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

2021-06-12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6期 历年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进行统计,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按照海关合作理事 会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目录进行统计。 1.基于产业间贸易的分析 表2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Bi)指数变化 单位:亿美元 表1 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业间贸易(TC)指数变化 单位:亿美元 年份 lll1k产品 1992 1994 1996 1998 2002 2003 2004 一o 022 —0 045 0 041 0 134 0 049 0 085 0 08 食品制造业 o 502 0 574 0.356 0 374 0 544 0.569 0.59( 矿产品业 0 080 —0 049 —0 ll2 —0,178 —0.427 —0 495 一0.56 化学l业 —0 270 —0 094 —0 105 —0.067 —0 249 —0.264 一0.29 塑料、橡胶制品业 —0.488 —0 379 —0 397 —0 304 -0 329 —0.328 一0 32( 皮革业 0 353 0.362 0 355 0 418 0.450 0.475 0 49{ 术及木制 —0.095 0 O01 0 133 —0 039 —0 078 —0 034 一0 05( 木浆及纸制造、№ —0 612 —0 563 —0 010 —0 577 —0 515 —0 480 一0 42 纺织、 0 338 0 461 0 337 0 210 0 546 0 583 0 64( 服装业 0 918 0 933 0.914 0 930 0 942 0 943 0 95f 石料、水泥、陶瓷、玻璃 娄建材J&lk 0 480 0 462 0.446 0.470 0 448 0 450 0 456 宝石、贵金属及其制 0 078 0 184 0 098 0 258 0 362 0 282 0 30] 贱金属及其制品业 —0 266 —0,320 —0 098 0 002 —0 153 —0.221 一0 22 机电产品制造 E —0 359 —0.357 —0 224 —0 077 —0 039 —0.009 一0.002 车辆等运输设备制心眦 —0.473 —0.552 —0 I23 0 067 —0 044 —0.058 —0 0l: 精密仪器制造业 —0.124 —0.014 0.055 0.143 —0 205 —0 333 一0 432 其他制造业 0.750 0 795 0 79l 0 896 0.797 0 823 0.8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5、1997、1999、2003、 2004、2005)整理计算 表1列出了1992--2004年间中国16大类工业产品的产 业间贸易(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 竞争力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趋于上升.1992 年为一0.022。2004年升至0.089 16大类工业产品中。一直有 比较优势的为“食品制造业”、“皮革业”、“纺织业”、“服装业”、 “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 ‘‘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 业”及“其他制造业”等七个行业.其余行业则基本处于比较劣 势 具有不变的高比较优势的行业只有“服装业”.其产品的贸 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0.9以上.而且有逐渐变大的倾向 “食品制造业”、“皮革业”、“纺织业”、“石料、水泥、陶瓷、玻璃 类建材工业”及“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业”一直具有稳定的低 比较优势,“矿产品业”、“化学工业”、“塑料、橡胶制品业”、“木 及木制品业”、“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产品制造业”以及 “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均是中国当前的低比较劣势产品 这说明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的结构较1990年代以前有 所优化.发生了从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 变 但总体上中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行业结构上仍然 表现为低层次性.TC指数显示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最具 比较优势的产业.出口的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仍是附加值低、加 工度浅、技术含量少的初级加工品和半加工品 2.基于产业内贸易的分析 表2列出了中国16大类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 1992—2004年的变动情况 通过该指数的纵向及横向比较. 可以考察中国各类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的高低.以 及特定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 总体来看.1990年 代以来中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较为发达.1992__2004 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保持在0.9左右。“化学工业”、“贱金 一II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5、1997、1999、2003、 2004、2005)整理计算。 属及其制品业”、“机电产品制造业”、“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 以及“精密仪器制造业”均为产业内贸易发达的产业.我国与贸 易伙伴国之间享受着一定程度的贸易利益。其中.轻制造业中 的“塑料、橡胶制品业”,重制造业中的“机电产品制造业”、“车 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均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稳步上升 的趋势 与此相反的是.“矿产品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持续下 降 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动力.已逐渐从资源禀赋条件 所决定的产业间贸易转变为重视产品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的产 业内贸易.主要体现为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明显高于 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向精 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但是.目前我国产业内贸易仍是以技术差距导致的品质差异为 特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产业内贸易的范围相对狭 窄.涉及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种类不多.基本上是依靠价格竞争 和数量扩张来维持和提升比较优势的产业 3.基于产品内贸易的分析 表3 产品内贸易(y)指数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 加工贸易进口值 加工贸易出口债 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 1992年 3l537 39621 0 256334 1994年 36368 56980 0 197889 1996年 62275 84334 0 197889 1998年 68572 99602 0 354219 2000年 92559 l04471 0 487214 2002矩 122220 179940 0 472263 2004艇 221700 328000 0.47947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3、1995、1997、1999、 2003、2005)整理计算。 表3列出了中国工业产品内贸易指数在1992—2004年 间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1990年代中期以来.产品内贸易的 发展改变了以往“大进大出”的格局.国内采购率逐步提高.产 业链条不断延伸.我国外贸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提 升。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产品内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家论坛 投资主体是与港、台、澳比邻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主 营港澳地区转移而来的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 生产,工艺简单。加工费低廉: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 产 品内贸易以进料加工为主.亚洲“四小龙”成为加工贸易的投 资主体,纺织、皮革制品等“轻、小、集、加”产业获得了前所未 有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1990年代初期开始.产品内贸易进 于那些长期稳定的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应放松管制.提 供更自由的空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对于那些比较优势递增 的产业,政府应更多的扶植,推动其贸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对于那些比较优势递减的产业.应区分不同情况.鼓励和扶植 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进一步成长 第二、以产业内升级为导向,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 入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的新阶段,电子、电气设备、办公用 品、通讯、计算机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产品生产及 制成品组装在沿海发达地区稳步拓展.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要特别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部升级 和要素密集性的逆转.不断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积极扶持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开展信息 咨询、知识和技术援助工作.利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优势产业进 化。但是.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经济体相比,目前我国产品 内贸易指数仍然偏低.这说明加工制造环节总体上还处于劳 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上,产业关联度低、对国内经 济的前后向效应有限.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设备 和中间投入品还大多依赖国外进口,在国际分工中并没有占 据“战略性增殖环节” ’ 四、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主要结论 一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竞争力变动之 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出口结构的分析.可 以得出对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的变化总体上是符合比较 优势规律的结论 从要素密集度的角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 仍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虽然不 具有静态比较优势.但其竞争力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特点.逐步 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产业 这表明.中国 工业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增长的途径已经面临着比 较优势由低级化向高级化转换.并形成竞争优势的现实需求 第二.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产业内贸易在中国 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是我 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 业份额持续增长的结果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互间高度发达的 产业内贸易相比.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主要集中在一些过渡 性产业上.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向产品周期的末端 滑动.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方兴未艾 因此.加快工 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大力发展以差异 产品为基础的水平分工.将是中国加入WTO后融人世界竞争 市场的根本出路 第三、进入1990年代中期,国际分工由产业问、产业内深 入到了产品内部.产品内贸易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在总体 趋势和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一致性.中国对外贸 易的发展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工 业制成品出口的变化形态是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相吻合的 但是.过于注重静态比较优势的政策导向可 能造成加工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扭曲.极易导致出口企业创 新能力退化.企业长不大等典型的贫困化增长问题 在此过程 中.利用外贸政策淡化短期利益诱导.强化要素积累与技术变 革.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与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获取更多的 动态比较利益成为产品内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 2.政策建议 第一、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实行顺市场型的贸易和产业政 策 对于我国那些长期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政府没有必要也 没有能力去强制性于预其发展.而应由市场自身作出选择:对 行嫁接改造.促进其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以达到轻型制造转 化为高加工度制造,新型产业与传统产业相融合的效果 第三、以融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与价值链网络 为路径.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要正确处理自营出口与代理 出口之间的关系,逐步改变单纯依靠主体扩大、低成本竞争、 贴牌定制(OEM)等外延型出口增长方式 鼓励和引导企业创 立出口品牌,增强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原产地标记等知识产 权的保护意识 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和组建以大型企业为龙 头的企业联盟.获取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势力 通过吸 收外资企业“技术溢出”和“边干边学”机制.逐步提高学习曲 线和组织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培 育企业独特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范红增、姜虹.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构优化研 究.经济管理.2002.2 18—20。 【2]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中国人大出版社.2002.121— 130 [3]林毅夫、李永军.出口与中国经济的增长:需求导向的 分析.经济学季刊.2003.4.9—15. 【4]潘悦.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加速升级换代一我国加工 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6.12—13. 【5]商务部冲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4年春季、秋季). 2-3。 [6]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0—56 [7]魏文卿、张伟.90年代中国工业产品外贸优势变化及 入世后的战略选择.统计研究.2001.12.7—10 [8]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9]朱丽萍、周颖、谢红.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状况分析.上海 工程大学学报.2003.3.44—48. [10]Grubel,H.,and Lloyd,P.,Intra-lndustry trade:The 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 ated products.New York:John Wiley&Sons.f1 975). [1 1]Helpman E.and P.R.Krugman,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Cambridge,MA;MIT Press.(1985). 『1 21 Pinelopi Goldberg and Michael Knetter,“Measur— ing the intensity of competition in export markets”,Journal of lnternational Economics.Vo1.47.(1 999)27—60. (责任编辑:段玉) ii曩 Theort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