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2020年12月初,美国西部加州地区再次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若要监测火灾范围,宜采用的技术是( )
A.GPS C.GIS
B.5G D.RS
解析:RS是遥感,具有实时性的监测功能,能有效监测火灾范围,D正确。GPS是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和导航功能,A错误。5G是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讯标准,B错误,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不具有实时性功能,具有模拟、分析功能,C错误。故选D。
答案:D
(2020·全国专练)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完成2~3题。
2.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3.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解析:第2题,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到GPS技术,故选B。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其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故选C。
答案:2.B 3.C
(2021·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16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这一地图工具通过30 m×30 m的分辨率量化地表水的月度变化,并使用了1984年至2015年间超过300万张卫星图像资料,由10 000台计算机并行处理生成。用户可以点击世界地图上任意一点,来获取当地的表层水储量信息。据此,完成4~5题。
4.开发“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A.GIS和GNSS C.RS和GIS
B.GNSS和RS D.GIS、GNSS和RS
5.借助“全球表层水探索者”交互式在线地图工具,可以( ) A.查询世界各地每月降水状况 B.解决欧盟地区洪水和干旱灾害问题 C.测定全球各地淡水资源总量
D.分析人类对表层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使用了超过300万张卫星图像资料,由10 000台计算机并行处理生成”可知,使用了遥感(RS)获取卫星图像,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了图层叠加处理。因此该过程主要利用了RS和GIS技术,没用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故选C。第5题,地表径流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分析人类对表层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是该工具能实现的,故D正确。该工具查询的是地表水储量信息,并非降水状况,A错误。该工具的使用可以为旱涝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但不能彻底解决该类问题,B错误。淡水资源包含江河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而该工具只涉及地表水,C错误。
答案:4.C 5.D
(2020·广东联考)下面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 )
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B.乙河自南向北流,流速较快 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
D.丁地比戊地更宜建高速公路
7.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 ) ①降水分布图 ②土地利用图 ③空气质量图 ④矿产分布图 ⑤人口分布图
A.①② C.②③⑤
B.③④ D.①③⑤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丘陵、山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水稻,乙河自北向南流,流速较快,丙地道路交通密集,城镇化水平较高,丁位于城市边缘,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D正确。第7题,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人口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对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影响不大,C正确。
答案:6.D 7.C
(2020·陕西三模)某科研单位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提取1976—2012年西藏色林错湖区(32°N,89°E)每年稳定的最大面积数据(图1),与同期的年平均气温等四项要素的变化做相关性分析(图2),并对色林错面积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据此,完成8~9题。
8.根据湖泊面积与各项要素的相关性分析,1976—1996年色林错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 B.降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大 C.风速增大,水位升高 D.日照时数减少,蒸发减弱
9.下图是研究过程中获取的2005年色林错面积变化部分曲线(每间隔8天测得数据的连线),甲时间湖泊面积几乎为零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云层完全覆盖湖区 C.缺少冰川融水补给
B.气温低结冰严重 D.人类的大量取水
解析:第8题,色林错湖区位于西藏,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由图1可知,1976—1996年色林错面积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A正确;B、D项不是主要原因;由图2可知,湖泊面积与风速呈负相关,C错误。故选A。第9题,材料显示,色林错湖面积辽阔,如果从水量角度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更不会为0,B、C、D错误;监测色林错湖面积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技术(RS),其中光学遥感受天气影响非常大,如果云量超过整个覆盖面积的10%,图像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如果云层完全覆盖湖区,则几乎见不到湖面,A正确。
答案:8.A 9.A
(2020·全国高考专练)2018年5月,某顺风车服务增加了车主刷脸接单环节,以此来确认车主的真实身份。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某打车软件显示用户周围有众多车辆,首先用到的技术主要是( )
A.GNSS C.GIS
B.RS D.VS
11.平时打车顾客经常会遇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空中卫星星座轨道偏离 B.GNSS动态定位精度较低 C.地面控制系统数据错误 D.用户接收设备出现问题
解析:第10题,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打车软件显示用户周围有众多车辆,需要用到GNSS的定位功能对车辆和用户位置进行定位,选项A符合题意。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B不符合题意。GIS是对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地图的显示功能需要用GIS,但是前提是有GNSS的定位数据信息,C不符合题意。VS不是地理信息技术,D不符合题意。第11题,平时打车顾客经常会遇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GNSS动态定位精度较低,B符合题意。空中卫星星座轨道是预设好的,不会偏离,A不符合题意。地面控制系统数据来自定位卫星,C不符合题意。用户接收设备出现问题与定位不准无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10.A 11.B
(2020·浙江联考)2017年8月8日晚,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网上立即就出现了“地震人口热力大数据”。大数据准确地估算出了震中附近的人口总数: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2.1万人,50公里范围内约6.3万人,100公里范围内约30万人。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
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口的密度。人口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人口热力图使用的技术有( ) A.GPS GIS C.GPS RS
B.GIS RS D.GPRS RS
13.通过对人口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 A.评估区域商业价值 B.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决策 C.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解析:第12题,读材料分析可知,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由此判断,该过程是基于手机定位来统计数据的,定位需要GPS系统,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所需技术为GIS技术,故选A。第13题,由材料可知,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因此可知通过某区域的人口流动量。来评估区域商业价值,A能;将地震前后的热力图进行对比,可以快速找到哪些地方受地震破坏及其严重程度,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最及时的分析和决策依据,B能;同时也能够检测交通流量,助力交通部门决策,D能;但是景区的承载量主要是由环境来决定的,不能通过热力图来核定,C不能,故选C。
答案:12.A 13.C
(2020·江苏卷改编)研究人员在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一千多个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数据。下图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1984年和2015年同期卫星影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四地中,地势较低平的两地是( )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15.青藏高原环境调查应用遥感技术的优势有( )
①遥感光学成像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②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 ③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信息 ④可以取代研究人员的地面调查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4题,对比1984年和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可知,2015年湖面变大,1984年的①②两地在2015年被淹没,变成水域,说明两地地势低平,易被淹没;③④两地水域面积基本没变,说明湖面上升没有淹没两地,说明两地海拔高,故选A。第15题,遥感技术是一种应用探测仪器,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的技术。天气变化会影响遥感成像效果,天气多变导致遥感成像具有不确定性,①错误。遥感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②正确。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遥感能及时获取大范围的最新影像信息资料,③正确。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
谱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④错误。故选B。
答案:14.A 15.B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三专练)“3S”技术之间密切相连,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
(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
(3)目前我国建设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各种地理信息系统都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说“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遥感具有提供影像的功能,所以是图示①⑤。空间定位信息是GPS的功能,对应图示④⑥。能将影像信息处理结果反馈出来的是地理信息技术,对应图示②。第(2)题,从图示得知,丙是GIS与GPS组合,乙为RS和GIS组合,丁是
RS和GPS技术组合,甲为3S组合。具体实例可根据实际运用场景进行选择。第(3)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从我国国土整治角度出发,“数字中国”能收集调查中国土地资源的信息数据,建立系统数据库;数据库数据的管理、使用能为国土规划、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增加政府决策科学性。
答案:(1)① ⑤(①和⑤可互换) ④ ⑥(④和⑥可互换) ② (2)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丙:装载GPS接收机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答案合理即可)
(3)促进土地资源的调查,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库;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国土规划、国土发展、国土管理等国土整治工作等。
17.(2020·全国高三专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反映了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若应用GIS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哪些?
(2)未来五年上海将计划形成“海、陆、空、铁、水五路并举的格局”,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五年以后,如果你要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在GIS系统中,你可直接进行对比分析的图层是什么?
(3)如果你想利用假期去上海复旦大学参观学习,但你对上海市
又不熟悉,你将如何利用GIS进行路径查询?
解析:第(1)题,GIS的基本功能分为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与输出五个方面。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方面,可以快速查询道路通行状况,迅速定位交通拥堵地点,提供交通疏散方案;为道路规划提供最佳路径分析;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抢修服务等。第(2)题,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在GIS的具体操作中往往涉及部分图层或个别图层,而不是所有的图层。因此,要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应对近五年以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对比分析。第(3)题,去上海复旦大学参观学习,对上海市不熟悉,故首先需要利用GIS查询复旦大学所在地区的地图,然后再搜索合理的出行路线。
答案:(1)快速查询道路通行状况,迅速定位交通拥堵地点,提供交通疏散方案;为道路规划提供最佳路径分析;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抢修服务等。
(2)近五年以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
(3)利用网络GIS调出复旦大学所在地区的地图,查出车站到复旦大学最合理的公交路线。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
(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RS)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解析:第(1)题,考查堰塞湖对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堰塞湖容易诱发新的地质灾害,比如滑坡和泥石流,由疏松的堰塞体组成的湖坝,一旦崩溃,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危及下游人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第(2)题,考查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遥感技术检测滑坡和堰塞湖等动态位移,获取信息的速度快、获取信息量大,且遥感观测的范围广,具有实时性,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第(3)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堰塞湖的形成会造成次生地质灾害,加强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及时疏通河道,并及时疏散和撤离下游居民,避免造成巨大损失。
答案:(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危害。
(2)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