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DBJ 15-XX-2020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2023-04-30 来源:易榕旅网


广东省标准

智慧排水建设技术规范

DBJ 15-XX-2020

条文说明

1

目 次

1 2 3

总 则 ............................................................................................................................................................................... 4 术语与代号 ......................................................................................................................................................................... 4 基本规定 ............................................................................................................................................................................. 7 3.1 3.2 4

智慧排水设施及要素管理分类 ........................................................................................................................................ 7 智慧排水管理业务分类 .................................................................................................................................................... 7

基本体系架构 ...................................................................................................................................................................... 8 4.1 4.2 4.3

智慧排水建设目标 ............................................................................................................................................................ 8 智慧排水建设内容 .......................................................................................................................................................... 11 智慧排水技术参考体系 .................................................................................................................................................. 12

5 排水动态感知 .................................................................................................................................................................... 14 5.1 5.2

一般规定 .......................................................................................................................................................................... 14 体系架构 .......................................................................................................................................................................... 15

6 7

排水数据资源 .................................................................................................................................................................... 16 网络与基础环境 ................................................................................................................................................................ 17 7.1

一般规定 .......................................................................................................................................................................... 17

8 支撑平台 ........................................................................................................................................................................... 19 8.1 8.2 8.3 8.4

一般规定 .......................................................................................................................................................................... 20 智慧排水数据平台 .......................................................................................................................................................... 21 智慧排水业务平台 .......................................................................................................................................................... 22 智慧排水模型服务 .......................................................................................................................................................... 23

9 业务应用 ........................................................................................................................................................................... 24 9.1 9.2 9.3 9.4 9.5 9.6 9.7

一般规定 .......................................................................................................................................................................... 24 现状评估支撑应用 .......................................................................................................................................................... 24 规划建设支撑应用 .......................................................................................................................................................... 25 运行维护支撑应用 .......................................................................................................................................................... 26 应急调度支撑应用 .......................................................................................................................................................... 27 行政管理支撑应用 .......................................................................................................................................................... 28 其它支撑应用 .................................................................................................................................................................. 30

2

10 安全体系 ........................................................................................................................................................................... 30

一般规定 .......................................................................................................................................................................... 30

10.1 11

标准体系 ........................................................................................................................................................................... 32 11.1 11.2

一般规定 .......................................................................................................................................................................... 32 体系架构 .......................................................................................................................................................................... 34

12 运行管理体系 .................................................................................................................................................................... 35

一般规定 .......................................................................................................................................................................... 35 组织管理 .......................................................................................................................................................................... 36 检查维护管理 .................................................................................................................................................................. 36 项目管理 .......................................................................................................................................................................... 37 文档管理 .......................................................................................................................................................................... 38

12.1 12.2 12.3 12.4 12.5

3

1 总 则

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概念的兴起,各地建设智慧水务智慧排水的热情高涨,也有很多厂家都提出了智慧排水的解决方案,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容易误导决策者和参与者,因此有必要集中行业的力量,制定标准,规范智慧排水的建设。

1.0.2 本规范适用于排水行业两大主体,一是政府,二是运营企业,适用范围涵盖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与运维的智慧排水项目全生命周期。

1.0.3 目前各地各单位都有一些信息化基础,而且横向联系众多,智慧排水不是全新建设从头再来,它是对现有信息化成果的继承和升华。

1.0.4 智慧排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共享于数字政府资源目录,业务也是互驱的,因此应该全省一盘棋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2 术语与代号

2.1.1 智慧排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GB∕T 37043-2018》,定义2.1.1,结合排水业务管理需求定义智慧排水。

2.1.2 数字排水是智慧排水的必经阶段。参考《CH/T 9013-2012》,定义3.1,结合排水业务需求,定义了数字排水。

2.1.3 参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2016),充实了排水设施及要素的定义。

4

2.1.4 解释了排水管理业务的内容。

2.1.5 实时感知排水信息、准确把握排水问题、深入认识排水规律、高效运筹排水系统。参考《GB/T 37093-2018》,定义3.3,结合排水管理的实际需求定义排水动态感知。

2.1.6 排水数据包括工程竣工资料,巡查、维护、运行和维修资料,水质水量检测资料,各类事故处理报告,相关的电子文档、摄影和摄像等资料,排水管渠检查资料以及排水管渠图等资料。按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 51187-2016)进行排水设施普查入库,并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及时对变更的数据及进行实地修测、校核。排水数据资源还包括排水业务管理中形成的系列数据积累。

2.1.7 数据平台是一种数据治理的方式,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是将数据加工以后封装成一个公共的数据产品或服务,让业务用户和管理用户能够方便地应用数据。

2.1.8 业务平台,业务平台包括共享技术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技术平台,引入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架构,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与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相结合,提供数据分析挖掘与通用业务支撑服务。共享服务平台,采用专业化分工中心的理念,建设围绕业务需求的各个微服务应用,形成相应的通用业务中心,各业务中心承接大数据中心业务数据,形成数据分析模型,同时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通用业务支撑及数据接口服务,从而提升了前台应用调用后台业务资源的能力。

2.1.9 随着排水业务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更新和修复大型整体式应用变得越来越困难。云计算及互联网公司大量开源轻量级技术不停涌现并日渐成熟,催生了新的架构设计风格-微服务架构,能够对已有排水管理系统进行改造或新建微服务应用,通过提炼通用业务,

5

适应排水管理系统建设快速迭代,有效减少软件重复投资,消除信息孤岛,沉淀数据价值,支撑排水管理业务持续开展。微服务的特点包括:1.按照业务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可运行单元,也就是服务单元;2.服务之间通过HTTP协议进行通信;3.自动化部署;4.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5.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储技术;6.服务集中化管理;7.分布式系统。

2.1.10 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对排水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应排水管渠的逻辑结构关系;利用拓扑关系有利于排水设施的查询,例如,某个排水户的污水流经哪些管网,流入哪个污水处理厂;可以根据拓扑关系重建地理实体。例如,根据排水管网流向构建污水分区、雨水“小流域”等。

2.1.1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规定在排水管道设计中宜引入排水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校核。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以来,排水系统数学模型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排水系统评估与设计改造验证的重要手段。排水系统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可精确计算排水管渠在不同降雨和控制条件下的流量、水位、流速,预测地面积水发生的范围、深度和积水时间,精确量化排水系统能力和风险;通过对城市下垫面精细化的解析,能够精确地反映下垫面构成、不透水率和径流系数等排水设计参数,为城市内涝风险评估预警、提标改造方案优化、提高排水设施使用效率、厂站网联合调度等提供科学技术手段。

2.1.12 参考GB∕T 37043-2018,定义2.4.5,结合监测设备接入与管理需求定义了物联网平台。通过不同通信协议,提供水质、水位、流量、运行工况等不同类型监测设备接入与管理功能,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标准的开放接口,对上层应用提供数据与服务的支撑能力。平台通过数据服务为排水管理部门提供排水系统的运营管理服务,实现排水管理自动化、网格化、信息化。解决各种终端设备数据通信协议异构、数据格式异构等问题,实现排水信息数据互操作与信息集成,支撑排水系统综合治理。

6

3 基本规定

3.1 智慧排水设施及要素管理分类

3.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明确提出的“全面普查摸清现状”。现状普查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普查数据的采集、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障普查数据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关键,同时也为普查数据的应用、建立城市排水防涝的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创造条件。各地要督促辖区内各城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在现有档案资料基础上,综合运用现场探测、地理信息系统、在线监测等方法,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全面普查;直辖市及有条件的城市要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城市排水防涝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水平;其它城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水防涝数字化管控平台。《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建城〔2019〕52号)提出,要依法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动态更新机制,逐步建立以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机制和费用保障机制。所以各地市的排水管理单位应对排水设施及要素进行统一的信息化入库及管理,实现管网信息化。

3.1.2 参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2016)对排水设施进行了分类。

3.1.3 本条延续3.1.2,对排水设施按功能分类进行了罗列。

3.2 智慧排水管理业务分类

7

3.2.1 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涵盖排水全业务领域,本质上就是数字化(账册化)和信息化的延伸。

3.2.2 本条规定了智慧排水涵盖排水全业务领域,包括现状评估、工程规划建设、工程运行维护、应急调度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

3.2.3 本条规定了排水管理现状评估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4 本条规定了排水设施工程规划建设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5 本条规定了排水设施工程运行维护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6 本条规定了排水管理预警及应急调度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7 本条规定了排水行政管理工作包含的基本工作内容。

3.2.8 本条从实施主体的角度将排水管理业务划分为政府排水监管和排水企业运维两类。

3.2.9 本条阐述了政府排水监管的业务需求。

3.2.10 本条阐述了排水运营企业的业务需求。

4 基本体系架构

4.1 智慧排水建设目标

8

4.1.1 建立基于GIS的智慧排水系统有助于提高排水管理部门对排水系统的管理能力。GIS技术已经成功在城市的多个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应用,借助GIS,排水管理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定位设施位置分布情况,轻松实现日益复杂的排水系统设施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中指出:“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指出:“大数据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智慧排水建设应顺应时势,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数字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摸清设施现状、防汛排涝应急指挥、排水管网改造、雨污管道分流改造、暴雨积水分析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2 摸清家底是实现智慧排水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应做到设施家底数据数量清晰、位置可视、质量可见,设施家底摸清后,按照同一套标准实现设施一张图管理,同一套统计成果供各管理部门共享共用。

4.1.3 排水状态监测实时化有助于采集设施的实时运行数据,感知和推导设施的运行状态,为后续建设智慧化管理应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4.1.4 设施管养工作是直接提高设施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优化管养,实现排水设施管养流程化,有助于提高设施管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间接加快设施质量提升的进程,支撑

9

厂网河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

4.1.5 作为排水系统的末端环节,系统中各环节的运行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污水厂的运行调度,要实现精细化的厂区运行调度,必须掌握系统中各环节的运行变化。

4.1.6 安全生产管理应重视,开展各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必要的。

4.1.7 实现排水应急调度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应急抢险效率,降低损失。

4.1.8 强化监管,有助于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的开展。

4.1.9 实现排水业务审批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业务审批的效率,同时能为后续的深化应用与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4.1.10 目前实用性强的排水模型有SWMM模型(可以根据日变化系数、用地性质、人口密度等参数计算污水管道流量,可以模拟合流制管道或开发前后城区流域的单场或连续降雨的径流水量和水质等)、HSPF模型(可以模拟城市用地的径流水质及水文事件,能模拟流域在连续的降雨事件下的水量水质)、MIKE-SWMM模型(可以对排水系统的水文、水力及水质情况进行模拟)、STORM模型(可以模拟流域溢流、水质及水文水力)、QQS模型(能够利用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总磷、总氮、COD、BOD、沉淀物、悬浮物的变化规律)等,能够为排水业务管理提供科学的智能化决策,如排水系统设计优化、内涝排水方案制定、泵闸联动调度预防城市防汛排涝、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等。

4.1.11 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排水管理工作,需要排水管理部门立足养

10

护管理、防汛排水等重点工作,着力发展民生排水,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履行政府职能,主动服务民生。

4.2 智慧排水建设内容

4.2.1 智慧排水建设过程实现各项目标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包括物联感知、网络通信、数据资源、网络与基础环境、支撑平台、智慧应用、安全保障、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等方面。

4.2.2 智慧排水动态感知,应以排水系统全过程、全要素感知为目标去建设,实时感知排水信息、准确把握排水问题、深入认识排水规律、高效运筹排水系统。

4.2.3 智慧排水数据资源,应以排水系统全要素数据采集入库为目标去建设。包括工程竣工资料,巡查、维护、运行和维修资料,水质水量检测资料,各类事故处理报告,相关的电子文档、摄影和摄像等资料,排水管渠检查资料以及排水管渠图等资料的整编入库、更新,以及排水业务管理中形成的系列数据积累。

4.2.4 网络与基础环境,应以提供智慧排水必须的网络(满足传感器接入与控制、自动化设备的远程控制、业务管理应用需求等)、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环境为目标建设。

4.2.5 在当前城市排水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可伸缩的,并能适应城市排水业务需求动态变化的智慧排水支撑平台时有必要的,它作为城市排水信息化应用所需的通用数据和服务支撑的支撑服务平台,可以实现排水基础性数据,以及需要公开和共享数据的统一接入和访问,可以为各类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所需的共性服务,如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交换、数据挖掘分析、业务访问、业务集成等,为上层的智慧业务应用提供

11

能力支撑。可参考《智慧城市 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 第1部分 总体要求》(GB/T 36622.1-2018)的建设。

4.2.6 智慧排水业务应用面向排水全过程的业务工作,提供专业的、易用的、灵活的服务,提升排水业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2.7 智慧排水能走多远,取决于信息安全走多远。智慧排水涵盖的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具备泛在、数据异构、系统异构、海量数据、数据汇聚与融合、高度协调运作等特征,使得智慧排水较之传统的信息系统面临更复杂的安全风险。参考《信息安全技术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GB/T 37971-2019)的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结合排水业务的特点与排水管理需求,建设智慧排水的安全保障体系。智慧排水安全保障体系是以承载智慧排水的云数据中心安全保障为核心,以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制度标准、技术指南为指导,以网络安全运行机制为保障,以网络安全技术、产品、系统、平台为支撑的闭环式系统。它包括两大核心内容:网络安全技术监测防御体系和网络安全应急指挥、管理、处理、服务体系。

4.2.8 智慧排水建设需要一套完成的信息化规划、建设、运营框架指导排水管理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开展,标准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支持、应用研发与运行管理等。

4.2.9 为智慧排水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与必要的资源支持,涉及各横向层次的维护管理,确保智慧排水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

4.3 智慧排水技术参考体系

12

4.3.1 参考《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GB/T34678-2017)的技术参考模型,结合排水业务的特点,从排水信息化整体建设考虑,提出智慧排水建设标准技术参考体系,包括五个层次要素和三个支撑体系,横向层次要素的上层对下层具有依赖关系;纵向支撑体系对于五个横向层次要素具有约束关系。

4.3.2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排水系统的智能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设备及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排水设施以及水环境方面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

4.3.3 基础设施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排水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

4.3.4 平台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包括数据服务和基础应用服务,为上层各类智慧排水应用提供支撑。

4.3.5 应用层在感知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基于排水管理需求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为政府、企业、公众等用户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4.3.6 用户层指的是智慧排水应用的使用者。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有不同的业务需求,即使是针对同一类服务对象,在不同的应用层次也会有不同的业务需求。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用户对象、不同应用层次的具体实现功能,然后将需要实现的功能整合在统一的开发平台上。城市排水管理服务是一项公共服务,涉及人民群众,因此智慧排水的用户除了水务行政监管单位、水务运营单位,还包括社会公众。

4.3.7 智慧排水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大型工程,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

13

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国家确立的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立足于排水系统,条块结合、联合共建、信息资源共享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确保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保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质高效和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确保各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和信息的安全可靠,是智慧排水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抓好信息化标准工作。智慧排水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应满足排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需求、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满足应用系统开发的需要。

4.3.8 为智慧排水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排水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

5 排水动态感知

5.1 一般规定

5.1.1 对智慧排水感知体系的作用进行说明。物联网(即IoT,万物相连的互联网)起到“桥梁作用”,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使得智慧排水各个应用的指令得以执行。

5.1.2 感知设备是获取城市排水系统各种信息的途径,主要实现对智慧排水各个单元的全面感知和识别、以及信息的获取和采集。政府、企业、公众等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可通过感知设备掌握城市排水系统的状态,并根据权限进行相关操作。

5.1.3 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政府、企业、公众等用户可通过多渠道接入相关的智慧应用,使用相关服务或产品。

14

5.1.4 智慧排水感知对象(排水户、排水管网、泵站、闸站等)如水位、流量、电压、频率等;智慧排水控制对象如泵、闸、阀门、启闭机等。通过监测设备获得想要的感知信息,并利用网络传输和相关数据通信协议,对感知对象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从而达到对控制对象进行操控的目的。

5.1.5 参考《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GB/T 34678-2017),结合排水管理需求,按照是否需要控制,对感知终端划分为感知设备和执行设备两大类型。

5.1.6 参考《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GB/T 34678-2017),结合排水系统全要素,提出排水感知设备信息采集对象和需采集的信息。

5.1.7 参考《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GB/T 34678-2017),结合排水设施与设备的控制管理需求,提出智慧排水控制对象信息分类。

5.2 体系架构

5.2.1 参考《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GB/T 36620-2018),提出智慧排水感知体系包含的内容。

5.2.2 结合5.1.4的感知对象,列明数据采集实体集合包括的内容。

5.2.3 参考《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GB/T 36620-2018)和《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GB/T 34678-2017),提出智慧排水控制执行实体的概念。

5.2.4 《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GB/T 36620-2018)和《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GB/T 34678-2017),提出传感器网络组网和数据处理实体集合包含的内容。

15

6 排水数据资源

6.0.1. 数据建设是智慧排水建设的基础,是后续一切智慧排水应用支撑的根本;建

设智慧排水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设施数据资源建设,通过排水设施普查、数据调查采集、录入建库、校核及更新维护等手段,做好存量设施数据的摸查和入库管理,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保障数据的生命力。

6.0.2. 排水数据资源建设各项原则均为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数据真实

可靠可用的重要前提,必须遵循并可在此基础上扩展。

6.0.3. 排水设施普查是摸清设施的现在数量、位置、基础属性;排水管网检测是摸

清设施现状的质量;监测数据采集是感知设施的运行状态等。

6.0.8. 避免传统检测成果与管网数据分散存放,数据价值无法体现的问题,应把数

据关联入库管理,方便管理者随时方便查看,充分利用数据的价值。

6.0.9. 普查的设施数据成果应通过计算机批量检查输出数据问题并整改,提高数据

质量,支撑后续业务应用。

6.0.10. 各种数据格式为常用GIS数据格式,有助于数据存放和共享。

6.0.11. 是保持数据现势性的重要手段,应遵循。

6.0.12. 各类气象数据与水文数据为排水系统的上下游边界数据,对后续进行排水系统的综合分析有重要作用。

16

6.0.13. 按照共享共建的原则,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开展排水数据资源的建设,保证数据的延续性,避免重复投资。

6.0.14. 排水管网数据属国家涉密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涉密单位和涉密人员应当遵守保密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相关保密规定。

7 网络与基础环境

7.1 一般规定

7.1.1 网络与基础环境中的云平台即云计算平台,分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等,云平台的IaaS层作为基础设施资源以服务方式提供;网络包含互联网、政务网、内部专网等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环境包含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备和个人电脑、移动终端等。

7.1.2 云平台具有资源快速和弹性提供和同样对资源快速和弹性释放的能力,可以实现敏捷、弹性、快速支撑多样性业务部署需求。

7.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发布《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开始正式推动政务云相关工作。国发〔2015〕5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开展百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

17

近年来,政务云平台在支撑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促进政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及《“十三五”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政务云平台建设及应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积极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及云平台建设应用,不断推动我国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和政务信息整合共享。

现阶段政务云建设,主要是借助IaaS,实现基础设施资源整合与共享,业务系统基于IaaS进行开发和部署,并没有改变传统应用系统的架构,这个阶段称为政务云1.0阶段。

国发〔2015〕5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云计算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实现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政务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称之为政务云2.0阶段。政务云2.0阶段,在IaaS基础设施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上,将会实现IaaS/PaaS深度融合,借助云计算技术推动政府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实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推进应用创新。政务云2.0特征是以数据为核心、以IaaS/PaaS深度融合为支撑,以新架构的云应用创新为代表。在2.0阶段,应用对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可靠性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7.1.6 网络隔离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算机或网络在断开连接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也就是说,通过网络隔离技术既可以使两个网络实现物理上的隔离,又能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数据交换。网络隔离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将有害的网络安全威胁隔离开,以保障数据信息在可信网络内在进行安全交互。目前,一般的网络隔离技术都是以访问控制思想为策略,物理隔离为基础,并定义相关约束和规则来保障网络的安全强度。

物理隔离是指2个或多个网络没有相互的数据交互,没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IP层等

18

层级上的接触。物理隔离的目的是保护各个网络的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攻击。比如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才能真正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

逻辑隔离是被隔离的两端仍然存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上数据通道连线,但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被隔离的两端没有数据通道, 逻辑隔离又称协议隔离,指处于不同安全域的网络在物理上是有连线的,通过协议转换的手段保证受保护信息在逻辑上是隔离的,只有被系统要求传输的、内容受限的信息可以通过(GB17859-1999和GB/T20271-2006中确立的术语)。逻辑隔离的核心是协议,协议是可定义传输方向和被监控。 传输的方向是可控制的单向传输,可双向。但所有的传输是可以被监控,非封闭或加密的协议。被保护端和公开端间的数据传输是可以监控的。

7.1.7 智慧排水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外网是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可以实现数据交换,使智慧排水业务应用系统既可为排水业务管理单位的审批流程,又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咨询、申报等线上服务。

7.1.8 视频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冗余度高、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压缩后的视频数据要求具有数据位置索引、编码率可控等功能,因此要求高带宽的传输方式。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现有4G和未来5G信号覆盖问题的解决,视频数据打通最后一公里,互联互通将轻易实现。

7.1.9 明确了支撑网络与基础环境应配备的物理设备。

8 支撑平台

19

8.1 一般规定

8.1.1. 智慧排水支撑平台是一个排水相关信息的集成环境,是将分散、异构的应用

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结构化排水数据资源、非结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并根据每个用户的特点、喜好和角色的不同,为特定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访问关键业务信息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使不同用户可以浏览到相互关联的数据,进行相关的事务处理,可以非常好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8.1.2. 智慧排水数据平台是智慧排水必不可缺的一环,是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与交

换的桥梁。各排水管理部门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小数据库,但当数据积累到一定体量后,这方面的成本会非常高,而且数据之间的质量和标准不一样,会导致效率不高等问题。而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更重要是如何管理好、治理好、利用好这些数据。为了快速响应排水管理的需求,借助平台化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即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形成标准数据,再进行存储,形成大数据资产库,进而在进行决策时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这些服务跟排水业务有较强的关联性,是排水业务独有的且能复用的,它是排水业务和数据的沉淀,能够降低重复建设、减少烟囱式协作的成本。

8.1.3. 排水业务内容多样化、业务内容迅速发展决定了智慧排水建设需遵循“厚平

台、薄应用”的建设思路,针对传统烟囱式建设弊端,旨在解决重复投资、业务协作成本高、业务无法沉淀与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智慧排水业务平台按照“大集中、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建设,搭建适应排水管理业务的共享服务,即包含用户组织、水情监测、水质监测、工情监测、泵站设备管理、视频服务、GIS服务、流程服务等共性业务的排水业务平

20

台,以满足各类业务专题信息共享,最终实现灵活、快速支撑上层应用建设需求,为排水的决策支撑应用、面向决策层的管控应用提供支撑。业务平台是通过一个标准的服务接口、成熟的服务治理能力和高效的敏捷研发技术,实现后端业务资源到前台易用能力的转化。即采用大家都熟悉的REST风格的同步API、消息队列异步通信作为标准的服务接口技术,采用服务框架(如Spring Cloud等)、API网关、APM等作为标准的服务治理和敏捷研发技术,将后端的业务能力封装成可以被重复调用的服务,以API 接口的形式向前台发布,从而提升了前台应用调用后台业务资源的能力。

8.1.4. 智慧排水模型服务平台是以大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专业数

据库等的数据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模拟计算,形成预测、调度、控制和评估等大数据分析能力,结合应用支撑的专题图层、预警、情景仿真、报表及调度功能等服务,为排水业务管理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提供智慧化辅助决策,全面提升排水智慧管理能力与水平。

8.2 智慧排水数据平台

8.2.1.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

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根据《建库技术指导规范》(TR-REC-031)的相关要求,结合排水业务管理需求,对排水数据进行分类入库,划分为基础地形数据库、运行监测数据库、设施资产数据库、工程管理数据库、专项业务数据库、预警预报数据库和决策分析数据库等七大类。

8.2.6. 参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 51187-2016)中

排水系统数据分类进行划定入库排水数据分类。

21

8.2.7. 排水设施附表数据需要关联排水系统的相关设施,为监测数据与排水设施的

联动分析提供基础条件。

8.2.9. 智慧排水数据平台的数据接口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提供一些可扩充的接

口以及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用户基于这些接口来定义自己的特色服务。打通了外部数据到排水应用系统的数据通道,内部数据共享给相关管理部门,实现相关部门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需求,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8.3 智慧排水业务平台

8.3.1 在IT管理层面,排水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管控体系,实现项目集中化管理、提升自主掌控能力,降低系统运行和维护风险;在架构层面,排水管理需要统一的技术路线、技术架构和数据标准,不断积累可复用的排水资产,提升系统快速交付能力。排水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且业务会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智慧排水业务中台应采用微服务架构来实施建设,微服务方式有以下优势:1、微服务业务功能简单,功能边界清晰,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2、每个服务可以由专门的开发团队开发,自由选择技术栈,如数据库、编程语言;3、服务间调用采用的API接口,只要接口不变,内部调整对其他微服务透明;4、微服务无状态部署,通过注册中心自动发现,可以新增或者移除服务实例按需弹性伸缩,横向扩展很容易;5、单个微服务十分轻量,启停速度很快,且便于持续自动化部署;6、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部署,技术栈选择自由,可以独立演进。

8.3.2 智慧排水核心除了智能应用外,就是要打通业务数据壁垒,进一步提升业务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和能力,必须在业务应用支撑层实现整合共享,将可在各业务或部分业务之间可通用的技术复用,再在微服务技术架构下,实现大平台小应用,实现排水业务应用的快速搭建,适应排水业务应用变化之需求。具体包括统一认证平台、统一工作流平台、统

22

一消息管理平台、统一报表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大数据平台、视频云监控平台、AI平台、融合指挥平台、GIS地理信息服务平台、BIM服务平台和数据与业务集成平台等。

8.3.3 近年来,广东省及各地市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在支撑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促进政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支撑网上办事大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市场监管平台等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应用。遵循“共建共享”的机制,智慧排水业务平台应尽量利用已有能力平台,根据排水业务需求再补充建设,避免重复建设。

8.4 智慧排水模型服务

8.4.1 排水模型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根据不同建模目标和实现功能,智慧排水模型服务划分为不同分类方式。

8.4.2 智慧排水模型服务的对象为排水系统设施及要素。

8.4.3 智慧排水模型的建立,必须全面准确获取系统基础数据,采用适当的简化方法初步构建模型,利用降雨数据、关键节点实测流量、水位等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控制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偏差在合理范围内,再用于指导排水管理工作,例如指导排水管网的水力设计、排水水质分析、排水管网改造方案优化、运行调度指挥等方面。

8.4.4 智慧排水模型服务构建需要从排水系统的整体性考虑,能够客观、直观的反映城市当前排水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现状,评估现状影响,并能够指导城市排水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8.4.5 精度合理的模型可用于排水管网拓扑结构分析、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排水设施防洪排涝能力评估、海绵城市规划模型评估、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排水管网溢流污染控制、厂站网一体化运行调度等方面。

9 业务应用

9.1 一般规定

9.1.1. 智慧排水信息化建设应从完备的顶层设计出发,全局规划、全局统筹,避免

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全方面支撑业务全流程开展。

9.1.2. 智慧排水信息化建设应从技术上提高成果的灵活性、可扩展性,满足日益增

长的业务需求。

9.1.3. 业务应用应解决传统烟囱式建设模式的弊端,做到应用统一,业务统管。

9.2 现状评估支撑应用

9.2.1. 排水设施数据庞大,数据普查、修补测与零散施工的数据更新量多,传统的

竣工图验收后无法及时整合到现状数据中,导致原始数据陈旧或多单位对数据进行多头更新,数据版本不统一。建立排水设施动态更新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同一数据库,统一将数据录入智慧排水平台,进行新旧数据接边,形成完整、统一的、持续更新的排水设施数据库,与现状运行设施保持一致。

9.2.2. 排水设施量随着城镇发展逐步庞大,但设施建设年代不一、运行养护环境与

24

质量参差不齐,使用QV/CCTV对隐蔽的排水设施进行检测,发现设施病害与隐患,并在智慧排水平台上建立排水设施隐患管理应用,将检测成果应与排水管网数据挂接,建立管网的健康档案,便于开展设施运行维护工作。检测成果格式应参考已有的标准执行。

9.2.3. 排水设施数据普查工作量大、周期长,为掌握设施运行状态,应选取排水管

网关键节点进行管内水位、流量、井盖安全监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与物联网平台,统一将检测数据接入智慧排水平台,实现排水设施运行状态动态感知。

9.2.4. 排水设施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不便于数据系统性分析,实际业务应用有限。

建立智慧排水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将监测数据与管网数据联动分析,动态分析管网高水位运行、雨污混接、淤塞、渗漏等问题,实现管网状态实时监控和预警报警,解决排水管理的实际业务问题。

9.3 规划建设支撑应用

9.3.1 排水设施工程规划工作所需资料多,资料梳理与数据整合工作量庞大,应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规划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规划设施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等资源整合工具,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工程规划编制、工程规划评估、规划成果管理等工作。

9.3.2 排水设施工程设计工作所需资料多,数据计算与设计工作细致、严谨,应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设计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规划设施数据、实时监测等资源整合工具,逐步实现智能化的设计条件录入、设计成果自动生成、设计成果评估、设计成果管理等工作。

9.3.3 排水设施工程施工工作责任重大,工程质量应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施工辅助应

25

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内容等资源整合工具,逐步实现智能化的施工数据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对比、安全施工管理、工程施工成果管理等工作。

9.3.4 排水设施工程验收工作所需工程资料多,资料与过程文件梳理工作量大,应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验收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工程规划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工程施工成果等资源整合工具,逐步实现智能化的竣工与规划设计施工对比、竣工数据自动生成、竣工验收成果管理等工作。

9.3.5 排水设施工程建设评估工作涉及范围广,建成排水设施工程隐蔽,评价工作难度大,应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工程建设评估辅助应用,提供现状设施数据、工程规划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工程施工成果、工程竣工成果等资源整合工具;建设水力模型,提供在关键节点布设的移动监测设备所监测的水位、流量等实时数据,进行工程建设成效评估。

9.4 运行维护支撑应用

9.4.1 排水设施运行监管主要包括对排水设施的动态运行状况监管,如泵闸站的运行状况,如实时运行电流电压、水位、流量、泵站启闭状态等,实时监测数据如管网的水位、流量、水质;河道的水位水质;泵站水位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移动端实现实时“掌握”排水设施、人员车辆的运行状态、及时获取设施运行报警消息并快速进行智能调度。

9.4.2 建立智慧排水设施巡检辅助应用系统,实现设施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为管网设施巡检、泵闸站设备巡检、污水处理厂设备巡检提供全流程的巡检作业管理手段,结合移动端,实现巡检轨迹、巡检记录上报、巡检工单处理到审核的全流程管理,辅助监督设施设备巡检工作是否做到位。

26

9.4.3 借助智慧排水设施养护系统,实现计划养护与巡查养护结合提高设施养护效率。可在系统上提前划分好管辖区域内的管养单元,根据养护任务制定好养护计划,养护计划审核通过后可下派任务,养护人员通过移动端接收养护任务并进行养护结果处理反馈,系统可实时查看每个养护任务的完成进度及详情记录,并对养护结果质量进行评分,养护任务完成后可生成管网养护专题图;巡查养护主要指在日常巡查作业中,可通过移动端进行问题工单上报,管理员对问题进行审核并下派处理,处理人员通过移动端接收工单任务及工单处置反馈,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系统可记录巡查作业全过程,包括人员车辆的出勤状况、实时位置、巡检轨迹回放、工单处置全流程信息及工单台账自动化生成。

9.4.4 借助排水设施维修系统,从人员到维修问题上报管理,提供设施维修全流程管理手段,结合移动端,为维修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问题上报和处置反馈方式:通过移动端进行维修工单上报,管理员对维修单进行审核并下派处理,处理人员通过移动端接收工单任务及工单处置反馈,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系统可记录巡查作业全过程,包括人员的出勤状况、实时位置、工单处置全流程信息、工单台账自动化生成和维修工作量统计等。

9.5 应急调度支撑应用

9.5.1 排水管理相关单位应制定应对汛期险情的专项防涝应急预案。可根据管理范围内的气象预警信息划分对应的应急预案级别。可以根据管理范围内城市发展和道路积水情况,将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保障责任区域,并确定责任人、巡视路线和应急排水保障措施等。事中应急调度过程,应根据响应专项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出动到对应责任区域进行防涝抢险措施。现场问题反馈内容包括责任区域积水状态、积水长宽深度、初步积水原因、现场处理措施等。根据人员出动到位情况和责任区域现场积水情况等,应急调度过程中,可生成并输出到位情况、积水情况等实时信息报送给相关责任领导和部门。防涝应急事件结束后,统计分析人员出动、内涝积水等情况,为后续优化应急预案、易涝点布防方案、

27

排水抢险措施和内涝风险预测等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

9.5.2 排水管理相关单位应制定应对水质监控的专项应急预案。可根据管理范围内的气象水文信息划分对应的应急级别。可以根据管理范围内水体质量控制情况,将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保障责任区域,并确定责任人、巡视水体和水污染控制保障措施等。事中应急调度过程,应根据响应专项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出动到对应责任区域进行水污染控制抢险措施。现场问题反馈内容包括责任区域水质情况、污染状态、导致污染因素、现场处理措施等。根据人员出动到位情况和责任区域现场水质情况、水污染情况等,应急调度过程中,可生成并输出到位情况、水污染情况、水质情况等实时信息报送给相关责任领导和部门。水污染应急事件结束后,统计分析人员出动、水污染状态、水污染控制等情况,为后续优化应急预案、水污染控制保障措施、水污染处理措施、水质污染扩散模拟和应急事件判断等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

9.5.3 排水管理相关单位应制定应对工程应急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可根据工程事件级别划分对应的应急预案级别。根据管理范围内工程事件开展情况,将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保障责任区域,并确定责任人和应急保障措施等。事中应急调度过程,应根据响应专项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出动到对应责任区域进行工程应急保障工作。现场问题反馈内容包括责任区域工程类型、安全状态、发生事故初步原因、现场处理措施等。根据人员出动到位情况和责任区域现场安全情况等,应急调度过程中,可生成并输出到位情况、工程安全情况等实时信息报送给相关责任领导和部门。应急事件结束后,统计分析人员出动、工程安全状态等情况,为后续优化工程应急预案和应急事件判断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

9.6 行政管理支撑应用

9.6.1. 借助排水户管理应用系统,实现排水户的可视化管理,在地图上展示排水户

28

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可查询排水户的基本属性信息和现场摸查信息,制作排水户专题图,可一目了然排水户是否存在排水问题;根据排水户的现场摸查结果关联排水户与接驳井,结合管网可追溯并记录排水户的排水去向,实现一户一档信息化管理。

9.6.2. 借助排水设计条件咨询应用系统,从咨询申请、收案、审批到审核全流程管

理,可在地图上查看排水户的位置及范围,结合现状管网数据、实时监测数据、水力模型分析等数据,系统可根据排水户的位置、类型结合周边的管网数据、地形地貌,自动分析出周边可接入的管网接驳情况和负荷程度,根据所选的管网接驳点自动生成设计条件咨询意见。排水户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查询排水设计条件咨询办理进度和结果。

9.6.3. 借助排水接驳核准系统,关联挂接排水设计条件咨询案件及其审核意见,去

到现场核查排水户接驳是否按照排水设计条件咨询审批意见进行接驳,结合移动端进行接驳核准上报,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接收排水户资料与发布案件办理进度,方便排水户查询案件进度,减少排水户现场办理周期。

9.6.4. 借助排水许可审批系统,通过挂接排水设计条件咨询和接驳核准系统,查看

接驳核准现场情况,结合移动端进行现场核实上报,核实通过后可发布排水许可证,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接收排水户资料与发布案件办理进度,方便排水户查询案件进度,减少排水户现场办理周期。

9.6.5. 借助排水许可证后监管系统,将排水户与其排水户办理的排水设计条件咨询、

接驳核准、排水许可证等相关审批信息挂接到地图上展示,方便直观查看排水户的所有审批信息,对已经发放排水许可的排水户进行现场接驳核查,核查排水户是否按照排水许可审批意见进行接驳,并通过移动端上报现场核查结果,根据核查结果更新排水户的状态,达到排水户证后监管作用。

29

9.7 其它支撑应用

9.7.1 排水工程项目是解决排水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排水工程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必须加强对排水工程项目的全工程管理。包括立项、设计、招投标、实施(施工)、验收、试运行、后评估等阶段。借助排水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满足相关单位(设计、施工、监督等)的实际管理需求,既能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与质量,又能提高相关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益,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各项业务流程的整合与管理。

9.7.2 排水管理工作应提高公众认同感和参与度,利用现有的公众渠道跟公众互动是有效手段。

10 安全体系

10.1 一般规定

10.1.1.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国家标准的定级原理,划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

30

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

根据排水行业的信息安全要求,需要达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及以上,使排水信息系统和网络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保证数据资源具有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保证排水应用和服务的可用性、可靠性。

10.1.2. 在《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9)的总体安全规划阶段,指出了行业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相关内容,即明确了基本安全需求既包括国家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提出的要求,也包括行业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提出的要求。明确了“设计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技术休系架构”内容,要求根据机构总体安全策略文件、GB/T 22239和机构安全需求,设计安全技术体系架构,并提供了安全技术体系架构图。明确了“设计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容,要求根据GB/T 22239、安全需求分析报告等,设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并提供了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10.1.6. 在《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中心技术要求》(GB/T 36958-2018)国家标准中的“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明确了应支持用户标识和

31

用户鉴别。在每一个用户注册到系统时,采用用户名和用户标识符标识用户身份,并确保在系统整个生存周期用户标认的唯一性;在每次用户登录系统时,采用受控的口令或具有相应安全强度的其他机制进行用户身份鉴别,并使用密码技术对鉴别数据进行保密性和完整性保护。明确了应在安全策略控制范围内,使用户对其创建的客体具有相应的访问操作权限,并能将这些权限的部分或全部授予其他用户。明确了应提供安全审计机制,记录系统的相关安全事件。审计记录包括安全事件的主体、客体、时间、类型和结果等内容。

10.1.7. 在《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中心技术要求》(GB/T 36958-2018)明确了安全管理中心作为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通信网络的安全机制实现统一管理的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审计、综合分析和协同防护。安全管理中心技术要求分为功能要求、接口要求和自身安全要求三个大类。其中,功能要求从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审计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接口要求对安全管理中心涉及到的接口协议和接口安全提出具体要求;自身安全要求对安全管理中心自身安全功能提出具体要求。

11 标准体系

11.1 一般规定

11.1.1. 智慧排水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是从全局的角度,对智慧排水总体架构的设计和建设蓝图的规划。其对参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通过全面整体的业务模型、应用模型、技术模型、组织模型等来规范业务流程,厘清数据走向,确定系统、软件、模块、接口、体系等标准规范,设计智慧排水建设和运行的组织保障等关键要素,为智慧排水的长期发展夯实基础。智慧排水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是智慧排水建设的总纲,遵循“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

32

建设、统一管理”原则,统一实施智慧排水总体规划,对于扩大信息共享、降低总体成本、确保建设质量、提升系统价值至关重要。

11.1.2. 智慧排水标准体系主要参照国家标准以及水利、测绘、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等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信息采集、收集、传输、存储、处理、服务和交换等环节采用或指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实现排水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保障智慧排水的可持续发展。

11.1.3. 智慧排水系统与工程的运行维护可分为自行维护、外包维护和混合维护三种方式。智慧排水系统与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的外包,既能解决排水管理部门资源有限和公共服务效能要求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也提高了排水管理部门信息化工程的质量。排水管理部门在享受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面临外包服务机构背景复杂、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对服务外包进行的标准化管理。国家已制定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相关标准,如《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第1部分:服务提供方通用要求》(GB/T33773-2017)、《信息安全技术 政府部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管理规范》(GB/T 32926-2016),智慧排水系统与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的外包服务遵循开展。

11.1.4. 排水数据管理作为公共服务来执行的情况下,提供用于数据访问和控制的标准化,以实现不同用户或部门对数据的共享。排水数据和排水信息服务的公开与共享应遵循《服务信息公开规范》(GB/T 34417-2017)、《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4部分:信息共享》(GB/T 30850.4-2017)、《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公开编码规范》(GB/T 32619-2016)、《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公开数据规范》(GB/T 32617-2016)、《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公开业务规范》(GB/T 32618-2016)等系列标准。

11.1.5.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4部分:建设管理》(GB/T

33

34680.4-2018)、《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版)》规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评价指标,智慧排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参考相关规定,结合排水管理特点开展智慧排水建设绩效评估。

11.1.6. 国家保密标准由国家保密局发布,强制执行,在涉密信息的产生、处理、传输、存储和载体销毁的全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排水管网数据属国家涉密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涉密单位和涉密人员应当遵守保密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涉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保密规定。

11.2 体系架构

11.2.1. 智慧排水标准体系是智慧排水建设工作中为实现排水业务功能而进行的信息化支撑中涉及的应用系统以及围绕这些系统所需的感知、基础设施、支撑平台、业务应用、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等应遵循的标准。借鉴行业相关领域信息化标准参考模型和全国各地排水信息化标准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并充分体现和突出智慧排水建设中有别于其它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初步确定智慧排水信息类标准整体框架。总体标准为智慧排水标准提供指南和框架,以及通用性、基础性的信息化术语定义;感知标准规范包括水情、水质、工情以及视频感知的技术要求,要求贯穿于智慧排水感知采集的全过程,确保规范、高效共享、集约建设与充分利用传感设备与信息;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包括智慧排水基础设施、网络、物联网及计算存储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技术要求与业务管理要求,确保智慧排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高效利用和规范使用;支撑平台标准规范包括数据的分类编码、数据描述、数据格式以及模型服务等技术要求,贯穿于智慧排水业务全流程,确保在采集、传输、分析、加工、存储、发布、应用等业务环节“数据语言”一致性,方便数据高效流通和模型服务的高效应用;应用标准规范包括智慧排水应用系统的基础功能、技术架构和信息流程,规范实现应用支撑建设;规范实现智慧排水业务应用敏捷开发以应对业

34

务快速变化、灵活扩容、应用整合需求,规范统一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支撑各业务环节的应用功能建设及上下游衔接,确保智慧排水应用之间高效互联互通、共享协同,确保信息与数据的横纵贯通、分级共享;信息安全标准是确保智慧排水应用系统安全运行,确保信息和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智慧排水建设提供各种安全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各个层面。运维管理标准主要是规范智慧排水业务管理相关内容,包括智慧排水业务系统的准入与退出,智慧排水业务系统软件版本管理,智慧排水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智慧排水应用系统统一运维等。

11.2.2. 智慧排水建设中整体所需的标准体系,涉及各横向层次,指导和规范智慧排水的整体建设,确保智慧排水建设的开放性、柔性和可扩展性。借鉴国际相关领域信息化标准参考模型和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思路,并充分体现和突出智慧排水建设的特点,确定智慧排水标准体系框架。

12 运行管理体系

12.1 一般规定

12.1.1 智慧排水运行管理是伴随着智慧排水系统建设的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行为,为整个智慧排水建设和运行提供维护和管理服务,目的是为了确保智慧排水系统能达到期望结果。

12.1.2 智慧排水项目运行管理对象包括配置管理、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软件升级、设备及备件管理、远程支持、安全管理、容灾管理等,保障智慧排水系统安全可靠有效运行。

35

12.1.3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指南》(GB/T 36626-2018)、GB/T 28827.1-2012、GB/T 28827.4-2019、GB/T 28827.6-2019等技术规范,对智慧排水项目运行管理需定期、及时、规范化的进行运行维护管理,保障智慧排水系统与工程的正常运行。

12.2 组织管理

12.2.1 项目建设单位是指承办智慧排水系统项目的地方各级单位,负责提出智慧排水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智慧排水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等。因此,在智慧排水系统项目实施完成后,需提供项目后期的日常运行维护服务,可根据自身需要采取自行维护或托管服务的办法,确立项目运行机构,指定人员或专门机构负责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12.2.2 根据《T/SIA 010.2—2019 软件项目管理标准体系第2部分 软件项目管理指南》提出了运维类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和项目人员的能力要求,以保障运行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2.2.3 为了加强对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管理,确保对运行维护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和监督,促进运行维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达到智慧排水系统持续、稳定、达标、安全运行的目的,有必要对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12.3 检查维护管理

12.3.1 按照GB/T28827.2-2012、GB/T 20157的规定,智慧排水检查维护管理内容是指针对运行维护对象进行

36

12.3.2 按照SL415、DL/T1014、等相关标准的要求,提出智慧排水感知设备的维护管理机制和工作内容。

12.3.3 按照SL306等相关标准的要求,提出智慧排水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的维护管理机制和工作内容。

12.3.4 参考GB/T 28827.4-2019、GB/T 20273-2019和GB/T 20009-2019的规定,提出智慧排水数据库的维护管理机制和工作内容。

12.3.5 GB/T28827.6-2019提出了应用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模型,并规定了运行维护对应用系统设计、交付、运行、终止和评价的要求。参考GB/T28827.6-2019提出智慧排水应用平台维护管理机制和工作内容。

12.4 项目管理

12.4.1 参考《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2部分 工程管理》(GB/T30850-2014),4.1电子政务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相关方,结合智慧排水项目的特点,提出智慧排水项目建设中的相关方。

12.4.2 参考《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2部分 工程管理》(GB/T30850-2014),5.1基本流程,结合智慧排水项目的特点,提出智慧排水项目管理的可能会包含的基本流程。

12.4.3 智慧排水项目的各相关方应重视项目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前期的咨询和策划,包括项目前期咨询、定义项目的需求、估计项目分解所产生的任务及属性、确定需要的资源、协调各方要求等。

37

12.4.4 根据《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2部分 工程管理》,提出智慧排水建设项目申报的实施路径。

12.4.5 为确保智慧排水项目的安全和质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引入监理机制和第三方测评。

12.4.6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会对智慧排水建设目标造成影响,如范围、进度、成本、或者质量。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6版》,提出智慧排水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措施。

12.4.7 项目相关方应进行风险管理的策划工作。

12.4.8 在智慧排水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需要协调各相关方关系,监控项目建设与运行维护的执行情况,给相关方提供反映项目过程质量的信息和数据,提高项目透明度,从而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实施与运行维护,实现预期目标。

12.4.9 参考《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2部分 工程管理》(GB/T30850-2014)提出智慧排水项目各相关方的监督管理内容和责任。

12.5 文档管理

12.5.1 在智慧排水全生命周期中,各相关方产生的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的项目文档。各相关方应根据通用或标准的文档和数据需求制定项目文档及记录的管理计划,明确需要的文档、记录的内容、格式和交付形式、交付进度。同时要提出私密性要求、保密要求,文档和数据分发、传递的机制等。应列出we你当和数据需求清单,数据与记录应该做到

38

及时、准确,做到随时可据可查,并同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不定期组织文档和记录的抽查工作,保证文档质量。

12.5.2 为保持入库排水数据的统一性、精确性和时效性,项目运行维护单位有必要建立更新维护机制,及时更新排水数据,并定期进行备份。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