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方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

2020-03-03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方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

作者:芦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2期

摘 要:西方语言学的哲学传统历来占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地位,现在这个状况因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受到了强烈的挑战。但是无论是以人类学为基础的语言学还是以哲学为基础的语言学都不是空中楼阁,都有其合理性,在梳理西方当代语言哲学的传统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对西方当代语言哲学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 关键词:语言哲学;语言观;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芦淳(1987-),男,安徽庐江人。扬州大学文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普通语言学理论研究。 一、西方语言学的哲学传统

由于语言和人类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都想探讨语言的奥秘。就当代来说,便有索绪尔语言学、伦敦学派、布拉格学派、语符学派、布龙菲尔德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层次语法、法位学、生成语义学、系统功能语法等。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流派的种种分歧,有其历史根源。因为在西方语言学史上早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以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为代表。一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对这两种观点可以用现代语言学术语作以下对比: 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语言学是人类学的一部分语言学是哲学的一部分 语法是文化的一部分 语法是逻辑学的一部分

语言是向人谈论事情的手段 语言是表示肯定与否定的手段 语言是一种活动方式 语言是一种判断方式 注意不规则现象注意规则现象 语言学是描写的语言学是规范的

关心语义和修辞功能的关系 关心语义与真值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言是选择系统语言是规则系统 对话语作语义解释 对句子对形式分析

把可接受性和用途作为理想化代表把合乎语法作为理想化标准

这两种观点在历史上时而偏离,时而接近。但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观点在大部分时间里居于主流地位。例如为中世纪形式句法学奠定基础的魔迪斯泰学派和法国保罗—罗瓦雅尔的理性主义学派都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渊源关系。因此西方语言学传统向来是重视语言哲学的。

具有人类学观点的自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开始居主导地位。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向外扩张,语言学家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了美,亚,非和太平洋岛屿的诸语言,博厄斯,萨丕尔,派克,兰姆等发展了以人类学为基础的语言理论,而乔姆斯基发展了以哲学为基础的语言理论。

韩礼德指出,两大流派都关心语言系统,都要解释语言的基本特性,不同点在于如何看待系统和行为的关系。乔姆斯基的逻辑句法学,为了达到高度形式化和理想化所花的代价太大,以至于自然语言成了自然句法学,被简约得面目全非。心理真实性一旦消失,转换生成理论便将黯然无光。

韩礼德指出,一种观点着眼于生物体之间的即社会学的,一种观点着眼于生物体内部,两者应当互相补充,这才有利于语言学的健康发展。 二、乔姆斯基革命—先验主义的语言哲学观

乔姆斯基语言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成三个紧密联系的逻辑假设,第一人类的语言能力有其极为偶然的生物遗传基础,是先天赋予的语言机制。第二因此人类语言不管其种族民族的区别有多大,都有一套相同的底层语言。第三,人类语言通过不同的参数将共同的底层语言转换成不同的表层语言,这套不同的规则是极为有限和简单的,只是参数的具体赋值不同。 三、 批判乔姆斯基的韩礼德—功能主义的语言哲学观

韩礼德认为语义与语法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韩礼德语言哲学思想有六个基本观点: 1、纯理功能的思想。2、系统的思想。3、层次的思想。 4、语境的思想。 5、功能的思想。6、近似的思想。

韩礼德在根本上认为语言不过是更大的语境中的一部分,最多只是一个拟态系统,不可能自给自足。语言的本质也是为社会交往服务的。与乔姆斯基相反,韩礼德不认为语法只有合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不合法两级的划分。而是在合法和不合法之间有许多过渡状态。韩礼德更多地分析了社会环境对语法的影响,对语言内部的研究稍显不足。 四、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哲学—经验主义的语言哲学观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哲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哲学有一致性。两者都反对乔姆斯基把语言从其他认识系统中独立出来研究。所不同的是和乔姆斯基一样,认知语言学也是从人的认知能力出发,认为语法本质上也是一种符号,由小的符号单位构成大的符号单位,单个的词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本质上都是一种符号,词和语法结构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语法结构是长期使用语言而形成的“格式”,相对独立地储存于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之中。语法不是自在之物,也是经验的产物。

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语言观和西方语言学的语用转向

马克思认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而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自我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语言是实践的、现实的,是活着的过程,不只是语言的躯壳,语言不是脱离开实践的空洞抽象。人的语言同人在一起活着。所以必须像应当把抽象的人和现实的人区别开来一样,也必须把抽象的语言和现实的语言加以区分。

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实践转向”与西方语言哲学的“语用转向”之间,既有一致之处,又有一定区别,而前者所包含的意义比后者更丰富、更深刻。“实践转向”是“语用转向”的发展趋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