,还能买到⼀些纪念品。  茅盾故居

  后圆恩寺胡同13号即茅盾故居。和这⼀地区的许多深宅⼤院相⽐,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仅是⼀座不⼤的两进四合院。7⽉恰是茅盾诞⾠110周年,故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故居前⾯的院⼦中矗⽴着茅盾先⽣的半⾝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平展览。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还按照先⽣⽣前的样⼦布置。茅盾解放后⼀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化部宿舍,与周扬、阳翰笙等为邻,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1981年病逝,在这个⼩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  蒋介⽯⾏辕

  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原是清代庆亲王次⼦载旉(fū)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有西洋楼房,还有很⼤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有来⾃圆明园的刻⽯,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也是⼏易其主,民国时曾卖给法国⼈,抗战胜利后,从1945年12⽉到1949年1⽉,这⾥成为蒋介⽯的⾏辕,蒋介⽯来北平即下榻于此。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使馆、中国⼈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是友好宾馆。下载全⽂

i n _ h e a d e r \" b d s f i d = \" 1 2 9 \" > d i v c l a s s = \" l o g o \" b d s f i d = \" 1 3 0 \" > / d i v > d i v c l a s s = \" s e a r c h _ a r t ic l e \" b d s f i d = \" 1 3 1 \" > e m b d s f i d = \" 1 3 2 \" > / e m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